第6节 海军雄心

帝国海军的战斗力不仅仅来源于英勇作战的将士,更来源于帝国庞大的工业基础,造船业基础,以及先进的科技。战争就如同催化剂一样,很多在和平时期所想像不到的事情,在战争中都变得理所当然。而且,战争期间,科技,特别是军事科技的发展速度是超乎想像的。为了获得胜利,不仅仅是前线的军人在浴血奋战,在后方,成千上万的帝国工程师也在默默的做着贡献。

谈仁皓拿起的就是帝国海军新的造船计划,准确地说,是帝国海军的新型主力战舰,或者是对旧有的主力战舰的改进计划。文件的最上面,也是最重要的地方介绍的就是帝国海军正在准备开工建造的新一级航母。

“湖”级航母的强悍战斗力是得到了公认的,而且,通过实战对比,“湖”级航母在生存能力,航空打击能力,抗沉性,乃至防空作战能力方面都要比美军现在最好的“埃塞克斯”级优秀,至少是持平。虽然已经有多艘“湖”级航母战沉,但是大部分的受伤航母都回到了港口。而对于一支海军来说,受伤与损失是完全不一样的,损失一艘航母的话,就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来建造新的航母,反之,如果航母仅仅只是受伤,那么就可以进行维修,减轻了负担,更保证了在几个月后会有更多的航母服役。

在帝国海军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战舰能够回来,就必须要回来。在战斗中。首先避免被敌人发现,如果被敌人发现后,就要避免遭到敌人的打击。如果遭到敌人地打击,那就要避免被重创。

如果重创了,那就得避免沉没。只有在最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舰队才能够放弃战舰。其实,这条规矩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中都是通用地,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拯救受伤地战舰。那就得尽到百分之百的努力。

如同当初“呼伦湖”号航母几乎被彻底摧毁,后来海军还是想方设法的把航母拖了回来,修复后继续投入战斗一样。在总体战略方面,海军必须得尽量保存每一艘战舰。

也正是如此,在海军对战舰的性能要求中,生存能力是最为重要,也是优先考虑的一个方面。如果一艘战舰仅有强大地打击能力,而没有强大的生存能力的话,那么这就是一艘不合格的战舰。而“湖”级航母在设计的时候,就将生存能力摆在了仅次于航空打击能力之后。

是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可问题是,“湖”级航母的抗打击能力仍然没有完全达到海军的要求(战争期间,海军对主力战舰的性能要求是极为苛刻的)。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批“湖”级航母还在继续建造,第三批与第四批航母地生产任务已经安排下来的时候,海军提出了设计新航母的要求,而这个任务交给了江南造船厂。由江南造船厂牵头,联合其他三家大型造船厂,集中数千名帝国最优秀地战舰船舶设计师,开始了新航母的设计工作。这次,海军没有采取招标的方法,而是让几家造船厂合作设计,主要就是为了节约时间,节约成本。

当时,提高航母的性能指标地主要办法还是增加排水量,这样才能够增加装甲的重量,同时增设大量的备份设施,让航母在遭到打击后,不会完全丧失作战能力。另外,新航母将采用新的钢材,以提高强度(当时,甚至没有在第三批“新省会”级战列舰上采用新的装甲钢,而是首先考虑提供给航母)。最后,设计师还针对部队在作战时所发现的一些问题,采用了大量的新的设计来提高航母的作战能力。而这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改变了飞行甲板的布局!

