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七十二章、贴错了顺序

bookmark

先别订这章,贴错了顺序,唉,以前最老的码字系统最好,这个难改难调的系统让我崩溃。

关于皇帝后宫争斗的讨论一向激烈,普遍认为刘邦的戚夫人在历代宫斗里败得最惨,落得悲惨下场又全怪她太作。

她确实惨,被砍去手脚做成“人彘”,别的后妃多半是被打入冷宫。那么,她若安份守己呆在冷宫里,就能平安活到老么?

我们来一起看看刘邦后宫妃嫔和子女的人生结局,我认为戚夫人并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刘长生母赵姬。

先从刘邦的长子生母曹氏说起,曹氏的生卒年不详,家庭背景不详,据说是一个寡妇,如果不是生了长子刘肥,要被历史直接抹去。

吕雉是刘邦的正妻,但并不是糟糠之妻,在刘邦没发达的岁月里,陪他度过那些平淡困苦岁月的女人是曹氏。

曹氏和刘邦没有正式结婚,用现代语言来说是“同居女友”,即使生下了长子刘肥之后,依然没有正式名份。

刘邦称帝以后,曹氏处境如何没有记载,只有两种传说,一是她因病早亡;二是她不愿进宫。

刘肥是庶长子,封齐王,他是最早被封王的皇子,所占封地也是最广的。

这样一个很有实力的王,是最有资格与太子争储君之位的,但他恪守本份没有争夺之心,可这样能让吕后容下他吗?

孝惠二年,刘邦死去才两年,吕后在宫中置毒酒想害死他,因惠帝有意无意间抢喝毒酒,吕后才只能中断此事。

刘肥暂逃一死,但被软禁宫中无法离开,由幕僚献策,把自己封地所属的城阳郡献给鲁元公主,才得以回到封地。

回到了封地,因鲁元公主是吕后的亲生女儿,得了刘肥献的地要帮他说好话,他暂时没有受到明面上的迫害。

担惊受怕当中,刘肥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没有任何政绩,四年之后的孝惠六年,闷悒愁病而亡,年仅32岁。(生于公元前221年——卒于公元前189年)

刘邦的次子是嫡子刘盈,也就是汉惠帝,第三个儿子是赵王刘如意。

刘如意的生母戚夫人敢和吕后正面硬刚,除了性格原因,还有客观原因。

其一,刘邦纳娶她的时候,吕雉正被项羽俘虏去了,生死不知,当时她享受独宠;

其二,曹氏与刘邦相识于微时,在刘邦有势力之后几乎没有联系,而戚夫人是刘邦有势力之后才跟他,已经习惯安享尊荣,曹氏没享受过才没想争,戚夫人要放弃已得的尊荣难以做到。

其三,正因她跟刘邦的初期享着独宠,所以她不会服被解救回来的吕雉管,在她看来,吕雉是后来者。和多数一开始就被正妻压制的小妾不同,她初时没想到吕雉能平安归来,很难做小伏低。

其四,刘邦确实宠她,争位这件事,皇帝也在推波助澜。刘邦的后宫当中除了皇后吕雉,只有戚夫人有封号,“夫人”是很高等级的封号,别的女子都统称什么姬、什么美人,她想低调也没法儿低调。

(汉朝的嫔妃等级没细分,用不太准确的对比来说,戚夫人算贵妃,别的女子只算答应)

戚夫人死得惨,可她不憋屈,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千百年为她发声的文人墨客有很多。比起悄无声息死去的那些妃嫔,她“活”得更长,用她惨烈的方式把自己形象“活”下去。

在争储之斗里,刘如意是最无辜的,至死都才十岁,争储的时候年纪会更小,一个小小孩童哪有野心?可他偏偏要承担生母的期望,嫡母的妒恨。(生于公元前204年——卒于公元前194年)

曾有人提出,他被封为赵王之后,到了封地,戚夫人就该老实当冷宫奴隶,给儿子留一线希望,或许儿子能当个安乐王爷?

他母子已经惹起吕后杀心且不说,就算没有人迫害,小小孩童在一个没有人庇护的陌生地方,怎么能治理好?

