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十四章 姚老牛儿

鹿山学堂是孝和乡的几名乡绅共同出资兴建,但最后却成了汤阴知县的政绩之一,但这样做也有好处,鹿山学堂由此成为县学下面附属的八所小学堂之一,摇身变成了官办学堂,在这里读书便有了县学人脉。』

和唐朝尚武不同,大宋读书风气极重,汤阴县更是文风浓厚,孝和乡家境稍微宽裕的人家都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

学堂根据学子的学业水平不同分为大中小三个学房,但都是由同一个师父教学,整个学堂也只有一个师父。

师父取自‘师者如父’之意,也是宋朝对教师的尊称,鹿山学堂的师父姓姚名鼎,举人出身,原本在县学教书,由于他脾气极犟,天天和县里主管教育的学正吵架,加上他本身也是孝和乡人,学正便打他来鹿山学堂教书。

姚鼎年约五十余岁,身板瘦得没有一点油,但精神极为矍铄,在县学也是出了名的精明严厉,得一个绰号叫做姚老牛儿。

此时,在师房里,姚老师父正在询问今天刚刚入学的李延庆。

“姓名是什么?”

“学生李延庆,李文村人。”

姚鼎瞪了他一眼,“我没有问你是哪里人,我问什么你答什么,听到了吗?”

“学生听到了!”李延庆无奈地低下头。

“有表字没有?”

“还没有。”

“嗯!这个不急,二十岁之前都可以取,我来问你,你为什么想来学堂读书?”

这是每个孩子入学时都要问的话,每个孩子境界不同,回答也不同,大多是受父母的影响,要金榜题名,要当官财等等,也有极个别境界高的孩子会回答,读书为了忠君报国。

但李延庆为什么要读书,他自己都不太明白,他心中极为排斥科举,一点也不想金榜题名,当官财倒是有点诱惑,可一想到十五年后金兵铁蹄将席卷北方,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了。

“我想读更多的书!”这也算是一个理由吧!读书本身就是极大的乐趣。

姚鼎或许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答案,他歪着头看了李延庆半天,心中对这个孩子倒有了几分兴趣,又问道:“你读过书吗?”

“自己在家中读过几本。”

“去!默一篇论语。”

李延庆已经现这位老师父的严谨,并不因为自己才六岁,就把自己直接踢到小学房去,而是因材施教,先要进行入学考试。

旁边有桌子和纸笔,李延庆在桌前端正坐下,提笔问道:“师父要我默哪一篇?”

姚鼎一怔,“你能默哪一篇?”

“学生都能默。”

姚鼎大为惊讶,居然都能背下,改天倒要好好考一考他,他便捋须道:“那就默一遍公冶长篇吧!”

李延庆提笔写道: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

姚鼎站着旁边看他默经,不由暗暗点头,这孩子字写得不错,才六岁就能默全本论语了,显然家学深厚。

想到家学,姚鼎又笑问道:“延庆,你父亲是何人?”

“家父名讳大器,李氏族人。”

听说是李大器的儿子,姚鼎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啪!’一合书本,拔脚便走,走到门口才冷冷道:“你去中学房读书!”

李延庆莫名其妙,难道自己父亲得罪过他?第一天见面就给自己摆脸色,他心中也不高兴了,冷着脸大步走进了隔壁的中学房。

姚鼎望着他的背影,鼻子冷冷哼了一声。

中学房基本上都是八岁到十岁的学子,大约有三四十人,房间很宽大,并不显得拥挤。

此时师父正在教小学房的学子读书,中学房的学子则在写字默经,虽然学房里很安静,但学子们的小动作却不少,扮鬼脸的、写纸条的、比拳头的、斗草斗蛐蛐的,真正定心写字的学子只有极少数。

这也难怪,一节课就是一个上午,这些天性好动的男孩子怎么可能憋得住。

李延庆走进房间,只见李二拼命向他招手,指着旁边的一个空位子。

李延庆走到空位坐下,无数双眼睛向他望来,‘哈!又来个李文村的白痴。’不知是谁怪叫一声,顿时哄堂大笑。

就在这时,门外面传来重重一声咳嗽,学房内顿时鸦雀无声,每个孩子都开始装模作样写字。

只见他们的老师父迈着方步走了进来,手中拎着个布包,他直接走到李延庆面前,把布包往他桌上一放,“你的东西都在里面,百家姓、千字文小学房里已经学过了,现在正在教《论语》中的公冶长篇,虽然你已经会了,但还是按我的规矩来,今天默公冶长篇一百遍,字迹有涂改、不端正加倍,明天上午交上来。”

