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迫谈判

bookmark

到天色大亮时,装满了八百余艘皮筏的粮草军资全部消失在黄河中,连同着数千士兵,都一并死在黄河之中,一些士兵抓住羊皮囊游到岸上,成为这次宋军水鬼突袭的幸运者。

数千西夏士兵站在岸上,呆呆地望着水面上打转盘旋的皮筏子,所有皮筏都是底部破裂,物资坠入黄河中,短短一个多时辰,包括二十万石粮食在内的所有物资都损失殆尽。

黄河物资坠水事件成为压倒西夏的最后一根稻草,以战养战已经不太现实,除非西夏全面掠夺羌人的牛羊,否则他们根本无法依靠熙河路汉人的粮食养活军队,但掠夺羌人牛羊的后果也十分严重,意味着西夏就算夺取了熙河路也无法立足,这是西夏的国策,争取羌人,掠夺汉民。

而西夏运来的粮草物资也被宋军破坏,西夏军的粮食最多只能支撑十天,李察哥万般无奈,只得下令向北撤军,这并不仅仅是他的意思,在此之前,天子已经两次下手谕令军队北撤,应对西平府的危机。

李察哥却舍不得占领的大片土地,硬顶着不撤,但现在没有粮食补充,他也不得不撤退了,不过就算撤退,他还是令一万军队占据兰州和会州,如果全身而退,李察哥着实不甘。

随着西夏大军北撤,李延庆也放弃了占领西平府的念头,而是令张卫稳守韦城和踏割寨一线,李延庆并没有在西夏过于贪心,而是留八千人守住韦城—踏割寨—赏移口等三大战略要地后,便率领其他军队全身而退,至于西夏兵力空虚的白马川、夏州等地,他也毫不犹豫地放弃了。

李延庆心里很清楚,他们现阶段的真正敌人是金国,而不是西夏,只有稳住西夏,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金的大业中去。

九月初,西夏户部尚书焦彦坚作为李乾顺的特使来到了京兆府,和李延庆谈判双方撤军以及交换民众事宜。

“都统,这个李乾顺倒是很务实,直接派人来京兆和都统谈判。”

说话的是主薄唐凯,自从莫俊出任平江知府后,李延庆身边却一直缺一名得力的幕僚,种师道便将自己的幕僚唐凯推荐给他,李延庆任命唐凯为经略府主簿,唐凯看人很有眼光,又是京兆府本地人,李延庆也多听从他的建议。

李延庆笑着点点头,“话虽这样说,但我们还是要及时和朝廷联系,向官家汇报,取得官家的授权,才能和西夏展开谈判。”

旁边王贵放下茶碗道:“官家不是很信任都统吗?对都统言听计从。”

王贵说这话是有所指,李延庆进京兆府时给天子赵构上书,建议调走开封府尹杜充,任命宗泽为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赵构随即批准了李延庆的奏请,调杜充回临安专任太常寺卿。

李延庆另外又建议让李纲前往京西两路任安抚使,坐镇山东,赵构也同样从善如流,批准了李延庆的建言,加封李纲为御史大夫、京西两路安抚使,坐镇济南府组织京西两路民众防御金兵入侵。

正是这两个建议使朝廷百官都认为李延庆倍受眷宠,王贵当然认为不需要再费时费力向天子禀报。

旁边唐凯笑了笑道:“王将军,虽然禀报天子很耗费时间,但这件事还不能越过天子,毕竟是国与国之间的谈判,我们未经天子授权便擅自谈判其实是一种僭越,李乾顺派焦彦坚直接来京兆府和都统谈判,未必没有居心叵测的想法,挑拨都统和官家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冷静,不要让朝廷有心人抓住都统的把柄。”

王贵连忙摆手,“我只是随口提个建议,这种费脑之事不要问我,你们自己决定。”

李延庆便对唐凯道:“你去好好接待焦彦坚,我就不出面了,告诉焦彦坚,请他耐心等候,最多十天,朝廷的授权书就到了,如果他实在等不了,那他也可以去临安谈判。”

“卑职明白了,这就去接待焦彦坚。”

李延庆又嘱咐道:“记住了,不管焦彦坚提出任何建议,你都不要回答,就说需要朝廷的态度,不要被他误导了。”

“卑职心里有数,请都统放心!”唐凯行一礼便匆匆去了。

李延庆坐下来喝了口茶,这才笑着对王贵道:“你找我有什么事?”

“是关于训练新军之事。”

王贵苦着脸道:“现在军心有点不太稳,士兵们都担心家人的生活,都统能否尽快安置?”

