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机械之王

20世纪40年代同70年代的大机械化陆军中枢截然是不相同的,40年代的大机械化中枢实际上是卡车,而非表面上的坦克,但到了70年代,随着步兵装甲车、履带装甲车、轮式装甲车的大量普及,机械化的中枢才真正意义上的转移到了后者。

坦克很重要,它将决定战争的胜负,但在大机械化时代里,真正决定长期胜利归属的终究还是战争物资的运输能力,以及大规模部队的机动调配。

到了80年代,现代军事的核心才转变到新的大型军用运输机上,其实几次转变都还是一个问题,那就是部队的输运能力。

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好和数量最多的军用卡车,轻中重各型号完善。

同过去不同,现在的一辆军用半履带卡车(类似于二战德国的欧宝骡子)可以相当于15匹马的运输力,速度更快,耗费更少,十几万辆卡车能够保证的不仅是大规模物资、部队的转运,还能保证部队的作战规模和火力水平。

对于这一点,纳粹德国实际上一直未能很好地理解透彻。

帝国的汽车工业为中央国防军提供了世界上最为全面和先进的军用车辆,同时保证了数量的充裕和产能的强大,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中央军部才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有很强硬的底气制定出一份速攻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帝国中央国防军将在一个月内实施千里大跃进,攻占喀山,歼灭苏联在东部的红军主力部队,随后再歼灭苏联部署在哈萨克的驻军,以确保帝国对整个苏联东部和哈萨克地区的占领。

……

几天后。在宋彪皇帝的批准下,陈嘉佑陆军中将以内廷总长的身份在北京召开记者会,代表中央政府通报中苏关于哈萨克独立谈判破裂,中国将会考虑在亚盟内部通过军事行动决议,出兵解放哈萨克。

这是内廷第一次逾越过中央政府直接发表对外事宜的通报,因为中央军部不适合代表中央政府,而以顾维钧为首的中央政府实际上并不愿意发表这样的通报。

最终就只能由内廷总长出面直接发表这一通报,消息一经传出,整个世界为之一片哗然。所有国家和政客们都很清楚,这就意味着中国可能出兵进攻苏联。

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说,中国并非是无理的侵略者,中国是以亚盟利益为基础,要求苏联允许哈萨克独立。而苏联予以拒绝,最终迫使中国决定在亚盟内部推动军事决议,经亚盟各国投票表决后,共同出兵解放哈萨克斯坦。

话是这么说的而已。

很多年后,回顾美国操控联合国和北约入侵朝鲜、塞黑、阿富汗,事实上都是同样的手段,只要有合适的理由。正义总是在世界霸主的手中操控着。

虽然有乘火打劫的嫌疑,但帝国还是积极的在亚盟理事会内部推动此事,其实在帝国内廷发表这一通报之前,帝国就已经同亚盟的主要成员国达成一致。而帝国在西伯利亚和中亚的军事部署也同时展开。

这场战争是在中苏第二次秘密会谈结束后才开始筹备的,完全启动筹备工作还是在1940年的7月份,但在此之前,帝国实际上为了这场战争已经准备了二十年之久。

这样的基础使得帝国可以在很短时间里就做好出兵苏联的准备工作。帝国在亚盟理事会内部推动军事行动的决议案通过之时,全国已经开始再次大规模的全面动员。从中部地区抽调的22个陆军师都在一个月内如期抵达西伯利亚军区和中亚,使得帝国在西伯利亚和中亚的陆军驻军规模达到27个装甲旅、14个坦克师和30个机械化步兵师的规模,空军也将在两个月内达到1.3万架作战飞机的规模。

人们以为这场战争的缘由是苏联不同意让哈萨克斯坦独立,实际上显然不是这样,苏联同意,但不是帝国所强调的那种无条件独立,而帝国也从未真正要求苏联无条件的让哈萨克斯坦独立。

