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其实并不能算是一个平静的年份。
马健和韩硕他们虽然确定了自己不能左右的东西有很多,但是在这一年里,一位身量比马健要矮小得多的老人,却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很多东西,现在确实需要动一动了。
韩硕和马健进行“告别赛”的时候,并没有想起这个相当重要的历史事件来。等到报纸电视开始铺天盖地宣传相关内容的时候,他才记起来了这个东西。
不过比较起这种国家大事而言,韩硕印象更深刻的反而是某个唱了相关歌曲的歌星。然后再顺着这个歌星往下想,某件特大案件开始出现在了韩硕的脑海里。
如果前生的记忆没什么大错误的话,那么韩硕想到的这个案子,从现在起应该已经逐渐成型了吧?
说起来,这个案子涉及到的“走私”这个关键词,似乎听起来很耳熟啊。至少在四年前的陆军学院门口,韩硕他老爹的计划好像就是险些因为这个关键词彻底栽掉……
而且,这个“特大走私案”的主犯,在案发后可是往国外逃得相当快的。
“这或许是奥运会之前,自己唯一可以用来打发时间的东西了吧?”韩硕在心中暗暗地想着。
马健现在依然在北京的国家队驻地参加着“集训”,这使得他之前的“告别”并没有给韩硕带来多少伤感的因素。不过相对地,韩硕知道篮协为了防止马健“私自逃跑”,很多场和出国有关的热身赛都一直将马健雪藏着,甚至压根不带他出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每次想起马健或者看到和他有关的报道时,韩硕心中的“无奈”之情倒是满多的。
正因为如此,韩硕觉得自己可能需要一点适当的发泄。
而在这方面而言,单纯的体育锻炼之类已经对他没多少意义了。韩硕现在手很痒,尤其是经过“马健出国——受阻——体制——改革——南巡——走私——陆院——间谍……”这么一大串思路下来,他实在是很想重新回到前生的岗位上。
如果从现在起,就制止那个案子的话,能给国家减少多少个亿的损失啊——虽然这种官话一般的东西对于韩硕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过他是个很记仇的人,至少能给国家减少多少损失,换句话说就是给敌人造成多少预计中的收入。
这买卖如果能做的话,当然是很爽的,尽管韩硕自己这里捞不到什么好处。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就该问了,韩硕没事干对那个所谓的“远华案”这么上心干啥?那事情又和这小说有啥关系呢?
答案很简单,几年之后对这个案件进行调查的时候,除了那些惯例的正常渠道之外,充分利用计算机手段这个细节相当关键。所谓的走私,所谓的海关记录之类,专案组当时就是利用计算机找到的突破口!
而计算机不恰好又是韩硕在小学的时候,最“擅长”的东西么。
在原先的历史中,走私分子的组织是很严密的,只不过由于某一次并非他们的人当班,在进行数据录入的时候,才不小心把某些破绽输进了计算机,并且经过联网进入了海关数据库,变得无可更改。
但是这一条从现在的韩硕想来,其实是有着相当大破绽的:
那个值班的技术员没有被走私分子收买或者控制,这很正常。但是问题在于,这似乎恰恰说明了他不被走私分子重视,换句话说就是他的位置并不很关键。
而真正关键的部位,走私分子那边怎么可能不渗透进去人手?尤其是如果主犯的背后有国外背景的话,韩硕可不认为他自己的那些同行会犯如此基本的错误。
对于普通人来说,进入海关数据库确实是很困难,更不要说修改里面的东西。可对于那些国外的专业人员来说,这点就显然不会有啥难度了吧?
并非韩硕看不起海关,只不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虑,涉案海关的数据库,无论如何不可能比陆军学院的相关防护严密吧?更何况那个破绽是在1988年的整整十年后才出现的。1998年的时候,敌人无论从电脑到人员等方面,显然都应该比88年进步了不少才是。
当初如果没有韩硕这个2008年重生回来,带着20年领先优势的家伙误打误撞,当天晚上韩建国他们的埋伏就很有可能失手。之后的第二天更是连韩硕都没什么办法,还要老单位的那些控守多时的同事来救场……
那么,在整个走私案件之中,这个看似非常合理毫不起眼的破绽到底是怎么留下的呢?
或者说,为什么韩硕觉得自己手痒的时候,就要对这个走私案做点什么呢?
大家应该早都能猜到了吧——
没错,韩硕前生的那个单位,肯定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已经参与进去了么!
计算机方面好说,不要说联网不联网之类,随时从有关数据库里“备份”出东西来,原本就是必要的监控措施。根本不需要管到底有谁被收买,谁没有被收买之类。反正基层的工作人员不可能全部按照走私分子的指挥前进,那么只要抓住记录或者统计的根源,介入是很轻松的事情。
这方面虽然不知道单位是何时介入的,不过韩硕只要找机会提示一下,不就好了么。
至于除了计算机外的监控手段么……
大家还记得两年前,那位吴同志在韩硕的启发下,研制的程控交换机么?!
以前用国外程控交换机进行电话监听相当费力,现在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想干什么还不都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