王贵所说的新军就是宋奴军,宋军这次在西平府解救了三十万宋奴回大宋,又从矿工中招募了三万青壮训练新军,由王贵全权负责,但这三万新军的家眷目前居无定所,暂时安置在京兆府北部的几座难民营内,新军士兵训练不安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李延庆想了想道:“你回去告诉新军士兵,我打算将这批解救南下的宋民安置在耀州、华州和同州三地,目前官府正在丈量土地,很快就会有具体方案出台,让他们安心训练,官府不会让他们的家人再受苦。”

王贵连忙起身行礼道:“卑职明白了,这就回去告诉士兵。”

..........

王贵告辞走了,李延庆负手在大堂内来回踱步,西夏战事已渐渐进入尾声,但由西夏战事带来的诸多烦恼之事也浮出水面,目前最头疼就是难民安置,一部分难民是从熙河路和秦凤路逃来,大概有四五十万人,聚居在凤翔府一带,这些难民倒问题不大,等西夏撤军,他们自然会返回自己家乡。

关键是从西夏解救回来的宋奴,现在光西平府救回的宋奴就有三十四万余人,还会再和西夏交换平民,至少还有二十万之众,这五十余万回归人口自然是宝贵资源,但要把他们管理好才能发挥人口的资源优势,否则会适得其反,成为一个长期的不安定因素。

这就要求前期安排不能马虎,更不能一刀切割,愿意回故乡的人,首先地方官府要有妥善安置的方案,开荒辟田也好,租种官田也好,必须要给难民一条生路,另外,还有住房问题也要解决好,这一切首先要把制度定下来。

现在李延庆深深感到,他现在缺的不是武将,而是得力的地方官,尤其是京兆知府,虽然现知府马善和他的关系很不错,但平心而论,马善的能力还是太差,尤其在处理河东民众上无所作为,出现了很多悲剧,到现在还留下了不少后遗症。

比如京兆城内的很多空地都被河东移民强占,导致争夺土地的械斗不时发生,以至于京兆府人对河东难民极为反感,矛盾重重,这就是马善不作为的具体表现。

当李延庆在京兆站稳脚跟后,把马善调走就是必然选择了,李延庆已经写信给天子赵构,建议把马善调回朝廷为官,相信赵构不会让自己失望,但接任者却让李延庆一时难以决定。

按照李延庆和朝廷达成的协议,西北三路的地方官员李延庆有推荐权,一般由李延庆推荐,再由吏部发文任命,现在推荐权是有了,关键是找一个合适的新知府。

这时,堂下有士兵禀报,“启禀都统,延安府吴阶将军求见!”

李延庆连忙暂时抛开其他念头,点点头道:“请他进来!”

片刻,身穿军服的吴阶快步走进大堂,单膝跪下道:“卑职参见李都统!”

“吴将军请免礼,坐下说话。”李延庆满脸笑容请吴阶坐下,又让士兵上茶。

吴阶坐下笑道:“李都统率领威震西夏,使我大宋扬眉吐气,卑职只恨自己没有亲自参与,甚为遗憾。”

李延庆笑着摆摆手,“西夏空虚,我们抓住了机会罢了,怎么样,听说金兵有进攻延安府?”

吴阶摇摇头,“谈不上进攻,只是骚扰而已,两千所谓金兵其实都是之前投降金国的大宋厢军,战斗力很弱,夜里乘皮筏子渡黄河过来,企图突袭延安府,结果被我们埋伏包围,两千人一个都没有逃回去,全部扔到黄河里喂鱼了。”

“弟兄们伤亡情况如何?”

“伤亡三十余人,张副帅说,这是多年来第一次伤亡如此之小。”

李延庆心中一动,忽然生出一个念头,他沉吟一下便问道:“吴将军有没有兴趣来京兆府出任知府?”

