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二〇三一章 王琼进京

年关将近,京城一片风平浪静。

年底这段时间,京城天天都在下雪,大地被冰雪覆盖,好一派银装素裹的景象。百姓很少出门,京城内几个热闹的早市和晚市都停了,连朝廷事务也都尽量延后。

百官考核推迟到了正月,赴京官员只能暂时落脚于驿站、会馆、旅店或提早在京师置办的私宅,等候来年年初考核结果。

这段时间,谢迁的日子过得很滋润。

他的小院,每天都宾客盈门,尤其在年底大批等候考核的官员滞留京师的时候,一些曾同殿为臣亦或者在科举中的同年、他担任考官时的门生都前来拜访,若是换作平常时候,谢迁未必会接见,但现在谢迁身为首辅负责朝堂稳固,皇帝不见朝臣,他就要站出来,教导官员们忠君体国。

每天他会见的大臣有几拨,每次见面大概半个时辰左右,遇上一些故交,谢迁甚至会留人用餐。

在这些人中,有一人身份很特殊,就是之前刚被委命为三边总制的王琼。

大明边官需要回京师述职,王琼这次到京城来主要是汇报西北军政事务,同时跟朝廷要钱要粮。

因为王琼上任时间不长,朝中地位又明显不及沈溪和杨一清,使得他在处置西北边事上束手束脚,王琼到京城后立即设法跟户部沟通,但户部给出的反馈意见是府库紧张,无能为力。

王琼拥有高超的政治手腕,隐约嗅出是内阁卡住不给西北调拨钱粮,只好到座师谢迁这里来求助……王琼于成化二十年登进士时,谢迁正是同考官。

历次对鞑靼战争中,王琼基本没有出现在第一线,虽然官越做越大,但威信不足,不过王琼是谢迁欣赏的“门生”,年纪轻轻,前程远大……虽然王琼本身已经四十多岁了,谢迁还是抽出时间接见。

“……之前两年,刘阉利用权势将西北府库钱粮调拨京师,以至于地方府库空虚,头年又发生安化王叛乱,如今寒冬腊月,三边兵士缺衣少粮,此番学生回京,特地跟户部谈事,望恩师能代为转引……”

王琼见谢迁后,以学生之礼参拜,毕恭毕敬。

谢迁心安理得领受参拜,却脸上却没有表现得太过热切,叹息道:“德华,这大明府库,因姓刘的权阉折腾而空虚,你又不是不知,这秋粮上来,很多都是在补过去两年亏空,想在短时间内让府库充盈,可不是什么易事,各地府库都在紧张状态,朝廷顾此失彼,只能让各地自行解决。”

倒不是说谢迁有心难为人,完全是因为沈溪的缘故,他不能把钱粮调拨给王琼,只能用一种冷漠的态度对待此事。

王琼语气迫切:“西北边关重地,到底不同于中原和江南,这边军屯田产出,实在难以跟鱼米之乡相比。”

谢迁摇头:“德华,你莫要忘了,这中原之地一直不清静,有好几拨匪寇纵横山河之间,朝廷接连派出人马平叛,地方上征缴不上粮食,兼之水灾和旱灾不断……你当朝廷现在的日子好过?这京师内百官俸禄,都已拖欠半年之久!”

王琼一愣,他没想到谢迁会跟他倒起苦水来,悲切之情溢于言表。

好像现在大明京师这些官员正在水深火热中一样。

王琼心想:“诛刘瑾又没有掀起太大风波,基本上算是平稳过度,听说太仓内粮食已经生虫,怎么到了谢中堂这里,情况却大相径庭呢?之前刘瑾是贪婪,但治国能力还是有的,断不至于让各地出现如此巨大亏空……到底是谁假借刘瑾名义,克扣地方粮草?”

王琼这个人不简单,后世将他与于谦、张居正并列明朝三重臣,其才识和能力要比谢迁高出一大截。

王琼除了军事才能卓绝外,在治理民生方面也有建树,他明白一件事,就是刘瑾虽然权势滔天,但其当朝时大明国势整体还是蒸蒸日上,西北地方府库存粮很多。

只是刘瑾改变之前的存粮制度,把钱粮调到京师来统一存放。

王琼本以为回京就能把这批运过来的粮食要回去,结果却被告知因为刘瑾当朝而出现巨大亏空以至于原本应该存在的粮食不翼而飞了。

这回答怎能让王琼满意?

