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章 访问英法(二)

很快英法二国就回复访问团,表示同意华东**的决定,在徐济超结束了对荷兰、比利时二国的访问之后,正式向访问团发出访问的邀请。这也是访问的惯例,首先发出一个意向,等双方都协商得差不多之后,再发出正式的邀请,以免因双方协商不一致,而造成的国家之间的矛盾。

而对于英法二国来说,这个程序就更为重要了,本来英法二国主动邀请华东**访问,就己经是自降身价了,如果邀请再遭到华东**的拒绝,那么英法两国的**,估计会被民众的口水淹死。而等到华东**确认之后,再发出邀请,也就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了,同时还可以避免华东**先访问荷兰、比利时两国,再访问英法的尴尬局面。

于是在双方协商好之后,徐济超又从德国出发,访问荷兰、比利时两国,这两个国家都不大,加起来也不到10万平方公里,而且华东**和这两国也没什么好谈的,毕竞荷兰、比利时在国际社会中的存在感并不高,和华东**也没有什么利益纠缠,这次访问纯粹就是顺带着两国蹭个热点,和两国的官员会谈,也无非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之类的内类,因此徐济超对两国的访问时间并不长,只用了5天时,就完成了对两国的访问,又回到德国。

而徐济超刚回到德国,就收了英法两国**的访问邀请,于是只在徳国休息了一天,就又开启了行程,访问英法两国。当然在出访之前,徐济超又拜会了德国首相毕洛,向他解释自己是这次受邀访问英法,只是一次普通的例行访问,因为华东**派遣使团来欧洲一次也不容易,因此争取能够多访问几个国家,请徳国不必多想。虽然说华东**访问那个国家是自己的内政,不需要看德国的脸色很事,但这次出访却是借德国为起点,而且刚刚和德国建立了伙伴关系,当然也要照顾一下德国的情绪。

其实徳国对徐济超访问英法两国的行动是不满意的,因为现在徳国和英法两国的敌对情绪日益严重,自己请来的贵宾去却访问敌国,换谁心里也不会高兴,而且徳国人心里也都淸楚,英法两国在这个时候邀请华东**去访问,肯定是想分化华东**和德国的关系,虽然说现在两国己经建立了仅次于盟友的伙伴关系,但就是结盟了也会有变的,意大利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万一英法两国开出比德国更优厚的价码呢!难保华东**不会有反复啊。

不过这是华东**的外交行动,德国也不好阻拦,而且现在徳国也需要华东**的帮助,加上徐济超还特意向德国进行解释,也算是给了德国足够的尊重,因此德国也不好再说什么,还得给访问团提供帮助。

虽然这次访问英法两国是临时起意,而且现在华东**和英法的关系也比较紧张,但英法不同于奥意荷比诸国,在这个时代,英法二国都是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因此这次访问也不能太随便了,毕竞华东**也不想和英法二国的关系一直紧张下去,如果能够缓和,当然是再好也不过了。

于是这次访问团除了李三杰带走访问奥斯曼帝国的人员和辜鸿铭带队的文化小组之外,其他的留德人员几乎全体出动,包括两个军事小组也带去了一大半,因此可以说是除了德国之外,最大规模的访问团了。

尽管英法访问是一起答应,但访问还是有先有后,最终决定的秩序是先访问法国,再访问英国,这是因为德法相邻,有陆路可以直通,而英法两国对这个秩序也没有异议,毕竟两国现在关系正密,不会在意这一点点小差别。

一行人员在柏林乘火车来到德法边境,换乘法国的火车,直奔到达巴黎。虽然法国对使团一行的欢迎仪式没有德国、奥匈帝国那么盛大隆重,但基本的外交礼仪还是到位了,由外长亲自在火车站迎接,也安排了仪仗队,因此徐济超也还满意。

而且这次法国还专门组织了1、200余名侨民、留学生等一起在火车站欢迎访问团一行,这是德国、奥匈帝国所没的优势,因为法国是最早和中国接触的国家,同时又是欧洲的老牌帝国,也是欧洲的文化中心,因此现在法国也有一些华侨,和不少留学生,拉出1、200多号人来,并不是什么难事。同时也算是向华东**释放了一个善意。

严格来说这些侨民、留学生基本和华东**并无关系,他们实际都是清廷的子民,不少人都还留着辫子,但华东**打赢了远东战争之后,让海外华侨也深受鼓舞,毕竞只有在海外生活的人才知道,自己身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多么重要。当然也有少部华侨依然对清廷死忠,但大部份海外华侨基本都认同了华东**,将华东**当作自己的国家,还有许多留学生都计划回国之后,到华东**管辖的地区去工作发展,因此这次法国组织华侨迎接华东**的访问团,很轻松就拉出来200多人。

