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三章 外官内臣(第二更)

沈明有面带自嘲之色,摇摇头,苦笑着问道:“沈大人觉得我不像吗?”

沈溪一时间无言以对。

要说以沈明有如今皇帝近侍的身份,地位非比寻常,要出入詹事府并非难事,可沈溪想不明白,沈明有为何要给予他提示,隐约间,他能感觉到沈明有根本是把皇帝的意思明确无误地转达于他。

“张公公提示的那些文字,到底有何用意呢?”沈溪明知故问。

沈明有道:“其实并未有太多深意,只是平日见陛下心烦,无意中自言自语,又或者提笔写下许多杂乱的文字,我暗中记住了,然后告知沈大人。初次做这种事,却不知用何等方式通知,只好冒险……”

沈溪暗自吃惊,这简直是在玩火啊!

身为近侍,最忌讳的就是揣度上意和勾结外臣,而这两样沈明有全都占了。

明朝太监读书,始于明宣宗朱瞻基在位的宣德年间,大学士陈山是内书堂的第一任老师,距离现在的弘治年间已经有五十多年。但请注意,在内书堂读书的太监有一定年龄限制,大多数都在十岁上下,那些半道入宫的太监,却是许多不识字的,比如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便不识字。

但沈明有却是个异数,他是沈家明字辈中除了沈明文外唯一一个识字的,他以前好吃懒做,但脑子却非常灵活,在家里能把强势的老太太哄得团团转,一直以为他有能力又勤奋,是最值得信赖的儿子,足见其谄媚功底不弱。

这样一个人,留在皇帝身边做事,还有丰富的阅历和见识,懂得利用他侄子做到内外勾结,将来很可能会是个厉害角色。

“张公公为何会到乾清宫,之前不是在坤宁宫做事吗?”沈溪把心中的疑问提了出来。

沈明有叹道:“伴君如伴虎,这道理沈大人以为我不懂?原来的徐公公,老好人一个,可惜做了些令皇后不满意之事,皇后为知悉陛下的一举一动,于是派我这初入宫不久的人前往乾清宫随侍……”

沈溪点头:“皇后是觉得张公公于宫中无派系,不会在陛下和皇后间做两面派,是吧?”

“沈大人是聪明人,一点就透。”

沈明有耐心解释,“建昌伯曾在皇后病卧在床期间送女人入宫,徐公公知情不报。皇后当时并未声张,又过了一两个月才向陛下建言,说徐公公劳苦功劳,要予以重用,于是派徐公公去了御马监担任管事太监,然后由我补上徐公公的位置!”

沈溪对于朱祐樘有没有除了张皇后之外的女人并不关心,当皇帝的就算要钦点几个皇妃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这只能说明张皇后是个妒妇。

沈溪道:“那张公公为何要帮我?”

“因为……是同宗。”

沈明有一脸凄哀,“但那是过往的事情,如今我只求沈大人,能善待二郎、三郎和五郎,尤其是五郎,他年岁不大,若是能接到京城来……”

原来沈明有是为了他的儿子。

沈家如今有中兴的迹象,但全在于五房出了状元,二房并无读书人,沈明有成了太监,他的儿子又是文盲,将来无法通过科举出人头地,只能靠别人帮衬。

“早前家父家母曾到京城,有问及……同宗二伯的一些事,我不知该如何作答。”沈溪叹道,“不过听闻二伯母到了京城,却不知二伯是否知晓……”

“此事无须沈大人挂怀,她得寿宁侯庇佑,如今衣食无忧。只希望沈大人能善待五郎,我全部的希望都在他身上。”

此事牵连到了寿宁侯,不用说,沈明有间接还为寿宁侯通风报信。

不过钱氏不远万里来到京城,若是知道丈夫变成太监,这女人能受得了?

二人继续往宫门走,但速度自然放缓,沈溪把家中的情况大致说了一下,尤其是老太太李氏的近况,沈溪故意说老太太得了“癔症”后总是情不自禁提及二儿子沈明有的名字,令如今的张公公泪如雨下。

快出宫门时,沈明有怅然若失:“我……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别对家里人提及,当我死了吧!”

