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阴谋?

南山寺,前院安静清幽,后院则是热闹非凡。

在得知廉州城的米价终于达到四两一石的时候,呆在这里的十几名乡绅当即是弹冠相庆,人人的脸上都堆出了灿烂的笑容。

实质上,当雷州府出现大风的消息传来,他们就猜到会有这么一天。如今期盼以久的目标终于达成,且还得到了老天的眷顾,亦让到他们信心倍增。

从以往七钱一石到四两一石,这其中的利润差距太令人振奋了。特别这场灾难是持久的,只要他们能够达成攻守联盟,便能从粤西几十万百姓身上攫取最丰厚的利润。

“哈哈……终于等到了!”

郑门福喜出望外地大笑了一声,因为他手里囤积着足足三千石的米粮,若现在放出去的话,这就是过一万多两白银。

不仅如此,只要他将这批粮放出以后,江员外还会给他送来一万石粮食,压根不用担心他在高州城没有粮食可卖。

当然,他们这帮人亦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那就是让名下的田产荒废着,加剧着粮食紧张的气氛。

只是粮食从何而来,这无疑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答案实则很是简单,米粮来自于海外。这实质亦算不得什么秘密,很多广东商人都知道暹罗米的价格很便宜,比这里便宜近一半以上。

近些年,这条进口渠道却是突然中断了,市面很难再见到暹罗米。

这里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海禁政策收紧,打通以广东巡海道副使汪柏为首的官员,这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二是南洋西线的海盗猖獗,运输的风险大大上升,往来的船只经常遭到洗劫,从而是血本无归;三是米商通常是由地方势力把持,他们并不允许这种低廉的暹罗米抢占市场。

正是这诸多的原因叠加到一起,致使暹罗米流入广东的渠道堵塞,甚至很多人都忘记了暹罗米。

但这一切难题,却给神勇广大的江员外解决了。

现在江员外手上拥有着大量物美廉价的暹罗米,只要广东的米价市场能够维持着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届时就能够获取一大笔可观的利润。

现如今,江员外等同于总经销商,而他们是分经销商,面对着这个需求旺盛、利润又丰厚的市场,他们又怎能不欣喜若狂呢?

江员外端坐在首座上,脸上露着含蕴的微笑,品着茶看着两边欢庆的乡绅。很显然,他才是那一个真正的大赢家。

只要计划进行得顺利,他手上的米粮能够顺利变现,那他少说亦能攫取二十万的利润,将会成为两广最大的富豪。

“将米放出去!”

随着一声令下,这些一直呆在南山寺等待机会的乡绅终于出手了。他们纷纷修书回家,下令家里将囤积的米粮抛售出去,且都固定在一石四两的天价。

在这一天,以化州为中心,周围的县城、州城和府城当即出现了大量的囤米。只是挂起的价格却令人生畏,甚至让人有砸店的冲动。

这“打个巴掌给个枣”是华夏的智慧结晶,他们虽然挂起了“四两一石”的高价,但却明确表现这个价格不会再涨。

米粮的价格不会再涨,这确实能够安抚了一些百姓的情绪,给一些家底相对殷实的小户之家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这个时代的百姓确实很朴实,不会讲什么自由和生活质量,只要能让他们活着,这就已经足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了。

以江员外为首的十几个人都是乡绅豪强,在当地都拥有着一定的根基。以石城县为例,这些乡绅是一方的土霸王,动辄能叫来数百号人,哪可能是一个小小的举人知县能够管制的?

正是如此,在朝廷无力赈灾和官府羸弱的情况下,各地的米价渐渐失去了约制,由着这些乡绅通过高价米榨取着当地老百姓的财富。

至于朝廷方面,他们更喜欢从大局看待问题,喜欢采用“抓大放小”的策略。只要粤西不出现流民造反闹事,朝廷或广东布政司衙门亦不会管百姓吃的是不是高价粮。

亦或是如此,除却粤西这里,两广的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趁机攫取灾难财的大商帮,他们囤积米粮推高米价攫取利润。

只是任何事情,都会有那么一个例外。

陈大柱是雷州城的一个米商,正打算将囤积的米粮以四两一石的价格出外销售,结果牌子刚刚挂出去,府衙的官差即刻上门,当场就关店拿人。

“你们凭什么抓人?”

