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太子的课业

文华殿中。

朱祁钰此刻正在召见内阁和翰林院的一众大臣,应该说,对于太子出阁的这件事情,这两边是最热心的,成为帝师的机会,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像是太子三师,太子三少这样的加衔,虽然难得,但是到了一定地位,这种加衔反而是可有可无。

倒是替太子授课开门的老师,这才是真正闷声发大财的角色。

无论是从未来可能获得的收益,还是帝师这个身份所带来的名誉声望,都足以让这些年轻的翰林们抢破了头。

不错,虽然廷议上,大家都说要将给太子授课的任务,交给翰林院和内阁。

但是实际上,内阁的老大人们,政务本就繁重,怎么可能真的去耐心的教一个小娃娃认字呢?

因此,他们也就是挂个名,然后偶尔抽个时间,负责检查一下太子的课业而已。

真正负责授课的,还得是翰林院里的年轻翰林。

这些人饱读诗书,才学足够,但是又没有参与朝局,正好负责授课,与此同时,因为他们多数都身家清白,所以也是太子属官的上佳之选。

内阁和翰林院的动作很快。

廷议通过之后,迅速就为尊贵的太子殿下制定了学习科目。

首先是传统开蒙所用的三大本,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这三本是核心教材,太子殿下需要在三到六个月内,熟读全文并背诵默写。

除此之外,翰林院和内阁的老大人,每隔三日,会为太子殿下讲解《孝经》《大学》《中庸》的内容。

这几本书以讲解为主,不需要背诵,相对稍轻松,但是需要理解并融入言行当中。

原本,课程的基本构成就这些。

但是后来,老大人们商讨过后,决定额外再加两本书。

一本是太祖皇帝的《皇明祖训》,理由也很充分,祖宗家法不可不知。

另一本,则是宣宗皇帝主持编纂的《御制帝训》!

如果说皇明祖训是祖宗家法,那么御制帝训就是宣宗皇帝对于治国安邦,戡乱平叛的经验之谈。。

在这本书当中,宣宗皇帝强调平时“安不忘危”,“守备为上”,治军之时“训练有方,统驭有法”,战时“兵贵神速,然勿轻敌冒进”。

之前在正统朝的时候,三杨为某太上皇安排授课,是没有这本御制帝训的,因为三杨觉得,除了宣宗皇帝这种异数之外,非开国之君,基本是没有亲临战阵的机会的,所以他们的教育,更倾向于文教。

至于张太皇太后,她老人家虽然深明大义,但是却也不擅长政务,宣宗皇帝既然将太子托付给了三杨,她便给予全部的信任。

然而事实证明,但凡当时对太上皇进行过哪怕是最基础的军事教育,也不会酿成如此大祸。

因此,在天子的提议下,老大人们几经讨论,最终加上了这本御制帝训。

不过,考虑到太子年幼,皇明祖训和御制帝训这两本书,肯定无法完全读懂,所以,这部分的要求是,全文背诵!

于是,太子殿下的整个日常,就变成了,每日诵读三百千,并学习写字,隔一日,授皇明祖训,御制帝训,孝经,大学,中庸。

三百千倒是好说,翰林院随便拎一个人出来都能讲。

皇明祖训和御制帝训这两本书,也好安排,因为涉及都涉及到政务层面,自然是内阁包揽。

反正,这两本书也不指望太子殿下现在能理解,只是象征性讲一讲,让他先背下来再说。

产生争议的,是《孝经》《中庸》《大学》这几本书的授课人选。

Wшw⊙ тт kān⊙ ℃O

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这三本书,虽然不需要背诵,但是却需要理解要义,并且将其融入到日常言行当中。

所以,这部分的责任尤其重大,可谓是会直接影响到太子未来德行的。

首先,负责讲解的人,一定要三观正,不能给太子殿下带跑了,这是基本的,也是最容易达到的。

其次,就是要学识渊博,能够讲的妙趣横生,总不能讲着讲着,给太子殿下讲睡着了。

然后,就是要年轻。

虽然说,这次出阁并不备府,但是,作为太子的授业之师,天然便是太子未来倚重之人。

总不能找一帮垂垂老矣的大儒过来,太子长成了,他们也驾鹤西去了。

为太子授业,是政治资本,对给太子授业的人和太子自己来说,都是一样的。

所以,胡濙进殿的时候,看到的场景就是,几个头发花白的老大人,气势汹汹的谁也不让着谁。

“倪谦秉性刚直,学识渊博,于大学之道,颇有独特见解,为太子讲授大学之人,非他莫属。”

