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发展

定海军在科技的道路上面,奋勇向前的时候,因为科技的提升,定海军的各项产值的,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但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连攀高峰,就算旁边的邻国,北宋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样是几年的发展,北宋也只是在定海军的帮助下,完成了100个工厂的而建立,复制了150家,一共拥有了250个大型工厂。

只不过,可是基本上,这些工厂都只有定海军的两三成的效果,可是就是这么两三成的效果,依然让北宋获益匪浅。

同样的,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途径,在目前的状态之下,也被认定为一个合适的发展途径,一定程度上面,改变了北宋的发展方向。

原来重视的农业和盐铁这样的,在这里被各种的商业和工业取代,或许说,北宋没办法凑集,兴办大型工厂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可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把一些手工业者集中起来,然后按照大型工厂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然后形成的工厂,也开始大量的出现。

这样的工厂,每一个工厂的人员,从20个到100个不等,跟之前的大型工厂相比,只是一些非常小型的工厂,可是这些使用了大型工厂的管理方法之后,立刻展现了不同的,不但供销旺盛,同时也创造了很好的利税。

工业,跟农业相比,创造财富的速度和效率大大的不同,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这个就展现了工业上面的用途,北宋的工业,可能跟定海军相比,连一个皮毛都算不上,可是他毕竟就是工业,一个可怕,充满财富的工业。

原因很简单,定海军帮助兴建的,后来通过定海军购置各种的机器设备,复刻出来的,那是真正的工厂,真正的工业,哪怕是复刻出来的,每一个年产值也会超过2000万,可是那些小的作坊,能够有几万的产值,已经算不错了的。

可是,架不住这些多,定海军跟北宋的关系,从大规模的移民开始,已经出现了部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面,定海军,虽然不会拒绝,北宋的一切要求,可是在机器设备上面,一直都是拖着,不是不办,一个生产上不了,需要排队,就可以打发了的,这也是北宋工厂没有大规模增加的根本原因。

可是一些集中的手工作坊,他们不需要什么机器设备,甚至原来,北宋的那些设备,就可以,只要加入了大工厂的管理方法,系统和整合起来,就能能发挥作用,减少消耗,增加产出。

机械设备,限制了北宋工业的扩展个,可是这些手工作坊之类的,就没有这个关系,按照庆历17年底登记的数字的,在庆历17年,北宋一共有大大小小的企业,17万4000多家,在册的工人数量850万人。

一个工厂,或许跟真正的工厂,相差很远,可是10个呢,100个呢,1000个呢,这些手工作坊的体量,已经超过了曾经设置的工厂,给北宋增加了许多的财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占据了一定程度北宋的市场。

并不是机械化,就一定可以彻底的占据市场,一定程度上面,机械化,只是一个方面,越是高精尖,越是价格高昂的东西,他们降低成本之下,所产生的利润就越高,占据的市场就越发的广阔。

可是最底层,日常生活之中,经常使用的,他们本身的利润就非常的微薄,或许手工作坊,在生产力和成本上面,他们无法跟定海军相比,可是如果说,加上运输成本的话,就可以抹平这一切。

北宋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砖头,水泥,这一块,伴随着的定海军,把技术交给的北宋之后,实际上,是没办法保存的。

特别是砖头,本身的技术含量不高,单价又相对的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运输成本,就占据了成本之中非常大量的项目。

建设在当地的砖窑,或许技术,或许成本,比千里之外的砖窑要高一些,质量也差一点,可是加上运输成本之后,他们的价格反而是更低。

质量,在某些方面的前提下,非常的有用,可是在不那么严格的前提下,成本就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也是众多北宋的小微企业,能够生存的根源。

大量的小微企业的出现,庞大的投入和产值之下,也让北宋的财政收入,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按照现在,即将到了庆历17年的年底,一年的财政收入,已经大部分出现了,北宋的财政收入,达到了惊人的3.8亿贯,已经创造了新的高点。

这些财政收入,更多的是工业出现的,之前是那些的兴建的100个工厂,之后,是复制,再然后,是众多的商业的出现的,数百万工人辛勤劳动,给北宋提供了庞大的资金支持,如果是定海军的话,这笔钱,要么投入到工业建设之中,给整个京畿总量的夯实基础,要么,就需要投入到科学技术研究之中,最不济,投入到教育之中也可以啊。

可是实际上,这笔钱,最终,真正投入到建设,发展上面,很少很少。

宋仁宗享受了一定的红利,从北宋初期,就开始重视科举,重视文教这一方面,在仁宗朝,经过了接近百年的时间,最终累积出了大量的人才,在仁宗一朝,达到了巅峰,可是一直以来,北宋,对于教育上面的投入,相对比较低。

