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龙归大海(三)

听到刘锡命说起吏治改革,崇祯努力回想了一下,总算是记起了这么个事情。

那还是崇祯九年,刘锡命刚刚受封伯爵初入官场之时。

当时崇祯向刘锡命询问足兵足食之计,刘锡命便建议对官吏中的吏员制度进行改革。

他提出来的理由是官员们治理百姓必须通过吏员去进行管理,然而现在胥吏贪污腐败横行,不仅上吃朝廷的好处,还要下占百姓的便宜。

因此他便提出要将胥吏正规化,并且将其中的奸猾之辈剔除出去。

只不过当时是温体仁当政,此獠首先想到的便是利用吏治改革排除异己,结果在朝中大臣的反对下不了了之。

如今又听到刘锡命旧事重提,崇祯思索一番谨慎问道:

“爱卿觉得这吏治改革真的有助于现在的形势吗?”

“陛下”,刘锡命拱手道,“天下间的事情都是从小做起,这吏治改革听起来微不足道,但是若是能够一直坚持下去,那么将来必定能够改善施政。”

“如今朝廷能够用的法子不多,想要快速改变局面更是不大可能,陛下何不一试呢,如果成功的话,省出来的钱粮便可以招募更多兵马,如果不成功,那便取消就是了。”

崇祯闻言有些心动了,他忙碌了十几年,无不是想的尽快将天下平定下来。

所以当年袁崇焕献策五年平辽,他信了。

杨嗣昌献策三年剿贼,他又信了。

如今回头想想,崇祯心中一片唏嘘,或许,自己的方略真的错了?

这天下就得一步步慢慢来治理?

深思一番之后,始终想不通透的崇祯也只得在心中承认,起码目前来看,只有刘锡命说的东西还算有条有理,就有操作性。

好,那朕便信你又如何。

“朕同意了,中原十省的胥吏你可任意改革。”

刘锡命一脸钦佩地拱手道:“如此,臣即便是明知山有虎,也敢偏向虎山行了。”

“哎,全靠你了。”

刘锡命不像一帮老臣资历深厚,崇祯直接伸手在他肩膀上拍了拍叹气道。

“你入阁的事情朕还要同首辅商量一下,说不得还要廷推,卿家先去准备,等明日朝会,朕再安排。”

说起首辅,刘锡命闪过一个人影。

周延儒。

崇祯十四年底,在东林复社的大力推动下,周延儒终于得偿所愿地再次复相,成为崇祯朝唯一一个两次担任首辅的大臣。

也不知道东林党人抓到了周延儒的什么把柄,整个朝政竟然被张溥等人把持了一段时间,如东林党人、吏部文选郎吴昌时等人更是嚣张一时。

不过正如刘锡命此前对陈子龙等人所说的那样,周延儒既然复相,怎么可能再甘于充当张溥等人的傀儡。

三个月后,张溥莫名其妙的因病去世,此事还引得东南士林震动,无数人为之奔走号泣。

想了想此公的德行,为了保险起见,刘锡命向崇祯主动请缨道:

“臣毕竟年少,首辅恐怕也有所忧虑,不如陛下先让臣去向首辅奏明今后方略,也方便陛下召见于他。”

崇祯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果然是好臣子,能够解君之难,真是难得。

“好,朕准了,你先去吧。”

刘锡命当即躬身后退出了乾清宫。

七月的天气正是最热的时候,等刘锡命到达文华殿时,已经热得前心后背都是汗了。

找文华殿当值的宫人要了快湿毛巾擦了擦汗,刘锡命马不停蹄地找到了周延儒的院子。

周延儒今年也不到五十岁,由于保养的好,一张国字脸上不见多少皱纹,他首度出任首辅之时更是只有三十六岁,从这方面看来,崇祯也真的算是敢于用人了。

“新安伯怎么有空到本阁这里来了,莫非是为了今日军报之事不成?”

周延儒一听说刘锡命求见,马上亲自出门将他迎了进去,一边略带愁色地试探起刘锡命的来意来。

刘锡命回头看了看房门,周延儒马上会意地让人将门关上,只留他二人在房中。

“下官正是为了此事而来”,刘锡命这才朝周延儒施礼坐下。

“陛下方才已经找下官谈过,想让下官接任丁性如的位置,前往中原督师。”

周延儒心中一动,看向刘锡命的目光变得复杂起来。

这毛头小子是真愣头青还是假愣头青,中原现在才刚刚战败,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那里就是一个大坑,你竟然还敢往里面跳?

