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灾

薛蟠和贾琏还有林黛玉在书房笑闹的时候,林如海在另一个外书房正看着薛蟠的文章,要说薛蟠确实没有学过什么八股,什么策论,可是他到底是十几年的系统教育出来的大学生,从小到大作文不知道写了多少了,什么议论文,什么记叙文,那都是半小时就能搞定一篇的高级枪手,也是,凡是考试,特别是大的考试,语文考卷上,写文章那是必不可少的,还有时间限制,若是你没有点底子,那里能考上大学。

薛蟠被林如海逼着些文章,还连个题目都不出,所以没法子,最后他直接用些游记的法子,写了一篇他从金陵到扬州的旅途游记,虽然因为不能用白话文些,水平上肯定差了一些,有些地方还只能用些他知道的什么名篇的语句改几个字凑上几下,可是这样的文章看到林如海的眼里,也已经很是有些吃惊了,这样一个八岁的孩子,能写的有声有色,主次分明,这已经是了不得的本事了,那里像是一个才开蒙二三年的孩子,简直比那些个童生写的都好啊!

你说抄名篇?天下文章一大抄,只要你有本事,抄的让人服帖,抄上几句那是一点的问题都没有,不然以后还有人用典故?用典故还不是另一种抄?反正林如海他突然发现薛蟠这孩子在写文章上居然还是属于那种很有天分的,真是太让人惊异了。

科举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两点最重要,一个记性好,还有一个就是文章好,薛蟠的知识面他是考校过了,虽然还有些不怎么周全的地方,可是不得不说,这孩子接触的书本还是不少的,这对于未来的考试其实还是很有些有利的地方的,如今看看这文章也有些本事,这一下,就是林如海对于薛蟠的科考也期待了起来,觉得这老薛家到了薛蟠的这一辈说不得还真的能出一个功名不低的人物了。

“秋桂飘香,。。。晚风追霞。。。恩,不错,真是不错。”

林如海看着这文章,摸着自己的胡子,不断的点头,正巧他手下的幕僚邱先生进来,看到林如海这个样子,忍不住凑过来看了看,一看这字,明显是一个孩子的,再看这文章,眼珠子一转立马就知道是谁了,薛蟠以前也是来住过些日子的,他们这些幕僚自然也是知道的,倒是没想到,这孩子如今已经能写上文章了。

“东翁,薛家这孩子看着倒是有些才气,还真是难得了。倒是没辜负了您这几年时不时的教导。“

一听这话,林如海也笑了笑,连着几年,给这么一个小孩子解惑,批改功课,或许一开始真的是不好意思拒绝,有些勉强,后来倒是也成了习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时也是解了他因为没有儿子而缺失的那种教养孩子的失落心情,想到自己这样的付出,能看到这孩子如今的成绩,他也是很是满意的。

“这孩子确实有些天分,人也聪明,听他父亲说起,这次扬州的象棋比赛,这孩子居然还得了个四十七名,那可是和一群大人们在下呢!就这么一个奶娃子能有这样的棋艺,也真是不简单了。“

林如海听着幕僚说薛蟠好,也跟着说了几句,一起分享了一下好消息,要知道这个幕僚也是个喜欢下棋的,对于金陵的象棋大赛也很是喜欢,还派了家人去金陵收集那些大赛的棋谱呢。

果然这一说,那邱幕僚眼睛也是一亮。心下琢磨是不是找个时间和那个孩子也下上一盘看看,也好能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今儿他来可是说正事儿的。

“大人,外头传来消息,说是海边煮盐的地方前些日子遭了台风了,盐户那里损失有些大,今年秋盐估计会有不小的影响了,那些盐商那里的盐引,咱们是不是收一收。“

邱幕僚见着林如海放下了薛蟠的文章,知道这是表示可以说正事儿了,忙恭敬的开始汇报新的问题,并且依照身份给出他自己认为合理的建议,所谓的幕僚,不单单是帮着处理琐事的,还需要有一定的智慧,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给出什么样的建议。哪怕不一定合适,但是该说的一定要说,这样的幕僚才能做得长久,邱幕僚在林如海身边做了多年,早就摸透了林如海的性子,有什么都是直言不讳,所以深得信任。

“收?说了估计也是白说,他们可不缺盐,咱们是受了损失,可是他们手里私盐可不少,咱们若是少给了盐引,他们那里估计私盐就能出来多一倍,到最后,吃亏的还是咱们,少收的只有盐税。“