在所有的参知政事之中,韩琦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就算是赵信,也非常的看好,如果韩琦愿意投奔的定海军的话,赵信甚至愿意以首相的位置虚位以待的。

原因就在于,韩琦是北宋少数,跟定海军推动各方面的政令都非常的合拍,并且他在担任北宋首相之后,也推动了大型工程的建设,一下子,让整个北宋在农田水利,还有农业上面积累足够的深厚了。

可是这样的大型项目,有一个算一个,整个北宋有多少的河流,能够开启多少的农田水利,并且有一些还是无法开启的,这就是巨大的问题了,从这个意义上面说,韩琦到了后期也没有办法。

北宋的财政收入,从2500万左右,一路的上升到现在,提升了十几倍,甚至在某些时加点,连花钱的地方都没有了,这本身是一个好事情,对于北宋的各方面的稳定,有着巨大的作用。

可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一些官宦和既得利益的团体,开始把手伸向了这个方面,仁宗从来都不是一个严苛的,好大喜功的帝王,在他没钱的时候,都愿意为官员花钱,更别说有钱的前提下,一来二去,官员的薪俸,奖励,是提升了好几倍,可是这些钱,就有些不足了,虽然说,庆历十七年,伴随着财政收入的激增,当年的财政收入,还有的剩,可是跟庞大的产出相比,所剩已经不多了的。

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韩琦,虽然天赋很好,也走到了首辅这个位置上面,可是门槛和天赋这些东西,还是制约了他,他只能够守成,或许会让北宋的兴建更多的工程,让北宋抵御自然灾害,或者是在粮食守城上面,获得一定的提升,可是他并不能够指引北宋的方向。

特别是现在,伴随着各种工程的减少,仁宗的大手大脚,再加上他算是既得利益者,也不可能跟庞大的官僚团体相对抗,一来二去,很多方面,都没有办法动手,当然,这些钱就少了。

学习定海军,这没问题得啊,可是在定海军敞开了要人口的前提下,又有多少人,能够抵御住定海军的诱惑的,选择到定海军学习,派遣意志强大的外交官,不是不可以,但是他们又有几个能够扎根下去,深入到研究工厂,体系之中,认真的学习定海军的一切,这些连韩琦都做不到,更别说是其他人了。

北宋政坛的些微发展,更多的还是得益于那些,最终回归的人员,在北宋派遣的出外务工人员之中,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留在定海军的,定海军庞大的利益体系,更高的发展方法,这些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有巨大的诱惑,可是最终,还是有一部分死心眼,或者方方面面的原因,他们并不愿意到定海军去,这些人大部分选择了回归北宋。

这些人的回归,却是对定海军的削弱是微乎其微的,对于北宋的提升是有,也比较大,可是相对而言,只是一部分的提升,这些人有多少,在整个务工人员之中,都占据了非常之少数,同时大部分都是3级以下的。

对于定海军而言,3级以下的工人,真不算什么高级的工人,在某种程度上面说,这些工人,只能够算是后世的一些的流水线上面的普通工人,这些工人,对企业,对于流水线,又有多少的认可和认同感的。

这些人的回归,最多就是普及了一些工业化的知识而已,虽然说,这些东西,耳濡目染的这种,照样子学样子,还是有一定的提升,可是不深入进去,最多就是比葫芦画瓢的这种,提升有限。

而在北宋学习之中,也在提升之中的定海军,他们在工业化,还有科技等诸多的方面的,所产生的提升,那是远远超过北宋的想象的。

早在庆历12年左右,定海军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2500亿贯,财政收入超过了300亿,

这笔钱已经非常可怕了,要知道,当时北宋的财政收入才5000万贯不到,虽然相对于之前,有较大规模的提升,可是跟定海军比起来,是不值一提的。

定海军的发展的,那是超过常规的,从最初的,就保持着的较高的速度,到了庆历10年之后,伴随着整体量的增大,已经没有原来,动辄两三倍的提升了可是每年百分之二三十的提升,还是非常可怕的,特别是总值达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

3年的时间,除了让定海军普及玉米的种植,获得了畜牧业的广阔发展之外,更多的,在于夯实根基,定海军的根基不稳,很多的东西,都是等于拔苗助长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定海军最多的,是依靠着赵信,才获得跨越式的发展。,

可是伴随着各种学校,各种的教育,无数的投入,定海军的财政收入之中的30%,还有民间的捐助还有款项之类的,用在教育上面的数量,高达千亿,这笔钱非常的庞大啊,哪怕平均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也高达万贯。