说完,姚鼎抡起竹鞭向旁边一个学子抽去,刚才就是他怪叫一声,引哄堂大笑。

狠狠抽了几鞭,姚鼎又回头怒视众学子,“我若再听见有喧哗,今晚谁也别回去了。”

学子们噤若寒蝉,没有一个人再敢抬头,姚鼎转身就去了隔壁,刚才被抽打的学子恶狠狠地在一张空纸上画了一头牛,牛身上插了一把血淋淋的长剑。

李延庆打开了他的书包,取出了里面的笔墨纸砚和一本薄薄的《论语》,昨天杨大管家已经替他交了十贯钱,这就是他以后五年的课本和学具费用,但十贯钱显然不够,不过既然是官办学堂,不足部分的就由县里承担。

小学堂要读五到七年,然后各家看孩子学业情况再考虑前程,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就回家务农,家境富裕,又不需要那点劳力的则花钱去县学读书。

如果家境贫寒又学业有成,便可参加县学考试,考上了就能进县学读书,每天有一升四合米的县例补贴,也算是大宋的廪膳生员了。

当然,宋朝并没有廪膳生员,各州各县财政全部上缴,个个穷得叮当响,也没有钱粮补贴生员,只是因为汤阴是产粮大县,多少有一点余粮,加上学风浓厚,才可能给贫寒学子一点补助,这种助学之事朝廷也不会反对,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不过现在还不用考虑那么久远的事,李延庆见走道上有一小桶清水,便上前用木勺子给砚台里舀了点水,坐下慢慢研墨。

这时,李二写了张纸条丢在他桌上,只见上面写着,‘当心贵天王的下马威。’

李延庆不禁哑然失笑。

......

中午休息时间有大半个时辰,住在镇上的学子都各自回家,其余学子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玩耍,不少孩子还带了中午吃的点心。

李延庆早上专门留了两个馍馍,就等中午时候填填肚子,此时他已饿得前胸贴后背,只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啃他的馍馍,李二却像个跟屁虫一样跟在他身后。

李延庆攀上墙头,李二也跟着爬上来,坐在他身边,从油纸包里取出一块吃剩的烙饼递给李延庆,“吃我的这个,有肉的。”

李延庆不客气接过来啃了两口,居然是小葱羊肉馅,只是略有点咸,估计是用腌肉做的,但还是美味之极,李二见他吃得香,又递给他一块,李延庆却不要了,尝尝鲜便可,吃多了会宠坏自己的胃。

李延庆啃了一口馍馍,又问道:“中午怎么不见师父?”

李二撇撇嘴,“老牛吃饱了草就要睡觉,午睡时间雷打不动,就算在他床边扔个爆竹,他也醒不来。”

就在这时,李三慌慌张张跑来,“庆哥儿,王贵和汤怀来找你麻烦了。”