果然,林如海听了不过是皱了皱眉头,然后叹息了一声,说话间也不怎么避忌,直接说出了最关键的麻烦。

“只是大人,受了台风,必然是要向上头报灾的,这样也好弄些救济,救助一下盐户们,若是不报,那盐户可就苦了,可是若是一报上去,上头必然是减免一二盐税,这都是定例了,咱么也没什么法子。总不好死撑着要盐商出钱,这样一来,可就是和盐商斗起来了,咱么也没什么好处,这几年,大人为了盐税,对这些盐商可以说是软硬兼施,已经用了不少法子了,若是逼得太紧了,只怕他们容易狗急跳墙呢!“

虽然国朝不过是百年的光景,可是这扬州盐商,盐枭却已经是经历了数百年的,私盐什么的早就成了一个大大的毒瘤,不是什么人能清理干净的,正要命的是,这盐商别的不多,银子最多,被他们拉拢的官不止一个两个,还常有盗匪,水寇和他们勾结,常常通过渗透,走私,暗害等等手段,逃避一切的税赋,弄得盐税是连年的下降。

林如海是皇帝的心腹,也是贾家的女婿,又是江南出身的世家大族,就是因为这么几个身份,才能在这扬州最艰难,最有油水,也最多祸事的巡盐御史的职位上一座多年,年年的盐税都不少,比以前那些前任多了不止一倍,足足能收上六七成来,简直就是扬州盐官中的奇迹,当然这里头有几分是他自己的本事,又有几分是各家姻亲的关系,人情镇着,这才能有这样的政绩,要知道,上头几任的官能收取三成就是本事了。

如今有了天灾,明打明的可以用来逃避税赋的理由,若是他不识趣,只怕到了年底交税的时候,这些人不知道又会怎么折腾呢!林如海一想到这些只觉得头大的不行。

倒是邱幕僚这时候突然想到了什么,凑过来对着林如海说道:

“大人,今年这灾是不报不行的,不然您以后在这里可是做不安稳,可是这银子却是可以用别的方式补上的,您看这样,盐税咱们是必然少了,可是今年是陛下五十大寿,咱们是不是该准备寿礼?若是组织盐商们为陛下贺寿,那么他们只怕是都会出大钱的,能给皇上送礼,怎么听都是有脸面的大喜事儿啊!他们能不积极?咱们不过是组织一下,给个名目,好歹是墙内损失墙外补,想来到时候,国库也好,户部也罢,也不好说什么。对了,在一个,就说是为陛下祈福,组织盐商们施粥赠米什么的,咱么也好早一些补贴一下盐户们,您看?“

不得不说,这个法子还是可以的,虽然有失光明,可是好歹是能从这些靠着走私发家致富,手脚不干净的盐商那里再抠出银子来,今年各处报灾不少,多点银子,朝廷上就能宽松一些,盐户那里也能过上几天好日子,这里,这盐税减少的过失也能遮掩过去,只要是大家都有好处的事儿,就是不怎么光明也不是不能做的。

想到这里,林如海点了点头,并且转头对着邱幕僚说道:

“这法子可以,不过这事儿不能做的太过明显了,先报灾,过上些日子,在放出风声,对了,那些盐商最是喜欢斗富,找哪天他们都在的场合引上一引,咱们的收获还能多些。大不了给他们都列单子,保证把他们的寿礼都写上他们各自的姓氏。想来他们能更加积极些。“

像是这样的商户,若是能在上奏的折子上多上一句,什么扬州商户孙某,钱某之类的,那就足够他们一家子,不对,是一族人欢天喜地了。虽然就是写上了,上头估计也不过是过上一眼,不一定能记住,看过了也不觉得有什么可重视的,转眼就能往到了脑后,可好歹也算是上奏天听了。而对于林如海他们来说,却不过是笔杆子加上几笔而已,这就是官和商的区别。

邱幕僚听了也是笑了,他就知道自家这个东家不是那种迂腐的,不过是添一笔而已,若是能让国库多点收入,贫寒百姓能多几分救济,这又有什么不妥当的!若不是林如海有这样圆滑的手段,他也不可能在这里呆上这么几年,也不可能吧这些盐商们收拾的听话了。于是立马行礼遵命。把这一次受灾的盐户的名册递上便告退了。

