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是不是在街上买的?”奶奶眯着眼睛问孙女。
“奶奶,以前给您寄的确实是从街上买的,不过今天吃的不是了,是一位农村的同学在农村老家带来的!”江海宁凑近奶奶耳朵小声说道。
“哦,是吗?味道就是不一样,好吃!”奶奶满意地点点头。“宁宁啊,你竟然有这么一个热心的同学,真好!”
爷爷大声说着:“老伴儿,吃到了可口的零嘴儿,你就说人家好!”
“就是人好嘛,人不好,咋会送给咱宁宁农村的土特产呢!”
其他人听了奶奶对许正扬最质朴的评价,都禁不住笑了。
听了奶奶的夸奖,心里升起一阵的暖意。不经意地在想,农村的许正扬这个年怎么个过法呢?
睡觉前,江海宁趴在奶奶的身边,与爷爷奶奶有说不完的话。
“爷爷奶奶,咱老家那只山羊这些年是不是又下了不少小羊崽啊?还有那只大水牛,现在还能干活儿吗,恐怕已经老了吧!”
“那只山羊啊,这些年一直是每年下两次羊崽崽,不过呢,下的羊崽崽也不如以前多了。唉!”奶奶惋惜地摇了摇头。
爷爷拉着孙女的手。“咱家里的那只水牛确实老了,今年春天把它卖了。家里买了水田里用的手扶拖拉机,不再用水牛耕田啦!”
“是吗?”江海宁伤心地掉了泪。“爷爷奶奶,我永远忘不了小时候骑着牛去放羊的情形。这么多年了,羊和水牛都老了。”
爷爷奶奶怅然地说道:“宁宁啊,我们也老了,不能下地干活了。”
看到两个老人也这么伤感,稍喑世事的江海宁不免慨叹沧海桑田的万物之变。
第二天晚上,江海宁的二叔江栋国和小姑江国静来大哥家里看望父母了。兄妹四个人见了面格外亲切,有说不完的话。
最后江志国说:“明天我就要回去了,马上就要过年了,家里还有好多事需要办。大林给买的车票是下午五点半的,后天一大早就可以到家了。”
江奉国也不再挽留他。“志国,明年什么时候不忙了,再过来。”
“大哥,父母在这里,我和国英肯定会常来看望老人的。二哥小妹,由于时间关系,我这次就不去你们那里了,代问家人好。”
“三哥,有我们照顾老人,你就放心吧。过年了,给全家人稍好。”
“志国,老家有什么事,你就打个电话。年后四月份我可能出差去苏南,一定回老家看看。代问二伯大姐一家人好!”
“谢谢啦!你们的问候我一定转达。”
“志国啊,我和你妈住的三间北房,都是青石建造,糯米和灰的外皮,结实的很呢!那可是先祖留下来的家产,冬暖夏凉,适合居住。房子长时间没人住容易坏,要不你两口子过了年就搬过去。海霞和海峰还念着书,长大了考上了学指不定到哪里工作呢!年轻人你让他们再待在农村里是不可能啦!等日子好了就是盖了二层楼,也要留着那三间房,那可是少有古建筑哩!再有,过个几年,记着修缮一下啊!”老父亲絮絮叨叨地叮嘱着。
“知道了爸!我们一定按你的意思办,您老就放心吧!”老人之所以这么说,江志国知道他们迟早还会叶落归根的。
第二天上午,江大林和江海宁给三叔买了一些延城的特产,下午送三叔江志国上了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