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〇八五章 战争财(第一更,求月票)

bookmark

朱祐樘对萧敬非常信任。

内阁大学士属于职业政客,跟皇帝在利益上不可能保持高度一致,所以朱祐樘对身边的太监极为信任。

因为太监没有子嗣,很多人家里基本死绝,这些人少有拉帮结派,皇室就是这些太监最大的依托,皇帝对待太监不但当其作家奴,也是当做家臣。

皇帝高高在上,通常没有安全感,尤其是明朝这些多疑的皇帝,他们宁可相信身边的太监,也不相信文臣武将,这也是明朝为何诏狱盛行,甚至出现几个权倾朝野的大太监的根本原因。

萧敬跪在地上,恭敬地道:“陛下对老奴一片信任,老奴万死莫报,但您有几位阁臣辅佐,老臣实在力不能及!”

朱祐樘不由幽幽一叹。

萧敬能力相对平庸,这是他早就知晓的,朱祐樘之所以重用萧敬,是因为萧敬的忠厚和坦诚,这是个朱祐樘可以绝对信任但却始终不能委以大任的老太监。

萧敬行事不温不火,对于朝中那些老臣过于恭敬,是宫里宫外公认的老好人,连朱祐樘都觉得,把太子托付给萧敬,或许萧敬完全起不到督促太子的作用。

朱祐樘道:“萧公公,知道朕为何只对你一人说?在朕心目中,放心不下的并非是皇后,而是太子,太子顽劣,做事缺乏节制,遇事或许有几分热度,但热度一去,便不再有仁君治国之心。”

“朕希望你能以司礼监掌印的身份,出面劝导太子,至于对沈溪的运用,换作外人,即便朕与他们言说,他们也不会放在心上。”

“朝臣计较的是争名逐利,功成名就,而萧公公却始终对皇家保持忠诚,朕才放心委以重任!”

皇帝已经把话说的这个份儿上了,就算萧敬自觉力不能及,也得硬着头皮恭声领命。

萧敬心想:“真是成也萧何败萧何,沈大人当初为朝廷器重,也是因为陛下想为太子培养股肱之臣。如今陛下却觉得沈大人做不了阁臣,若将来太子登基,有意要以沈大人为内阁大学士,我如何去跟太子言说今日之事?那时我岂不是要得罪很多人?”

萧敬很想提出“空口无凭”,让朱祐樘立下遗诏,免得将来太子追究他一个虚妄圣言的罪名。

但萧敬见朱祐樘精神萎顿,又希望朱祐樘能早些休息。

萧敬是个典型的老好人,他不想跟任何人争斗,不想与人面红耳赤,只想大家和和睦睦,将朝事平淡处之,就连他代天子朱批,也是九成九采用内阁票拟,所以一直以来萧敬在朝廷内外都没有敌人,别人见到萧敬都客客气气。

朱祐樘问过西北战事,知道没有变故这才放下心,加上向萧敬托以重任,心中一块大石头放下,整个人顿时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倒在床上。萧敬亲自服侍皇帝躺好,这才退出乾清宫。

萧敬知道皇帝这会儿精疲力尽,无心用膳,等稍微恢复精力恐怕得一两个时辰,于是前往御膳房打招呼。

一路上,萧敬感觉肩上有一股莫名的压力,皇帝居然用临终托孤的口吻跟他说话,说的还是涉及未来沈溪的任用问题。皇帝对沈溪的几句评断,萧敬想想都有几分后怕,因为萧敬听到皇帝说沈溪很可能会祸国殃民。

萧敬心想:“沈大人不过是个少年郎,如今性格都未定型,曾经的荣耀,不过是陛下和朝廷对沈大人期望过高,如今却说沈大人威胁皇权稳固,我是不信的。”

……

……

寿宁侯府内,张鹤龄和张延龄两兄弟吃过晚饭,正在后院花园旁的戏楼听戏。

京城戒严,张氏兄弟凭着皇帝对他们的信任,在朝中地位陡然提高。

如今张鹤龄执掌京营,张延龄从旁辅佐,利用职务之便,张延龄通过在京师戒严后私下货物进出京收获大量银钱。

张延龄对别人或许会斤斤计较,但为了让兄长身心愉悦,甚至为了将来能坦诚对兄长说及此事,张延龄想把张鹤龄一并拉下水,所以近来总是给寿宁侯府送一些东西,甚至专门请了南戏班子到寿宁侯府来唱戏,让府里人一同前来观赏。

“侯爷,京营宋把总在外求见!”