是戏剧给我们错觉,认为夺嫡的都是英俊少年王爷,只要不去争就能保命,事实上,孩童刘如意争与不争都难逃夭折噩运。

刘邦第四子刘恒,即汉文帝,他是众兄弟里惟一寿终正寝的,留到最后再讲。

刘邦第五子刘恢,生母不详,封为梁王。

为了更好地控制诸王,吕后大搞联姻,刘恢娶的吕产之女。汉皇室的伦理关系很乱,吕产是吕后的侄子,吕产的女儿应该称呼吕后“姑婆”,刘恢是吕后庶子,也就是吕产名义上的表弟,刘恢夫妻是表叔与表侄女呀。

这位表侄女与表叔关系不好,刘恢有宠妾,吕产之女毒死宠妾。

刘恢怕牵连别的家族成员,不敢直接报仇,又受不了窝囊气,为情自尽,他死后也没有儿子继承爵位,封国被废。

刘恢生于哪年不详,从他排序在刘恒之后来看,可推测最大也应同样是生于公元前202年,他卒于公元前181年,最多只活了约21岁。

不知道他的生母是早亡,还是在冷宫里忍辱偷生,总之他这一脉已绝,他生母不会好受。

刘邦的第六子刘友,生母不详,封淮阳王,他也娶的吕家女子。

他娶的这位吕家女子,对他更狠,连吃醋也不屑吃,直接去吕后那里告他谋反。

吕后把刘友召回京城后,也不审问有关谋反的事,把他软禁起来,连饭也不给他吃,把他活活饿死。

死后,也是以平民身份下葬。刘友的生母不详,生于哪年不详,按最大年纪推算也只能是和刘恒同年,死于公前181年,没满21岁。

刘邦第七子刘长,生母赵姬,封淮南王。

这个赵姬本是张敖的小妾,在刘邦游幸张家时,张敖把她献给刘邦。

张敖是谁?是刘邦的女婿!古代女子地位之低,汉皇室关系之乱,由此可见一斑。

刘邦与赵姬欢度春宵之后,并没有把赵姬带回宫。从这里也可看出,刘邦对戚夫人确实宠,有“夫人”这种身份确认,戚夫人才敢恃宠而骄。

赵姬没有入宫,可她怀孕了,张敖为了妥善安置她,另修别院给她居住。

公元前200年,张敖被指谋反,家人都拘捕到京,妻子鲁元公主因是帝后的亲生女没受苦,别的家人都被关入监牢。

怀孕的赵姬也在监牢中,她告诉刘邦,所怀的是龙种,刘邦不信。

赵姬又让哥哥赵兼去求审食其,托审食其在吕后面前说些好话,再由吕后劝刘邦认子。

如果说戚夫人作,赵姬是不是傻?很明显,吕后不可能劝刘邦!

但从刘长后来得到承认看,应该是刘邦早知道她怀的是龙种,可吕后容不下,只能假装不认,让她去求吕后,给吕后一个面子。

赵姬生下刘长之后,在监牢中含冤自尽,她才是刘邦后宫当中最惨的女人!

她没有得到过尊重和疼爱,像个物品一样被送来送去,至死没有得到名份,还背个污名,似乎浪荡得连儿子的父亲是谁也说不清。

在吕后面前,她苦苦哀求,卑微到尘埃里,似乎确实为儿子赢来一线生机?

吕后把刘长接到身边抚养,封为淮南王后到封地,也没受过什么明显迫害,因他年幼,且生母已死,吕后也没必要害他,那么刘长能平安活到老?

历史故事里,汉文帝对淮南王刘长很好,他还不知感恩地骄横逾矩,汉文帝忍了他六年后就将他贬黜。

贬黜之后,仍然衣食不缺,可他刚烈地绝食,自己把自己饿死。历史的烟尘掩盖,不知道他是怎样绝望无助才会绝食?

他生于公元前198年,死于公元前174年,活了24岁。

古代人寿命短,但多数情况下还是50岁以后才死,24岁仍是青年,但偶尔晃到电视剧里,他的形象是猥琐胡子大叔,更甩不脱骄横欺君的形象,他绝食抗争也没人帮他查查到底有没有对汉文帝不敬。