在中苏的多轮密谈中,苏联最初不同意让哈萨克地区独立,同时要求中国继续供应战略物资和军事装备,转让军事技术,因为苏联认为自己在帮助中国抵御纳粹德国,结果谈判破裂。

随后,苏联开始同意哈萨克地区独立,作为交换条件,中国必须满足苏联所要求得到的军事、技术和物资援助,谈判继续破裂,实质上,中国并不是否决给予苏联足够的支持,而是要求得到更多的领土转让,这是苏联完全不能接受的条件。

……

事态发展的非常迅速,快到了让德国和苏联都来不及做出反应的程度。

1940年9月15日,在陈嘉佑中将代表帝国内廷发表通报之后的第10天,亚盟理事会在北京通过代表投票决议,于这一日成立亚盟北方联军,委任陆军上将赵庭柱为亚洲同盟北方自由联军总司令官,授权北方联军总司令部解放哈萨克地区。

在此期间,德国纳粹党办公厅秘书长马丁.鲍尔曼以元首特使的身份紧急秘密访华,就中国出兵苏联的底线进行交涉,德国对此是非常矛盾的,既欢迎中国出兵,又担心中国迅速占领苏联东部地区,窃取了本该属于纳粹德国的领土。

在正式出兵之前,帝国仍然派遣内廷总长陈嘉佑中将同马丁.鲍尔曼会晤,郑重承诺帝国的目标只是解放哈萨克斯坦,同时保证亚盟成员国不再受苏维埃主义侵蚀。

与此同时,苏联也匆忙再次表达愿意同亚盟就哈萨克斯坦独立做出协商的意愿,但在这一时期,苏联传到帝国的所有讯息都不过是一张废纸,根本无人问津。

帝国也可以说是盲目相信武力,问题是帝国确实拥有解决一切问题的武力,帝国的野心也绝不只是哈萨克斯坦这么简单。苏联本身是非常清楚的,帝国的目标彻底将苏联一切为二,将苏联彻底驱逐出亚洲的版图。

在亚盟理事会内部通过表决,并授予北方联军一切军事权力后,事态的发展就彻底不再受到政治力量的束缚。

……

鄂木斯克。

帝国西北之城。

在帝国的版图上,它被明确的标注为一个军事要塞之城,整个城市都像是一个规模空前的帝国要塞,陈其采在1933年视察鄂木斯克时曾经如此评价这座城市——即便没有军队,它也可以抵御一百万的陆军。

这就是鄂木斯克的价值。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鄂木斯克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地道的中国城市,当地的俄裔居民如今只占本地居民总数的1/7,大部分的居民是从山西和陕西迁移来的新住户。

鄂木斯克有一定储量规模的石油,但是开采量并不大,因为处于中苏交界的区域。本地商贸和工业经济一直很繁荣,苏联各个政府机构都在这里设有采办处。

在周边的整个西伯利亚省,超过1.1亿亩的耕地为鄂木斯克的粮食加工业、纺织业和机械工业带来了良好的基础,这里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城之一,虽然本地开采的石油并不多,但是每年从苏联进口的石油都会在这里加工。

短短的二十年间,它一跃成为新西伯利亚地区最为繁华的城市。

赵庭柱上将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三年时间。在过去的三年里,他一直秘密负责筹备对苏作战事宜,可以说是准备的非常充分,了然于胸。

比起北京的生活。赵庭柱将军倒是更喜欢在鄂木斯克的生活,因为地大人稀,鄂木斯克从建市开始就是中国最大的城市,道路宽广。绿化率高的离谱。这里的气候和东北差不多,对赵庭柱将军来说更是再合适不过。以至于他都想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