家仆过来在张鹤龄耳边说了一句。

戏楼上南戏班子正在咿咿呀呀,唱的是《穆桂英挂帅》,这戏本是从南方流传过来,正是出自沈溪的手笔,只是时过境迁,当初沈溪写出《杨家将》戏本后,南戏班子经过无数次演绎,已将剧目变得更加完善,观赏性更高。

如今已经没人记得这出戏出自何处,更不知戏本居然出自堂堂的沈大状元之手。

张鹤龄戏瘾正浓,一摆手,示意家仆去跟宋书说明,自己无暇接见。

张延龄头凑了过来,问道:“兄长,有什么事要处理吗?”

“有不识相的属下前来求见,我怎么有空搭理他……二弟,你找来的戏班子不错,不像一般的草台班子泛善可陈,今天这出戏颇有韵味,比之前看过几次的《杨家将》都更有韵味,回味悠长啊!”张鹤龄赞叹道。

张延龄笑道:“兄长喜欢最好,若兄长不喜,一定是做弟弟的罪过。近来城中戒严,想出去走走找个乐子都不行,知道大哥好这口,便特意给兄长找来戏班子。”

“这班子可是正规的南戏班子,据说在金陵城内也是首屈一指,难得往北方来,就让他们到侯府唱几天,除了《杨家将》,他们还排有几个不错的戏本,听说都是江南一代流传甚广的名剧,或许有的兄长尚未听过!”

张鹤龄听了不由来了兴致,眉角舒展开,笑道:“哦?那为兄可要好好听听,近来京城戒严,的确少了许多乐趣!平日军务繁忙,连出去走走的时间都没有,此番正好彻底放松一下!”

张延龄心中暗笑,他知道自己兄长不好女色,却喜欢附庸风雅,偶尔作几首酸诗让人感觉不出有什么水平,当初还因为引用沈溪的诗词而被人笑话过。

张延龄想找到兄长的弱点,把兄长拉下水一同“做买卖”,自然要投其所好,思来想去,只有请兄长看南戏比较合适。

几出戏看下来,时候已经不早,张鹤龄意犹未尽,戏却不得不散场,因为时间的确有些晚了,就算看戏的人不累,唱戏的人也精疲力竭,唱腔没有刚开始那么稳当了。

张延龄向侍立一旁的寿宁侯府管家吩咐:“送几位夫人回去歇着,再从我那儿拿一箱钱过去打赏,就说这是做弟弟的孝敬!”

“是,二侯爷!”

管家高高兴兴地去了。

张延龄听到“二侯爷”的称呼,心里多少有些不悦,自己跟兄长都是侯爵,以前两家人都喜欢称呼他“二老爷”,现在他当了侯爷,又知道他喜欢“侯爷”的称呼,所以换了个“二侯爷”的新称谓,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张鹤龄的妻妾往内院去了,张氏兄弟这才从花园出来,到了前面的书房,张鹤龄仍旧沉浸在之前所看的南戏剧情中,甚至不自觉哼上一小段,看起来就是个南戏票友。

张延龄笑道:“兄长,近来京师周边没有任何鞑靼人活动的奏报,京师戒严,快要解除了吧?”

“嗯。”

提到公事,张鹤龄收摄心神,“西北战事仍未终止,随时可能会有情况发生,但陛下之意,月底前京师将施行宫禁和门禁,但不再设城禁。如此也好,忙过这段时间后,总算能太平几日,恢复往常的安生日子!”

张延龄试探道:“兄长,不知可否……令城禁时限适当延长一些?”

张延龄言辞闪烁,一看就是有什么事情掩藏,张鹤龄显得很谨慎,问道:“二弟,你想说什么?”

