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见佳人

冬月底,沈溪准备打道回京。

沈溪是兵部派来公干的,如今炮已送到,包括张老五在内的炮术教官正在尽职尽责地训练炮手,他的任务算是圆满完成,该回京城继续当他清贵的翰林官了。

论功行赏在沈溪看来无异于一个笑话,至少他知道刘大夏没把他的功劳如实上报,至于最终能得到怎样的奖赏,就看刘大夏或者朝廷是否“良心发现”。

这年头做事不容易,功劳太小则不值一提,功劳太大却会被人抹杀。

沈溪并不是非要争取什么,而是觉得自己拼了命获得功劳,却没收获相应的报酬,感觉有些窝火。

不过还好,刘大夏通情达理,知道沈溪没有留在延绥镇任职的兴趣,爽快地答应沈溪回京的请求,同时派一千兵马沿途护送。

当然,护送他只是顺带,主要还是护送榆林镇运往京城的“战利品”,以及请赏的花名册。

“沈溪,你来时担的是兵部的公差,这趟回去,权帮老夫一个忙……”刘大夏说这话时,神情跟谢迁求着沈溪办事时一模一样。

沈溪腹诽不已,不为我请赏还指使我办这办那,尽想占便宜的好事。但为了能尽早回京,沈溪只能虚以委蛇,表示愿意接受差遣。

“刘尚书,在下有个不情之请,可否让林恒一起护送?”

“林恒?”

刘大夏想了半晌,才记起来这个人是谁,“既是你特别提出,那老夫也就准允了,让他做你的副官。”

沈溪想把大舅子带回去见林黛,兄妹失散多年,让他们相认算是功德一桩,至少林黛不会再跟个深闺怨妇一样只知道算计身边人,能让小妮子心胸开阔点儿。

但此时,沈溪仍旧没把林黛是自己妾侍的事情告之林恒。

从延绥巡抚衙门出来,沈溪到城中大营找到林恒。林恒所中箭伤都是皮外伤,没伤到骨头,在拔除箭头并敷药后,人已经能够正常活动。此时他已经在延绥军镇补了实缺,麾下有了四百多号兵,正是他梦寐以求的职位。

以前担任保国公朱晖的侍卫头领的时候,虽然挂了个把总衔,但指使虚衔,实际上也就指挥十几个弟兄。如今他担任副千总,实际上领的却是把总的差事,手下有了四个总旗,这原本是祖荫才能得到的实缺,一般人要在战场上打拼个几十年才能获得这个正七品的武职。

如果按照刘大夏授予的昭信校尉的官衔,如今的林恒已经有正六品的官身。

“沈大人,您让小的护送您回京,小的自然是万死不辞……小的这就去张罗弟兄……”

当了军官的林恒跟以前大不一样,一个原本混日子的边军小军头,终于有了出路,跟着沈溪才两天时间就误打误撞完成几十年才能实现的奋斗目标,前途一片光明。

之前林恒在沈溪面前还自称“在下”,但现在直接改口自称“小人”。

沈溪越来越发觉,林恒的情况跟张老五类似,以前担着没有前途的差事,纯粹是在混日子,在立下功劳后被成功激发活力,人生有了奔头。

林恒去延绥巡抚衙门领了任务,然后回营调集人手,并做好出发准备,只待第二天跟随沈溪进京。

沈溪临行前去看过张老五等兵部的教官。朝廷后续不断有火炮送到边关,张老五作为兵部派来的总教官,需要在九边重镇之间来回跑,他官位不高,但日后前途光明,而且作为技术官员,在边关也受到礼遇。

张老五对沈溪十分恭敬,这是个懂得感恩的人,知道眼下他的前途全是沈溪给的。

只是他请求沈溪回京后帮忙照顾妻子和母亲,这是张老五在边关最不放心的事情。

沈溪爽快地答应下来。

……

……

沈溪此番到延绥镇可以说是历经磨难,不过回去时则轻松许多。

榆溪之战结束后,鞑靼人往北撤了几百里,河套地区的各游牧部落,几乎悉数撤过黄河。一方面鞑靼人是怕大明军队趁势反扑,另外在之前的行动中鞑靼人抢劫了大量粮草,尤其是从高明城手里抢的那批军粮至关重要,可以帮助鞑靼人渡过严寒的冬季。