在这里,他和卫立煌的合作颇有点像一战德国的兴登堡元帅和鲁登道夫参谋长,他将大部分的工作都委托给精力充沛的卫立煌,而他几乎就只用在文件上签字而已。

话是这么说的。

赵庭柱毕竟是在枪林弹雨里一路打出来的资深陆军上将,对于战争,他实在是太熟悉,熟悉的就像是老农民种地那般,他不需要去参加太多的会议,只要看到卫立煌提交的报告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最重要的一点是关于这场战争,他准备的时间也确实是太长了,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他都不曾间断的思考过这场战争,在经过无数次的思考后,他得出的结论却异常简单——速度和效率。

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只要有最高的速度和效率,帝国就将轻松的赢得这场战争。

速度和效率恰恰是帝国陆军大机械化变革的中心指导思想,以帝国今日之水平,想要再次击败苏联红军实在是太容易。

正是因此,赵庭柱将军才可以显得有些随意,早上10点就乘坐一辆吉普车离开总司令部,将烦人琐碎的指挥部工作都转交给卫立煌,而他则去下面的部队视察。

10月份的新西伯利亚已经开始变冷,大约相当于11月份的北京,到了12月份,这里和苏联就会冷的不适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所以,留给北方联军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半月。

鄂木斯克的公路条件很优良,柏油马路宽敞无比,得益于本地的化工产业,本地的公路建设成本确实是非常的低廉。

这一路上都非常的平稳,赵庭柱将军很快就到了目的地——第一装甲师。

这曾是他一手创立的部队。

他现在还能记得第一师从最初建立时的情况,那时候刚从满洲步兵师的框架里拆开来,他在长春和吉林地区完成了一系列的剿匪战,就以此为基础吸收了参加过辽阳战役的老兵,组建了东北第一步兵师,随后成为帝国的第一步兵师,再从第一步兵师改组为机械师,最后是在卫立煌的手中成为第一装甲师。

装甲师目前是帝国陆军主力编制。

在帝国陆军的编制体系中,装甲师通常编配1个坦克团、2个装甲步兵团、1个自行火炮团。直辖2个防空营,以及其他指挥营、侦察营、防化营,同苏联的装甲师不同,帝国的装甲师通常都会有一个辎重团。

在战争时期,每个师的兵力一般都会扩大一倍,第一装甲师的情况也不例外,团级编制还是和过去一样,但是各营下属的连队平均都增加一倍,坦克团所装备mbt33坦克也变成了新式的mbt35主战坦克。数量则从原有的332辆增加到664辆。

对装甲师而言,装甲步兵团才是作战主力。

做为帝国大机械化陆军革命的核心力量,装甲步兵团大量配置步兵战车和少量的坦克,并且成体系的配置着履带式步兵战车、装甲侦察车、排雷车、指挥车、防空车、坦克歼击车、装甲运输车、雷达警戒车,甚至连炊事连、医务连都有专门的战地后勤车。

通过大量的演习测验。帝国陆军目前的主要作战思想和战术是要求坦克部队更为集中的使用,每一场战争中都会动用几个坦克师,或者是坦克旅作为冲锋力量负责撕破对手的防线,而装甲步兵团则在坦克团及本团各营下属坦克连的配合下协同前进。

在正面战场上,装甲步兵战车一定要在坦克的保护下协同作战,任务是配合坦克作战,而不是承担作战的中心。但在整个大战役中,数量众多的装甲步兵战车却要起到关键的主力作用。

战术上,步兵不是中心,战役上。步兵又是主力。

帝国的陆军作战思想其实很简单,一句话总结下来就是“装甲车辆要成体系的实施综合作战,坦克和火炮则要尽可能的集中使用,重点作战”。同时,机械化率越高。作战的速度就越快,效率就越高。

对于机械化领悟的深入和细化程度,不管是苏联红军和纳粹德军,都远远未能达到帝国中央陆军的水平。

在赵庭柱这位大机械化陆军变革的鼎力支持者看来,苏联红军的机械化工作实在很一般,数量虽然是不少,其实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