“大明那条律法规定我的米不能卖一石四两了?”

“你们放开我,我要状告你们,我要到巡按大人那里状告你们了!”

……

陈大柱虽然被官差强行带走,但却是不甘地大喊大叫,显得怨气极大地叫喊道。

“堵住他的嘴将他押走!”

只是不管他如何大喊大叫,纵使搬出了巡按大人,但都没能改变他被送进大牢的命运,铁捕头冷冷地下达命令道。

对于这种虚抬米价的行动,雷州府衙已经做出明确的规定,必须要严惩不怠。起码在雷州城内,谁都没资格去挑战林雷公的权威。

“抓得好!这商家真是心黑!”

“这种人真该砍头,四两一石是要咱的命啊!”

“哎!现在灾民是越来越多,恐怕咱雷州城亦怕支持不了多久了!”

“可不是吗?现在这么耗下去,纵使府仓的米粮堆积如山亦得吃空!”

……

围观的百姓对着被抓走的陈铁柱纷纷叫好,只是他们亦是产生了担忧的情绪,毕竟涌到雷州城的难民实在是太多了。

府衙为了维持着低价粮,除却联合米行那几千石粮食,一直都是靠着府衙和县衙的常平仓支持着,而那些奸诈的米商却一直在惜售。

亦是如此,官府的米粮在慢慢地减少,若不是有着雷州湾的鱼获持续不断地供应给土雷州城,恐怕米粮早就已经吃空了。

虽然雷州府还维持着一个极低的米粮价格,但担忧的情绪亦是在慢慢地蔓延起来,大家对未来都不敢再持乐观态度。

雷州府,海康县衙签押房中。

知县韦国忠和刚升任通判的戴北河围桌而坐,二人脸上都露出愁容。特别是海康知县韦国忠的官服失去了原有的光泽,边角已经磨损严重,甚至变得乌黑而邋遢,整个人显得消瘦而疲惫,眼睛充满着血丝,嘴唇干巴巴的,脸容呈现着几分病态。

这些时日以来,他兢兢业业地操劳着整个县衙的大小事务。

打从这场灾害开始,他就没睡过几天好觉,一面安顿着大量涌进雷州城的难民,一面帮助着海康百姓尽快恢复生产。

在情况渐渐好转的时候,但却突然遇到了这一场大风。海康县内大量的房舍被毁,官道亦是受阻,致使他又不得不日以继夜地忙碌起来。

就在刚才,他到城外去查看村民房屋的受损情况,当真是一刻都闲不下来。

只是他却是明白,最恶劣的情况还没有出现。随着越来越多难民涌进雷州城,府仓和县仓的粮食亦是慢慢地消耗殆尽,最艰难的时刻终将会到来。

“戴通判,现在粮食还能支撑几天?”韦国忠嘴巴干涩,边倒着茶水连询问道。

戴北河已经从雷州府同知升任至通判后,分掌着粮务,先是叹了一口气,然后苦涩地答道:“大概还有四五天吧!”

“府尊大人临走前,可有什么交待?这米粮一旦耗尽的话,我们该怎么做,可有什么章程?”韦国忠喝了一口茶水,又是认真地询问道。

事情比想象更要糟糕,他刚刚从城外回来,却被告知府尊大人已经离开雷州城。这位主心骨突然离开,让到韦国忠的压力骤升,心里亦是突然没有了底。

先前林晧然在的时候,觉得发生什么事情都有这位林雷公顶着,但现在仿佛一切都压到了他的身上。

戴北河缓缓地摇头,然后认真地说道:“他说不管采取什么办法,一定要安抚住百姓,要将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米粮的事情他会想办法!”