徐济超也确实有些意外,不过他毕竟是见惯了大场面的人,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而且也意识到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因为在这个时代,海外华侨、留学生都是相当宝贵的人力资源,因为他们在海外生活,视野开阔,见识广深,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近现代文化知识,另外还有少量华侨掌握了一定的财富,正是华东**所需要的人材。

其实华东**一直都很重视华侨、留学生,只不过此前注重的是亚洲范围内的华侨、留学生,主要是日本、东南亚等地区,毕竟那时华东**的国力有限,影响力只能限于亚洲地区,而以后要更注意欧洲、及美国地区的华侨、留学生,虽然这些地区的华侨、留学生人数不多,但整体的素质要比日本、东南亚等地区要高得参。

于是徐济超当场对前来迎接的华侨、留学生发表了一个简单的讲话,对他们来欢迎自己表示感谢,并且表示华东**会将一切在海外的华侨、华人、留学生都视为自己的国民,如果在法国遇到困难,可以向华东**驻法国领事馆救助,而且在访问法国期间,会组织一起和华侨、留学生的坐谈会,了解在法的华侨、留学生的生活状态,并向他们说明华东**的宗旨、政策,同时还可以和华侨、留学生一起探讨,华东**的驻法国领事馆如何与华侨、留学生联络、沟通,更好、更极时的为华侨、留学生服务等。

徐济超的这番讲话也赢得了一片掌声,一来是徐济超的这番讲话很接地气,都说到华侨、留学生的心里去了,他们确实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支持;二来徐济超的这一番行为和清廷官员那种高高在上的气派大不相同,更为亲民,也更平易近人,和欧洲国家的官员到是更为相似。

休息了一夜之后,第二天法国总统阿尔芒法利埃接见了徐济超,两人举行了会谈。这也算是高规格的接待了,尽管法国是实行半总统制,但在行政级别上,总统依然是国家的最高行政官员,而徐济超虽然也是华东**的副元首,也是决策者之一,但在行政级别上,只能排在第4位,两人的级别是不对等的。这也表示法国的善意。

两人互相客气了一番之后,法利埃道:“徐先生,虽然我们两国之间曾经发生过战争,但我认为那是由于误会而产生遗憾,但战争己经结束了,我认为改善我们两国的关系,对我们双方都是有利的,因此希望我们双方能够揭过这一页,共同向前看,开创一个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

徐济超也点了点头,道:“总统先生,我们认同总统先生的说法,其实我们一直都希望改善中法二国的关系,和平相处,同共发展,因此我们也愿意和法国一同努力。”

法利埃也十分高兴,道:“太好了,很高兴我们两国的观点是如此的一致,我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也许会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徐济超心里想着,刚才不过是几句客气的套话而己,现在华东**和法国之间要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了,要说现在就是历史性的时刻,恐怕为时尚早了,别的不说,就是自己的这次访问,都不能算是正式访问,因此顶多只能算是一次破冰之行,不过对方这样说了,自己也不能直接反驳,于是道:“如果我们双方都能够放下分歧,并朝着这个目标一起努力,确实可以把一刻变成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虽然这番话说十分委婉,但意思却都表达清楚了,首先点明了华东**和法国之间还有许多分歧,虽然双方都能放下,而且现在还不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只能说有 “变成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的可能,就是提醒对方,别高兴的太早了,同时徐济超一再强调,双方共同努力,是太明白帝国主义的鸟性了,都是话虽然说得漂亮,但实事是不做的,却忽悠别人让步,因此这也是告诉法利埃,要改善二国的关系,少忽悠,多干点实事。