对于新服役的mbt35主战坦克,赵庭柱将军也是非常满意的,基于mbt33主战坦克的基础上再次大规模升级改进的这一新型坦克拥有更为强大的引擎和更为灵活的变速箱,以及更为稳定的扭杆悬挂系统,更新颖更大口径的线膛炮,包括更为犀利的脱壳穿甲弹。

相比最新的mbt40坦克肯定是有较大的差距,优点在于造价适中,产能巨大,如果帝国全力推进,mbt35主战坦克的年产量有可能突破3万辆,即便是现阶段也达到了1.2万辆/年的高速水平。

这种产能上的巨大优势使得北方联军目前已经拥有5870辆mbt35,以及超过7700辆mbt33和不低于4千辆的mt22轻型坦克。

北方联军目前辖编的坦克团达到了22个,各型号的装甲车则多达7.3万辆,军用卡车总数11.4万辆,总兵员规模接近200万,按照帝国陆军的标准,联军的总机械化率接近75%。

这是北方联军在一个月实施千里大作战的基础。

对于战争的了解,赵庭柱就像是种地老农民深知庄稼的好坏一般,心中胸有成竹,他很清楚自己的部队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

赵庭柱今天到第一装甲师是来见卫立煌和黄百韬的,釜山战役结束后,黄百韬就带着第四装甲师从朝鲜战场撤离,调入新西伯利亚军区,现任北方联军第一集团军司令官,军衔也提升为陆军中将。

年初就调入新西伯利亚军区的卫立煌,从朝鲜战场撤出之后就提出了“综合作战整编团”的新战术构想,类似于70年代现代军事发展的合成营理论,只是卫立煌还没有考虑那么远,而且,合成营理论也并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军团的作战。

朝鲜战争的很多经验教训已经让卫立煌意识到大机械军事必须继续细化,单纯的坦克旅、坦克团、装甲步兵团在实际作战中不仅功能单一,也很容易被克制。

虽然在整个中日战争中,只有少数装备精良的精锐日军师团对帝国陆军造成了威胁,但是日军的整体装备水平和德军、苏联还是不能比拟的,对卫立煌来说。这就意味着帝国陆军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苏德过程中,很容易遭到较大的创伤。

他的解决方案是基于陈武上将的基础上,继续细化机械化的变革,筹建一些具备综合作战性能的团一级作战单位,而在朝鲜战场上,陈武上将的东北国防军已经在中央军部的批准下实施合成营的改编和测试,效果是很良好的。

同日本战场的情况不同,苏德战场上的军团决战规模更为庞大,合成营的作战规模太小。不足以对敌军构成直接的威胁,这使得卫立煌更多的考虑对团一级军事指挥单位实施较大的变革。

为了保障装甲战车、步兵同坦克部队的协同作战,同时保障坦克部队在大规模坦克决战中的集中优势,帝国中央陆军一直采取装甲师编配附属坦克旅的编制,但在中日战争的实践中已经证明。装甲师和坦克旅的协同作战是很困难。

不同的编制下,一个装甲师的步兵如何在跟随战车作战过程中继续配合坦克旅,以及相应各级团一级作战部队之间的协同指挥,到底是由哪一个团级指挥官负责指挥,本身都是很难协调的问题。

所以,卫立煌决定将北方联军的各坦克旅分拆成附属的坦克营,划入各装甲步兵团。由装甲师的各级团长直接指挥坦克部队,坦克部队必须配合装甲步兵部队实施战术进攻,但在各个团长的人选上,卫立煌也是比较犹豫的。

坦克是一个专业兵种。比炮兵更为复杂,只拥有指挥装甲步兵部队经验的前线指挥官很难正确的指挥坦克作战。

到了第一装甲师的驻地后,赵庭柱将军就见到了正在积极筹备新式协同作战训练的卫立煌和黄百韬,同他们分别握手之后。三人简短的交谈几句就一起前往训练场地,远距离的观看部队实施协同作战训练。