王琼问道:“谢中堂就没办法跟户部的人知会一声?来年不是说西北还有一战?”由于情急,王琼对谢迁的称呼不知不觉变了。

谢迁听到来年的战事越发来气,道:“都是传言,或者是刘瑾当政时的一些旧事,来年平稳过去便可,谈何出兵塞北?德华,你素来知分寸,这件事休要再提,否则老夫这门你休要再进!”

……

……

王琼在谢迁那儿吃了瘪。

虽然王琼提前有预料,但他回去后还是心有不甘。

王琼可不是那种轻易就服软的人,他比王守仁等人更有优势的地方,不单纯是老成持重,更因为他能统筹和兼顾大局,在他的治理之下,西北已将安化王叛乱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次他到京城来,也是抱着不达目的不回头的信念。

“……谢中堂明显是在回避问题,或许朝中主流官员不支持来年那场战事,所以故意克扣边关兵马的粮饷和物资,现在似乎只有跟主战派联络,才有可能把这批粮食物资拿到手……”

王琼很快意识到,自己要达成目的,只有去找前三边总制沈溪一途。

“……在朝中这么多人中,主战派的绝对代表非兵部尚书沈之厚莫属,他虽年轻气盛,但在边关的建树比任何人都高,甚至当初马尚书和刘尚书也不及于他,他回京城后,先斗刘瑾,后斗外戚,如今功成身退,在家养伤,韬光养晦。听说他还在筹措军饷物资,若我拿西北府库的事情求助他,他必定会相助于我……”

腊月二十七这天,王琼亲自到沈溪府上拜访。

因为提前投递了拜帖,沈溪已经知道王琼要来,对于沈溪来说,王琼算是一个重量级宾客。

沈溪并没在自己的病房会见王琼,而是在书房,主要是为了体现对王琼的尊重,尽管他还是要装出伤情未愈的假象,但在精神层面上,他可不想输给王琼,这毕竟涉及到威信和主次的问题。

沈溪设想中来年的那场战争,可是需要西北军民全力配合,他必须要给到访的宾客一种信心。

王琼见到沈溪后很客气,他没有拿出同僚或者是过来人的姿态见沈溪,而是以下属的身份沈溪行礼。

沈溪自然不会托大,二人见礼后落座,王琼上来把来意表明:“……在下是为西北府库存粮不足之事而来。”

沈溪点头:“德华兄来京城之前,可有见过伯安?”

“嗯。”

王琼点头道,“路过宣府,自要将宣府府库的存粮物资情况详细问个清楚,还跟伯安有过夜谈,他跟在下说过,到京城后,可以先到户部和谢中堂那里碰碰运气,若是不成的话,只能试图面圣了。”

沈溪笑道:“那德华兄为何又来见我了呢?”

王琼道:“见过谢中堂后,我察觉到他所言遮掩的意图很明显,便知朝中大多数官员对来年西北用兵持否定态度,这也是朝廷借口无粮的根本原因,在下知道沈尚书这几年经营西北颇有建树,希望来年辅助沈尚书用兵,特来求情。”

沈溪摇头:“求情谈不上,在下也正为西北用兵缺少军粮而烦忧,实在是朝中阻力太大,朝廷甚至还给西北定下自行筹措军粮的任务,却被在下驳回,主要是在下知道西北日子不好过。”

王琼面色阴沉,显然二人在西北问题上有很大的共通点。

沈溪感觉到,王琼似乎有主战倾向,于是趁机问道:“军粮的事情,暂且不说,德华兄对于来年这场战事,有何看法?”

王琼想了下,随即无奈地道:“其实在下并非主动迎合沈尚书,只是这草原上的形势变化很快,达延部已经再次平息鞑靼内患,逐步形成大一统的局面,若不断了他们内部联合,则未来数年甚至上百年,西北边防永无宁日。”

沈溪听了王琼的话,便感受到什么是见识。

跟一个懂行的人说话,自然轻省很多,沈溪道:“在下的想法跟德华兄不谋而合,这一两年乃是最好的机会,不求取得多大的胜果,最好是促成鞑靼内部再次分裂,只要草原部族相互厮杀,这边境的境况会好上许多,那时朝廷无论是采取怀柔政策,还是武力相胁,都比现在更好。”

王琼点了点头,他望着沈溪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惺惺相惜。

不过王琼也明白,未来这场战事,他帮不上太大忙,最多是搞搞后勤工作,统领三军的事情还是要由沈溪来做。

沈溪道:“德华兄几时回三边?”

“年后……可能要到正月底才出发。”王琼道。

沈溪摇头:“未必需要那么晚,我找机会带你去见见陛下,想说什么,当面跟陛下说清楚,有陛下相助,从京师府库调拨粮食应该不算难事,只是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你能得到的钱粮,比你预想中要少上许多!”