李延庆一抬头,只见十几个孩童簇拥着两个身穿锦缎的富家小官人向这边快步走来。

第七百九十八章 生死大战 一第五十八章 典买丫鬟第八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第七十七章 李张之争 一第二十八章 擂台首赛 二第一百零五章 庆贺上榜第九百一十三章 决战太原 中第九百一十六章 被迫撤军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府家宴 七第五十六章 面临抉择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第六百二十九章 围城打援第九百九十八章 当局者迷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七十五章 仗义救人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第八百五十五章 兵临萧关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试科举 五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劳而获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 二十第六百二十九章 围城打援第三百零八章 局中六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重启旧案第八百八十三章 兵困雪道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袭须城第一百零九章 神箭何灌第四百七十七章 书坊遇旧第二百八十四章 难以善后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第一千零十二章 调兵遣将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甘为棋第四十七章 新年祭祖第七百五十二章 将相争功第七百六十三章 主动去职第四十章 意外发难第七百一十八章 虚惊一场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后一战 上第四百一十章 弃城北撤第四百五十八章 旁有窥视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阳消息第四百九十六章 潘府家宴第六百三十二章 知州心事第六百三十章 西夏选择第七百四十四章 主战主和第九百七十三章 城门冲突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显身手 中第八百六十九章 知府人选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场再变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将宗泽第三百四十六章 兵分两路第五百九十六章 酒楼传言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腾 下第七百五十章 秘密协商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内讧爆发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庆殿试 下第七百九十七章 深夜偷袭第七百二十九章 第二战线 下第八百四十九章 汴梁隐患第五百六十一章 秘密物品第四百二十六章 主动出击第七百二十八章 第二战线 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品香脂第九百四十七章 紧急应对第三百章 乌龙军寨第九百章 战火再起 中第四百四十四章 加官进爵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将宗泽第九百一十九章 引金入瓮第六百六十七章 并非西夏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腾 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弓老将第三百五十五章 仓促北撤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馆消息第三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 中第八百二十七章 决战苏州 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人约黄昏 上第一百九十章 一夜逆转第八百零八章 迁都议事第六百五十六章 三绝女将 上第六百八十章 临行之前第九百四十章 改投门庭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备消息第一百三十四章 军营显威 上最后两天求月票!第二百八十四章 难以善后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乡消息第二百零五章 郑氏寿宴 七第九百六十六章 灭国之战 十九第一百八十一章 驿站突围第六百八十三章 全力备战第六百三十八章 磨砺之战 下第九百五十一章 灭国之战 四第二百四十四章 弓马大赛 二十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临阵磨刀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七百一十六章 关键阻碍第八百八十九章 风险测试 上第九百五十八章 灭国之战 十一第八百八十九章 风险测试 上
第七百九十八章 生死大战 一第五十八章 典买丫鬟第八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第七十七章 李张之争 一第二十八章 擂台首赛 二第一百零五章 庆贺上榜第九百一十三章 决战太原 中第九百一十六章 被迫撤军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府家宴 七第五十六章 面临抉择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第六百二十九章 围城打援第九百九十八章 当局者迷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七十五章 仗义救人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第八百五十五章 兵临萧关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试科举 五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劳而获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 二十第六百二十九章 围城打援第三百零八章 局中六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重启旧案第八百八十三章 兵困雪道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袭须城第一百零九章 神箭何灌第四百七十七章 书坊遇旧第二百八十四章 难以善后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第一千零十二章 调兵遣将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甘为棋第四十七章 新年祭祖第七百五十二章 将相争功第七百六十三章 主动去职第四十章 意外发难第七百一十八章 虚惊一场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后一战 上第四百一十章 弃城北撤第四百五十八章 旁有窥视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阳消息第四百九十六章 潘府家宴第六百三十二章 知州心事第六百三十章 西夏选择第七百四十四章 主战主和第九百七十三章 城门冲突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显身手 中第八百六十九章 知府人选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场再变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将宗泽第三百四十六章 兵分两路第五百九十六章 酒楼传言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腾 下第七百五十章 秘密协商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内讧爆发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庆殿试 下第七百九十七章 深夜偷袭第七百二十九章 第二战线 下第八百四十九章 汴梁隐患第五百六十一章 秘密物品第四百二十六章 主动出击第七百二十八章 第二战线 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品香脂第九百四十七章 紧急应对第三百章 乌龙军寨第九百章 战火再起 中第四百四十四章 加官进爵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将宗泽第九百一十九章 引金入瓮第六百六十七章 并非西夏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腾 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弓老将第三百五十五章 仓促北撤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馆消息第三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 中第八百二十七章 决战苏州 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人约黄昏 上第一百九十章 一夜逆转第八百零八章 迁都议事第六百五十六章 三绝女将 上第六百八十章 临行之前第九百四十章 改投门庭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备消息第一百三十四章 军营显威 上最后两天求月票!第二百八十四章 难以善后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乡消息第二百零五章 郑氏寿宴 七第九百六十六章 灭国之战 十九第一百八十一章 驿站突围第六百八十三章 全力备战第六百三十八章 磨砺之战 下第九百五十一章 灭国之战 四第二百四十四章 弓马大赛 二十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临阵磨刀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七百一十六章 关键阻碍第八百八十九章 风险测试 上第九百五十八章 灭国之战 十一第八百八十九章 风险测试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