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

“杨公多虑了,”张辽看了一眼瞪着眼睛气势汹汹的杨彪:“行科举,何须废察举,二者并行。”

杨彪气势为之一挫,他这才想起,张辽说行科举,却并没说废察举,他的反驳立论一下子站不住了。

这时,又一个朝臣开口道:“察举征辟孝廉,乃我朝祖制,岂可违背,将军虽未废察举,然而独以科举取士,吾恐大批有才无德之徒涌入朝堂,充斥州郡,如此天下大乱矣。”

张辽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一旁皇甫郦站了出来,高声驳斥道:“此言差矣,科举难考德行,察举便能行之乎?岂不闻今有歌云,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察举乃人为也,人有好恶,情有远近,名有虚实,岂如科举公平,郦以为,科举胜于察举,当速行之!”

张辽暗自点头,如今他身居高位,也就是名高德重的老臣杨彪开口,他才回了一句,其他朝臣质问,根本用不着他出手,自有皇甫郦等一干亲信打前锋。

随着杨彪和皇甫郦的开火,朝堂上一反刚才寂静的局面,开始激烈的争辩起来,张辽这个始倡导者反而在一旁静观了。

作为旁观者,张辽反而对形势看的更加分明,在这场辩驳中,反对大多都是关东朝臣,出身名门,而赞同的大多都是张辽的嫡系和关西朝臣。

说到底,行科举制度,冲击的是关东世家,对于关西世家而言,近百年被排斥在朝堂之外,行不行科举制度对他们影响并不大。

张辽推行的科举制度是完善的,几乎无懈可击,因而那些反对者持的论点基本都与杨彪一样,察举可考德行,而科举不行。

对这一点张辽嗤之以鼻,这家伙虽然立论看似高远,实则不堪一击,正如皇甫郦所言,如果是公平公正的察举,自然能考察德行,但那不过是最理想的状况,人谁没有喜好和偏爱的,尤其是当察举为世家把持后,更是无公平可言了,所谓的考德行不过是粉饰而已。

当然,科举同样无法考德行,德行是需要合理的制度来约束的,用人四则,广揽、慎用、勤教、严绳,科举是广揽,科举之后还有引导、教化、风气树立和制度约束,但这些的前提就是先通过科举广揽人才,否则没有人才一切都是虚谈。

而且张辽在科举中加重了时务和策论的比重,将理论偏向实际中的国事、农事和民间疾苦,如果能在这几点上面能得高分,只要监察约束得当,为官行政、造福一方是没有问题的。

张辽是科举的发起者,对于这些细节和后续事宜远比那些反驳的朝臣考虑的多,随着辩论,一些朝臣被说服,但仍有许多朝臣面红耳赤,极力反对。

张辽目光看过他们,大多都是出身世家,而且有不少与袁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科举一旦实行,便会冲击他们的利益,彻底打破他们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垄断地位,难怪他们反驳。

张辽自然不会因为他们的反对就放弃,事实上张辽本可以在河东、并州之地先行推行科举,那样阻力会小很多,但他没有这么做,反而将其拿到朝堂上来议,通过朝廷来推行,这样做阻力会很大,当却真正能达到张辽的目的。

他推行科举,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招揽人才,但实际上还有一个最大的目的,或者说是比招揽人才还要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打破世家在政治上越来越强大的垄断地位,改变历史上后来魏晋南北朝世家门阀执政的悲剧。

历史上,三国之后,晋国一统天下,如果延续汉朝的统治方式,对北方游牧民族并非没有抵抗之力,然而晋国选择的是世家政治,门阀执政,有家无国,各方利益冲突纠葛,内耗无穷,耗尽了汉人的元气,乃至大祸接连数百年。

如今张辽推行科举,那些世家代表持德行论反对,想要力挽狂澜,却不知张辽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打压他们,他们再反对也没用。

朝堂上辩论了近一个时辰,从来都是理越辨越明,在这个辩论过程中,大家对于科举制反而越来越了解,张辽看火候已到,便将目光转向了曹操。

曹操看到张辽示意,起身向天子一礼:“臣以为,当行科举之制。”

那些反对的不由色变,包括董承,曹操是他召开制衡张辽的,如今赞同,那些反对的底气登时弱了许多。

曹操之后,刘备起身:“治天下以人为本,当行科举之制。”

随着二人发声,意味着辩论已经结束,此时就是表态了。

很快,士孙瑞、周忠、蔡邕、唐瑁、钟繇、鲍信、张杨、段煨、伏完等大臣纷纷附议,赞同行科举之制。

杨彪和孔融犹豫了下,没有反对,董承没有站出来,种辑几人站出来反对,随着他们出声,登时有一批朝臣附从。

一众大臣看向了天子刘协,天子刘协神情犹豫了下,看向了张辽,那些大臣也都看向了张辽。

张辽环顾朝堂,肃声道:“科举制,乃揽天下人才,德行自可教化……”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沉缓:“行科举,是利于社稷,利于天下,无论出身,皆可报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势必稍损世家豪族利益,反对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以理解,但身为朝臣,为天下表率,不可因私废公,科举,势在必行!”