沈溪稍作思虑,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告诫:“张公公不要与外臣走得过近,否则恐引来杀身之祸。至于五郎那边,我会跟家里提及。”

“多谢沈大人提醒。”

沈明有送沈溪出了宫门,又向沈溪深施一礼,看似告辞,实则感激。

或许沈明有知道二房在沈家地位不高,若想得到沈溪照顾他儿子,必须有所付出,所以他才会将平日里听到和看到的东西,用文字的方式通知侄儿。

沈溪终于知道弘治皇帝为何见到他前后两份奏本后会那么高兴了,因为他所提建议,分明就是皇帝心中所想,唯一就是没有沈溪提供的这么全面。

“大人是否回府?”

停在宫门口的官轿,还担负着送沈溪回去的任务。

沈溪这才记起家里正在分娩的娇妻,赶紧上轿,紧赶慢赶往家里去。

……

……

乾清宫。

与谢迁商议完事情,朱祐樘显得很高兴,道:“谢爱卿为朕举荐了一个栋梁之材,沈谕德才学见识远在那些庸碌臣子之上!”

谢迁听到弘治皇帝对沈溪评价如此高,不由替沈溪诚惶诚恐:“陛下言过,沈谕德到底年轻,如何当得起陛下如此赞誉?”

“哈哈,朕今天高兴,若是按照沈谕德所提,于草原各部分化瓦解,那我大明北部边疆未来几十年都会平安无事,这能节省我大明多少开支?将士不至于血洒疆场,百姓也不会流离失所……咳咳。”

朱祐樘一激动,剧烈咳嗽起来,许久之后才平息,但已是满脸潮红,“唉!朕身体大不如前了,若是往前两年,朕定要饮上几杯庆贺。”

谢迁赶紧劝谏:“陛下龙体为重。”

“朕也知道身体要紧,可惜许多事容不得怠慢。”朱祐樘感慨地说,“如今国库入不敷出,朝廷处处都需要钱粮,朕寝食难安。太子年少,若朕一病不起……”

“陛下躬体康健,又有上天庇佑,岂会生病?”谢迁连忙又道。

朱祐樘摆了摆手:“谢爱卿不用如此,朕身体的情况比谁都更清楚。谢爱卿有时间的话,多提点一下太子,他小小年纪就要承受别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或许是朕对他的期许太高吧!”

“是,是。”

谢迁听到这话,赶紧行礼应是。

朱祐樘道:“不提朕的身体了,却说这沈溪,朕翻阅过太子的日常起居记录,发觉太子上沈谕德的课最为认真,朕问及他廿一史中的知识,他基本能对答如流,且见解新颖独到,令朕深感欣慰。”

谢迁心里偷着乐,我看中的有本事的人,能差得了?沈溪啊沈溪,你造化不浅,居然能让皇帝留意你,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啊。

“可惜。”

朱祐樘话锋一转,“沈溪始终太过年轻,若担当大任,恐为外官所轻,朕与你知道他能力卓著,可外人不明啊!”

谢迁奏请:“那陛下多让他历练便是。”

“朕也如此想,礼部傅尚书奏请,派遣沈溪前往应天府担任乡试主考官,但朕念及他给太子授课重要,与太子又是知己玩伴,便打算留他在京城。”朱祐樘道,“我看顺天府乡试,大可交由他来主持,虽说以他的年岁和资历,或许会招惹非议,但这也不失为积攒声望之契机。”

谢迁正想就沈溪因家事无法前往应天府主持乡试一事向弘治皇帝纳谏,没想到朱佑樘主动提了出来,当即连连称是,心里暗爽:“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回头我跟那小子说,正是我力谏陛下让他收回成命,留你在京城,这样一来,那臭小子就欠我个天大的人情。”

朱祐樘笑着说:“沈谕德表现甚合我意,但这离不开谢爱卿推荐,谢爱卿真是朕之萧何张良,举贤任能,实乃朕不可或缺之股肱之臣!”

谢迁大感荣幸,痛哭涕零道:“为陛下举荐贤能,乃老臣本分,怎敢蒙陛下如此夸赞?”

“做得好自然要夸赞!”

