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七五章 未雨绸缪(第二更)

张永骂再多都是徒劳,他只是监军,没有直接调动兵马的权力,就算他想调派,连沈溪这个主帅都指使不动京营这些大爷兵,何况他一个宫里的太监?

张永倒是可以凑出银子来,当作犒赏发下去,让官兵收到钱后听从他的,但一个不出宫的太监平日可没多少外快,仅仅靠俸禄能有多少存款?出来后他也没能从沈溪这里得到好处,还想贪点儿银子当棺材本,此时让他出血,难上加难。

“张公公稍安勿躁,在下已派人将消息分送到朝廷和九边各镇,点明鞑靼人主攻方向很可能是宣府,让各路人马随时前往宣府策应。”

“至于鞑靼人近来突然在战场上失踪,以在下想来,他们应该是沿着草原外长城一线,从大青山往宣府镇挺进,准备跟混进关内的鞑靼兵马来个里应外合,直接攻破宣府镇各处关口,以此作为突破口,从而进犯我京师之地!”沈溪分析道。

张永怒不可遏:“沈大人说是就是?现在你又没得到鞑靼人的具体动向,只是用脑子随便猜想,就敢如此言之凿凿?”

沈溪笑道:“如果猜得不对,那就说明鞑靼人主攻方向不在宣府镇,岂不正合张公公之意?”

张永被说的一怔,仔细思量,觉得沈溪说的有理。

鞑靼人不来,确实正合他意,应该发愁的反倒是鞑靼人正好如同沈溪预想的那样,直接杀到宣府,那现在大军的处境就危险了。

鞑靼人并不是不懂兵法,在明知大明有援兵的情况下,不围城打援会做什么?何况沈溪这路人马数量不多,对外号称五万兵马,骗骗大明百姓还可以,鞑靼人可不吃虚张声势这一套。

就算沈溪真带五万兵马又如何?

鞑靼人只需要派出万人左右的骑兵队伍,就足以应对,甚至可以战而胜之。沈溪绝对不会傻到带着兵马在原野上跟鞑靼人展开正面交锋。

“那沈大人,你可说明白了,你去信往何处?咱家怎不知晓?”

张永现在不再关心鞑靼人来不来的问题,他希望鞑靼人别来,但他知道沈溪是皇帝器重的大臣,有真本事,绝非只会纸上谈兵的毛头小子,他现在很想知道援兵的情况。

张永心里嘀咕:“明明我们才是援兵,现在却又说我们是诱饵,用来吸引北寇的注意力,需要其他兵马前来救援,这不是自找麻烦吗?还不如一口作气进入宣府城,以宣府城以及周边卫所关隘作为屏障,跟北寇交战……哪里用得着这么多复杂手段,别最后把自己小命葬送了。”

沈溪解释道:“京城、大同镇、太原镇,甚至是三边的固原镇,都已派人前往送信。为了避免路上遇到鞑靼游骑,太原镇和固原镇那边我特地让人走固关和潼关,虽然时间长了些,但胜在路途安全。”

张永听了更加着急:“这些地方……怎么可能会有援军到来?京师光顾着戒严,绝对不会派出援军,至于居庸关,沈大人出塞的时候便见到了,居庸关守军责任重大,不可能轻移一步。”

“至于大同镇和太原镇等地,他们自顾不暇,哪里会有援军……我们是否只有等待宣府镇援兵一途?不对不对,若北寇用的是围城打援的策略,宣府镇届时将会被鞑靼兵马重重包围,那我们不就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

对此,沈溪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点点头道:“如果朝廷对本官不信任,或者是各路人马都只顾着自保,或许真有可能出现张公公所说的情况!”

