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临行》韩国电影

“又跟大家见面了,我是沈临。”

“再次谢谢各位的支持,《失恋33天》以4.54亿的成绩下档了,多谢谢各位!”

“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们开始今天的话题,韩国电影为什么这么突兀的就异军突起了!”

“先简单介绍下韩国电影,韩国电影一开始也就那样,早期受日本侵略、朝鲜战争、国内局势动荡以及制度约束等影响,电影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一直到1999年,以第二次修订《电影振兴法》和成立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为标志,电影产业迅速崛起,1999-2004年总票房复合增长率达到24.3%,2004年之后,电影市场趋向成熟,票房稳定增长,2010年全年票房为10.9亿美元,成为世界主要电影市场之一。”

“我们翻阅韩国电影历史可以发现,有几个标志性事件加速了韩国电影的崛起:1998年电影审查制转为分级制,1999年的光头运动,2006年电影界大规模示威。目前,韩国比较好的电影类型可分为剧情片、恐怖片,犯罪片。分级制度的好处是,不同类型的电影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激发电影导演的创造力,而且也有利于电影市场的多元化。

在分级制度之前,所有影片都需审查,稍微有点不符合“政治正确”的作品,要么不能上映,要么被删改得面目全非,自然也不会有《杀人回忆》这种因警察自身原因和大局势关系让凶手逍遥法外的故事出现。

光头运动是韩国民众为了抗议韩国加入wto后开放外国电影配额,而发起的示威游行。百名韩国导演、知名导演以及影迷通过剃光头的形式在汉城国厅、光华门等地静坐抗议。

在极大压力之下,韩国政府决定继续screenquota政策(即电影配额制),坚持全年146天国产影片放映日,来对抗好莱坞的冲击。接着,2006年因为韩政将每年本土电影的放映天数削至70多天,再次引发暴动!

曾在韩国引起轰动的电影《太极旗飘扬》取得了7800多万美元全球票房,但其中全美票房不过55万美元,其中7700万都是本土观众贡献的。这意味着,即使面对更为丰富的好莱坞大片,韩国人也更加青睐本土电影,始终保持‘风景这边独好’的观影热情。

韩国人一直奉行“身土不二”,意思是长在这块土地上,要“以我为本“,支持自己国家的东西。偷偷说一句,在韩国盗版本国电影是违法行为,但盗版其他国家的电影并不属于违法行为!但也正是靠着这种近乎固执的力挺,韩国本土电影才呈现出强势竞争。”

“以《生死谍变》为转折点,之后的《太极旗飘扬》《王的男人》《实尾岛》等数十部精品电影,陆续开启了韩国电影史上此前不可想象的单片过千万观众时代。根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韩国人看本国电影的次数为1亿1292万,占票房比52%,超过了看外国电影的1亿435万人次、48%的票房占比。这也是韩国本土电影的观影人次连续5年超过外国电影。

要知道韩国人口总数才5000多万。不得不承认,无论从质量上还是票房上来讲,韩国电影已然崛起。

很多人也都知道,上一期我在讲诉hk电影的时候也说过,韩国市场在六七十年代完全就是hk电影的后花园!韩国电影的繁荣并不是一蹴而成。它也曾有过剧情单一、创新不足的过往。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成熟电影工业体系。”

“很多热心网友得知我这期会讲诉韩国电影,特地给我私信说了五条原因。1.稳定的社会局势;2.顶住美国电影出口协会压力,坚持全年146天国产影片放映日的银幕配额制(2006年之后降至73天);3.电影彻底由审查制转为分级制;4.以市场为主导,尊重电影产业自律权,成立由政府支持的半民间半官方机构“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5.经济上的支持,电影成为政府重点扶持对象。”

“这位网友看来也是韩国电影的忠实观众,也很了解韩国电影的相关历史。”

“但我还想说一句,外因的推动力远不及内因的决定性作用,最简单的例子,电影工业十分发达的阿三国,也是有着审查制度的,另外,很多国家也都制定了类似电影配额制的这种保护政策,我们国家也有国产电影保护月!