朱祐樘笑着说道,“沈谕德虽说有才学有能力,但始终需要人提点,谢爱卿不妨带他到身边,耳提面命,若将来他……能帮助太子学业有成,或许,可成一代名臣。”

谢迁心中一沉,他听出来了,朱祐樘这番话中隐隐有“托孤”之意,或者是弘治皇帝感觉身体不济,希望让太子早日成才,沈溪便是辅佐太子的好帮手。另外便是皇帝让他多提点沈溪,培养其独当一面的能力,为将来入阁做准备。

“老臣谨记。”

谢迁之前还为朝堂上闵圭说他跟沈溪走得过近而发愁,现在心里想的是,我可是奉皇命“提点”沈溪,沈溪以后再来我家,看谁还敢说三道四。

“好了,谢爱卿早些回去吧,时候不早了。”朱祐樘午朝时便坐了一个多时辰,如今在乾清宫又坐了两个多时辰,整个人看上去面色苍白,疲态毕现,他有气无力地向谢迁挥了挥手,起身回内殿休息。

谢迁恭送圣驾离开,这才洋洋得意出了乾清宫,准备回内阁处理事务。

才没走出几步,就见刘大夏匆忙而来。

刘大夏此番进宫,却是向弘治皇帝请示边疆兵马调度之事。午朝时弘治皇帝说得不清不楚,刘大夏为人谨慎,事后总要问个清楚明白,到底从各省抽调来的兵马是继续留守边疆,还是令其返回原地,亦或者裁撤老弱后屯田戍边,

“刘尚书,你这是要面圣?”

谢迁笑意盈盈,心里的高兴全都写在脸上。

刘大夏比谢迁年长不少,但论地位,兵部尚书到底还是不如内阁大学士来得有分量。他二人如今都算是弘治皇帝面前的红人,见面互相恭维一下无可厚非。

见礼后,刘大夏把进宫的目的说明,谢迁稍微一分析,说道:“我看这会儿,刘尚书还是莫去叨扰陛下为好,陛下连续处理政务,身体疲乏,需要好好静养。至于边疆之事,只管写了题本交由内阁便是。”

“好。”

刘尚书对谢迁极为信任,谢大学士深得弘治皇帝宠幸,不然为何朝会之后皇帝独留他一人?

“阁老可知陛下找沈谕德所为何事?”

临别前刘大夏顺口问了一句。

谢迁笑道:“陛下这是要提拔重用,刘尚书没给沈谕德奏功,倒是成全了他,不然陛下真不知把这么个大功臣安排到何处,现在刚好有个差事适合他……”

************

ps:第二更到!

今天天子争取爆发个七八更,大家不来一波和壮行吗?努力吧,骚年!