刘长的儿子刘安后来袭爵,也是淮南王,他比父亲有能力,是贤王,也是传说中的神仙。

然而,据史记载,刘安没有白日飞升,是意图谋反落败,被逼自杀。

赵姬用自己的死给儿子铺路,躲过了一时妒恨,可子孙们最终还是在权力斗争中死去。只要是潜在的权力威胁者,再怎么隐忍退让,都对于上位者都是一根刺,早晚要拔去。

刘邦的第八个儿子刘建,生母不详,生于何年不详,就算和刘长同一年出生吧,到公元前181年卒,才活了17岁。刘建生有一子,幼子被杀害。

他们父子到底是被吕后暗杀,还是别的原因死的,没有记载的定论,身为皇族也像蚂蚁般死去,无人查问。

刘安有个孙儿也叫刘建,这对于后辈与长辈不能同名的古人来说,是不是显得不敬?汉初的大事太多,没人细究这种事。

我说戚夫人活得痛快的原因便是,至少她能闹得把他们母子之死弄清,不是莫名其妙消失在世间。

宫斗之中,吕后赢了,可她的人生也并不比那些嫔妃好过,没有孩子不算难过,有孩子而孩子死在自己之前,定是锥心之痛。

她的亲子刘盈在16岁时登基,大约三年后又让儿子娶了外孙女张嫣,此时张嫣才11岁。

张嫣的生母是鲁元公主,鲁元公主是刘盈的亲姐姐;张嫣的生父是张敖,就是那个献赵姬给刘邦的张敖!

幸好刘盈是皇帝,都称他“陛下”就行,要不然妻子叫自己“舅舅”,自己要叫姐夫“老丈人”?

不知道张敖如普通人家庭聚会该是什么心情,皇帝小舅子变女婿,自己献出的妾所生儿子变小舅子……

汉惠帝刘盈在国家大事上做不了主,在家庭小事上也做不了主,放纵于声色,死时不到23岁。(生于公元前210年,死于公元前188年)

他与张嫣没有圆房,毕竟稍微有点人性的人都对年幼外甥女下不去手,但他死后留有七个儿子。那他的七个儿子结局如何?

少帝刘恭,生母周美人,吕后杀他生母,谎称是张嫣所生。

刘恭渐渐长大,得知生母之事,年少冲动说要为母报仇。

吕后将他拘禁,不知道具体如何,还没成年的刘恭死了,对外称是暴病而亡。

之后,立刘弘为帝,为了辖制他,让他立吕家的女子为后。

安于当傀儡的刘弘平安活了十几年,后来吕氏势力倒,大臣并不拥立刘弘亲政。

刘弘的皇后是吕家女子,大臣怕吕家再专权,把刘弘也一起杀了。

当然不能直接杀皇帝,哪怕是个傀儡皇帝,为了不背反叛之命,以刘弘不是刘盈的亲生子名义来杀。

已传刘弘不是刘盈亲生子,连轵侯刘朝、壶关侯刘武、济川刘太也被说不是皇家血脉,全杀了。

另有封为淮阳王的刘疆,在少帝五年已因病夭亡,常山王刘不疑也病夭,都只活了几岁。

汉惠帝刘盈的七个儿子不论是不是亲生,总之死得一个不剩了,也没有孙子留下。

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死于公元前187年,只在弟弟死后一年就死,还没满28岁。

她的女儿张嫣顶了空头名份到死仍是童女身,她的儿子张偃先袭爵为王,后来降为侯。

张偃传张欧,张欧传张生,张生传张广,张广传张昌,张昌因“乏祠”被废除爵位,收封地,这一脉张家从此凐灭于历史尘埃。

乏祠,是未能及时祭祀祖先,或废缺祭祀之事。用这个理由来废爵位,可见张家那时已毫无反抗之力。

吕后的妹妹吕媭嫁樊哙,除诸吕的时候樊哙早就去世,吕媭生的樊伉被杀。

后来优抚功臣之后,寻来承袭爵位的是樊哙庶子,与吕家无血缘。

吕姓的各位子侄更是全被诛杀,没了势力保护的吕后一族,男女老少皆被杀尽。

吕后临死已预见到这种情况,她让吕禄、吕产分别统领北军、南军,也不要给她送葬,可知她死前也惶恐担忧、不得安宁,但还是没能避免灭族惨况。

提起吕后,总给人一种她是坚强隐忍帮刘邦打天下的受苦老妻感觉,但我看不下去电视剧里演的两人类似姐弟形象!