政治、文化、经济等外界的作用可以锦上添花,但如果真想要枯木逢春,还需依靠更多内在的东西。

在首尔中部,邻近著名商业区明洞,有一条全长不到两公里的街道,名为忠武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里熙熙攘攘多年,走出了被称为韩国忠武路演技派“三驾马车”的宋康昊、薛景求和崔岷植,当红小生李俊基、李敏镐,以及知名导演奉俊昊、朴赞郁、姜帝圭等。同样,这条有着韩国“好莱坞”之称的忠武路,还目睹了韩国电影从低迷萧条到光鲜再现的风向转变。”

“有关注各大电影节的观众可能知道,韩国这几年出了不少有名气的电影人,比方说奉俊昊,拍了《杀人回忆》《母亲》;姜帝圭,代表作《生死谍变》《太极旗飘扬》,当初冯导拍《集结号》请的爆破专家就是《太极旗飘扬》剧组;名声最大的当属金基德,国际各大电影节的拿奖专业户,尤其是威尼斯电影节,这哥们四度提名最佳影片;李沧东,也是一位水准极高的导演,获得过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朴赞郁,暴力美学大师,犯罪片导演,凭借《老男孩》获得过戛纳电影节评委团大奖;再加上郭在容、罗宏镇、姜炯哲、许秦豪、郭景泽、金志云等等,韩国市场虽然不大,但名导的风采一点也不弱于国内,甚至要远超国内导演!”

至此,沈临已经说了一堆人的名字了。

也大致讲述了韩国电影的历史,然后进入正题。

“我先说下我的观点,我认为韩国电影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真的很会讲故事!韩国电影界奉行的是“一剧之本”,韩国导演自己操刀编剧,再把自己的作品搬上银幕。所以一部电影由文字语言转化成视听语言的过程中,导演能够完成更准确地拿捏。而且韩国电影界新人导演层出不穷,竞争非常激烈,一旦第一部片子拍砸了,很难再找到投资人,就此而言,一般一部作品都会磨个几年!”

“韩国电影发展到现在,最初也是秉承‘拿来主义’,模仿好莱坞。这种方法看似捷径,但如果做不到由表及里的提升,不是在“抄袭”中爆发,就是在“抄袭”中灭亡。如果你把最近几年的韩国电影看一遍,不难发现韩国导演们并不只是单纯的模仿,他们会在吸收外来大片优势上,进行本土化改造,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讲自己的故事,了解观众的心理创造共鸣。

像犯罪片《追击者》,吸收了美国的英雄和hk的黑帮大佬形象,却打破了警察“三观要正”的规矩,将主流所谓的正派进行了“去英雄化”处理。《汉江怪物》虽比不上《侏罗纪公园》等影片,但从怪兽的形象、动作设计到剧情设计都有出色表现。《大叔》堪称韩国版的《谍影重重》,情节并不新鲜,摄影、剪辑水准并不输好莱坞大片。

韩国电影人还会尽可能地将心思放在故事的巧妙构思上,‘不走寻常路’,比如《急速绯闻》和《狼少年》故事既新鲜有趣,又十分‘接地气’。无论是在类型杂糅,还是剧情创新上,韩国电影早已跳脱蹩脚的模仿,逐渐驾轻就熟,有些地方甚至胜过好莱坞。

“韩国电影界到目前为止依然保持着对创作的敬畏,翻看韩国导演的履历发现,他们要么出自顶尖电影院校,要么存在师徒帮带关系。在韩国如果想要半路出家当导演,却非易事,大部分人都要从给大导演做助理、在片场打杂开始。

这点我们国内刚好相反,很多歌手都能转行当导演!

估计说到这有人会骂我,说我也是作家转行当得导演,我要辩解一句,我特么跟着冯导的剧组呆了半年,又在好莱坞的片场呆了好几年,我会告诉你们吗?

回到主题,说一说韩国导演们。

举几个例子,《建筑学概论》的导演李容周毕业于建筑学专业,在接连两次报考电影学院落败后,进到了《杀人回忆》导演奉俊昊的剧组里学习了两年,才开始拍片。《隐秘而伟大》的导演张喆洙大学学的是美术设计,2002年日本留学时,看到金基德的《漂流浴室》,便回国做了他的助理导演,八年之后,张喆洙才执导自己的处女座《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实践’是韩国专业院校培养学生的秘诀,拿中央大学尖端影像大学院举例,其要求学生在就读期间必须拍摄4部短片,且要至少满足以下的一个条件才可毕业:至少有一部要入围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电影节或在釜山、东京、上海等同级别电影节上获奖,或能够拍摄一部进入院线放映的长片!