第一五九七章 只是交易第五三一章 衙内二世祖(第一更)第二二七章 孩子气第二六三六章 博弈第一七三一章 面见太后第二二八〇章 自私的做法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二四八八章 热火朝天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岂能没钱?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圣人第三十章 卖画租屋第一七四六章 雨点小第一六五七章 阉狗第二〇九章 义气第一七四七章 高招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二一〇六章 自虐第九一四章 请个先生不容易第二三八〇章 各有算盘第二六三章 好心做坏事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七一八章 隐晦(第七更)第一三四一章 不难的选择第一四七八章 纸上谈兵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节(第四更)第一九四五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五三八章 扼杀于摇篮第一四五章 稚子无邪第一四一六章 日常第一六三二章 表字第五五三章 陷阱已挖好,请跳第一八二八章 先来的战报第一九六六章 让他入阁第一〇七九章 进兵,撤兵第九九一章 太子的矛盾纠结(第四更)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一〇四六章 监军张永(第一更)第三一六章 洞房总有听墙角的(第三更)第二五九五章 风平浪静第一二三三章 栽培第二六二四章 太顺了第一三七五章 失败乃成功之母第一三二二章 惊天秘密(第六更)第一〇四三章 临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二〇〇章 练兵第一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第五一九章 教太子斗蛐蛐(第七更)第九五八章 还是被找到了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一六二七章 穿州过府第九〇四章 谁说这是行贿?第二五四四章 政策和对策第一二一五章 你就是马九?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二三九八章 调边军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六〇八章 能臣(第三更,求订阅)第一三九九章 各有追求第一四九一章 孤独第一三四二章 坐山观虎斗第五十六章 童言无忌第九十四章 刊印说本第五〇三章 这里不是清水衙门(第三更)第一八二章 与严嵩比肩的神童第一六九一章 饭桌交锋第九八八章 三老议兵(第一更)第八十四章 纸终抱不住火第二三六〇章 赐婚第一八〇〇章 占尽先机第八三四章 从盐引入手第九二八章 酷刑第四三一章 传胪大典(第二更)第一四四九章 官场一家人第六六八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二四八章 夫妻礼数第一九五二章 君臣同乐第一五九九章 金井出水第一四二七章 伯乐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从案子本身入手第三四六章 没见过世面(第三更)第一八二二章 视察第二二五九章 白眼狼第一九一章 发案(第十二更!)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一四九章 浓浓年味第七二一章 心学之风(第二更)第一〇五三章 就是不给面子(第一更)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极好的第一〇二〇章 老怀安慰第一〇九七章 熊孩子的“雄心壮志”第一七四三章 联手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一五八八章 刘瑾回京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七九四章 平匪辑要(第四更)第二一九〇章 不是外人第二五三八章 扼杀于摇篮第一三三二章 合不合适第十章 童养媳
第一五九七章 只是交易第五三一章 衙内二世祖(第一更)第二二七章 孩子气第二六三六章 博弈第一七三一章 面见太后第二二八〇章 自私的做法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二四八八章 热火朝天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岂能没钱?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圣人第三十章 卖画租屋第一七四六章 雨点小第一六五七章 阉狗第二〇九章 义气第一七四七章 高招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二一〇六章 自虐第九一四章 请个先生不容易第二三八〇章 各有算盘第二六三章 好心做坏事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七一八章 隐晦(第七更)第一三四一章 不难的选择第一四七八章 纸上谈兵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节(第四更)第一九四五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五三八章 扼杀于摇篮第一四五章 稚子无邪第一四一六章 日常第一六三二章 表字第五五三章 陷阱已挖好,请跳第一八二八章 先来的战报第一九六六章 让他入阁第一〇七九章 进兵,撤兵第九九一章 太子的矛盾纠结(第四更)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一〇四六章 监军张永(第一更)第三一六章 洞房总有听墙角的(第三更)第二五九五章 风平浪静第一二三三章 栽培第二六二四章 太顺了第一三七五章 失败乃成功之母第一三二二章 惊天秘密(第六更)第一〇四三章 临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二〇〇章 练兵第一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第五一九章 教太子斗蛐蛐(第七更)第九五八章 还是被找到了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一六二七章 穿州过府第九〇四章 谁说这是行贿?第二五四四章 政策和对策第一二一五章 你就是马九?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二三九八章 调边军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六〇八章 能臣(第三更,求订阅)第一三九九章 各有追求第一四九一章 孤独第一三四二章 坐山观虎斗第五十六章 童言无忌第九十四章 刊印说本第五〇三章 这里不是清水衙门(第三更)第一八二章 与严嵩比肩的神童第一六九一章 饭桌交锋第九八八章 三老议兵(第一更)第八十四章 纸终抱不住火第二三六〇章 赐婚第一八〇〇章 占尽先机第八三四章 从盐引入手第九二八章 酷刑第四三一章 传胪大典(第二更)第一四四九章 官场一家人第六六八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二四八章 夫妻礼数第一九五二章 君臣同乐第一五九九章 金井出水第一四二七章 伯乐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从案子本身入手第三四六章 没见过世面(第三更)第一八二二章 视察第二二五九章 白眼狼第一九一章 发案(第十二更!)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一四九章 浓浓年味第七二一章 心学之风(第二更)第一〇五三章 就是不给面子(第一更)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极好的第一〇二〇章 老怀安慰第一〇九七章 熊孩子的“雄心壮志”第一七四三章 联手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一五八八章 刘瑾回京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七九四章 平匪辑要(第四更)第二一九〇章 不是外人第二五三八章 扼杀于摇篮第一三三二章 合不合适第十章 童养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