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第499章 谈

术业有专攻,李跃特长是玩刀子,谢安特长是耍嘴皮。 WWW ▪tt kan ▪¢ 〇

既然谈不拢,无需再谈。

只要历阳在手,就如一把利刃悬在建康头顶上。

梁军的确没有攻打建康的实力,但现在的江东也没有收复历阳的能力,只要这颗钉子在,江东君臣就会寝食难安。

“陛下恕罪,在下此来是为两家结盟之事。”谢安满脸无可奈何之色。

“如何结盟?”李跃冷笑,主动权悄然回到自己手上。

果然这世道刀子才是硬实力。

战场上打不赢,再巧舌如簧都没用。

“夷狄仍据辽东、关中,陛下之大敌非江东也,乃慕容氏、苻氏、拓跋氏,只要陛下退兵,归还历阳及被俘百姓,江东愿献出钱粮百万,朝廷承认大梁,两家一南一北,各安天命,永不相攻。”

谢安声音越说越低,明显没有什么底气。

“谢安啊谢安,朕原本以为你是聪明人,为何说出如此愚蠢之言?其一,此战为江东掀起,其二,百姓原本就是北人,朕只是带他们回归故乡,其三,攻与不攻,在梁而不在江东!其四,大梁需要江东承认吗?”

李跃盯着谢安。

梁国十几万大军一东一西南征,只是为了得到江东的认可?

滑天下之大稽!

谢安却泰然自若,毫不畏惧的对视,“那么陛下如何方能退兵?”

这场谈判现在才进入关键时候,前面的都是开场白和废话。

李跃起身踱了两步,既然是谈判,自然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江东去帝号称臣!”

短短七个字犹如闪电一般砸在两人面前。

江东去了帝号,也就去了正统。

谢安脸上终于浮起一丝怒色,东晋这几十年来一直以正统自居,连石虎都自称天王,慕容皝、慕容俊的燕王还要得到江东的册封。

江东去了帝号,等于放弃北国,放弃天下,放弃北方百姓,失去汉魏以来的法统传承,正式沦为一个地方割据势力。

这等于是要了江东的命。

没有正统护身,晋室撑不到现在。

谈判桌上的凶险,有时候比战场更凶险。

谢安脸上的怒色一闪而逝,镇定如初,“江东去帝号称臣,与死无异,依在下之间,不如结为兄弟之邦,江东称大梁为上国,何如?”

这都能忍住,李跃心中佩服。

如果谢安同意去帝号,向梁国称臣,那么谢氏在江东也就成了过街的老鼠,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的。

换任何人来,都不敢点头。

摆在眼前的问题很简单,梁军无法突破长江,且军中有大疫的风险,此外粮食也不足以支撑两边长期对峙,北方形势更不允许。

苻坚已经出兵汉中,司马勋庸碌之辈,绝不是其对手,当初最有可能入主关中的不是苻洪,也不是姚弋仲,而是司马勋,关中士民哭着喊着请求司马勋北上,发动叛乱响应他,却被王朗两万赵骑吓退……

拿下汉中,关中的地缘板块就完整了,氐秦羽翼已丰。

李跃沉思许久,才开口道:“看在安石的面子上,朕可以同意。”

梁国为上,江东为下,名分已定,正统也就来了。

提出这条,江东已经低头俯首,只是面子上过不去,弄出一个上下国。

谢安拱手道:“陛下英明。”

“朕的话没有说完,安石稍安勿躁。”李跃笑着挥挥手,窦封取来一份准备好的文书,递给谢安。

上面林林总总列了九条要求。每年三十万石的粮食供奉,王谢荀殷等士族子弟入邺为质,贵族女子入宫为侍,江北不得屯兵,送还孟开家眷……

谢安快速浏览一遍,居然没有讨价还价,直接点头,“可!”

这让李跃大为后悔,应该再加一些条款。

看来江东比自己更急迫。

往深层想,是江东士族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桓温北伐失败,声威大跌,无力压制江东士族,可以预见新一轮的勾心斗角重新上演。

对他们而言,李跃的这些要求不值一提。

“在下建议追加一条。”李跃刚刚觉得可惜,谢安就打蛇随棍上,简直是心有灵犀。

“哦?安石但说无妨。”

“江东愿以百万钱粮赎买历阳,以及被俘士族。”谢安目光一闪。

李跃这才想起历阳是谢家的大本营,谢尚在此经营十余载。

只要江东定都于建康,就绝不会放弃这座城池。

至于那些士族将领,留着也没多大用,难有几个将才,只要江东把他们当个宝。

“历阳……”李跃脑海中飞快转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果自己屯重兵于此,江东士族肯定同仇敌忾,以收复历阳为己任,一时片刻内斗不起来。

弄不好桓温还能凭此继续掌权。

问题在于李跃即便想守也很难守住,西面是濡须,东面是广陵,南面是建康,三面夹击,水陆并进。

除非李跃调集中原国力来压制整个江东。

但如此一来,等于放飞了苻坚……

苻坚的威胁比江东大了十倍。

“历阳于大梁而言,乃江北之孤城,此城在,梁晋难以两安。”谢安温言道。

“安石误会了,历阳乃我大梁将士血战而来,岂可轻易拱手让人?得加钱!”李跃伸出两根手指。

“两百万粮……朝廷一时拿不出来,最多一百五十万石,分作三年如何?谢家愿每年出十万石粮食为息。”谢安还是那么爽快。

这些都是旁支末节,李跃爽快答应,“可!”