这是翰林学士萧镃的声音。

然而他话音刚落,立刻就有不同的意见。

“不不不,还是周洪谟更合适,倪谦虽好,但是年岁稍大,而且为人太过古板,太子年纪尚幼,万一因此厌学,则有所不美。”

这是内阁的俞士悦。

然后紧接着,各种声音响起。

“要论年轻,徐溥二十多岁,不是更加年轻?”

“其实万安也不错,状貌魁岸,仪观甚伟,而且学识也足。”

“还是周洪谟!”

“倪谦!”

“徐溥……”

“万……万安……”

看着几个熟悉的面孔,争的面红耳赤的样子,胡濙不由感到有些无语,不过很快,他就收拾好了心情。

这帮老家伙要争什么,是他们的事儿,自己可是有正经事的。

“臣胡濙参见陛下!”

虽然是风尘仆仆,一路赶来,但是胡老大人行礼的时候,依旧一丝不苟。

随着他走进殿中,原本还在争论的内阁和翰林院的老大人,也都不约而同的安静下来。

一是因为胡濙本身的资历和地位,二则是因为,胡濙去迎复太上皇,是朝野上下皆知的事情,他如今回来了,那么,太上皇呢?

胡老大人没有让他们等太久,被叫了免礼之后,禀道。

“陛下,老臣无能,未能劝得太上皇起驾返京,如今太上皇仍在宣府行宫,宁远侯任礼,因受太上皇旨意,留驻宣府负责护卫之事,臣和舒公公先行返京,向陛下禀告详情。”

说着,胡濙从袖中拿出一叠文书,道。

“此乃臣此次前往宣府的详情奏疏,及太上皇给陛下,圣母及端静皇后的家信,请陛下御览。”