林如海看着名册,那一个个名字,就是一条条的性命,这个时候的盐户,那都是一家守着一个盐罐子,日日靠着煮海得盐过日子的,台风毁了家业,又因为狂风暴雨,导致柴火不足,甚至还有人在台风中丧命,如此一来,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家家破人亡了。

越想越是烦躁的林如海索性放下了这册子,又拿起了薛蟠的文章看了看,抬头吩咐门口的长随去喊了薛蟠过来,想着还是把这孩子的功课先教导完吧,好歹是在家里,且歇一歇,又转身在书架上找了几本书,准备等着薛蟠来的时候,给他读。

当薛蟠来到林如海的外书房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林如海正在挑选书本的样子。看到他进来,林如海也不多说什么,只是整理了一下手里的基本书,对着薛蟠说道:

“这几本你回去好生读了,都是能让你长见识的好书,看的精细些,里头的文章都是很不错的,学着他们的样子写,你以后说不得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你的这一篇我看着还有些趣味,用词也算雅致,只是有些起伏,想来是不习惯的缘故,写的不够流畅,好在这样的毛病多写些,多练习就成了,只要坚持,将来对于你些八股策论还是很有些好处的。“

既然是教导他正紧的事儿,薛蟠自是不会大意,立马很是恭敬的行礼,道谢,上前几步,双手接过了书本,就在他接下书的一瞬间,他眼睛突然瞄到的那册子,眼睛就是一愣,手也不自觉的停了下来。

林如海顺着他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看到了那盐户的册子,心下有些烦躁,口气很是不好的说道:

“你还不快拿了书回去,看这些做什么,这不是你能知道的。“

薛蟠一愣,立马回神了,赶忙说道:

“是,姑父,是蟠儿鲁莽了。“

说着接了书就想走,可是才退了几步,他又停下了,不是他圣父,不是他老好人,更不是他想着表现,想着招摇,而是看着这册子上写的台风,写的盐户的损失,他忍不住想到了现代的时候电视里那些受灾的场面,无论是四川的地震,还是印尼的海啸,他眼前呈现的总是这样,那样的悲惨的样子,所以他实在是忍不住回头对着林如海问了一句:

“姑父,天灾很厉害吗?死了很多人吗?“

也许是薛蟠眼神带着怜悯的神色让人不忍拒绝,或许那孩子不忍的表情打动了林如海,总之林如海在看了薛蟠一会儿之后,总算是不再赶他走了,只是闭着眼睛,长叹了一声,然后无力的说道:

“八成的盐户受灾,家破人亡的就有四成,可以说这一次死伤不再少数,你说天灾厉害吗?孩子,天灾永远都是最厉害的,因为你无力对抗!“

这一刻的林如海是疲惫的,不像是那个因为有了儿子就欢喜的红光满面的三品大员,而是一个悲天悯人的正直的官员,是个懂得民生疾苦的官宦,这一刻的林如海让薛蟠很是敬佩,无论这林如海是不是真的能做出救助灾民的举动,无论他是不是能力挽狂澜,最起码他不是个冷血冷心的人,懂得怜悯,懂得关注百姓生死。

想到这些,薛蟠忍不住又走了回来,凑到了林如海的身边,想了想,最终咬着嘴唇,很是坚定的说道:

“姑父,那我们该怎么就他们?请大夫?家破人亡那就是没有家了,咱么要帮着他们建房子?还是送衣裳?“

林如海眼睛突然一亮,死死地盯着薛蟠,

“你说什么?“

“姑父不是说他们家破人亡吗?那就是家没有了,想要帮助他们,不是该帮着他们建房子,让他们重新有个家?他们没有家了,那么也许也没有了衣裳穿,没有了东西吃,或者连着家里的其他东西也没有了,我们是不是也该帮着送些过去?恩,我家有当铺,有好些别人送来当的旧衣裳什么的,我回去和爹说,把那些旧衣裳送过来姑父你给他们送去好不好?还有我们家下人多,也许也有好些他们不穿的衣裳,整一整估计也不少,收拾出来,也能送去,这样他们就有衣服换洗了,再找找有没有别的不用的,什么菜刀,什么碗筷的,他们一定也都没有了,送去他们要不要?“

薛蟠用着最天真的话语,用孩子的方式解释着家破人亡的含义,用他自己的方式把现代救灾时准备的东西说了几样,他知道林如海是聪明人,一定能听懂的,果然林如海越听越是眼睛发亮,到了最后,居然还拿了一张纸,把薛蟠说的那几样都写了下来,