这几天。卫立煌一直在进行综合装甲团内部的协同作战训练测试。

卫立煌也已经晋升为陆军上将,并且担任北方联军的参谋长一职,在赵庭柱将军的支持下,精力旺盛且精明敏锐的他更多的主持着北方联军的运转。

他正在快速的协调各装甲师的编制改革,将各装甲旅分拆之后按排在装甲师担任附属坦克团,虽然距离他所设想的综合团理论还有较大的距离,但在帝国陆军内部已经是非常大的战术变革,而在第一装甲师和第四装甲师,直接将编制改为综合作战装甲团的努力也在快速推进,这两个师将是帝国最重要的两个陆军改革试点师部。

中央军部和赵庭柱将军对这样的改革都投注了很高的关注,同时也在密切的同东北国防军交换相关的改革试验讯息,如果卫立煌在北方联军的改革成功,有效的解决了师旅协同作战的难题,这种改革将很会被推广到全军,成为帝国陆军有史以来的第三次大变革。

在观看了第一装甲师的协同作战演习训练后,赵庭柱将军颇为赞赏的点着头,同卫立煌夸奖道:“你所主导的这一变革确实是很重要。”

卫立煌沉默了片刻,答道:“在朝鲜战场上,我们已经发现过于紧密的布置坦克会导致坦克师所覆盖的作战范围大幅缩小,遏制了坦克部队的威慑力和突击防线的能力,但如果部署坦克的密度扩大,超过140米,战场上又会到处都充满了敌军小规模部队,导致坦克部队容易被敌军小规模的火力武器破坏。140米是m35突击步枪最为有效的密集射击的有效射程,换而言之,坦克部队的前进空间应该由大量的步兵填充,两个步兵班的火力就能保证一辆坦克在周边两百米范围内的安全。如果我们能进一步的推进这种变革,使得装甲师下属各团普遍成为综合作战团,在团一级实现对战场的有效控制,那将会极大改善我军在协同指挥和前进突防时的战术价值,提高我军的进攻水平。事实上,不管我们在一场大规模战役中投入多少辆坦克。也不太可能出现一个坦克旅对决一个坦克旅的局面。”

赵庭柱将军对于这样的推论还处于一个不置可否的阶段,他只是信任自己的参谋长,并愿意以自己的声誉和战绩为赌注给对方的才华足够的施展空间,当然,近期的很多测验确实也验证了卫立煌的判断,特别是在苏德战场上,大规模的德军在苏联较为稳定的协同作战中频繁受到牵制,坦克损毁的数量急剧增多,而且超过半数的坦克并不是被苏联红军的坦克所击毁。

在赵庭柱将军对军事和战争的理解中。战争就是这样的,每一场战斗都比对方多消灭一些敌人,多保存一些敌人,多俘虏一些物资,多收获一些物资。最后就会演变成不可扭转的绝对优势。

在帝国进攻苏联红军的期间,只要每一次多击毁对手一辆坦克,多消灭一个步兵班,多保存一辆主战坦克,多从国内后方军事工业基地接收一辆新坦克,一个月后,东北联军就会以绝对的数量和质量的优势将苏联红军歼灭在喀山地区。

这是所有战争的通用公理。第二次、第三次中日战争中都是如此,第一次中苏战争中也是如此。

赵庭柱将军在第一装甲师的驻地花费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观摩部队的综合作战团的协同作战训练,结果让他还是颇为惊喜,整体的推进速度和效率确实是有大幅度的提高。一个装甲团利用仅有的一个下属坦克营的前进和突破,用多数量的步兵战车、步兵进行协同作战,就能轻松拿下对手三个步兵团的阵地,而坦克遭受进攻的概率也大幅降低。