第八百八十四章 挥师太原第九百三十章 各耍心机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线惨败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式火器第六百六十四章 视察银矿第六百四十七章 矾楼茶局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第五百八十二章 王贵到来第一百三十六章 军营显威 下第九百五十九章 灭国之战 十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矾楼茶局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荒马乱第三百零三章 绝境拼杀第七百九十九章 生死大战 二第四百二十章 两线作战第七百四十六章 重大事件 下第一百零六章 安阳赶考第八百九十五章 民怨沸腾 上第九百二十章 收复河东第八百七十二章 家眷西来第六百一十六章 老种辞官第六百六十一章 乔氏商行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器之忧第八百三十六章 同路南下第六百三十八章 磨砺之战 下第九百三十九章 朝野非议第四百二十九章 紧急拦截第一百二十章 解试科举 八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议第六百九十章 退位监国第一千零七章 轻敌之患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弓老将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议第八百四十九章 汴梁隐患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雳出击第二百八十六章 师师失踪第一百二十七章 解试发榜第四百三十一章 临阵换帅第五十二章 股份合伙第六百三十章 西夏选择第九百五十章 灭国之战 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线惨败第九百六十六章 灭国之战 十九第六百六十章 女兵招募第八百九十一章 铲除内患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第一百零八章 食铺偶遇第五百五十六章 知州来访第五百九十二章 先夺涿州第五十五章 无福消受第一百三十五章 军营显威 中第六百八十二章 兵临太原第四百三十九章 东城租房第二百七十章 无奈妥协第九百五十五章 灭国之战 八第七百八十章 暗中攫权第二百三十五章 弓马大赛 十二第三百九十章 逃出须城第三十七章 决赛到来第七百五十九章 果断处置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四百零九章 夜破莘城第八百八十六章 女真王子第八百八十一章 退兵条件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五十七章 神秘老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城头激战第二百九十四章 奔赴西北第四百九十二章 教授飞石第四百零五章 临战之权第六百二十七章 再度出征第二百六十九章 冷僻之题第九十八章 再度合作第九百九十八章 当局者迷第一百七十二章 相国蔡京 下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器助学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一千零十四章 横扫黄河第八百一十一章 若有所思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行双龙第六百七十三章 西夏策变第二百零七章 再见嘉王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第六百一十一章 栽赃陷害第九百九十三章 范相议政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第七百七十章 条件成熟第八百四十九章 汴梁隐患第四章 李氏宗祠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哗变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汉制汉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平衡第五百八十二章 王贵到来第九百五十九章 灭国之战 十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浑水摸鱼第五百八十章 官复原职
第八百八十四章 挥师太原第九百三十章 各耍心机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线惨败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式火器第六百六十四章 视察银矿第六百四十七章 矾楼茶局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第五百八十二章 王贵到来第一百三十六章 军营显威 下第九百五十九章 灭国之战 十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矾楼茶局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荒马乱第三百零三章 绝境拼杀第七百九十九章 生死大战 二第四百二十章 两线作战第七百四十六章 重大事件 下第一百零六章 安阳赶考第八百九十五章 民怨沸腾 上第九百二十章 收复河东第八百七十二章 家眷西来第六百一十六章 老种辞官第六百六十一章 乔氏商行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器之忧第八百三十六章 同路南下第六百三十八章 磨砺之战 下第九百三十九章 朝野非议第四百二十九章 紧急拦截第一百二十章 解试科举 八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议第六百九十章 退位监国第一千零七章 轻敌之患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弓老将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议第八百四十九章 汴梁隐患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雳出击第二百八十六章 师师失踪第一百二十七章 解试发榜第四百三十一章 临阵换帅第五十二章 股份合伙第六百三十章 西夏选择第九百五十章 灭国之战 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线惨败第九百六十六章 灭国之战 十九第六百六十章 女兵招募第八百九十一章 铲除内患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第一百零八章 食铺偶遇第五百五十六章 知州来访第五百九十二章 先夺涿州第五十五章 无福消受第一百三十五章 军营显威 中第六百八十二章 兵临太原第四百三十九章 东城租房第二百七十章 无奈妥协第九百五十五章 灭国之战 八第七百八十章 暗中攫权第二百三十五章 弓马大赛 十二第三百九十章 逃出须城第三十七章 决赛到来第七百五十九章 果断处置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四百零九章 夜破莘城第八百八十六章 女真王子第八百八十一章 退兵条件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五十七章 神秘老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城头激战第二百九十四章 奔赴西北第四百九十二章 教授飞石第四百零五章 临战之权第六百二十七章 再度出征第二百六十九章 冷僻之题第九十八章 再度合作第九百九十八章 当局者迷第一百七十二章 相国蔡京 下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器助学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一千零十四章 横扫黄河第八百一十一章 若有所思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行双龙第六百七十三章 西夏策变第二百零七章 再见嘉王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第六百一十一章 栽赃陷害第九百九十三章 范相议政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第七百七十章 条件成熟第八百四十九章 汴梁隐患第四章 李氏宗祠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哗变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汉制汉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平衡第五百八十二章 王贵到来第九百五十九章 灭国之战 十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浑水摸鱼第五百八十章 官复原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