“好,蟠儿,你说的是,倒是姑父想差了,以为只要施粥就成,怎么忘了还有这些,要重新见一个家,岂止是几碗粥的事儿,建房子,送衣裳,送家当,这些都是必备的。“

等着写完了手里的东西,林如海的眼神已经又一次柔和了下来,伸手拉住了薛蟠细细的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然后很是感慨的说道:

“蟠儿,你确实是个很好的孩子,还是个很有善心的孩子,姑父谢谢你了。你说的很好,咱们要帮助他们,你不用和你父亲去说,姑父自己找你父亲去,乖,且读书去吧!“

知道林如海听进去了自己的话,薛蟠也就不再多事,自然是很乖巧的又一次当回了孩子,乖乖的回到了自己该呆的地方。而另一边,林如海迅速的招来了他的幕僚,和她们说起了薛蟠说的那些东西,

“你们看,这可行不可行?“

几个幕僚看了看,听了听,最后还是那邱幕僚先开口说道:

“东翁,确实可行,既然是遭了灾,施粥,免税那是朝廷救济的恩德,咱们作为当地同乡邻里,自然也不好见死不救,只是这事儿不能用官府出面,不然容易让朝廷上其他人有别的想法,也不好只针对那盐户一类,不然太过显眼,毕竟受灾的不止是盐户,那些海边的渔民百姓也有不少受灾的。只是这些不是咱们的管辖范围,若是贸然插手,很容易让知府衙门他们认为咱们手太长了,不怎么妥当。咱们若是真想这么做,还是要找一人出来,出面表示筹划此事,筹集家中不用的旧衣,赠与那些受灾百姓,盐户,或者是什么商户赠送些砖瓦之类的帮助受灾的百姓重建家园,由大人和知府衙门接受,然后出告示宣扬,这样一来,不过是百姓自发的救助,与官场无关,知府也好,总督也罢还能得个教化万民有功的政绩,也会帮着配合,您看!“

官场从来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也不是好事就一定能做成的,要考虑的事情那是方方面面,若是一个不注意,好事儿没有做成,还容易得罪人,甚至给自己找麻烦。这邱幕僚给出的方案那是绝对用最短的时间,把事情想得最周全的法子了,也怪不得他深受重用。

另外几个这个时候脑子也活络了起来,纷纷补充到:

“确实这样更妥当些,不止是用一家,最好是几家,每家出的东西不一样,这样一来,到时候知府那边必然也会有人往周全里想。“

“不错,若是再有当地的父老送锦旗什么的,让府衙多点脸面,只怕他们做的还能更好些,也免得他们伸手连这些个也想得些好处。“

“若是都是实物,他们想要插手估计也不感兴趣,旧衣,旧瓦,碗筷,锅碗瓢盆的,他们也不会感兴趣。不过若是声势大些,估摸着有些人会捐些银钱,这倒是也要实先注意些。“

。。。。。。

越说,这事儿就想的越是周全,很多方面这些个幕僚都提出来说了一遍,林如海听了也是不住的点头,扬州知府他是知道的,那是接了他班的人,他能不熟悉?那人不算是差,能力也还可以,就是人有些呆板,和他不是一个路子,确实有些地方他也要多注意些,别无辜结了仇。不用他直接出面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多引导用实物救济百姓,确实也是防止那些小吏贪墨这救济的好法子。

“这以后再说吧,只要能让百姓快些恢复正常的日子,咱们的盐户能顺利过了这一关,别的就不用这样计较了,家破人亡啊!若是让这些盐户自己重新建起一个家,不知道要用多少日子呢!若是能借着这一次,把这些人家的屋子建成砖瓦的屋子,哪怕是土墙的屋子,以后再有这样的大灾,损失也会小上好多,这一次主要是他们住的那都是窝棚一样的房子,纸糊的一般,不然也不会损失这样的大了,有了衣裳,也不用他们衣不遮体,浑身晒得通红,一个个得病早死,也算是咱们行善积德了。“