哪怕是现在,定海军在工资水平上面,万贯已经不是一个非常强悍的财富了,可是这笔投入一点都不少,这就是定海军,从强大开始的,就从三尺讲台上面已经决定了的。

这实际上,是在大国崛起之中,德国崛起的方法,可是在八九百年前的北宋,在赵信这个穿越者的手下,居然能再一次的出现,这不但是一个眼光的问题,也得益于的整个北宋的环境。

如果赵信穿越的地点,不是在北宋,而是在欧洲,不论是哪一个国家,哪怕他拥有皇子,或者王子的身份,都无法发展到今天的程度,原因很简单,没有第一桶金。

没有北宋,还有中国历代以来积累的财富,没有当时北宋相对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的,定海军的第一桶金,会非常的困难,没有了这个非常关键的第一桶金,然后,就无法滚雪球一样的放大,更别说,建起现在这么一个,相当于19世纪中期的庞大的工业体系和科技环境的,这个是环环相扣,一丝一毫都无法越过的。

赵信很幸运,穿越到了北宋这么一个文教和社会发展到巅峰的时期,同样的,中国也很幸运,有了赵信这么一个穿越者,在这个时空之中,可以避免曾经出现的问题的,就算赵信突然从这个世界消失,不复存在了,只要水泥和棱堡存在,游牧民族就不能撼动北宋,更别说还有火器,没有了游牧民族的的影响,哪怕是北宋获得很小幅度的提升,那些工厂和手工作坊,都可以让北宋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去。

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诈降第一百四十章 馒头到包子第七百八十五章 发现问题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强攻第一百五十二章 热情和逢集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级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开始第八百五十一章 东南亚之战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长弓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运货运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图炮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猪下水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云十六州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当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五百九十一章 礼送出境第五百六十八章 战前等待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洁和积肥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关外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关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么?第二百六十八章 满载而归第三百二十五章 长驱直入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农具第二百零二章 错误判断第六百五十四章 纵横辽东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峥嵘第七百八十八章 装甲列车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击第二百六十五章 划时代武器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梦第三百一十二章 离开之前第二百八十三章 后退一步第六百章 人员培养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厂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三百二十九章 灵州地位第八十八章 “便宜没好货”第五百一十九章 实验数据第八百四十六章 举家搬迁第七十章 王家反应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点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见和西北布局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铁作坊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时间观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报中枢第二百五十章 震动大名第四百九十三章 韩琦来访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态度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价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应第五十二章 绝处逢生第四百九十八章 统筹第二百四十八章 销售途径第四百七十章 锚泊地第四百九十七章 预制板和吊车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七百五十五章 盘点收获第一百四十一章 满口留香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欲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长弓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路波折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贼船 交易到位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八百六十四章 付出的代价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枪的可怕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来袭第一百三十二章 赚钱生意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国第三百零一章 出头的炮灰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订单和聪明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战略眼光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议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洁和积肥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进第八十七章 训弓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选新屋第十五章 金枪班值第六百零四章 火枪和长弓第八百四十六章 举家搬迁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术第三百三十七章 边境互市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议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铁步人甲第四百六十七章 启程汴梁第十八章 惊喜连连
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诈降第一百四十章 馒头到包子第七百八十五章 发现问题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强攻第一百五十二章 热情和逢集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级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开始第八百五十一章 东南亚之战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长弓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运货运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图炮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猪下水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云十六州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当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五百九十一章 礼送出境第五百六十八章 战前等待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洁和积肥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关外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关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么?第二百六十八章 满载而归第三百二十五章 长驱直入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农具第二百零二章 错误判断第六百五十四章 纵横辽东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峥嵘第七百八十八章 装甲列车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击第二百六十五章 划时代武器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梦第三百一十二章 离开之前第二百八十三章 后退一步第六百章 人员培养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厂第四百三十九章 高度作用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三百二十九章 灵州地位第八十八章 “便宜没好货”第五百一十九章 实验数据第八百四十六章 举家搬迁第七十章 王家反应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点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见和西北布局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铁作坊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时间观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报中枢第二百五十章 震动大名第四百九十三章 韩琦来访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态度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价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应第五十二章 绝处逢生第四百九十八章 统筹第二百四十八章 销售途径第四百七十章 锚泊地第四百九十七章 预制板和吊车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七百五十五章 盘点收获第一百四十一章 满口留香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欲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长弓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路波折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贼船 交易到位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八百六十四章 付出的代价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枪的可怕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来袭第一百三十二章 赚钱生意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国第三百零一章 出头的炮灰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订单和聪明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战略眼光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议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洁和积肥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进第八十七章 训弓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选新屋第十五章 金枪班值第六百零四章 火枪和长弓第八百四十六章 举家搬迁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术第三百三十七章 边境互市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议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铁步人甲第四百六十七章 启程汴梁第十八章 惊喜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