推算起来,刘邦娶吕雉的时候已经48岁,吕雉才16岁,就算我不专业,推算有误,他们两人成婚时刘邦也绝对超过40岁,吕雉也绝对不满20岁。

后宫争斗,现代人总要用正室撕小三的剧情去套,但请不要把吕雉设定成苦大仇深的失宠发妻,一切只是利益联姻,一切争斗也和爱情背叛无关。

最后讲最幸运的薄姬、刘恒母子,之所以说幸运而不是智慧,是他们最终成功真有太多运气成份。

薄姬本是魏王豹的妾,在魏王豹败亡后刘邦将她掳去,被当成战利品。

她并没有从此受宠,在一年多以后才得以亲近刘邦,承宠即孕。

但以后又是几乎见不到刘邦的面,吕氏没有把她当成威胁者,也不想把事做得太绝,刘恒封代王,在刘邦死后,她得以经吕后同意到了儿子的封地。

即使没有对吕后造成威胁,吕后也在他们身边安插了奸细,他们在管理好封地的同时,实力仅以自保,无法反抗吕后。

除去吕氏一族,有众臣多年努力,也有很多巧合,在此不详述。

刘恒幸运中的幸运是,通常除掉外戚强权后,也是让现任皇帝——即让刘弘亲政,或从上任皇帝刘盈别的儿子里选一个继任者,在嫡系有子嗣的情况下,轮不到庶出兄弟来继位。

但陈平、周勃居然把刘盈的子嗣杀尽,这是别的朝代没发生过的,于是刘恒成了最合适的继任者。

刘邦若泉下有知,看子孙一再被残杀,是何感想?别怪女人嫉妒,后代诗人林纾比他通透,写下:“不留夙孽累儿孙,不向情田种爱根”。

当然,更深一步讲,汉初的惨剧和嫉妒也没多大关系,历史的车轮碾压之下,个人的力量太弱小,分封制不适应社会发展,刘邦分封的子孙们不论性格如何,结局都只能是惨死废国,走向君主集权的过程必定腥风血雨。

要么风流一生,却没有知心人;要么有知心人,却无法相守到老;要么能相爱相知相守,可终究被迫分离。

而这些故事中,最令人难受的是为了家族利益去联姻。

联姻真能壮大势力吗?多少旧贵族是因为联姻还衰落得更快呀?