林如海听了那些幕僚说的,最终下定了决心,手指敲击了一下书桌,引得幕僚停下后说了这么一些话,同时他心里对于这个引导救济的第一人也有了人选了,那就是薛家,不说别的,单说这次的想法是薛蟠第一个提出来,并且给了他这么一个提示的份上,他也不能少了薛家这一出,倒不是贪图薛家的东西,而是他很是清楚,这事儿要是弄好了,等着事情折腾起来,不管是他,还是知府衙门必然是要往京城送折子的,这绝对是教化百姓的大功,也是显示天下百姓知晓仁义,盛世大同的一面,比什么寿礼,什么祥瑞,更值得皇帝重视和欢喜。知府衙门不会不报,同时这救济的第一人必然也会得到皇帝的重视,说不得还会得些奖赏,这样的好事儿,自然是要给自己亲近的人的。

“这样,你们先回去,把这救灾可能用的到的东西先写一份清单出来,我看看怎么操作的好。“

“是,大人。“

等着这些人一出去,林如海立马让人去请了薛讯,薛诚两兄弟,甚至连着贾琏也被他喊了来,不管怎么说,贾家到底是岳家,贾琏又是在他家这里住着,总要对这孩子负责,第一个不好让他往上凑,不过等着薛家弄出来了,到时候让贾琏跟着掺上一脚也是好的,好歹能把贾家大房的名声再掰回来些。就是他自己,好歹人家也会说上一句,度量好,教导孩子用心不是!

第十章第二十四章第60章 论亲第十九章第65章 林如海和薛蟠第60章 论亲第68章 大结局第二十八章第三章第二十二章第63章 游园和鱼第63章 游园和鱼第二十二章第30章 伞第32章 伞3第60章 论亲第七章第49章 三年第九章第十二章第40章 妹妹第58章 调查第40章 妹妹第65章 林如海和薛蟠第62章 留客第39章 来人第34章 学习第十三章第31章 伞2第30章 伞第二十七章第56章 僧道和甄费第二十八章第69章 番外1第36章 薛讯回家第四章第36章 薛讯回家第60章 论亲第十三章第52章 甄家处理第65章 林如海和薛蟠第二十三章第58章 调查第四章第63章 游园和鱼第二十八章第48章 开会第十四章第29章 书楼第五章第32章 伞3第十三章第八章第51章 官田和租子第二十六章第50章 抢生意第63章 游园和鱼第56章 僧道和甄费第61章 梅家园子第十一章第29章 书楼第一章第十四章第29章 书楼第37章 说京城第43章 灾第十七章第五章第61章 梅家园子第64章 人选和法子第51章 官田和租子第29章 书楼第33章 伞4第二十八章第六章第十三章第十二章第64章 人选和法子第62章 留客第29章 书楼第63章 游园和鱼第46章 摔第54章 郊外第十九章第44章 支援第55章 诗啊第59章 包租公第59章 包租公第34章 学习第十二章第三章第61章 梅家园子第42章 贾琏第二十六章第39章 来人第38章 林家有子第42章 贾琏第一章第66章 六年
第十章第二十四章第60章 论亲第十九章第65章 林如海和薛蟠第60章 论亲第68章 大结局第二十八章第三章第二十二章第63章 游园和鱼第63章 游园和鱼第二十二章第30章 伞第32章 伞3第60章 论亲第七章第49章 三年第九章第十二章第40章 妹妹第58章 调查第40章 妹妹第65章 林如海和薛蟠第62章 留客第39章 来人第34章 学习第十三章第31章 伞2第30章 伞第二十七章第56章 僧道和甄费第二十八章第69章 番外1第36章 薛讯回家第四章第36章 薛讯回家第60章 论亲第十三章第52章 甄家处理第65章 林如海和薛蟠第二十三章第58章 调查第四章第63章 游园和鱼第二十八章第48章 开会第十四章第29章 书楼第五章第32章 伞3第十三章第八章第51章 官田和租子第二十六章第50章 抢生意第63章 游园和鱼第56章 僧道和甄费第61章 梅家园子第十一章第29章 书楼第一章第十四章第29章 书楼第37章 说京城第43章 灾第十七章第五章第61章 梅家园子第64章 人选和法子第51章 官田和租子第29章 书楼第33章 伞4第二十八章第六章第十三章第十二章第64章 人选和法子第62章 留客第29章 书楼第63章 游园和鱼第46章 摔第54章 郊外第十九章第44章 支援第55章 诗啊第59章 包租公第59章 包租公第34章 学习第十二章第三章第61章 梅家园子第42章 贾琏第二十六章第39章 来人第38章 林家有子第42章 贾琏第一章第66章 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