在此之前,所有的航母都是直通甲板布局,也就是说,飞行甲板实际上是一个类矩形结构,前端是起飞区,后端是着陆区。而在一般情况下,航母只能够在同一时间内接收返航的飞机,或者是让飞机起飞,而不会同时进行这两样作业,因为飞机在降落的时候很可能出现没有挂上阻拦索,结果直接冲到飞行甲板前端去,如果此时起飞区有飞机的话,那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实际使用中,就多次出现这样的事故)。可问题是,在作战的时候,航母往往需要同时放出战机,以及接收返航的战机,也就是说,必须得同时进行起飞与降落作业。这也是当时作战部队反映上去的最为主要的问题。

如果仍然采用以往的设计的话,不管把航母的飞行甲板设计得有多长,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航母的长度也不可能无限制的延伸。而设计师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办法,即将着陆区与起飞区分开,起飞区的飞行甲板仍然与航母的纵轴平行,而着陆区的飞行甲板则与航母的纵轴错开一定的角度,也就是与起飞区的飞行甲板错开一定的角度。这样,即使有战机在降落的时候没有挂上阻拦索,也会斜着冲出航母的飞行甲板,而不会一头撞到起飞区的飞机群里面去。

最初,设计师拿出的方案只有5度夹角,可在经过论证,以及陆上试验(在陆地机场上仿照航母的飞行甲板建立一块试验场地,让飞机在这里进行起飞与着陆试验)之后,设计师将这个角度增加到了8度,并且对飞行甲板的设计做了进一步的优化之后,完成了这一设计工作。

这也就是世界上第一种“斜角飞行甲板”。可以说,这是现代航母中两个重要象征之一,而且斜角飞行甲板带来的好处还不仅仅是让航母具备了同时起飞与收回战机的能力。斜角飞行甲板的面积更大,这样就可以设置更多的飞机系留点,增加了航母地载机数量。同时还可以提高航母上航空作业效率,让航空勤务人员有坑多的空间可以使用,加快了飞机调配的速度。更重要地是。在着陆区的前端还可以设置弹射器,在航母不需要接收战机的时候。着陆区可以当起飞区使用。

在“湖”级航母上只有两部弹射器,一次只能让两架战机起飞。而在新航母的第一套设计方案中,设计师在着陆区的前端安排了第三部弹射器,而到了最后定型的时候,设计师加大了飞行甲板的外飘度。并且巧妙地安排了弹射器的角度,在着陆区的前端设置了两部弹射器。这样一来,新航母上就有四部弹射器,出动轰炸机的速率提高了近一倍!

这也是谈仁皓最重视的地方。

轰炸机的起飞速率直接决定了机群的规模,以及舰队的航空打击力量,而这个速率提高一倍的话,那就可以在一波轰炸机中安排多出一倍的轰炸机,而这对以分秒来计算胜负地航母决战来说,简直就可以决定双方的生死了。

当然,新航母的特点还有很多。比如。这是帝国海军第一种采用双层机库地航母(在战后改成了单层机库)。这样就可以容纳更多的战机,而且机库面积增大之后,还可以增加维修点。让更多的战机可以在航母上得到足够的维修保养,提高了战机地出勤率。航母采用了全装甲弹药舱,而且弹药舱是集中部署在水线以下部位的(之前都是分散布置的,原本以为可以减少被摧毁的机会。可实战证明,分散布置增加了中弹的几率,而且只要任何一座弹药库被炸中,那么航母都得完蛋)。首次采用了战列舰上的防鱼雷隔离带,增强了航母抵抗鱼雷攻击的能力(这条隔离带上也设置了不少的重油舱,以增加航母携带的燃料数量,同时腾出内部空间,而且这也增强了防御能力)。采用了球型鼻艏,提高了航母的速度。另外,航母上的升降机首次设置在了侧舷上(实际上,最早在侧舷设计升降机的是“埃塞克斯”级航母),采用了半封闭机库,提高了航母在恶劣海况下的航行能力与作战能力。

在采用了这么多的新技术之后,新型航母的排水量增加到了480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了54000吨(战后进行大改后,增加到了65000吨)。

而随着排水量的增加,新航母的成本是“湖”级航母的两倍半,也就是说,造一艘新航母的价格可以购买两艘半“湖”级航母了,而这个价格甚至逼近了“新省会”级战列舰的采购成本!