他一锤定音,而且说得如此直白,让那些反对者嗔目结舌,尤其是怀着这个心思的更是面红耳赤,一时竟不知如何反驳。

事实上也是因为张辽准备的太充分了,突然提出科举制,打了朝臣一个措手不及,那些反对者一时间根本想不出太好的理由反对,用的都是杨彪第一个提出来的德行论,站不住脚,此时被张辽一锤定音后,他们又静了下来。

张辽发声后,刘协沉默了下,环顾朝堂,尤其是看了看董承等人,看到他们没有反对,又看了眼张辽,开口道:“如此,便依张卿所言,行科举之制。”

张辽抱拳:“陛下英明。”

他心中松了口气,准备了数年,科举制终于开始推行,而且是通过朝廷推行,名正言顺,比之他当初的计划要强出百倍。

朝廷推行,地方反对者的立场就弱了大半,不从者张辽可名正言顺讨之。

第六十三章 风雪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丝第十七章 何去何从第六百九十七章 终见第七百三十八章 荆州乱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三百零五章 卫固入彀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择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锐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怀心思第四百一十一章 长安乱(四)第六百五十九章 袁术大回军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宫之中第五百三十三章 破曹第四百九十八章 横推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三十五章 叙旧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枣歌第六百六十九章 曹操下黑手第六百六十七章 曹操之疑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见郭嘉第三百七十七章 探监第三百二十三章 过年第二百九十九章 使君上任(八)第九章 吕布到来第二百零九章 酸枣大战(一)第五百五十五章 跨海破单经第二百二十章 无题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第七百零六章 定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难中郎将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五百三十七章 请求第十一章 坚定第四百一十八章 长安乱(十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伏法第四百一十章 长安乱(三)第六百零六章 阴招第七百章 回府第五百八十三章 同盟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三章 形势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堂祭酒第四百三十七章 门前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八章 步步紧逼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战第一百一十六章 夺功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六百四十九章 香消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惊蛇第四百八十九章 粮草问题第五百三十四章 广陵第二百七十六章 三英战张辽第一百六十八章 济难第四百一十三章 长安乱(六)第六十二章 万事俱备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化战略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妥之处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赶第四十五章 唐突第三百五十九章 毒蛇低头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快朵颐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门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骤闻第三百一十六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六十九章 赵云色变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讨伐董卓第三百零九章 河东书院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家第三百一十六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三十八章 坦然第二百七十七章 马蜂窝第六百五十四章 再生变故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长安乱(十四)第五百四十七章 吕布的守望第四百二十二章 长安乱(十五)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骑下颍川第五百一十六章 决定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计败敌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第五百一十八章 灾害来临第一百二十七章 哭泣第六百五十四章 再生变故第七百零四章 定谋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动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氏嫡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的学术打击第一百三十六章 准备离开第四百六十六章 袁绍找事
第六十三章 风雪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丝第十七章 何去何从第六百九十七章 终见第七百三十八章 荆州乱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三百零五章 卫固入彀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择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锐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怀心思第四百一十一章 长安乱(四)第六百五十九章 袁术大回军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宫之中第五百三十三章 破曹第四百九十八章 横推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三十五章 叙旧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枣歌第六百六十九章 曹操下黑手第六百六十七章 曹操之疑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见郭嘉第三百七十七章 探监第三百二十三章 过年第二百九十九章 使君上任(八)第九章 吕布到来第二百零九章 酸枣大战(一)第五百五十五章 跨海破单经第二百二十章 无题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第七百零六章 定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难中郎将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五百三十七章 请求第十一章 坚定第四百一十八章 长安乱(十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伏法第四百一十章 长安乱(三)第六百零六章 阴招第七百章 回府第五百八十三章 同盟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三章 形势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堂祭酒第四百三十七章 门前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八章 步步紧逼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战第一百一十六章 夺功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六百四十九章 香消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惊蛇第四百八十九章 粮草问题第五百三十四章 广陵第二百七十六章 三英战张辽第一百六十八章 济难第四百一十三章 长安乱(六)第六十二章 万事俱备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化战略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妥之处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赶第四十五章 唐突第三百五十九章 毒蛇低头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快朵颐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门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骤闻第三百一十六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六十九章 赵云色变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讨伐董卓第三百零九章 河东书院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家第三百一十六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三十八章 坦然第二百七十七章 马蜂窝第六百五十四章 再生变故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长安乱(十四)第五百四十七章 吕布的守望第四百二十二章 长安乱(十五)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骑下颍川第五百一十六章 决定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计败敌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第五百一十八章 灾害来临第一百二十七章 哭泣第六百五十四章 再生变故第七百零四章 定谋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动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氏嫡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的学术打击第一百三十六章 准备离开第四百六十六章 袁绍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