……

……

王琼跟沈溪见面,所提基本都是钱粮军资的事情。

从沈溪这里王琼是拿不到钱粮的,不过沈溪可以带他去见皇帝,这对王琼来说便等于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对于一个臣子来说,见到君王就是一种荣幸,至于是否能要到钱粮反而是次要的问题。

沈溪送王琼离开后,深切感觉到西北目前遭遇的困境对于来年的战事无异于埋下一根钉子,朝廷在粮食物资上尽力克扣西北军队和地方的用度,置三边和宣大之地的将领和百姓的利益不顾,这对争取民心并无帮助。

“……谢于乔做得很绝啊,不给钱粮,甚至连供应边军和地方应有的钱粮也竭力拖欠和敷衍,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西北物资危机的话,很可能官兵们便会先打退堂鼓,来年这场战事就算强行实施,也会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那时就是我在自掘坟墓了……”

沈溪本想写信给谢迁,或者是上疏陈明这件事,但想到如今内阁跟司礼监之间相互勾连,沈溪便感觉倍感无力。

他没有去争取张苑,使得张苑跟谢迁打成一片,这也意味着现在朝中什么事,除非朱厚照能出面给予帮助,否则兵部任何的请求都是可能被谢迁给驳回。

谢迁完全占据了主动权。

沈溪斟酌之后,觉得不应该去跟朱厚照说,自然也不会去哀求谢迁,这两种方式都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谢于乔就等我服软,一切都听他吩咐行事,所以去找他的意义不大,他绝对不会给予我任何方便,反而我去了会让他更为嚣张,觉得我离开他什么事都做不成,至于陛下那边,去说了又有何用?之前已经应允军粮物资需要自己筹措,现在却帮王琼去讨钱粮,等于说是在打自己的脸,实在是不可取……”

沈溪仿佛在面对一个死局,这跟与刘瑾相斗有极大的不同。

现在等于是跟谢迁拔河,谁能获胜尚未可知,至少现在谢迁占据了道义和朝堂上的绝对优势,任何人挑战谢迁的权威都是自取其辱,而沈溪也感觉到自己之前的一味退让,给了谢迁一种底气,把手里的主动权拱手让人了。

“……只能把从商贾手中筹措钱粮的事情提前,不过短时间内解决西北地方出现的粮食和军饷危机太过困难,下一步看看如何从南方调运粮食过来,这就要考验之前所建立的商业网络,难道说要让我自己垫钱来帮朝廷解决危机?”

沈溪很是着恼。

他感觉到惠娘刚从南方给他调运来的银钱,都要花出去了,等于说自己赚来的钱,白白搭给朝廷,而且全填进去都未必会够。

可气的是还没人领情,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就需要背后有强大商贸体系的支持,这也让沈溪更加坚定要在大明朝开展工商税改革的决心,在沈溪看来,只有工商业发展起来,才能促进科技进步,反馈到工业上,那时农民才能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走出来,大明才能走出千百年农业社会停滞不前的怪圈。