“这整个广东都缺粮,连雷州卫都不够吃了,还能到哪里弄粮食去呢?”韦国忠心里却是一愣,将心里头的担忧当即说了出来。

这场灾情却不仅仅是雷州这里,整个粤西乃至两广都是如此,到处都缺粮食。现在朝廷根本没有赈粮,布政司亦没有举措,他们根本没有关点指望。

一想到粮食这件事,他又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整个人像是老了好几岁。

戴北河虽然深知是这个理,但对林晧然保持着信任,用平稳的口吻说道:“府尊大人是文魁君,是咱大明百年难得之才,不可以常理度之。没准他真能想出办法来,我们还是先想办法稳住雷州城的百姓吧!”

“希望如此吧!”韦国忠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认真地说道:“只要有粮在,稳住百姓并不难!就怕粮食耗尽,百姓吃不饱了,那才会出大事情!”

问题又是绕了回来,一切的核心最终还是粮食。

却是这时,一个书吏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汇报道:“启禀大人,方才刘百户派人来汇报,巡按御史大人已经到朝天门了!”

听到这个消息,两人顿时是面面相觑,隐隐间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这巡按御史将赵勇拿下狱,矛头显然是直指林晧然。如今林晧然刚刚离开,他就马上到了雷州城,这事处处充斥着一种阴谋的味道。

大明地方的军制采用的是宦官和文官的领导模式,其中又以镇守大监为尊。

明洪熙元年,以王安为甘肃镇守太监,这便拉开了宦官总镇一方的序幕。到了正统年间,各省各镇皆有镇守太监,其掌本限于军事,后推及地方行政,权益重。

镇守总兵设立以后,由于俱系公、侯、伯、都督充之,凶此不仅权力厂泛,而且地位尊崇,这就使得总兵很容易失控于中央。为了控制总兵的权力,明廷派遣监督力量于地方,内臣便是其中的一支,但太监为争取出镇两广,约须以银15万两贿买方得。

在广东这里,总镇太监、两广总督、镇守两广总兵官这一体制延续时间甚长。其中以总镇太监居首,在总府议事时坐于正中,总督和总兵官分坐左右。

广东每年向朝廷进贡的土产日益增多,皆由总镇两广太监经办。贡物计有:蜜煎果品、藤丝、雕漆器皿、海味、布匹、药材、银箱、酒器等“八十余品”。因进贡而导致的各种弊害,超过明以前各朝代。