此时临近腊月,天寒地冻,就连榆溪河也在连续几场大雪后封冻。刘大夏为人谨慎,绝对不会在粮草不继的情况下冒险。

见好就收,这是刘大夏和边关将领普遍的想法。

连沈溪也觉得,既然已经立了威,再深入草原作战没什么实际意义,占了地方又不能实施管理,最后还得狼狈地撤回来,那出击也就没了实际意义。

这是一个尴尬的时代,由于缺乏足够的工业产能,也就失去“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的动因和契机,中原王朝不可能深入不毛之地的草原进行经营,导致边陲形势不会因为几个胜仗而彻底扭转。

沈溪坐在马车里,翘着二郎腿听着闽西小调,美貌如花的云柳给一边哼唱,一边为他捏腰捶腿。

沈溪打开车窗,看看左右兵强马壮的护卫队伍,优哉游哉地踏上了回程。

一行未到大同府,就跟京城过来迎接的队伍遇上。

京城更加迫切地想知道边关战事的结果,沈溪这边本来有上千兵马护送,朝廷又派了两千多京营兵马接应,同时送了一批粮草到三边,以解燃眉之急。

“这位是翰林院沈大人吗?这里有兵部马尚书给您的一封信。”

沈溪对于前来迎接的京营队伍并不怎么感冒,不过倒是马文升专门给他写信,让他有几分意外。

沈溪把信打开,却是马文升为安抚他特意写的,主要还是担心沈溪因为朝廷赏罚不明闹情绪,说是他愿意的话,准备拔擢三级到兵部叙用。

马文升之前提到过请沈溪到兵部任职,但被沈溪给拒绝了,这次马文升旧事重提,还特意提出官升三级,也就是沈溪到兵部后至少都会担任郎中,再进一步就是兵部侍郎,这是许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

沈溪心想:“莫非是刘大夏把实际情况告之马文升,马文升以此来安抚我?”

沈溪无奈地摇了摇头,对去兵部当差,哪怕是连升三级他也不感兴趣。

接受兵部差事来一趟边关,就把自己累得够呛,差点儿连小命都丢了。这还只是一次简单的送炮任务,若是到兵部担任郎中,马文升觉得他是一块做事的材料,编排他做这做那,岂不是得把他累死?

当官的都希望上官能赏识自己,多给自己安排差事好好挣表现,沈溪则想的是如何才能偷懒。

倒不是说沈溪天生懒惰,是因为他知道如今那么快冒头不是好事。连升三级调到兵部表面看升官了,其实不然,这些职司衙门最讲究资历,说不一定在郎中位置上一坐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那还不如留在翰林院,轻轻松松熬资历,只要到了正五品,就有入阁的机会,鲤鱼跳龙门莫过于此。

况且,与兵部的官员不同,翰林院、詹事府、六科、礼部的官员出京,那都是要越级使用的,比如六科给事中出京,那就是直接从正七品跳到从三品,连升七级,担任一地知府和布政使司衙门的参政毫无问题。

假如沈溪到地方,以他目前从五品的官职,到地方当个四品知府毫无问题,何必把自己折腾得那么累,到兵部累死累活的干,也不过就是如此。

再说了,在六部任职,想要出京就困难了,算算时间,如果历史没有变化,弘治皇帝四年以后去世,太子朱厚照登基,刘瑾当权,朝政混乱,除非他可以在京城呼风唤雨,不然最好的办法还是躲开京城的政治漩涡。

谢迁、马文升、刘大夏这些人都是涉及到核心权力层斗争的“危险人物”。

沈溪跟刘瑾之间本来就不对付,刘瑾若掌权,肯定会想方设法找他的麻烦。

一路走沈溪一路想,要是历史改变了会怎样?

比如说弘治皇帝晚死个几年,等朱厚照年长些性格定型后再登基,那时候可能就不会轻信八虎,任用一批贤能之臣,励精图治,开创个不逊色他父亲的盛世。

不过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沈溪已经做好顺应历史潮流的准备,若刘瑾真的当权了,能争取到外放的机会一定不容错过。

……

……

跟来时一样,归途时玉娘依然沿途护送,快到京城时,玉娘突然通知沈溪,说是福州城某个他牵挂之人,已经平安抵达京城。

“沈大人进城后,是先回府吗?”玉娘美眸打量沈溪,好似在问,是家里的女人重要,还是外面的女人重要?