彼此皆在强盛向上发展期还罢了,一方走了下坡路,还是不要去攀附为好。

比如王献之,最终也没能挽住王家颓势,还搭上一生幸福。

把希望寄托于攀附,真是没志气,如果王家人都有志气些,不把压力和期望加于一人的婚姻上,或许更能在朝堂大事上有所作为。 Www_ ttKan_ ¢ Ο

未完待续,先看看其他书:
第一百一十六章 我心飞翔第六百四十六章 了事归京第五十八章 父女相认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先伸手第八百五十七章 如是天意第六十五章 借机暗讽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圆转回还第四百五十六章 鬼杀赌鬼第九百三十五章 世无长理第八百一十九章 告妻刁状第七百二十六章 连胜收地第二百三十八章 请罪劝和第七十九章 河豚洄游第八十三章 寻衅复仇第一千章茶儿死愿第九百四十三章 无界尊主第四章 胡乱留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清越惨烈第六百九十五章 掩藏脆弱第八百零三章 郊游散心第六百零九章 偷闲奇遇第六百零五章 收复越州第七百一十八章 比稳比狠第九百二十章 悲欢无奈第六百三十八章 再陷困局第三百五十六章 谈不拢啊第四百八十三章 分析形势第一百零六章 蛟口得救第三百一十章 卿越故旧第六百三十七章 生擒贼首第三百六十二章 守株待兔第七百二十六章 连胜收地第六十一章 浩风创术第四百五十一章 错也不改第七百三十四章 逃成惯逃第八百八十九章 遇事教徒第六百七十章 生命脆弱第九百六十六章 强扭的瓜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药托付第一百六十二章 自嗨浮躁第二百二十一章 绝不可欺第九百三十三章良缘可期第六百八十九章 囚室阴谋第九百三十四章 事无绝对第九百八十九章 挟持惊变第六百六十九章 清欢有味第四百四十七章 乍暖还寒第五百二十一章 救与不救第六百三十章 收复廓州第五百四十章 反叛因由第三百五十四章 尸群围攻第五百五十一章 杀与不杀第一百二十九章 明捕暗逼第五十九章 难出黑矿第二百九十章 卿越欢年第五百九十五章 捷报频传第四百一十九章 挑战自伤第八百五十一章 香甜诱人第九百三十八章 梧桐谜事第八百五十八章 情起劫消第八百三十四章 扳倒权臣第一十四章 是仙是盗第一百四十六章 只求无欠第二百四十六章 一身承罪第九百一十一章 计中有计第四百七十一章教礼授艺第六百八十四章 再赴青丘第三百九十六章 唤雨洗沙第三章 尘世重逢第三百三十二章 坑人擂场第八十二章 竟无道籍祖师番外第四百八十六章 怨冤散尽第九百九十九章 失望绝望第八百零一章 扣押真相第九百三十七章 解蛊追问第九十四章 华宴暗涌第三百七十三章 不如不见第一百二十八章 暗道追踪第六百零三章 再罹惨祸第四百二十四章 谁妒谁撩第八百七十一章 再穿嫁衣第九百七十六章 新秀争锋第一百一十二章 佛宝之秘第六百二十章 筹备诸事第二十五章 再压筹码第二百七十六章 喜送媒红第九百七十五章 如水如泥第九百零二章 颓然放弃第五百六十六章 法略屈服第四百四十六章 补心生春第八百六十章 心有负疚第八百三十二章 暗潮汹涌第六百五十七章 心在一起第六百零二章 惨祸初降第六百六十七章 混乱争斗第七百九十一章 喜事多多第三百九十五章 息念平怒第三百五十五章 中场休息第五百八十八章 出发平越
第一百一十六章 我心飞翔第六百四十六章 了事归京第五十八章 父女相认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先伸手第八百五十七章 如是天意第六十五章 借机暗讽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圆转回还第四百五十六章 鬼杀赌鬼第九百三十五章 世无长理第八百一十九章 告妻刁状第七百二十六章 连胜收地第二百三十八章 请罪劝和第七十九章 河豚洄游第八十三章 寻衅复仇第一千章茶儿死愿第九百四十三章 无界尊主第四章 胡乱留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清越惨烈第六百九十五章 掩藏脆弱第八百零三章 郊游散心第六百零九章 偷闲奇遇第六百零五章 收复越州第七百一十八章 比稳比狠第九百二十章 悲欢无奈第六百三十八章 再陷困局第三百五十六章 谈不拢啊第四百八十三章 分析形势第一百零六章 蛟口得救第三百一十章 卿越故旧第六百三十七章 生擒贼首第三百六十二章 守株待兔第七百二十六章 连胜收地第六十一章 浩风创术第四百五十一章 错也不改第七百三十四章 逃成惯逃第八百八十九章 遇事教徒第六百七十章 生命脆弱第九百六十六章 强扭的瓜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药托付第一百六十二章 自嗨浮躁第二百二十一章 绝不可欺第九百三十三章良缘可期第六百八十九章 囚室阴谋第九百三十四章 事无绝对第九百八十九章 挟持惊变第六百六十九章 清欢有味第四百四十七章 乍暖还寒第五百二十一章 救与不救第六百三十章 收复廓州第五百四十章 反叛因由第三百五十四章 尸群围攻第五百五十一章 杀与不杀第一百二十九章 明捕暗逼第五十九章 难出黑矿第二百九十章 卿越欢年第五百九十五章 捷报频传第四百一十九章 挑战自伤第八百五十一章 香甜诱人第九百三十八章 梧桐谜事第八百五十八章 情起劫消第八百三十四章 扳倒权臣第一十四章 是仙是盗第一百四十六章 只求无欠第二百四十六章 一身承罪第九百一十一章 计中有计第四百七十一章教礼授艺第六百八十四章 再赴青丘第三百九十六章 唤雨洗沙第三章 尘世重逢第三百三十二章 坑人擂场第八十二章 竟无道籍祖师番外第四百八十六章 怨冤散尽第九百九十九章 失望绝望第八百零一章 扣押真相第九百三十七章 解蛊追问第九十四章 华宴暗涌第三百七十三章 不如不见第一百二十八章 暗道追踪第六百零三章 再罹惨祸第四百二十四章 谁妒谁撩第八百七十一章 再穿嫁衣第九百七十六章 新秀争锋第一百一十二章 佛宝之秘第六百二十章 筹备诸事第二十五章 再压筹码第二百七十六章 喜送媒红第九百七十五章 如水如泥第九百零二章 颓然放弃第五百六十六章 法略屈服第四百四十六章 补心生春第八百六十章 心有负疚第八百三十二章 暗潮汹涌第六百五十七章 心在一起第六百零二章 惨祸初降第六百六十七章 混乱争斗第七百九十一章 喜事多多第三百九十五章 息念平怒第三百五十五章 中场休息第五百八十八章 出发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