“沈大人,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无论如何你都不该拿我们的生命犯险,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吗?快速进兵宣府,到宣府后驻兵,无论北寇是否到来,我们安守城中,北寇要破城始终不是容易的事情,那岂不是更好?”张永质问道。

沈溪摇头:“此番鞑靼人里应外合,宣府以北的长城关隘,很多都是景泰年间构筑,年久失修,城墙外高内低,对内近乎不设防,若鞑靼人全线进攻,长城防线沦陷只是时间问题,如今唯一无法确定的便是宣府城能够坚持多久。”

张永骂道:“沈大人分明是长北寇志气,灭我大明威风!”

沈溪叹道:“在下曾去过西北,沿途观察边塞情况,宣府段长城本就在各镇中不起眼,以前之所以宣府受袭较少,概因犯我大明的瓦剌在草原西部,距离宁夏镇和延绥镇相对较近,就连前几年屡屡扣边的鞑靼火筛部,也是在靠西的方向,很少会绕道进犯宣府之地。”

“总的说来,宣府段长城外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宣府作为沟通京师与三边的枢纽,更多是作为九边重镇粮草储存、中转和供应地,防守方面侧重对外不对内,这对鞑靼人来说是一个可趁之机。”

“如今统领鞑靼各部的是以察哈尔八部为主的达延汗部,其汗部所在,恰好距离宣府较近。一旦夺得宣府镇储存的粮草,则鞑靼人过冬的粮食便可无虞,无论是撤回草原还是南下我京师,都可游刃有余。”

张永听得一愣一愣的,他只知道草原上多为蒙元余孽,称呼为蛮子或者是北夷、北寇,在他看来,所有鞑子都一个模样,根本分不清有什么区别,更别说是鞑靼内部的权力变化,还有他们的汗部和王旗所在。

“沈大人是如何得悉这些?”张永问道。

沈溪道:“可能跟在下平日就调查过北方草原人动向有关,还有很多是临出发前,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所给予的案牍资料!”

沈溪当然不能说他所知道的这些是从后世的历史书上看来的,其实明廷对于草原上的动向知悉甚少,主要跟草原游牧部落的权力核心总是变化有关,之前是瓦剌称雄,转眼鞑靼人又强盛起来。就连鞑靼人的大汗,也不是一成不变。

大明没那么多斥候去草原上刺探情报,很多情报的更新相对滞后,根本没法做到沈溪这样博古通今,对草原部落的兴衰了若指掌。

张永听说沈溪是从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得知的情况,当下就信了,他读书不多,对于三元及第的沈溪,没有质疑的资格。

“如今宣府危在旦夕,若各部兵马能及时回撤,可将鞑靼人的阴谋扼杀在摇篮中,否则在鞑靼人攻陷宣府各处城塞后,鞑靼人入侵中原将会更加方便。鞑靼人很可能从之前的骑兵劫掠,变成稳扎稳打的攻城略地,到那时,京畿周边恐不能抵挡鞑靼人入侵,京师将会全面告急!”沈溪道。

张永急得瞪大了眼睛:“沈大人就会出言恐吓,京师告急,你上报朝廷,跟咱家说有什么用?”

“罢了罢了,沈大人,您当诱饵也好,引蛇出洞也罢,咱家求求您,让咱家这把老骨头别葬送在西北之地可好?咱家下辈子都会记得您的大恩大德,您就饶了咱家这一回,等回去后在朝堂咱家绝不给您找半点儿麻烦……”

可惜的是,无论张永说什么都是徒劳的。

沈溪既然看清楚西北局势,知道宣府镇即将成为鞑靼人进攻的重点,眼下计划又是以自己所部来吸引鞑靼人的注意力,之后在探知鞑靼人具体动向之后,沈溪打算立即撤兵退回居庸关,利用内长城一线关隘,将各路人马调集过来,设好包围圈,跟鞑靼人决战。

到那个时候,就算鞑靼人攻陷宣府城北面的张家口和兴宁口,后续兵马可以从草原上源源不断涌入长城,但大明毕竟在内外长城之间关隘不少,又有京畿和整个大明的兵员和粮草供应,这一战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能打持久战和消耗战的大明。