第一八七五章 转变第五十六章 童言无忌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三四五章 入伙(求订阅)第一二〇八章 你们觉得我怎样?第二八二章 院试第二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二七八章 十美图第一五八八章 刘瑾回京第二一七一章 纸上谈兵第五二一章 未来探花郎(第九更)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一一三二章 出兵往援(求月票)第九一九章 临出征赠礼(第四更)第二六一六章 早去早回第一五六一章 当家作主第三四七章 收留(第四更)第一四九三章 道高一丈第一三〇八章 湖广总督第五二五章 代言(第十三更,献所有书友)第四〇九章 冷暖自知(第七更,盟主加更)第二四九四章 一门学问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一五八七章 人比人第一八七三章 谢迁的乐观第一六一〇章 自寻出路第二十二章 年少的无奈第四六八章 大浪孤舟(第二更)第一七八五章 送行第六二〇章 有后(第七更,谢书友)第九六〇章 扬帆第六九五章 终场换人(第四更)第六七七章 买人第八五〇章 造访众香国第二三〇一章 闺中事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二〇八一章 进谏是门学问第二〇二三章 无从抵赖第五八四章 北还(第四更,祝AndyFans盟主)第十一章 哥哥还是弟弟第八四八章 早有防备第二六二四章 太顺了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头第六三〇章 争执(第二更,求保底月票)第八五三章 刑狱行家(第二更)第八二三章 惠娘的新姐妹(第二更)第八八六章 易守难攻的硇洲岛第二九三章 官贼本一家(第十二更)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抢女人第一八六七章 新年旧气象第二〇一〇章 事态扩大第二五九七章 惊魂未定第一六一九章 分忧第五四三章 任君采撷(第三更)第二三〇六章 监国第七六二章 我不杀伯仁第二四五五章 受益者第一二八〇章 戳破窗户纸第二〇六五章 做买卖第二六二八章 熬出来了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脸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二〇〇九章 铭记于历史的女人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一六九五章 核查第一七五二章 指手画脚第二一一七章 羞辱第二〇〇七章 背后的支持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协第二一四二章 拉拢第二五三七章 妻心,娘心第二八九章 受伤的女贼(第八更)第一九七八章 盟友的选择第二四〇二章 宴客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职?(第五更)第三一〇章 谢小姐,沈夫人(第三更)第一三七二章 协议第三〇七章 门不当户不对(第七更)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个问题第二六五七章 无须避讳第一五五四章 新年伊始第四十二章 种痘第一四三〇章 邵阳巷战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证据来第二〇〇二章 用心何其毒也第二十一章 南戏戏本第五三一章 衙内二世祖(第一更)第一四四五章 主帅与监军第七九一章 跳棋(第一更)第一二一二章 太子上位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拟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动第二一六三章 牵挂第一九二二章 连番筹划第一三二一章 变着法送礼第二五三二章 下一步计划第一五七九章 狼狈为奸第一九〇章 县试第二一〇章 狠角色第二一二〇章 临场考核
第一八七五章 转变第五十六章 童言无忌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三四五章 入伙(求订阅)第一二〇八章 你们觉得我怎样?第二八二章 院试第二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二七八章 十美图第一五八八章 刘瑾回京第二一七一章 纸上谈兵第五二一章 未来探花郎(第九更)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一一三二章 出兵往援(求月票)第九一九章 临出征赠礼(第四更)第二六一六章 早去早回第一五六一章 当家作主第三四七章 收留(第四更)第一四九三章 道高一丈第一三〇八章 湖广总督第五二五章 代言(第十三更,献所有书友)第四〇九章 冷暖自知(第七更,盟主加更)第二四九四章 一门学问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一五八七章 人比人第一八七三章 谢迁的乐观第一六一〇章 自寻出路第二十二章 年少的无奈第四六八章 大浪孤舟(第二更)第一七八五章 送行第六二〇章 有后(第七更,谢书友)第九六〇章 扬帆第六九五章 终场换人(第四更)第六七七章 买人第八五〇章 造访众香国第二三〇一章 闺中事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二〇八一章 进谏是门学问第二〇二三章 无从抵赖第五八四章 北还(第四更,祝AndyFans盟主)第十一章 哥哥还是弟弟第八四八章 早有防备第二六二四章 太顺了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头第六三〇章 争执(第二更,求保底月票)第八五三章 刑狱行家(第二更)第八二三章 惠娘的新姐妹(第二更)第八八六章 易守难攻的硇洲岛第二九三章 官贼本一家(第十二更)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抢女人第一八六七章 新年旧气象第二〇一〇章 事态扩大第二五九七章 惊魂未定第一六一九章 分忧第五四三章 任君采撷(第三更)第二三〇六章 监国第七六二章 我不杀伯仁第二四五五章 受益者第一二八〇章 戳破窗户纸第二〇六五章 做买卖第二六二八章 熬出来了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脸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二〇〇九章 铭记于历史的女人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一六九五章 核查第一七五二章 指手画脚第二一一七章 羞辱第二〇〇七章 背后的支持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协第二一四二章 拉拢第二五三七章 妻心,娘心第二八九章 受伤的女贼(第八更)第一九七八章 盟友的选择第二四〇二章 宴客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职?(第五更)第三一〇章 谢小姐,沈夫人(第三更)第一三七二章 协议第三〇七章 门不当户不对(第七更)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个问题第二六五七章 无须避讳第一五五四章 新年伊始第四十二章 种痘第一四三〇章 邵阳巷战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证据来第二〇〇二章 用心何其毒也第二十一章 南戏戏本第五三一章 衙内二世祖(第一更)第一四四五章 主帅与监军第七九一章 跳棋(第一更)第一二一二章 太子上位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拟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动第二一六三章 牵挂第一九二二章 连番筹划第一三二一章 变着法送礼第二五三二章 下一步计划第一五七九章 狼狈为奸第一九〇章 县试第二一〇章 狠角色第二一二〇章 临场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