不过周延儒已然老于世故,当下反而面带赞赏道:“不惧危难,无疆真乃少年英雄也,老夫倒是从你身上看到年轻时候的自己,真是后生可畏啊。”

个不要脸的东西。

刘锡命心中吐槽一句,马上笑着谦虚了几句,顺带将自己在乾清宫内和崇祯的对话挑着说了一些。

“明公,陛下既然有打算让下官入阁,又准了下官吏治改革之策,明公乃是首辅,下官便想着先来征求一下您的意见。”

听完崇祯答应刘锡命的条件后,周延儒心中就已经掀起了掀然大波,如今又听到刘锡命这般说话,他马上思考起刘锡命的来意来。

“无疆所献之策都可谓良言,但不知道你是需要老夫做什么吗?”,想了片刻没有找到答案,周延儒当即含糊其辞起来。

刘锡命本就没打算和他弯弯绕,直接说明来意道:“下官此来是有两件事相求,一来自然是陛下所说入阁之事,此是若是明公能够点头,朝中便不会有太大阻力。”

“刘某求得此职位并非为己,因此心中光明正大不怕人说。二来嘛便是为了这吏治改革一事,虽然不涉及官吏,但是朝中百官肯定会议论纷纷,此事也需要明公首肯才行。”

知道这种话不足以打动周延儒,刘锡命做出一副直言直语的性子笑道:

“下官是个直性子,在朝中又素来独来独往,就怕下官离京之后朝中百官又千方百计攻讦此事,因此便想求得明公答复。”

“明公放心,下官自知年纪轻,资历浅,是断然不敢对其他多想的,如今只求多位朝廷做事,以后明公在朝,下官在地方,许多事情明公交代一声便是,下官自然马首是瞻。”

这话一出口,本来还在犹豫的周延儒顿时笑了。

刘锡命可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如今专程来见面,这话中已经有了投靠的意思,正愁党羽不够的周延儒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他当下哈哈大笑起来:“新安伯年轻有为,更兼敢于任事,老夫老矣,如果能为朝廷培养一两个栋梁之才,即便是与百官为敌又如何,你且放心,方才所说老夫都知道了,定不负你。”

“多谢明公成全”,刘锡命一脸大喜地起身拱手致谢。

七月十二日的朝会如常举行,但是每一个参加朝会的官员都感受到了这次朝会的与众不同。

中原和辽东的消息如同病毒一般在百官口中传播着,引来纷纷扰扰的各式猜测和揣摩,叹息声、哀嚎声更是不绝于耳。

好不容易熬到上朝,群臣还未从王承恩尖利的声音中清醒过来,龙椅上的崇祯便直接开口了。

“昨日的军报诸位卿家都看了吧?”

皇极殿中一片宁静,数百朝臣大气都不敢喘一声,生怕自己触了霉头。

整个大殿中只听得崇祯冷漠的话音在皇极殿上空不断飘荡着。

“丁启睿等人丧师辱国,着令有司尽快商讨善后事宜,既不能让前线文武寒心,也不能没了朝廷法度。”

大殿中还是一片安静。

崇祯漠然地看了看一众缩头乌龟一般的文武大臣,口中的语气加重几分。

“有鉴于中原形势,朕今日便任命新安伯、户部尚书刘锡命为次辅、建极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拜为太子太傅,赐尚方宝剑、王命旗牌,督师天下兵马,专事剿贼之任。”