在观看了演习之后。赵庭柱将军就同卫立煌、黄百韬一起乘车返回第一装甲师的驻地师部,回到师部办公室。赵庭柱在这里拿到了近期的多次训练演习报告。

单纯从报告上来看,综合作战团战术的在团一级实施有效整合,以确保协同作战的高效率的改革还是颇为成功的,坦克被摧毁的数量也大幅降低。

师部的会议室里只有赵庭柱、卫立煌和黄百韬三个人。

赵庭柱将军一边抽着柳木的黑色烟斗,一边将演习报告都逐一看完,过了良久,他才同卫立煌说道:“可惜咱们折腾的晚了点,军部已经下了最终出兵的最后日期,总之在10月份之前,我们就需要做好一切准备,算算时间是来不及继续整顿了。”

卫立煌倒是并不着急,答道:“那就边打边改吧,只有真正的战争才能检验战术变革的正确性和缺点。”

赵庭柱将军则道:“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嘛!”

他还真的很佩服陈武在东北国防军所做的那种大规模的军事变革,将综合作战的指挥基础单位降低到营一级,着真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效果也确实是明显的。

他们北方联军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只能进行合成团一级的变革,就这还需要在战争中逐步晚上体系上的变革,在师一级的变革上,帝国陆军倒是做的比较完善,现在纯粹的坦克旅已经基本被分拆的差不多了。

纯粹的坦克旅不是说不好,而是优缺点都太明显,少量保留即可,大部分坦克旅都拆成团、营一级,划归各装甲师作为直辖部队。

当然,火炮部队还是以及群作战为主,特别是帝国的重炮和自行火炮部队,大规模的炮兵师依然能够成帝国陆军的中枢力量,苏德同样如此,这一次注定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炮帝国之间决战呢!

话说最早搞出坦克旅的就是中国,因为中国在大机械化的道路上走的最早最勇猛,苏德还真的是照抄了中国陆军的模式,只是中国反省的也快,目前在北方联军的纯粹的坦克旅就剩下三个。

苏联红军倒是反其道行事,从最初的坦克旅编制又扩大出坦克师、坦克军,其第3、第6坦克集团军真是空前规模的大机械化作战力量,也可以说是将苏联的钢铁洪流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到底是苏联红军这种极端模式更有战斗力,还是帝国陆军现阶段的综合作战装甲师编制更有战斗力,这就需要用战争来测试和回答了。

有一点倒是肯定的,那就是帝国的火炮、坦克、装甲车和卡车的数量真是完爆苏联红军,不仅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质量上也不在一个层次,堪称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机械化军队之王。