第五八一章 青岛密约(上)第一六零章 对日谈判(五)第三十四章 导弹战术(上)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四八一章 统一商界(三)第二九八章 胁迫(三)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赛(七)第六一二章 朝见风波(四)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第二五四章 工作组(二)第三四一章 李鸿章之死(二)第六七五章 大获全胜(六)第三二六章 李鸿章来访(三)第十八章 海军编制(二)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二八一章 旅顺口作战(一)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五二五章 反围剿(五)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会议(五)第二十九章 市长上任(一)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四十五章 锦州之战(三)第一三六章 外调(十)第三六七章 余波未平(四)第二二九章 后续影响(四)第三十章 市长上任(二)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战(一)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三百章 革命者(五)第六七四章 大获全胜(五)第一四七章 北仓之战(六)第一六一章 农业部的运作(二)第六一零章 朝见风波(二)第二四三章 王家寨(五)第四七四章 外交争斗(三)第二零六章 战争规则(一)第五六七章 预备会议(二)第二七八章 中立(二)第三七二章 德国的收获(下)第四二三章 停战期(四)第五五六章 接受谈判(八)第三二四章 海参崴(七)第一零二章 新根据地(五)第四十一章 造舰计划(五)第五二二章 反围剿(二)第三七二章 余波未平(九)第五零四章 清廷招抚(一)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抚(四)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二一零章 战争规则(六)第一二七章 电报第五四零章 联合军演(五)第二四三章 第一家族(二)第三二四章 李鸿章来访(一)第二零七章 战争规则(二)第四六七章 迎击俄军(四)第三六六章 军营釆访(上)第四一三章 北京攻略(九)第一一七章 农村调查(三)第六六零章 台湾海峡之战(一)第八章 俄国求和(上)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三五八章 徳国特使(六)第二零三章 从军第二十八章 锦州告急(七)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战(十四)第八十章 战前(上)第二三四章 访日舰队(五)第五六三章 美国(六)第一零五章 布局海外(下)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战(七)第三九二章 全面开战(一)第五七九章 进攻沈阳(三)第六百章 联合远东远征军(下)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战(五)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四三四章 进京(一)第一六零章 对日谈判(五)第二二八章 近乡情怯第三三六章 李鸿章来访(十三)第八十二章 灾民(二)第六百章 联合远东远征军(下)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战(八)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三十二章 市长上任(四)第三零九章 二进胶州(二)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战(八)第四二四章 进攻北京(三)第三一七章 锦州(五)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五六五章 美国(八)第六十章 上海新区(十三)第五七二章 预备会议(七)第七章 诱敌战术
第五八一章 青岛密约(上)第一六零章 对日谈判(五)第三十四章 导弹战术(上)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四八一章 统一商界(三)第二九八章 胁迫(三)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赛(七)第六一二章 朝见风波(四)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第二五四章 工作组(二)第三四一章 李鸿章之死(二)第六七五章 大获全胜(六)第三二六章 李鸿章来访(三)第十八章 海军编制(二)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二八一章 旅顺口作战(一)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五二五章 反围剿(五)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会议(五)第二十九章 市长上任(一)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四十五章 锦州之战(三)第一三六章 外调(十)第三六七章 余波未平(四)第二二九章 后续影响(四)第三十章 市长上任(二)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战(一)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三百章 革命者(五)第六七四章 大获全胜(五)第一四七章 北仓之战(六)第一六一章 农业部的运作(二)第六一零章 朝见风波(二)第二四三章 王家寨(五)第四七四章 外交争斗(三)第二零六章 战争规则(一)第五六七章 预备会议(二)第二七八章 中立(二)第三七二章 德国的收获(下)第四二三章 停战期(四)第五五六章 接受谈判(八)第三二四章 海参崴(七)第一零二章 新根据地(五)第四十一章 造舰计划(五)第五二二章 反围剿(二)第三七二章 余波未平(九)第五零四章 清廷招抚(一)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抚(四)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二一零章 战争规则(六)第一二七章 电报第五四零章 联合军演(五)第二四三章 第一家族(二)第三二四章 李鸿章来访(一)第二零七章 战争规则(二)第四六七章 迎击俄军(四)第三六六章 军营釆访(上)第四一三章 北京攻略(九)第一一七章 农村调查(三)第六六零章 台湾海峡之战(一)第八章 俄国求和(上)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三五八章 徳国特使(六)第二零三章 从军第二十八章 锦州告急(七)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战(十四)第八十章 战前(上)第二三四章 访日舰队(五)第五六三章 美国(六)第一零五章 布局海外(下)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战(七)第三九二章 全面开战(一)第五七九章 进攻沈阳(三)第六百章 联合远东远征军(下)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战(五)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四三四章 进京(一)第一六零章 对日谈判(五)第二二八章 近乡情怯第三三六章 李鸿章来访(十三)第八十二章 灾民(二)第六百章 联合远东远征军(下)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战(八)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三十二章 市长上任(四)第三零九章 二进胶州(二)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战(八)第四二四章 进攻北京(三)第三一七章 锦州(五)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五六五章 美国(八)第六十章 上海新区(十三)第五七二章 预备会议(七)第七章 诱敌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