土木堡之变后,瓦剌人占尽优势却无法威胁大明统治就足以证明一点,瓦剌虽然在土木堡之战大获全胜,但瓦剌人是侵略者,在大明施行坚壁清野的战术后,瓦剌人后勤补给跟不上,又不断遭到义军和各路州府兵马袭击,跟大明在持久战中落入下风,最后瓦剌人不得不北撤,甚至连英宗都放还。

现在沈溪正是采用当初土木堡之变后的战术,既然是在西北兵败中开启的这一战,鞑靼人又占据主动,宣府就会成为一个关键的节点。此时进宣府,意味着会被鞑靼人包围,还不如把着眼点放在宣府镇之东的城塞。

沈溪最后说道:“张公公不必太过焦虑,就算别人不会往援,但陛下、刘尚书和几位阁臣、部堂见到在下所提观点,定然会赞同,到那时,援助兵马就会到来,我们的任务不是跟鞑靼人死拼到底,只是把鞑靼人吸引到居庸关前,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到时候,就算有人马撤不回来,也绝对不会是张公公的车驾!”

沈溪现在倚重的不是皇帝和朝中首辅、七卿、勋贵这些人相信他,他需要得到谢迁和刘大夏两个人的信任就可以了。

谢迁可以在皇帝面前进言,帮忙说动朝廷出兵,避免居庸关失守,把战事放在内外长城之间的地带。

而刘大夏那边,则可以以三边总督的身份,将西北兵马整合起来,回援宣府镇。只要这两人能相信他,那他的计划就能够胜利实施,否则……只能是孤军奋战的局面,跟送死没区别。

第一五八四章 结果早已注定第五一七章 翻脸不认人(第五更)第一三六一章 理清乱麻(第三更)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难当第七一九章 门庭若市(第八更)第四五二章 喜从悲来(第一更)第九〇〇章 是战是和第六五六章 晚来一步第一九一六章 借势而为第五九九章 晋升的机会(第二更)第六九九章 潜移默化(第一更)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一一七五章 困城(中)第二五四〇章 奏谏第七九四章 平匪辑要(第四更)第二〇八八章 买消息第二〇七九章 同好之人第二五一〇章 暗潮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与偏见第四五〇章 失心疯(第三更)第一二七章婷婷玉影第一七二二章 归途难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岂能没钱?第一三一章前途不可限量第七十九章 请人第八五七章 变批发为零售(第二更)第一四〇二章 顾问第二二八〇章 自私的做法第二〇七〇章 大问题第二一九八章 不出兵第二三六二章 女主人的区别第一八九〇章 背对第五七八章 谁的地头(第三更,贺盟主)第二〇九六章 一波三折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问题第一四三二章 收获战果第九九五章 过泉州第三〇四章 家无宁日(第四更)第一六七六章 大雪封天第二五九七章 惊魂未定第二六〇八章 继任者第一四五三章 回光返照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难杂卷(第一更)第四〇二章 四子造诣考题(第十二更)第一六四九章 老鼠见到猫第一九三二章 晚到一步第一〇八二章 残垣守城第二三七五章 散播消息第一四二八章 叛军入城第一五六七章 翅膀硬了第五六五章 憨娃儿要回来了(第一更)第一〇八章 大脚丫鬟第二三六五章 生杀予夺第一二三一章 太子请命第二二七七章 选拔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宫(第二更)第二三四八章 出将入相第八五八章 招招连环(第三更)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见的副使(第二更)第一四九六章 太子立规矩第一二二五章 以小博大第一一八一章 算无遗策第一二八章请女工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四五三章 前后之别(第二更)第一三五五章 不劳亲自动手(求月票)第一六七四章 无毒不丈夫第三五五章 翻脸如翻书第二四一〇章 怒火攻心第一三五八章 六万贯(求月票)第二四七二章 放权第六三七章 如此长夜,竟有佳人?第二四九九章 共鸣第六一六章 不可理喻的皇家(第三更)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一四〇〇章 不得安宁第二六〇三章 杯酒释兵权第二二〇一章 群狼第一八五八章 谁之过?第二〇四五章 太监之争第四一五章 殿试读卷官(第五更)第二五五九章 谁吃亏第一〇〇五章 沈家的宝贝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三八四章 乡试真相第一四〇四章 上门催讨第一〇四章 姐妹齐心,其利断金第二一九五章 论“功”第七章 儿时玩伴第八二五章 分道扬镳(第一更)第六章 争夺第二一〇三章 谁对谁错第九〇四章 谁说这是行贿?第九一六章 女诸葛(第一更,求订阅)第二六〇五章 不忍故人第一九八四章 上位第九四八章 匪情第一一三七章 鼓舞(第三更)第一六五〇章 促膝第二五五章 秘辛(第三更)