韩国电影艺术学院(kafa)是韩国“电影军校”,走出了众多知名导演,朴赞郁、金泰均在这里任专职教授,该学校要求学生在第一年必须拍摄两部短片,此外,期末还要完成一部长片剧本,当然优秀的学生也会被推荐到电影公司参与更大的商业制作。

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幸运,有人哪怕干了10年副导演,也不一定能得到一个拍片的机会。大部分新人导演的第一部电影都是从小成本开始的,优质电影呈现出这样的趋势:制作费用控制得当,注重叙事而非视觉效果,强调适合角色的实力演员而不是明星,能引起观众共鸣!”

“韩国电影最值得称颂在于它有着成熟工业体系的特征:艺术与商业并行发展;这种表现归根结底是因其电影产业在不断成熟与完善,导演对艺术追求及商业运作同等重视,做到了艺术水平与商业价值的平衡。在韩国商业类型片背后,你会看到对人性的考量,对社会凉薄的讽刺。不会因为电影体系的工业化,而丢掉对独立电影的追求。反观我们的作品,商业片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又或只重艺术不看商业,叫好不叫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2003年上映的《杀人回忆》,拍摄手法采用了平实、冷峻的视角,展现1980年代的社会背景,作品厚重感又丝毫不差。换句话说,影片既有商业片的架构,又有深刻反思!”

“电影里商业与艺术的融合,部分功劳还要归结于韩国拥有一大批诸如宋康昊、刘亚仁这样的职业演员。他们的片酬占比不到总制作费的四分之一,中国恰恰相反,顾此失彼,绝大数资金花在明星身上,更重要的美术、特效等后期制作当然不尽人意。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电影最重要的是讲人性的故事。’!这也是韩国导演一直坚持不变的准则,在讲合格故事的基础上,再追求特效,最后还不忘掷给社会一记重拳。”

“现在还有人认为我们的电影比韩国电影牛逼吗?你非要说票房成绩,那我真的没话说!”

“其实我们国家在80年代整个大环境还是很开放的,审查制度也没有那么严,当时的中国电影是百花齐放,当年那些电影拿到现在肯定连审查都过不了,比如《芙蓉镇》。这两年意识形态方面管的越来越紧了。举个稍微有些不恰当的例子,1999年,《泰坦尼克号》国内上映的版本一刀未剪。拍鬼故事连审查都通不过,总局不允许电影里出现鬼,所以中国拍的都是没有鬼的鬼片!”

“还有一点,韩国电影看似很商业,但是人家商业的细节做的特别到位,镜头语言也特别细致。演员也有着一大票的老戏骨,这样的电影拍出来就很难不让人称赞,比如《实尾岛》。没有一个小鲜肉,平均年纪都在35岁以上的主演,硬生生地撑起了一片天。再看看国内的电影,生产出来的电影没有细节,镜头就是眼睛,观众在看到这个镜头之后不会去想更深的东西!”