新航母的设计工作将在年底前结束,并且在年底开始进行建造的准备工作,第一批有望在明年中期开始动工新建。因为大量的新技术,还有增加的排水量等等原因,造船厂必须要对基础设备进行全面改进,特别是船坞的容纳能力,而不可能在建造“湖”级航母的船台上建造新的航母。所以,“湖”级航母的建造工作并不会停止,直到新航母的建造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才会全面转为建造新航母。

而这种航母暂时被命名为“岛”级,这也是帝国海军在战争期间建造的最为强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航母,而美国海军建造的类似的“中途岛”级航母的服役时间要比帝国的“岛”级航母晚了一年多,而且在大战中几乎没有什么作为。

除了新的航母之外,帝国海军还将继续建造第三批“新省会”级战列舰,而第四批“新省会”级战列舰的建造申请已经提交了上去,只不过暂时没有得到批准,造船厂也正在设计新的战列舰,只不过并没有列入帝国海军最优先的建造名单之中。

“瑞兽”级防空巡洋舰,以及其上面所使用的新型雷达的性能已经得到了确认,建造工作也正在加速,在最后一批“李靖”级防空巡洋舰的建造工作结束之后,就将全面转产“瑞兽”级防空巡洋舰,并且逐步为每一支航母战斗群提供一艘这种巡洋舰,使其成为战斗群的防空核心力量。

“江河”级重巡洋舰从第四批开始做了大改,主要的改进就是将双联装240毫米主炮换成了三联装200毫米主炮。这看起来是退步,实际上却是帝国海军一个相当理智的决定。最初,海军准备为“江河”级重巡洋舰换装三联装240毫米炮塔,或者是增设一座双联装炮塔,可最后都将带来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战舰的结构需要大改,而且将导致战舰增重数百吨。也许,对一万多吨的大型战舰来说,这几百吨的重量是算不了什么的,可问题是,这几百吨的重量都在战舰的水线以上部位,而增加几百吨,就意味着战舰的稳定性将变得更为糟糕。而且,当时海军还计划在巡洋舰上安装更好的雷达,这也将导致增重,如果再增加几百吨的重量的话,那巡洋舰的航行品质将受到巨大的影响。而要减轻重量,就只能减少火炮数量,或者是上层装甲,而这都是不可行的,牺牲太大了。

在此情况下,海军决定为“江河”级环状三联装200毫米主炮炮塔,这样战舰上的主炮数量增加到了9门,达到了平均水平,火力密度提高了五成。更重要的是,在使用新型穿甲弹之后,200毫米主炮可以对付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巡洋舰,包括美国的“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都无法挡住200毫米新型穿甲弹的打击,也就是说,为巡洋舰安装240毫米主炮是没有多少必要的。

因为改装时间长,而且当时大部分巡洋舰都有任务在身,所以前三批“江河”级巡洋舰是在后来进行大修的时候才换上新炮塔的,而不是立即返回船厂进行改装。

当然,海军的造船计划非常庞大,潜艇,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航母,乃至各种辅助舰艇,都有相关的建造计划。而这也正是帝国海军在战争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正当回应!