第一五八四章 结果早已注定第五一七章 翻脸不认人(第五更)第一三六一章 理清乱麻(第三更)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难当第七一九章 门庭若市(第八更)第四五二章 喜从悲来(第一更)第九〇〇章 是战是和第六五六章 晚来一步第一九一六章 借势而为第五九九章 晋升的机会(第二更)第六九九章 潜移默化(第一更)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一一七五章 困城(中)第二五四〇章 奏谏第七九四章 平匪辑要(第四更)第二〇八八章 买消息第二〇七九章 同好之人第二五一〇章 暗潮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与偏见第四五〇章 失心疯(第三更)第一二七章婷婷玉影第一七二二章 归途难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岂能没钱?第一三一章前途不可限量第七十九章 请人第八五七章 变批发为零售(第二更)第一四〇二章 顾问第二二八〇章 自私的做法第二〇七〇章 大问题第二一九八章 不出兵第二三六二章 女主人的区别第一八九〇章 背对第五七八章 谁的地头(第三更,贺盟主)第二〇九六章 一波三折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问题第一四三二章 收获战果第九九五章 过泉州第三〇四章 家无宁日(第四更)第一六七六章 大雪封天第二五九七章 惊魂未定第二六〇八章 继任者第一四五三章 回光返照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难杂卷(第一更)第四〇二章 四子造诣考题(第十二更)第一六四九章 老鼠见到猫第一九三二章 晚到一步第一〇八二章 残垣守城第二三七五章 散播消息第一四二八章 叛军入城第一五六七章 翅膀硬了第五六五章 憨娃儿要回来了(第一更)第一〇八章 大脚丫鬟第二三六五章 生杀予夺第一二三一章 太子请命第二二七七章 选拔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宫(第二更)第二三四八章 出将入相第八五八章 招招连环(第三更)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见的副使(第二更)第一四九六章 太子立规矩第一二二五章 以小博大第一一八一章 算无遗策第一二八章请女工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四五三章 前后之别(第二更)第一三五五章 不劳亲自动手(求月票)第一六七四章 无毒不丈夫第三五五章 翻脸如翻书第二四一〇章 怒火攻心第一三五八章 六万贯(求月票)第二四七二章 放权第六三七章 如此长夜,竟有佳人?第二四九九章 共鸣第六一六章 不可理喻的皇家(第三更)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一四〇〇章 不得安宁第二六〇三章 杯酒释兵权第二二〇一章 群狼第一八五八章 谁之过?第二〇四五章 太监之争第四一五章 殿试读卷官(第五更)第二五五九章 谁吃亏第一〇〇五章 沈家的宝贝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三八四章 乡试真相第一四〇四章 上门催讨第一〇四章 姐妹齐心,其利断金第二一九五章 论“功”第七章 儿时玩伴第八二五章 分道扬镳(第一更)第六章 争夺第二一〇三章 谁对谁错第九〇四章 谁说这是行贿?第九一六章 女诸葛(第一更,求订阅)第二六〇五章 不忍故人第一九八四章 上位第九四八章 匪情第一一三七章 鼓舞(第三更)第一六五〇章 促膝第二五五章 秘辛(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