沈溪一阵无语……我先去见谁,跟你有什么关系?此前沈溪已经通过玉娘之口,得知他爹娘和惠娘母女也到了京城。

沈溪没好气地回道:“难道我不应该先回家拜会父母高堂吗?”

玉娘恍然,点头道:“那奴家知道如何安排了。”

等转过头,沈溪又不得不带着些许无奈说道:“那丫头……玉娘安顿在何处?”

玉娘抿嘴一笑:“沈大人放心,人安然无恙,只是听说她这一路上总是哭哭啼啼,或许身边没有亲人……把护送她的人当作是坏人了吧。”

“那玉娘派去的人,是否有为难她?”沈溪脸上多了几分紧张。

这份关切让玉娘看了多少有些不舒服,她笑着回道:“沈大人觉得奴家会亏待一个小姑娘吗?奴家特别安排了使女贴身照顾她,保证把人毫发无损地送到沈大人手上。”

沈溪点头道:“多谢玉娘,不过她家人……”

“奴家正在找人搭救,这会儿应该已经有眉目了,只是消息尚未传到京城。”

对沈溪来说,玉娘能遣人把尹文平安护送到京,已算是对得起他,再要求玉娘去营救尹掌柜等人,实在过于苛责。

不过再想到此番刘大夏抹去了他的功劳,沈溪又觉得这是应得的回报。再说了,要不是当初刘大夏纵容訾倩和地方官,也不至于会闹成这般田地。

腊月二十六,沈溪经过半个多月的赶路,终于回到京城。

本来能提前两天赶到,可惜京城以及周边地区连降暴雪,道路被积雪阻碍,队伍在八达岭关外耽搁了时间。

沈溪没有按照之前跟玉娘所说那样一进城就去见沈明钧夫妇,他更担心的是家人蒙难的尹文,至于家里他相信谢韵儿能把一切处置好,这算是夫妻间的信任吧!

