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五章 阴谋(三)

虽然万俞福只是一个不入品的书办,但他的府宅在高密县里却是数一数二的大宅,比起县衙来不知要气派多少。『

时至中午,日头高照,只见万俞福带着6、7个人匆匆忙忙的走进了自己的府宅,对在门口向自己问候的门房管事置若罔闻,一边将马缰绳交给马伕,一边道:“王家的两位少爷来了没有?”

门房赶忙道:“回老爷的话,两位王少爷早就来了,己经在大堂里奉茶,等了老爷好一会了。”

万俞福听了,也松一口气,道:“好,好,我马上就去见他们。”

说着万俞福匆匆的来到堂屋,只见在客厅里的客座上,坐着两个3o岁左右的年轻人,原来正是王家寨的漏网之鱼,王克行、王克复兄弟。

原来王家寨的寨主王占元和万俞福还有一些交情,只是不太深,因此当初王家寨覆灭,王家兄弟到高密县来投奔亲家李家,但受到冷遇而去,但也没有来找万俞福。

不过就在两个多月以前,穿越集团布【土地改革制度大纲】,万俞福也收到这份【大纲】,心里正是犹豫不决,他自然不愿意把田地就这样交出来,但海外华人的威名,他也听说过一些传闻,虽然说万俞福在这高密县里是跺一脚也要颤三颤的人,但也自知和海外华人相比,还是望尘莫及,因此正是左右为难、无计可施的时候。听说王家兄弟来求见自己,立刻让人把他们兄弟请进来。

万俞福当然听到王家寨被海外华人灭掉,寨主王占元遭到公审处死的消息,知道王家兄弟可是和海外华人有毁家灭门之仇,他们在这个时候来找自己,不会是无故而来的,不过敌人的敌人,自然就是自己的朋友,而且他们和海外华人有过交手,对海外华人的虚实也应该有所了解,因此这两兄弟来了,说不定可以给自己做个帮手。

于是万俞福也对王家兄弟盛情接待,而果然不出万俞福所料,王家兄弟就是来帮万俞福对付海外华人的。两人给万俞福出谋划策,只靠万俞福一个人自然无法对抗海外华人,只有集中所有的地主一起来对付海外华人,才有可能成功,而且现在海外华人明确表示要征收所有地主的土地,因此大家都是同仇敌忾,只要有人出面组织,就一定能够拉起一个联盟来。而以万俞福在高密县的声望,自然是这个组织者不二人选。

听了王家兄弟的话以后,万俞福也深觉有理,不过他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把地主联合起来,对付个流寇土匪到是行,但要对付海外华人还差得很远,顶多也就是凑在一起壮胆子。

而王家兄弟对万俞福的建议是立刻向济南府告急,请袁巡抚出动北洋新军来对付海外华人。这个建议到是让万俞福的心里一动,他的连襟亲家还有小儿子现在可是都在北洋新军里任职。

原来袁世凯是在天津小站组建的北洋新军,而他出任山东巡抚以后,以镇压义和团为名,将北洋新军全部都调到山东来驻扎,并且在山东继续招兵,扩大北洋新军的规模,将原来只有7千余人的北洋新军,己经扩大到了现在近2万人。

袁世凯是将北洋新军视为自己起家的最大资本,就如同曾国藩之于湘军,李鸿章之于淮军一样,自然不满足北洋新军只有7千余人的规模,在小站练兵的时候,袁世凯就曾多次上书清朝,要求扩大北洋新军的规模,但都被朝廷以费用不足为由而拒绝,相反却又着聂士诚、董福祥、张之洞分别组建训练新军。袁世凯自然明白,这是朝廷的制衡之术,不能让一家独大,再出现当初湘军、淮军一手遮天的局面。

虽然袁世凯不甘心,但一时也无计可施,因为北洋新军的费用是靠朝廷拔款,在成立之初时各项费用到是还能按期支应,但一二之后就开始拖延苛扣,这到不是清廷有意难为袁世凯,而是朝廷的惯例,雁过拔毛,层层经手,对那支军队都一样。

袁世凯一心要将北洋新军打造成自己的私军,在士兵们吃饭饷的时候都要向士兵灌输“端得是袁官保的碗,拿的是袁官保的饷”,但这就必须要保证军队如期饷,为此袁世凯自己也掏了不少腰包。不过军队是最烧钱的,何况这时袁世凯才刚刚起家,本无多少积蓄,何况他还要花钱上下打点朝中的大员,也只能免力維持,根本无力扩大北洋新军的规模。

不过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之后,这种局面顿时大为改观。因为掌握了一省的财政经大权,这样就有充份的腾挪空间,不仅可以随便找个借口挪用截流上缴的财税,弥补军用,而且还可以从地方上获得大量的额外收入,因此袁世凯的财力顿时充盈了许多,于是袁世凯才立刻将北洋新军进行扩编,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北洋新军的规模就扩大了近二倍。