第44节 战役转折点第21节 冲动与理智第24节 关门打狗第29节 艰难的进攻第8节 海图上的推演(上)第12节 风云莫测第28节 飞向东京第4节 信心第60节 反向攻击第18节 战略走向(下)第44节 战术推论第61节 大鹏展翅第56节 殊荣第1节 潜力大爆发第26节 泰山压顶第28节 混蛋(上)第50节 空中截击第32节 失职的角色第8节 挑衅第1节 两月第49节 最后的攻击第60节 合理的安排第35节 民族主义(上)第63节 围攻莫尔兹比港第42节 考验第53节 浓缩的都是精华第33节 资本第11节 不归之途第48节 飞行的眼睛第24节 舰队的漏洞(下)第41节 政治扳机第4节 舰队的未来第25节 拣来的主力第2节 潜规则(下)第23节 理智的建议第61节 大鹏展翅第3节 海航的战略轰炸机第51节 大战转折点第26节 黯然离开(上)第62节 舰队的作用第33节 恋爱(上)第24节 军事报复第25节 孤注一掷第49节 决战之机第5节 敌人的速度第9节 新军事革命(上)第49节 百密一疏第71节 电子眼第14节 两强相争第27节 简单的婚礼第5节 海峡风云第64节 水淹新奥尔良第13节 刀锋枪口第32节 海面下的耳朵第41节 天时地利第5节 大战役第23节 战争发动机第57节 怨念第5节 挺进西南第69节 疯狂的反击第51节 大战转折点第9节 重建的那霸港第25节 目的地第13节 防空网上的漏洞第29节 与时间的竞赛第40节 步兵防线第19节 暗藏杀机第10节 摸索与总结第34节 决定迎战第61节 空中绞杀第10节 海军的翅膀第53节 真正的偷袭第24节 天罗地网第22节 连环重拳(上)第38节 巾帼不让须眉第2节 烦人的参谋长第31节 目标第33节 血色夕阳第30节 推动战争第18节 形势逼人第66节 狂轰乱炸第13节 情报欺骗第52节 水淹龙王庙第21节 两份情报(下)第57节 英雄?第5节 风卷残云第25节 快速穿插第3节 进驻维拉港第9节 静观其变第18节 奖励与惩罚第5节 北上第16节 鹰的决斗第24节 复出第68节 浴血海滩第14节 西线突破第75节 黎明炮响第44节 战役转折点第67节 绷紧的神经第34节 发泄第24节 绝地反击
第44节 战役转折点第21节 冲动与理智第24节 关门打狗第29节 艰难的进攻第8节 海图上的推演(上)第12节 风云莫测第28节 飞向东京第4节 信心第60节 反向攻击第18节 战略走向(下)第44节 战术推论第61节 大鹏展翅第56节 殊荣第1节 潜力大爆发第26节 泰山压顶第28节 混蛋(上)第50节 空中截击第32节 失职的角色第8节 挑衅第1节 两月第49节 最后的攻击第60节 合理的安排第35节 民族主义(上)第63节 围攻莫尔兹比港第42节 考验第53节 浓缩的都是精华第33节 资本第11节 不归之途第48节 飞行的眼睛第24节 舰队的漏洞(下)第41节 政治扳机第4节 舰队的未来第25节 拣来的主力第2节 潜规则(下)第23节 理智的建议第61节 大鹏展翅第3节 海航的战略轰炸机第51节 大战转折点第26节 黯然离开(上)第62节 舰队的作用第33节 恋爱(上)第24节 军事报复第25节 孤注一掷第49节 决战之机第5节 敌人的速度第9节 新军事革命(上)第49节 百密一疏第71节 电子眼第14节 两强相争第27节 简单的婚礼第5节 海峡风云第64节 水淹新奥尔良第13节 刀锋枪口第32节 海面下的耳朵第41节 天时地利第5节 大战役第23节 战争发动机第57节 怨念第5节 挺进西南第69节 疯狂的反击第51节 大战转折点第9节 重建的那霸港第25节 目的地第13节 防空网上的漏洞第29节 与时间的竞赛第40节 步兵防线第19节 暗藏杀机第10节 摸索与总结第34节 决定迎战第61节 空中绞杀第10节 海军的翅膀第53节 真正的偷袭第24节 天罗地网第22节 连环重拳(上)第38节 巾帼不让须眉第2节 烦人的参谋长第31节 目标第33节 血色夕阳第30节 推动战争第18节 形势逼人第66节 狂轰乱炸第13节 情报欺骗第52节 水淹龙王庙第21节 两份情报(下)第57节 英雄?第5节 风卷残云第25节 快速穿插第3节 进驻维拉港第9节 静观其变第18节 奖励与惩罚第5节 北上第16节 鹰的决斗第24节 复出第68节 浴血海滩第14节 西线突破第75节 黎明炮响第44节 战役转折点第67节 绷紧的神经第34节 发泄第24节 绝地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