张延龄本想把话挑明,但想了想还是没有直言,旁敲侧击道:“兄长,我是说,这京师戒严如此轻易便解除,若鞑靼人卷土重来,那时必定会有细作进入城内,不若等西北战事确定结束,再行开禁。”

弟弟是什么人,张鹤龄多少有些了解,他皱着眉头道:“城中戒严,你无法出去花天酒地,理应烦闷才是……你如今却想让城禁延长时限,有何居心?”

张延龄笑道:“兄长误会了,兄弟我哪里有什么居心,我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着想,更是为我张氏一门未来的福祉着想。”

“城禁只要在进行中,就没人威胁京畿安危,陛下和太子的皇位就能稳固,这对我张氏一门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张鹤龄微微颔首,对弟弟的说辞倒也有几分赞同,他却浑然不知,弟弟之所以如此热衷维持城禁,是想继续利用城禁发财,谋取私利。

张鹤龄道:“回头为兄会跟陛下提及,西北战事尚未有结果,城禁最好维持,对朝廷来说更为稳妥。只是内阁和六部那边都想早些开禁,陛下有些为难,一时难以做出决断。”

张延龄嘿嘿一笑:“兄长不妨跟陛下陈述利害关系,陛下如今龙体有恙,或许会赞同兄长提议。毕竟陛下并非外间传说的那般春秋盛年哪!”

张鹤龄略微思考,觉得弟弟说的有那么几分道理。

“兄长,听闻沈溪那小子,在西北畏缩不前,陛下有意在他回到京城后论罪处罚,兄长不会出面维护那小子吧?”张延龄阴谋得逞,便想到还有个沈溪没处理,趁热打铁在兄长面前挑唆两句。

张鹤龄发问:“你想如何?”

张延龄笑道:“只是秉公论断,若沈溪在西北无功,最后在功劳簿上还要记他一笔,会令军中上下不满。倒不如令他早些罢官,从此后,朝廷也少了一个大患。毕竟太子对这小子信任有加,威胁你我地位啊!”

**************

ps:今天爆发三更,这是今天的第一章,天子求订阅、推荐票、打赏和月票鼓励!