第898章 各有谋算第五百章:护卫第八百二十四章:国公爷!第二十九章:朝臣勋戚(排行榜加更第三章)第四十二章:册立太子第1254章 圣心莫测第975章 平安离开第四百零三章:老狐狸的信誉第三百零八章:大局已定第二百八十九章:倒打一耙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一举两得第一千零七十章:两道朱批第三百零八章:大局已定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太上皇的关注点第五百六十一章:王文的哑巴亏第一千零九十二章:试探第四百九十五章:南宫与玄武门第二百二十二章:舒公公回京了第四百五十九章:御前争论第三百六十四章:揣测上意的艰难第1202章 以战养军第一百一十二章:巡视京营第1247章 一切尽在意料之中第四百九十章:懂的都懂第一百八十七章:你当他愿意?第一百一十二章:巡视京营第四章:初次交锋第二百零三章:不按套路第八百六十九章:伴君如伴虎第八百三十六章:这是咋了第1221章 这是警告第二百二十四章:内阁争斗白热化第1252章 京营第二百二十四章:金英出京第1013章 钱钱钱第五百八十九章:军屯第三百五十六章:各方云动第六百八十章:锦衣卫和刑部的较量第902章 陈尚书的手段第四百七十七章:拜见上皇第1230章 静观其变第五百四十五章:增补阁臣第四百三十九章:王疯子第四百三十二章:上殿亲审第二百一十章:图穷匕见第一千零六十八章:普天同庆第五百六十二章:交错的队伍第五百四十九章:意图终现第一百四十四章:一场雪,一队人第1210章 好谋算第一千一百一十章:手尾第三百零九章:审结第八十六章:僵持第三百三十四章:幸不辱命第二百八十章:两个决定第四百七十章:使团抵达第六百五十五章:该死的人第三百四十五章:两害相权,尽力而为第四百一十八章:威逼利诱第三百零七章:局势逆转第五百零三章:论情绪的运用手法第二百五十七章:沈尚书面前的大馅饼第1229章 神神秘秘的太上皇第二百九十章:大宴落幕第902章 陈尚书的手段第1188章 朝堂论辩第七百七十二章:杨家父子第三百八十三章:高次辅的去处第三百七十二章:金老大人感觉被孤立了第1018章 找理由第六百零八章:先生信否?第四百七十五章:软硬兼施第903章 抽丝剥茧第七百六十九章:别浪费了第六百七十九章:信任第四百七十章:使团抵达第三百三十四章:幸不辱命第一千零二十五章:区别对待的岁禄第一百六十八章:沈先生发牢骚第一千零五十七章:什么叫预判第八十六章:僵持第三百六十五章:捅不破的窗户纸第五十一章:为社稷计第五十章:内阁第1208章 老谋深算陈工部第二百九十八章:就是头铁第三百五十七章:婆媳矛盾第一百六十六章:吃瓜吃到自己身上第七百五十一章:圆满结束……了吗?第960章 说服太上皇第八百四十七章:老夫人的智慧第二百二十六章:准话儿第三百零七章:局势逆转第六百二十八章:求同存异第1189章 朱仪出场第七百零五章: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第四百四十一章:最大赢家竟是……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恩威并施第八百四十七章:老夫人的智慧第五十八章:值或不值
第898章 各有谋算第五百章:护卫第八百二十四章:国公爷!第二十九章:朝臣勋戚(排行榜加更第三章)第四十二章:册立太子第1254章 圣心莫测第975章 平安离开第四百零三章:老狐狸的信誉第三百零八章:大局已定第二百八十九章:倒打一耙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一举两得第一千零七十章:两道朱批第三百零八章:大局已定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太上皇的关注点第五百六十一章:王文的哑巴亏第一千零九十二章:试探第四百九十五章:南宫与玄武门第二百二十二章:舒公公回京了第四百五十九章:御前争论第三百六十四章:揣测上意的艰难第1202章 以战养军第一百一十二章:巡视京营第1247章 一切尽在意料之中第四百九十章:懂的都懂第一百八十七章:你当他愿意?第一百一十二章:巡视京营第四章:初次交锋第二百零三章:不按套路第八百六十九章:伴君如伴虎第八百三十六章:这是咋了第1221章 这是警告第二百二十四章:内阁争斗白热化第1252章 京营第二百二十四章:金英出京第1013章 钱钱钱第五百八十九章:军屯第三百五十六章:各方云动第六百八十章:锦衣卫和刑部的较量第902章 陈尚书的手段第四百七十七章:拜见上皇第1230章 静观其变第五百四十五章:增补阁臣第四百三十九章:王疯子第四百三十二章:上殿亲审第二百一十章:图穷匕见第一千零六十八章:普天同庆第五百六十二章:交错的队伍第五百四十九章:意图终现第一百四十四章:一场雪,一队人第1210章 好谋算第一千一百一十章:手尾第三百零九章:审结第八十六章:僵持第三百三十四章:幸不辱命第二百八十章:两个决定第四百七十章:使团抵达第六百五十五章:该死的人第三百四十五章:两害相权,尽力而为第四百一十八章:威逼利诱第三百零七章:局势逆转第五百零三章:论情绪的运用手法第二百五十七章:沈尚书面前的大馅饼第1229章 神神秘秘的太上皇第二百九十章:大宴落幕第902章 陈尚书的手段第1188章 朝堂论辩第七百七十二章:杨家父子第三百八十三章:高次辅的去处第三百七十二章:金老大人感觉被孤立了第1018章 找理由第六百零八章:先生信否?第四百七十五章:软硬兼施第903章 抽丝剥茧第七百六十九章:别浪费了第六百七十九章:信任第四百七十章:使团抵达第三百三十四章:幸不辱命第一千零二十五章:区别对待的岁禄第一百六十八章:沈先生发牢骚第一千零五十七章:什么叫预判第八十六章:僵持第三百六十五章:捅不破的窗户纸第五十一章:为社稷计第五十章:内阁第1208章 老谋深算陈工部第二百九十八章:就是头铁第三百五十七章:婆媳矛盾第一百六十六章:吃瓜吃到自己身上第七百五十一章:圆满结束……了吗?第960章 说服太上皇第八百四十七章:老夫人的智慧第二百二十六章:准话儿第三百零七章:局势逆转第六百二十八章:求同存异第1189章 朱仪出场第七百零五章: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第四百四十一章:最大赢家竟是……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恩威并施第八百四十七章:老夫人的智慧第五十八章:值或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