第216章 坦克,坦克第36章 弥天大谎第319章 登陆下关第267章 日本需要的尊重第110章 奉天巡抚荫昌第338章 犹太的利弊第292章 最富与最穷第160章 东北骑兵(一)第198章 中法俄第209章 汉武第249章 陈光甫第273章 帝国的腹黑第86章 进攻,右翼之右第119章 去文工团吧,舒萱妹子第162章 第四步兵师第100章 特殊的中国首富第77章 再战日军之决心第20章 四万担粮食第200章 不可阻止的中法同盟第246章 文莱第88章 日军的诈术第35章 投奔俄军第116章 汪兆铭第137章 风格第24章 花田少佐的礼物第156章 宣统年会第136章 秋瑾第150章 死个王爷怎么办?第159章 辽西军马第218章 婉婷第16章 日军步兵中队第280章 索科特拉岛第94章 辽阳会战(三)第336章 扶不起的法国第250章 大萧条第73章 红土崖(二)第145章 神奇的橡胶第88章 日军的诈术第315章 黑暗之前的暮光第206章 震旦第349章 帝国只能是世界第一第243章 豫园之春第47章 克制日军的大屠杀第90章 奇袭辽阳(二)第18章 前洞岭伏击战(中)第29章 青木宣纯大佐(上)第309章 在全州第245章 下南洋第343章 日本,请向左转第32章 晖春马帮第190章 将星闪耀之全歼第169章 非战而屈人之兵第38章 满洲步兵团(上)第44章 预备队中的预备队第161章 东北骑兵(二)第56章 再交战,“钢军”第五师团第21章 牛家堡的基业第28章 彪爷好样的!第239章 玉溪与霞飞第108章 奉天新军示威事件(二)第239章 玉溪与霞飞第106章 上上之功第337章 最孬,没有之一第99章 旧部第161章 东北骑兵(二)第228章 奉陪到底第129章 最糟糕的,最好的第167章 天下乱了第87章 三道沟夜袭战第268章 中国信守承诺第46章 黑沟台会战(二)第71章 军饷制度第35章 投奔俄军第162章 第四步兵师第67章 为了子孙后代第294章 济州海战(二)第1章 核基地的哨兵第315章 黑暗之前的暮光第81章 新师团的豪华阵容(一)第99章 旧部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299章 顺其自然第88章 日军的诈术第328章 有钱才是霸主第5章 新的弟兄和战友第147章 满人又怂了第85章 善意的安排第27章 南甸屯之战(下)第72章 红土崖(一)第173章 灭清之后的更混乱第345章 卡萨布兰卡第197章 金州船厂第118章 舒萱小姐第295章 牛鬼蛇神238章 帝国风第260章 迈向二战的一年163章 杨铁生第77章 再战日军之决心第301章 视察东北(二)
第216章 坦克,坦克第36章 弥天大谎第319章 登陆下关第267章 日本需要的尊重第110章 奉天巡抚荫昌第338章 犹太的利弊第292章 最富与最穷第160章 东北骑兵(一)第198章 中法俄第209章 汉武第249章 陈光甫第273章 帝国的腹黑第86章 进攻,右翼之右第119章 去文工团吧,舒萱妹子第162章 第四步兵师第100章 特殊的中国首富第77章 再战日军之决心第20章 四万担粮食第200章 不可阻止的中法同盟第246章 文莱第88章 日军的诈术第35章 投奔俄军第116章 汪兆铭第137章 风格第24章 花田少佐的礼物第156章 宣统年会第136章 秋瑾第150章 死个王爷怎么办?第159章 辽西军马第218章 婉婷第16章 日军步兵中队第280章 索科特拉岛第94章 辽阳会战(三)第336章 扶不起的法国第250章 大萧条第73章 红土崖(二)第145章 神奇的橡胶第88章 日军的诈术第315章 黑暗之前的暮光第206章 震旦第349章 帝国只能是世界第一第243章 豫园之春第47章 克制日军的大屠杀第90章 奇袭辽阳(二)第18章 前洞岭伏击战(中)第29章 青木宣纯大佐(上)第309章 在全州第245章 下南洋第343章 日本,请向左转第32章 晖春马帮第190章 将星闪耀之全歼第169章 非战而屈人之兵第38章 满洲步兵团(上)第44章 预备队中的预备队第161章 东北骑兵(二)第56章 再交战,“钢军”第五师团第21章 牛家堡的基业第28章 彪爷好样的!第239章 玉溪与霞飞第108章 奉天新军示威事件(二)第239章 玉溪与霞飞第106章 上上之功第337章 最孬,没有之一第99章 旧部第161章 东北骑兵(二)第228章 奉陪到底第129章 最糟糕的,最好的第167章 天下乱了第87章 三道沟夜袭战第268章 中国信守承诺第46章 黑沟台会战(二)第71章 军饷制度第35章 投奔俄军第162章 第四步兵师第67章 为了子孙后代第294章 济州海战(二)第1章 核基地的哨兵第315章 黑暗之前的暮光第81章 新师团的豪华阵容(一)第99章 旧部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299章 顺其自然第88章 日军的诈术第328章 有钱才是霸主第5章 新的弟兄和战友第147章 满人又怂了第85章 善意的安排第27章 南甸屯之战(下)第72章 红土崖(一)第173章 灭清之后的更混乱第345章 卡萨布兰卡第197章 金州船厂第118章 舒萱小姐第295章 牛鬼蛇神238章 帝国风第260章 迈向二战的一年163章 杨铁生第77章 再战日军之决心第301章 视察东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