两边大事现在才算谈完。

去掉江东立场,李跃对谢安实在欣赏有加,拉起谢安的手,挥手指向周围肃立的将士,“安石以为我大梁将士雄壮否?”

周围将士们闻言抬头挺胸,雄赳赳气昂昂。

“陛下军容之盛,近五十年而未有!有如此将士,何愁北方胡虏不灭?”

“安石所言甚是,依朕看来,安石独步天下,才干可与王景略、慕容玄恭比肩,朕有削平四海之意,混一宇内之心,安石不如随朕北上,他日可名垂青史!”

江东人物,桓温徒有其表,私心太重,做大事而惜身。

谢安却温润如玉,若得他辅佐,外有王猛,内有谢安,大梁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且这事也容易办,只要在条款上多加一条即可。

第134章 悲凉第447章 投降684.第682章 激600.第598章 水火第350章 逝第328章 科举第360章 商贾第385章 图谋第23章 内第360章 商贾第266章 再战第188章 花明第143章 收拢第98章 耕734.第732章 威第337章 滠头第388章 进攻510.第508章 练兵第419章 奇兵629.第627章 附第353章 家人第198章 豪强第402章 苻坚第381章 狂妄第296章 科举474.第473章 休沐第62章 京县第61章 自力第102章 算计第62章 京县第105章 诘问第419章 奇兵705.第703章 识时务第198章 豪强第304章 突袭第452章 手足544.第542章 名士第229章 诓骗第353章 家人第156章 复合751.第749章 纺织第8章 医692.第690章 回第154章 摇摆680.第678章 西进第26章 斥候540.第538章 入邺第220章 妥协603.第601章 讨价716.第714章 伐交第196章 血雨第75章 抵挡第336章 出第247章 如晦第135章 秉性第88章 七曹第328章 科举第44章 开垦第313章 扶植第301章 诡计639.第637章 风不止第58章 乞活第410章 兵变第301章 诡计643.第641章 双璧463.第462章 攻蓟737.第735章 想通第147章 波澜第242章 南下697.第695章 封国第294章 中原472.第471章 进贡717.第715章 佛门第272章 雄心第370章 密信第153章 封赏第21章 退724.第722章 退路647.第645章 鼠辈第436章 迎战(二)第451章 山倒第301章 诡计643.第641章 双璧第196章 血雨第314章 笼络702.第700章 云涌第79章 攻心第260章 粮食第221章 冉魏第227章 北伐533.第531章 用兵689.第687章 对外610.第608章 就食第181章 赤旗第410章 兵变614.第612章 劝降第69章 归降(感谢本书第一个盟主Zackwon)594.第592章 等471.第470章 推行第261章 枋头
第134章 悲凉第447章 投降684.第682章 激600.第598章 水火第350章 逝第328章 科举第360章 商贾第385章 图谋第23章 内第360章 商贾第266章 再战第188章 花明第143章 收拢第98章 耕734.第732章 威第337章 滠头第388章 进攻510.第508章 练兵第419章 奇兵629.第627章 附第353章 家人第198章 豪强第402章 苻坚第381章 狂妄第296章 科举474.第473章 休沐第62章 京县第61章 自力第102章 算计第62章 京县第105章 诘问第419章 奇兵705.第703章 识时务第198章 豪强第304章 突袭第452章 手足544.第542章 名士第229章 诓骗第353章 家人第156章 复合751.第749章 纺织第8章 医692.第690章 回第154章 摇摆680.第678章 西进第26章 斥候540.第538章 入邺第220章 妥协603.第601章 讨价716.第714章 伐交第196章 血雨第75章 抵挡第336章 出第247章 如晦第135章 秉性第88章 七曹第328章 科举第44章 开垦第313章 扶植第301章 诡计639.第637章 风不止第58章 乞活第410章 兵变第301章 诡计643.第641章 双璧463.第462章 攻蓟737.第735章 想通第147章 波澜第242章 南下697.第695章 封国第294章 中原472.第471章 进贡717.第715章 佛门第272章 雄心第370章 密信第153章 封赏第21章 退724.第722章 退路647.第645章 鼠辈第436章 迎战(二)第451章 山倒第301章 诡计643.第641章 双璧第196章 血雨第314章 笼络702.第700章 云涌第79章 攻心第260章 粮食第221章 冉魏第227章 北伐533.第531章 用兵689.第687章 对外610.第608章 就食第181章 赤旗第410章 兵变614.第612章 劝降第69章 归降(感谢本书第一个盟主Zackwon)594.第592章 等471.第470章 推行第261章 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