本来北洋新军在成立之初,招募的都是安善良民,而一般的无业游民、地痞无赖等均不收纳,而各级军官则多用袁世凯的亲信,甚致是家丁仆从。但在这个时代,一般的安善良民不是万不得己,是不会从军的,而以前北洋新军的规模尚小是还可以,现在规模扩大,那里去找那么多的良民,因此也只能放宽条件,同时也吸納了一批地方上的乡绅子弟。一来是袁世凯深知地方实权的重要,打算把山东当做自己的后勤基地经营,因此吸引乡绅子弟从军,也有利于自己和山东的仕绅拉近关系,有利于自己在山东立足;二来也是让山东的士绅能给自己多出一些钱。当然对山东士绅来说,则是给了自家一些无心科考功名的子弟一条出路,双方可以说是各取所需。万俞福把小儿孑弄进北洋新军,就花去了2万余两白银打点。

不过万俞福毕竟是在衙门里混的人,知道就靠自己亲家、儿子这点势力,是请不动巡抚大人出面帮助的。而这时王家兄弟却自告奋勇,表示自己在巡抚衙门里还是有些门路,在袁巡抚面前也能说得上几句话,可以帮万俞福打通关节,当然银子是少不了的。

万俞福到不怕花钱,只是对王家兄弟没有信心,当初王家寨还在时,也不过就是一个土豪,混得还不如自己,现在王家寨灭了,这哥俩怎么打通了巡抚的门路。只是到了这个时候,也只能试一试,于是万俞福拿出了5万两白银,交给王家兄弟,让他们去运作。而王家兄弟却留下王克行在高密县,协助万俞福,实际是充当人质,王克复带着银孑去了济南。

数日之后,王克复从济南归来,向万俞福交待了运作的结果。原来袁世凯不会下令出兵,但可以让孙仲奎以私人的名议带兵来增援万俞福,而袁世凯只当作不知道。

万俞福也是在官场混了多年的人,当然明白这期中意思,这才是巡抚大人应有的操作,如果袁世凯表示会亲自领军来增援,反到是不信了。而王克复竟然真能把这个门路打通,也不由得对王家兄弟高看了一眼,看来这哥俩到真有些门路,将来的前途到未可限量,如果把这个危机渡过去的话,到真要好好这这哥俩结交一番。

得到了北洋新军的支持以后,万俞福顿时觉得底足了不少,而对王家兄弟更是言听计从,正好这时穿越集团己经在门埠村进行土改,因此万俞福也加紧活动起来,几经奔走,并在王家兄弟的协助下,终于建立起了一个反对海外华人土改的联盟,而且万俞福又联络了几支山贼土匪势力,也拉扯起一支队伍。

而出现了村民叛逃的事件之后,又是王家兄弟向万俞福建议,应该立刻集合队伍,进攻门埠村,先把海外华人的土改委员会灭掉,灭一灭海外华人的威风,长一长自己的志气再说。万俞福也听从了这个建议,他们也打听过,知道海外华人在门埠村的军队并不多,只有5、6oo人,因此万俞福也信心十足,认为这一战一定可以歼灭门埠村的海外华人。

那知费尽心力组织起来的军队,包括4oo余北洋新军的助战,还有三门火炮,在海外华人的军队面前却是不堪一击,被打得大败,请来的山贼土匪先各奔东西,逃回自己的山寨去了;而地主联盟也作鸟兽散,土崩瓦解,大多数人都各自回村,只有3、4个地主跟着万俞福逃回到村里,协商对策。

地主们当然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而这时王家兄弟又出了一个建议,认为在村里无险可守,不宜久留,还是尽早逃到高密县去,一来是躲避海外华人;二来则是在高密县里集合各乡绅联名向高密县知县进言,要求知县立刻向山东巡抚衙门告急文书,请救巡抚衙门出兵救援高密县,并且动员全县人员,全力守卫县城,抵御海外华人。

这时万俞福早没有主意,而且也觉得躲到高密县里去,确实要比在村子里安全一些,因此听了王家兄弟的建议以后,也立刻照办,一面派人联络其他的地主,一面收拾财物,连夜逃进了高密县。