玉娘似乎早就料到沈溪会如此,当沈溪从兵部述职出来,提前安排好了车驾送沈溪去尹文的住所。

房子在崇文门内的明时坊,是个位于胡同底的小院,独门独户,非常清静。

“大人,还等什么?您想见之人就在里面,奴家就不进去打搅了。”玉娘脸上带着一点玩味的笑容,好似沈溪进去后就要采摘尹文这朵小解语花一样。

第八二二章 畏罪自尽(第一更)第二二三七章 摧枯拉朽第二五六四章 相聚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二六一五章 先解燃眉第五十二章 同行如敌国第四五八章 王琼告状(第七更,献书友)第一二〇〇章 练兵第五十七章 神秘的小萝莉第八三五章 申冤事,衙门见第一三三七章 总有人情世故第二八六章 拜见大儒(第五更)第二十章 露天学堂第六六八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二二三〇章 无关胜负第一九四二章 胆大包天第二六四二章 法制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二六〇二章 关键是密旨第二一四六章 送礼第一三三〇章 无心和有心第二〇二七章 上门挑唆第一八〇九章 心怀社稷第六九八章 不能说(第三更)第三〇三章 胖牛郎,刁织女(第三更)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二二〇九章 等待已久第八二三章 惠娘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二一〇九章 以退为进第二〇五一章 明眼人第六八四章 惠娘的蜕变第一七六三章 内患外求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一一三六章 临战的一天(第二更)第二六三七章 废后?第二三五三章 谁是闲人第二二二九章 气吞万里如虎第二三〇〇章 圣心难测第一七八六章 躲瘟神第一〇六二章 不得安宁的旅途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没道理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八五六章 当面好说话第九三六章 花钱买平安第二三九九章 夜访第九五七章 挑唆之罪第一五九九章 金井出水第二三四章 谶言(第四更)第二一八五章 内讧第九九五章 过泉州第九十六章 惠娘的牵绊第二三三九章 奉旨收礼第一九四七章 暗潮第一〇〇七章 太子寄信第二六九章 异想天开第七八一章 摊派和转嫁第一二六八章 搞平衡第一七〇七章 厚赏第六七二章 周姥姥第七〇六章 培养心机(第四更)第三三三章 打肿脸充胖子第一五五三章 太平府第一五三七章 刁妇第一二二章 顺利解决第二三六三章 谋逆案第二六三二章 褒贬不一第一七九章 银票(求订阅和月票)第一二〇三章 步兵方阵第一七一二章 尘埃落定第二六七六章 助力第六七七章 买人第六八四章 惠娘的蜕变第二三六五章 生杀予夺第四十七章 姐妹一家亲第五四七章 志不在朝堂(第四更)第二〇八八章 买消息第一二〇一章 紫荆关失守第二二〇三章 保一人第二五四四章 政策和对策第二二二五章 总攻第一九八五章 新老之争第七一六章 沈家总有散伙时(下)第一九七九章 对手相见分外眼红第二三一章 狮子大开口第二〇三〇章 太平日子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买卖(下)第一八一一章 异党第一二二〇章 诈败第一五八四章 结果早已注定第六七四章 外室变内眷第二〇九一章 巴结权贵第一五二三章 装神弄鬼第一九三二章 晚到一步第一一五章 同宗子弟第一四五五章 丧第一二〇四章 活见鬼第五九四章 偷梁换柱(第四更,谢书友)第四七三章 明朝历史消失的四年第一四四章 姐妹是最好的联谊
第八二二章 畏罪自尽(第一更)第二二三七章 摧枯拉朽第二五六四章 相聚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二六一五章 先解燃眉第五十二章 同行如敌国第四五八章 王琼告状(第七更,献书友)第一二〇〇章 练兵第五十七章 神秘的小萝莉第八三五章 申冤事,衙门见第一三三七章 总有人情世故第二八六章 拜见大儒(第五更)第二十章 露天学堂第六六八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二二三〇章 无关胜负第一九四二章 胆大包天第二六四二章 法制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二六〇二章 关键是密旨第二一四六章 送礼第一三三〇章 无心和有心第二〇二七章 上门挑唆第一八〇九章 心怀社稷第六九八章 不能说(第三更)第三〇三章 胖牛郎,刁织女(第三更)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二二〇九章 等待已久第八二三章 惠娘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二一〇九章 以退为进第二〇五一章 明眼人第六八四章 惠娘的蜕变第一七六三章 内患外求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一一三六章 临战的一天(第二更)第二六三七章 废后?第二三五三章 谁是闲人第二二二九章 气吞万里如虎第二三〇〇章 圣心难测第一七八六章 躲瘟神第一〇六二章 不得安宁的旅途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没道理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八五六章 当面好说话第九三六章 花钱买平安第二三九九章 夜访第九五七章 挑唆之罪第一五九九章 金井出水第二三四章 谶言(第四更)第二一八五章 内讧第九九五章 过泉州第九十六章 惠娘的牵绊第二三三九章 奉旨收礼第一九四七章 暗潮第一〇〇七章 太子寄信第二六九章 异想天开第七八一章 摊派和转嫁第一二六八章 搞平衡第一七〇七章 厚赏第六七二章 周姥姥第七〇六章 培养心机(第四更)第三三三章 打肿脸充胖子第一五五三章 太平府第一五三七章 刁妇第一二二章 顺利解决第二三六三章 谋逆案第二六三二章 褒贬不一第一七九章 银票(求订阅和月票)第一二〇三章 步兵方阵第一七一二章 尘埃落定第二六七六章 助力第六七七章 买人第六八四章 惠娘的蜕变第二三六五章 生杀予夺第四十七章 姐妹一家亲第五四七章 志不在朝堂(第四更)第二〇八八章 买消息第一二〇一章 紫荆关失守第二二〇三章 保一人第二五四四章 政策和对策第二二二五章 总攻第一九八五章 新老之争第七一六章 沈家总有散伙时(下)第一九七九章 对手相见分外眼红第二三一章 狮子大开口第二〇三〇章 太平日子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买卖(下)第一八一一章 异党第一二二〇章 诈败第一五八四章 结果早已注定第六七四章 外室变内眷第二〇九一章 巴结权贵第一五二三章 装神弄鬼第一九三二章 晚到一步第一一五章 同宗子弟第一四五五章 丧第一二〇四章 活见鬼第五九四章 偷梁换柱(第四更,谢书友)第四七三章 明朝历史消失的四年第一四四章 姐妹是最好的联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