第四十八章 首映(下)第九十二章 演员确定第一百零三章 找老谋子!第六十四章 磨合!第十七章 继续吃瓜第九十一章 有毛病?第十四章 我们暂时没有上市的打算。第七十一章 该清理了第一百零九章 忙碌不停第六十四章 磨合!第六十七章 剧本研讨会第五十六章 沈临的态度第十四章 我们暂时没有上市的打算。第七十章 九月来临第四十章 商业电影新的领袖者?第五十三章 我先把MV剪出来!第四十九章 淡泊名利?那你特么还占着位置?第九十章 温故第七十五章 有关潜规则的事情第四十七章 首映(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教诲和其他第十七章 常规宣传第二十二章 时代来访第一百四十一章 剧组日常第二十八章 ‘临时’改变主意的录制第六十三章 《星际穿越》 开撸第三十二章 拿奖了第九十四章 就绪第四十九章 日常(鲜花和掌声)第二十六章 拍续集不带你们了!第五十二章 沈临的回应第六十八章 秀恩爱第八十五章 合作与提议第六十六章 寡姐!第二十四章 《美人鱼》来了第四十四章 毕竟年轻第一百四十二章 惊喜第八十三章 确定水城第六十六章 乔山和薛志谦(求下收藏,推荐啥的)第三十二章 许久未见的姜闻第七十九章 修改的部分第一百三十四章 密集恐惧症第七十章 略显尴尬第十二章 过年完本感言第七十章 略显尴尬第一百一十章 《卡罗尔》在北美第五十九章 老徐第七十六章 侠文化第一百二十三章 工作计划第二章 《临行》第九十三章 日常第一百二十九章 演员第五十一章 你发财了第四十四章 出乎意料的低分第一百三十四章 约吗?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绯闻攻略第五十五章 寻找沈佳宜第一百零三章 《那些年》首映第二十四章 宝爷不开森了!第二十二章 第一集上线(第八更)第十六章 许久未见的马栋第八十六章 胡戈第六十七章 破纪录第三十七章 北美《超级骇客》第五十九章 热搜第一百二十九章 沈临,我对你很失望第九十一章 九月第一百零六章 拍摄第五十章 好了,副本开启第四十一章 新人就是新人,手段太低劣了!第五十八章 新项目第八十九章 人心第一百零五章 后续第三十二章 黄博和《极限挑战》第一百四十张 绯闻第七十四章 再至《奇葩说》(第三更)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过去了第七十六章 侠文化写在八月末第十二章 过年第一百零七章 嗯,日常第七十七章 国际市场(第六更)第一百一十五章 导演飞行第五章 妥了第九十三章 日常第七十三章 说戏第一百一十一章 十月七日第五十八章 咱又不惧他!第十六章 许久未见的马栋第一百零六章 聚会?第八十五章 开始第七章 这章写的不错第三十六章 争议不断的《中国合伙人》第一百零八章 One Night(中)第六十七章 多伦多电影节第九十一章 日常第九十三章 前期筹备
第四十八章 首映(下)第九十二章 演员确定第一百零三章 找老谋子!第六十四章 磨合!第十七章 继续吃瓜第九十一章 有毛病?第十四章 我们暂时没有上市的打算。第七十一章 该清理了第一百零九章 忙碌不停第六十四章 磨合!第六十七章 剧本研讨会第五十六章 沈临的态度第十四章 我们暂时没有上市的打算。第七十章 九月来临第四十章 商业电影新的领袖者?第五十三章 我先把MV剪出来!第四十九章 淡泊名利?那你特么还占着位置?第九十章 温故第七十五章 有关潜规则的事情第四十七章 首映(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教诲和其他第十七章 常规宣传第二十二章 时代来访第一百四十一章 剧组日常第二十八章 ‘临时’改变主意的录制第六十三章 《星际穿越》 开撸第三十二章 拿奖了第九十四章 就绪第四十九章 日常(鲜花和掌声)第二十六章 拍续集不带你们了!第五十二章 沈临的回应第六十八章 秀恩爱第八十五章 合作与提议第六十六章 寡姐!第二十四章 《美人鱼》来了第四十四章 毕竟年轻第一百四十二章 惊喜第八十三章 确定水城第六十六章 乔山和薛志谦(求下收藏,推荐啥的)第三十二章 许久未见的姜闻第七十九章 修改的部分第一百三十四章 密集恐惧症第七十章 略显尴尬第十二章 过年完本感言第七十章 略显尴尬第一百一十章 《卡罗尔》在北美第五十九章 老徐第七十六章 侠文化第一百二十三章 工作计划第二章 《临行》第九十三章 日常第一百二十九章 演员第五十一章 你发财了第四十四章 出乎意料的低分第一百三十四章 约吗?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绯闻攻略第五十五章 寻找沈佳宜第一百零三章 《那些年》首映第二十四章 宝爷不开森了!第二十二章 第一集上线(第八更)第十六章 许久未见的马栋第八十六章 胡戈第六十七章 破纪录第三十七章 北美《超级骇客》第五十九章 热搜第一百二十九章 沈临,我对你很失望第九十一章 九月第一百零六章 拍摄第五十章 好了,副本开启第四十一章 新人就是新人,手段太低劣了!第五十八章 新项目第八十九章 人心第一百零五章 后续第三十二章 黄博和《极限挑战》第一百四十张 绯闻第七十四章 再至《奇葩说》(第三更)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过去了第七十六章 侠文化写在八月末第十二章 过年第一百零七章 嗯,日常第七十七章 国际市场(第六更)第一百一十五章 导演飞行第五章 妥了第九十三章 日常第七十三章 说戏第一百一十一章 十月七日第五十八章 咱又不惧他!第十六章 许久未见的马栋第一百零六章 聚会?第八十五章 开始第七章 这章写的不错第三十六章 争议不断的《中国合伙人》第一百零八章 One Night(中)第六十七章 多伦多电影节第九十一章 日常第九十三章 前期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