第二天,有8名地主应约来到高密县,和万俞福一起去面见知县陈情。

第九十九章 巡视(四)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二二五章 舞会(下)第四三四章 进京(一)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五九一章 济南众态(一)第二三八章 遇袭(下)第一三四章 外调(八)第三十二章 市长上任(四)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争(中)第三四五章 财政工作报告(二)第四一一章 北京攻略(七)第一三五章 外调(九)第三三六章 工业成就(二)第三七二章 余波未平(九)第九十九章 新根据地(二)第三九四章 全面开战(三)第一七七章 南下上海(七)第六六六章 台湾海峡之战(七)第一二六章 绿林大会(上)第一九二章 访问英法(三)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六十八章 德国使团(八)第六零四章 东北战事再起(一)第六一三章 满洲里战役(六)第四四四章 辽阳之战(六)第五十一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二)第二九七章 胁迫(二)第六一四章 朝见风波(六)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动(八)第四二零章 停战期(一)第二章 收关行动(二)第二五八章 访问(下)第二一七章 爪哇之战(七)第五四三章 军委完善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一九二章 访问英法(三)第二五九章 根据地(一)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二三五章 访日舰队(六)第三八九章 新闻发布会(三)第五二三章 谈判(一)第一五七章 天津见闻(二)第三零五章 南线,北线(三)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三二一章 海参崴(四)第五十五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六)第四二一章 停战期(二)第一一零章 接管天津(二)第八十二章 婚礼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选择(四)第二七一章 阴岛(二)第一二六章 天津会议(下)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议(上)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二四九章 天诛(六)第二一五章 爪哇之战(五)第二十二章 接管济南(十五)第五七三章 预备会议(八)第二百 中标者(下)第五七九章 进攻沈阳(三)第二一九章 谈判(一)第九十三章 安置营(九)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二六八章 根据地(十)第一四四章 访问(四)第五十二章 占领大沽口(三)第二零四章 从军(二)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岛(五)第一七三章 投资考察(四)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五)第三九四章 谈判(二)第五十四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五)第五十四章 上海新区(七)第四八零章 登陆作战(二)第五八二章 张作霖归附(上)第五十四章 舰队汇合(二)第三十五章 导弹战术(下)第一三八章 合肥见闻(二)第三十二章 袭击(下)第五十九章 远东战争结束(中)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语(上)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一六六章 新舰下水(二)第四九五章 袭取海参崴(四)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应(五)第四八九章 登陆作战(十)第三五七章 徳国特使(五)第七一五章 上海谈判(二)第一五七章 对日谈判(二)第四二五章 进攻北京(四)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四七四章 外交争斗(三)第三十四章 导弹战术(上)第五四一章 俄国服软第三五九章 大战之前(六)
第九十九章 巡视(四)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二二五章 舞会(下)第四三四章 进京(一)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五九一章 济南众态(一)第二三八章 遇袭(下)第一三四章 外调(八)第三十二章 市长上任(四)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争(中)第三四五章 财政工作报告(二)第四一一章 北京攻略(七)第一三五章 外调(九)第三三六章 工业成就(二)第三七二章 余波未平(九)第九十九章 新根据地(二)第三九四章 全面开战(三)第一七七章 南下上海(七)第六六六章 台湾海峡之战(七)第一二六章 绿林大会(上)第一九二章 访问英法(三)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六十八章 德国使团(八)第六零四章 东北战事再起(一)第六一三章 满洲里战役(六)第四四四章 辽阳之战(六)第五十一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二)第二九七章 胁迫(二)第六一四章 朝见风波(六)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动(八)第四二零章 停战期(一)第二章 收关行动(二)第二五八章 访问(下)第二一七章 爪哇之战(七)第五四三章 军委完善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一九二章 访问英法(三)第二五九章 根据地(一)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二三五章 访日舰队(六)第三八九章 新闻发布会(三)第五二三章 谈判(一)第一五七章 天津见闻(二)第三零五章 南线,北线(三)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三二一章 海参崴(四)第五十五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六)第四二一章 停战期(二)第一一零章 接管天津(二)第八十二章 婚礼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选择(四)第二七一章 阴岛(二)第一二六章 天津会议(下)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议(上)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二四九章 天诛(六)第二一五章 爪哇之战(五)第二十二章 接管济南(十五)第五七三章 预备会议(八)第二百 中标者(下)第五七九章 进攻沈阳(三)第二一九章 谈判(一)第九十三章 安置营(九)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二六八章 根据地(十)第一四四章 访问(四)第五十二章 占领大沽口(三)第二零四章 从军(二)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岛(五)第一七三章 投资考察(四)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五)第三九四章 谈判(二)第五十四章 海军陆战队归来(五)第五十四章 上海新区(七)第四八零章 登陆作战(二)第五八二章 张作霖归附(上)第五十四章 舰队汇合(二)第三十五章 导弹战术(下)第一三八章 合肥见闻(二)第三十二章 袭击(下)第五十九章 远东战争结束(中)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语(上)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一六六章 新舰下水(二)第四九五章 袭取海参崴(四)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应(五)第四八九章 登陆作战(十)第三五七章 徳国特使(五)第七一五章 上海谈判(二)第一五七章 对日谈判(二)第四二五章 进攻北京(四)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四七四章 外交争斗(三)第三十四章 导弹战术(上)第五四一章 俄国服软第三五九章 大战之前(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