第六百零六章 督师中原(七)第六百九十二章 驱逐鞑虏(四)第五百零六章 治理吕宋(一)第五百零三章 赈济京城(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舅老爷第六十七章 购买田地第九十七章 学子聚会 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崖州基地(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亮相复社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沐甘霖第四百五十章 攻略安南(二)第二百零六章 村中祠堂第二百一十二章 多方角力第二百四十一章 商业联盟(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县令雷洪(一)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明丞相(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战场扫尾第二十六章 必先正名第四百九十四章 岳托被俘第二百四十六章 家中日常(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封藩日本(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日本开关(一)第六百二十章 吏治改革(一)第六百五十四章 恐吓清军(四)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堂争斗(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香港海战(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日本开关(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建虏请和第四百四十八章 崖州基地(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日本开关(七)第五百二十六章 占领台湾(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苏州绣庄第三十章 队伍训练第六百八十五章 攻取江南(五)第四百三十章 谋划布局(三)第五十七章 今事急矣第八十六章 炼制钢铁 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耶稣会士第一百章 再斗黑虎 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德荣从军(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收人收心第六十二章 智退敌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浙江宗羲(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购买军械第五百五十七章 救疫河南(二十)第四百五十二章 攻略安南(四)第五百二十九章 关于治理(二)第八十四章 理念冲突第一百六十四章 永凯当官(五)第三十六章 求学乡里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吕宋第二十四章 收留乞儿第六百零一章 督师中原(三)第六百零七章 督师中原(八)第二百零四章 思想问题(三)第六十四章 立功受赏 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俘虏闯王(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占领吕宋(十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乔迁新居第四百三十一章 联接楚党(一)第四十八章 县丞巡县 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小战建虏(三)第二百八十章 府城角力(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另立新君(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县试开始第三百九十章 刘家变故(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功在社稷第六百八十六章 攻取江南(六)第一百九十八章 守株待兔(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讨要屯田第三百七十一章 拯救皇陵(一)第一百零六章 纺织工坊 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弹劾天官(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关于治理(二)第四百零一章 安抚后院(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村中诸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救疫河南(十九)第三百三十七章 德荣从军(五)第五百三十五章 日本开关(五)第七十一章 建窑烧砖第六百五十八章 改换衣冠(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国之脊梁第四百七十二章 占领吕宋(十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朱仙之败(二)第三百零一章 献忠兵至(七)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取江南(八)第三百一十四章 名振府县(九)第六百六十九章 吕宋汉王(十)第六百八十九章 驱逐鞑虏(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鏖战山中第五百九十二章 图谋宗室(九)第二百八十六章 府城角力(八)第九十四章 谢府谈话第五百九十八章 龙归大海(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吕宋汉王(十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柳氏主仆第一百零三章 事后处理第三百六十七章 应该如是(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恐吓清军(一)第一百零九章 整备御敌
第六百零六章 督师中原(七)第六百九十二章 驱逐鞑虏(四)第五百零六章 治理吕宋(一)第五百零三章 赈济京城(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舅老爷第六十七章 购买田地第九十七章 学子聚会 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崖州基地(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亮相复社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沐甘霖第四百五十章 攻略安南(二)第二百零六章 村中祠堂第二百一十二章 多方角力第二百四十一章 商业联盟(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县令雷洪(一)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明丞相(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战场扫尾第二十六章 必先正名第四百九十四章 岳托被俘第二百四十六章 家中日常(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封藩日本(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日本开关(一)第六百二十章 吏治改革(一)第六百五十四章 恐吓清军(四)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堂争斗(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香港海战(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日本开关(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建虏请和第四百四十八章 崖州基地(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日本开关(七)第五百二十六章 占领台湾(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苏州绣庄第三十章 队伍训练第六百八十五章 攻取江南(五)第四百三十章 谋划布局(三)第五十七章 今事急矣第八十六章 炼制钢铁 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耶稣会士第一百章 再斗黑虎 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德荣从军(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收人收心第六十二章 智退敌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浙江宗羲(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购买军械第五百五十七章 救疫河南(二十)第四百五十二章 攻略安南(四)第五百二十九章 关于治理(二)第八十四章 理念冲突第一百六十四章 永凯当官(五)第三十六章 求学乡里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吕宋第二十四章 收留乞儿第六百零一章 督师中原(三)第六百零七章 督师中原(八)第二百零四章 思想问题(三)第六十四章 立功受赏 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俘虏闯王(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占领吕宋(十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乔迁新居第四百三十一章 联接楚党(一)第四十八章 县丞巡县 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小战建虏(三)第二百八十章 府城角力(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另立新君(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县试开始第三百九十章 刘家变故(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功在社稷第六百八十六章 攻取江南(六)第一百九十八章 守株待兔(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讨要屯田第三百七十一章 拯救皇陵(一)第一百零六章 纺织工坊 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弹劾天官(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关于治理(二)第四百零一章 安抚后院(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村中诸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救疫河南(十九)第三百三十七章 德荣从军(五)第五百三十五章 日本开关(五)第七十一章 建窑烧砖第六百五十八章 改换衣冠(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国之脊梁第四百七十二章 占领吕宋(十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朱仙之败(二)第三百零一章 献忠兵至(七)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取江南(八)第三百一十四章 名振府县(九)第六百六十九章 吕宋汉王(十)第六百八十九章 驱逐鞑虏(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鏖战山中第五百九十二章 图谋宗室(九)第二百八十六章 府城角力(八)第九十四章 谢府谈话第五百九十八章 龙归大海(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吕宋汉王(十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柳氏主仆第一百零三章 事后处理第三百六十七章 应该如是(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恐吓清军(一)第一百零九章 整备御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