只是到了本朝,嘉靖排斥于宦官,在文官的怂恿下进行了栽撤。

广东于嘉靖十年闰六月,裁撤两广等镇守太监。虽然两广总镇太监一度重设(嘉靖十七年九月至十八年闰七月曾复设)),但不足一年又被裁撤,至此两广的军务多由两广总督统筹。

在一些地方上,像海北兵备道和琼州兵备道,又成为一个比较独立的个体。虽然仅是节制一卫或两卫兵力,但有着特强的自主能力,是一个兵力单元的最高指挥官。

正是如此,这大明重文轻武并不是一句空话,军队的实际统帅往往是一位文官。很多武将实际要听从着文官的调遣,且经常是由文官挂帅,最大的功名往往亦是文官的。

林晧然是雷州知府兼任着海北兵备道,无疑是压制武将的一名文官,拥有着统兵权,但却是要受到两广总督的统领,受着两广总督王钫的节制。

这场灾情无疑是带去了极不利的影响,瑶民再次蠢蠢欲动,却不知道是看到机会还是被高价米涉及到了。他们亦是从寨子中走出来,竟然是想要攻占高州城。

亦是如此,林晧然突然接到了两广总督府的指令,要求他这位海北兵备道驰援高州府。虽然他隐隐感到一种阴谋的味道,但却不得不奉命前往,带着雷州卫的精税北上。

第1491章 松江第395章 鸡汤哪去了第1049章 硬气的主审官第158章 喜事第1246章 召见第1579章 腊月至第116章 难题第1680章 顺天乡试第39章 另一首词第1517章 风云动第1179章 徐党之劫第1402章 湖心瑕疵第1739章 林文魁的怒意第25章 放榜第546章 得意第1640章 裕王的回礼第1382章 风云动第1407章 武力的强硬第178章 烟起第840章 后知后觉第410章 冲我来第1005章 以次充好?第1431章 睥睨天下第198章 入场(月票加更)第1733章 各方筹谋第259章 一声吼第135章 醉红楼第626章 春雨第204章 坦白从宽第686章 有份量的礼物第598章 黄雀在后第1391章 冤案第1616章 王有寅的野望第454章 反应第1698章 京城动第1195章 帝心第1545章 北归第829章 心思第1240章 官场圈子第1682章 金秋九月第311章 张居正的危机感第1000章 跳梁小丑?第1310章 虎妞打虎第1131章 来客第667章 强龙与地头蛇第173章 海贼窝第606章 严家父子第136章 乡试第8章 虎妞的底气第1242章 吾往矣第717章 虎妞的谬论第870章 钢铁产业第376章 归来第991章 扎心了第14章 石城县第1723章 严世蕃的遗念第816章 接舷战第120章 香皂第702章 年底第1303章 自救第288章 古怪的逻辑第1430章 流光异采第942章 各方反应第1248章 虎妞的小九九第1167章 信任第633章 悍将第1131章 来客第141章 斗对第1463章 才艺第1159章 波澜起第386章 是煎是炸?第1207章 手谕第1401章 瘦西湖第228章 殿试第715章 来头惊人第1251章 沐猴而冠第550章 清剿计划第835章 军户的穷因第993章 林算子之名第231章 玄机第101章 拿下第124章 广州府第667章 强龙与地头蛇第1366章 蒙诏之能第64章 护法第605章 最惨一届第635章 兄妹第957章 这就是命第191章 深秋雨第1121章 喜忧参半第1517章 风云动第457章 守成更难第1302章 重磅消息第1666章 暴雨京城第1747章 嘉靖的反应第734章 传闻第709章 芙蓉帐暖第1617章 栽培?第893章 赴京第1505章 平静无波
第1491章 松江第395章 鸡汤哪去了第1049章 硬气的主审官第158章 喜事第1246章 召见第1579章 腊月至第116章 难题第1680章 顺天乡试第39章 另一首词第1517章 风云动第1179章 徐党之劫第1402章 湖心瑕疵第1739章 林文魁的怒意第25章 放榜第546章 得意第1640章 裕王的回礼第1382章 风云动第1407章 武力的强硬第178章 烟起第840章 后知后觉第410章 冲我来第1005章 以次充好?第1431章 睥睨天下第198章 入场(月票加更)第1733章 各方筹谋第259章 一声吼第135章 醉红楼第626章 春雨第204章 坦白从宽第686章 有份量的礼物第598章 黄雀在后第1391章 冤案第1616章 王有寅的野望第454章 反应第1698章 京城动第1195章 帝心第1545章 北归第829章 心思第1240章 官场圈子第1682章 金秋九月第311章 张居正的危机感第1000章 跳梁小丑?第1310章 虎妞打虎第1131章 来客第667章 强龙与地头蛇第173章 海贼窝第606章 严家父子第136章 乡试第8章 虎妞的底气第1242章 吾往矣第717章 虎妞的谬论第870章 钢铁产业第376章 归来第991章 扎心了第14章 石城县第1723章 严世蕃的遗念第816章 接舷战第120章 香皂第702章 年底第1303章 自救第288章 古怪的逻辑第1430章 流光异采第942章 各方反应第1248章 虎妞的小九九第1167章 信任第633章 悍将第1131章 来客第141章 斗对第1463章 才艺第1159章 波澜起第386章 是煎是炸?第1207章 手谕第1401章 瘦西湖第228章 殿试第715章 来头惊人第1251章 沐猴而冠第550章 清剿计划第835章 军户的穷因第993章 林算子之名第231章 玄机第101章 拿下第124章 广州府第667章 强龙与地头蛇第1366章 蒙诏之能第64章 护法第605章 最惨一届第635章 兄妹第957章 这就是命第191章 深秋雨第1121章 喜忧参半第1517章 风云动第457章 守成更难第1302章 重磅消息第1666章 暴雨京城第1747章 嘉靖的反应第734章 传闻第709章 芙蓉帐暖第1617章 栽培?第893章 赴京第1505章 平静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