第一三七九章 希望与失望第二二六三章 杯葛第一三二五章 未知最可怕(第三更)第六二二章 谁是正使?第十四章 风箱第八四五章 大明盐政第三九一章 跟师兄师姐过日子(第一更)第一六五五章 应对之策第二一五八章 国贼第八七八章 万事俱备只欠战船第一八四章 美轮美奂的银票第一八五二章 姜是老的辣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一三四八章 生病还是中毒第一五四七章 胸襟第一五四五章 战时优先第二二二六章 亲自上阵第三二〇章 没钱装大爷(第七更)第一二四〇章 千钧一发第一七九〇章 理所当然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办理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二一六二章 心安回肚子里第一七一一章 让沈溪回朝第二一二五章 制约第一七九章 银票(求订阅和月票)第六四五章 飞来横祸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三六四章 才子?靠边站(上)第一八二四章 让你来试试第一三〇二章 没着落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第二四八六章 战局有变第一〇九四章 主帅第一六一八章 便宜行事第八四七章 把人办了,我来干第一三七五章 失败乃成功之母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第二六五二章 小题大做第一九〇章 县试第三〇七章 门不当户不对(第七更)第一六三七章 比较第二五三五章 出人意料的礼遇第八章 启程第二三五五章 处处透着邪乎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选第二五〇五章 投效第一九二七章 密议除瑾第一九二一章 叛乱到来第二一〇四章 贸易谈判第一二九二章 战争之王的落寞第二一四章 恭喜第二六三〇章 只为梦想第一九九〇章 两方面压力第二一六四章 盲目第五四六章 轮到给你出难题(第三更)第一五五五章 弘治十八年第二〇八二章 分化离间第一〇六章 小财迷第二〇一二章 三件事第一九一三章 中饱私囊第二一〇七章 勾心斗角第二六二一章 首辅之争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较劲儿第一七一五章 过客第九五九章 我要当皇帝第一一六章 来自府城的求助第一四二九章 反守为攻第三十七章 周旋(求下三江票)第六八三章 大年夜的女人第三十三章 讲故事第二四七一章 早有安排第一九二七章 密议除瑾第七四八章 渐行渐远(第二更)第一四二二章 来势汹汹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二〇三九章 家底不剩第一四八一章 讲官难当第一一五六章 态度第三二二章 同届考生(求赞)第二一〇三章 谁对谁错第一九一章 发案(第十二更!)第三五六章 柳下惠?(第三更)第八五八章 招招连环(第三更)第一〇八一章 铭记历史的土木堡第三十二章 乔迁之喜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报告(第三更)第一三五八章 六万贯(求月票)第一〇〇七章 太子寄信第二四六八章 困难第一一九四章 不打,那就撤吧第一七三一章 面见太后第一八五七章 护送潜逃第一九二三章 分权领兵第一二五五章 骑兵绕道第一〇二八章 学问自在心中(第四更)第五一七章 翻脸不认人(第五更)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儿和孙姨
第一三七九章 希望与失望第二二六三章 杯葛第一三二五章 未知最可怕(第三更)第六二二章 谁是正使?第十四章 风箱第八四五章 大明盐政第三九一章 跟师兄师姐过日子(第一更)第一六五五章 应对之策第二一五八章 国贼第八七八章 万事俱备只欠战船第一八四章 美轮美奂的银票第一八五二章 姜是老的辣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一三四八章 生病还是中毒第一五四七章 胸襟第一五四五章 战时优先第二二二六章 亲自上阵第三二〇章 没钱装大爷(第七更)第一二四〇章 千钧一发第一七九〇章 理所当然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办理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二一六二章 心安回肚子里第一七一一章 让沈溪回朝第二一二五章 制约第一七九章 银票(求订阅和月票)第六四五章 飞来横祸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三六四章 才子?靠边站(上)第一八二四章 让你来试试第一三〇二章 没着落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第二四八六章 战局有变第一〇九四章 主帅第一六一八章 便宜行事第八四七章 把人办了,我来干第一三七五章 失败乃成功之母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第二六五二章 小题大做第一九〇章 县试第三〇七章 门不当户不对(第七更)第一六三七章 比较第二五三五章 出人意料的礼遇第八章 启程第二三五五章 处处透着邪乎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选第二五〇五章 投效第一九二七章 密议除瑾第一九二一章 叛乱到来第二一〇四章 贸易谈判第一二九二章 战争之王的落寞第二一四章 恭喜第二六三〇章 只为梦想第一九九〇章 两方面压力第二一六四章 盲目第五四六章 轮到给你出难题(第三更)第一五五五章 弘治十八年第二〇八二章 分化离间第一〇六章 小财迷第二〇一二章 三件事第一九一三章 中饱私囊第二一〇七章 勾心斗角第二六二一章 首辅之争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较劲儿第一七一五章 过客第九五九章 我要当皇帝第一一六章 来自府城的求助第一四二九章 反守为攻第三十七章 周旋(求下三江票)第六八三章 大年夜的女人第三十三章 讲故事第二四七一章 早有安排第一九二七章 密议除瑾第七四八章 渐行渐远(第二更)第一四二二章 来势汹汹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二〇三九章 家底不剩第一四八一章 讲官难当第一一五六章 态度第三二二章 同届考生(求赞)第二一〇三章 谁对谁错第一九一章 发案(第十二更!)第三五六章 柳下惠?(第三更)第八五八章 招招连环(第三更)第一〇八一章 铭记历史的土木堡第三十二章 乔迁之喜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报告(第三更)第一三五八章 六万贯(求月票)第一〇〇七章 太子寄信第二四六八章 困难第一一九四章 不打,那就撤吧第一七三一章 面见太后第一八五七章 护送潜逃第一九二三章 分权领兵第一二五五章 骑兵绕道第一〇二八章 学问自在心中(第四更)第五一七章 翻脸不认人(第五更)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儿和孙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