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荣

这个惠及万民的新政,根本不需要《大顺民报》的推广,只凭着百姓口口相传,便已经传遍大江南北了。这种传播,竟比通过驿道传送《大顺民报》更快,堪称奇迹。

只是许多百姓都心存疑虑,不敢置信。但也有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决意为了前程搏一搏。没错,汉人的乡土情节重,但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勇敢开拓的精神。只要在乡里活不下去的百姓,为了生计,只好背井离乡。正史上的闯关东、出南洋都是这种类型的移民。包括三次人口大融合,都是这般。

只不过现在大顺经济形势好转,加之土地兼并并不是很严重。特别是黄河沿岸,一些乡绅都不想回乡了,毕竟黄河实在太不安分,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再次决口。他们带着钱银,越过黄河,往南边开始发展。而贫苦的农民,则在当地州府县衙的帮助下,再次开垦,一样用的也是如此新政,但要耕种五年,才能拿到地契,而且仅限当地户籍百姓。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一些百姓坚信朝廷不会骗人,第一批跋山涉水,来到了荆湖南路。而接纳他们的县令,大多是两年前恩科高中的进士,被徐崇光提拔成县令,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意气风发要做一番事业。这一批县令,大多年轻气盛,暂时没有沾染上太多官场的气息,还算正直。只是这些县都是户不满千,实打实的小县,说是县,却甚至连一些大村都不如。

大顺朝县官的定制:“县千户以上,依旧置令、尉、主簿,凡三员;户不满千,止置令、尉各一员,县令兼主簿事;不满四百,止置主簿、县尉,以主簿兼知县事;不满二百,止置主簿,兼县尉事。二万户以上的县增置县丞一员,县丞次于县令而位在主簿、县尉之上。”因为这一条,徐崇光给他们一个许诺,若是县满五万户,他们可上奏,县升州;若是再满二十万户,则州升府。其实大顺的府、州、军、监是并称的。大体上来说,凡政治、经济、军事三者兼重的地方设府,有驻重兵的军事地区设军,工业区如煮盐、冶铁等重要地区设监。府的地位比州略高一些,因此,稍大的州,则多升为府,升府的州。

因为这一条政策,徐崇光被不少政敌污蔑,说是“有违祖宗之法”。但陆承启一力支持,明言道:“若人口达到,经济达到,如何不能为州府?”

升了州府之后,他们的官职也就跟着升上去了。要知道,大顺的县令是从八品,大县的是正七品,而知府却是正四品的大官,任谁能抵挡得住这个诱惑?也难怪朝臣纷纷抨击了,这升官速度实在太快,这让别人怎么心服?

当然,这个知府可不好当。首先你的县受地理位置影响,能不能容得下二万户都是个问题,更别说五万户、二十万户了。徐崇光不过是空画了一张大饼,想以此刺激官员的积极性罢了。料他们不敢弄虚作假,还有监察司在一旁盯着呢!

再说了,大顺的知府哪里是这么好当的,一般都是朝臣兼任的。如范仲淹,他本身数十年为官,本职不过最高是正四品知延州,又有加职图龙阁直学士(从三品),参知政事(正二品),枢密副使(正二品)等,但其遭贬黜时,一度被削去图龙阁直学士,参知政事和枢密副使的职务,仍为知州。又比如比如包拯(已身故)做开封知府的时候曾经的头衔是“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事”,其中吏部郎中就是本官品级为正六品龙图阁学士则是荣誉职表示很有地位最后权知开封府事是差遣就是他当时主管的具体工作。

大顺的官员职务分官、职、差遣三项,品级主要由前面的本官决定,职一般是荣誉职称,而最后的差遣才是真正行使的权力。所以你有知府的头衔也好,没有也罢,这知府不过是职官罢了,并不代表着你就是四品官了,因为知府一般都是正四品的朝臣兼职,你不过是因缘际会罢了。就算升了知府,你的阶官是几品还是几品,并没有升职。只是日后吏部认履历的时候,脸上有光彩些罢了。

其中弯弯绕绕,只有在官场浸染多年的老油条才知道,这些才刚刚当官一年多的小县令哪里清楚?一个个被这升官的诱惑得嗷嗷直叫,纷纷鼓足干劲,要大力贯彻新政。这也是徐崇光的本事,他知道新政开启,不免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但他上面和小皇帝“勾搭”,下面联合一干朝廷的未来大官,就算他的政敌要抨击他,也找不到很好的着力点。

一个月过去了,当北方百姓听闻去了江南的亲朋好友,真的就“得到”了土地,甚至还在县衙的帮助下,盖起了土坯房,一个个都将信将疑。直到春节来临前,他们才知道,原来这一次朝廷并没有说谎。要不然北方的一些大地主,怎么禁不住开始贱卖土地了呢?

一些没有田地的百姓,冷眼看着这一切,口中嘲讽道:“叫你们放钱,夺人田地,现在好了吧,自作自受!”

而一些眼光厉害点的地主,则把一部分耕地出售,一部分建成作坊,开始生产商品。一时间瓷器、折扇、制纸、制陶、漆器、织锦、木器、制盐、冶铁造车船、酿酒、铜器、制茶、印刷、矿冶、丝织、磨坊、油坊、机坊(最新木制机器,如纺车、翻车等)、酱坊、弹棉花坊、糖坊……如同雨后春笋般,猛地“长了”起来,十分欣欣向荣。

大顺的市场有限,他们就转销海外。因为大顺前不久还推出了《商法》,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使得质量上有一定的保证。所以中原的产品行销海外,受到各国追捧。因丝绸之路再通,还有海路这一条神器在,大顺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西方。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仅仅两个月,大顺就发生了天翻地覆一般的变化,百姓拍手称快,盛赞朝廷。可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却还在有意无意地中伤新政,认为这是“有伤风化”,“唯利是图”。可百姓生活质量提高了,国库充盈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这些荒谬的声音显得极为无力。

恰好大顺此时又经过陆承启引导了一番思想改革,许多开明大儒,开始接受了商业化,摇身一变,成了儒商,秉承“端木遗风”,诚信经营,甚至屡屡获得当地县衙、州府的夸奖,送了“信及豚鱼”的牌匾过去,真个是光耀门楣!

有了这个牌匾在,就是个金字招牌,许多商贾求而不得。而这也是一个监督作用,如果有不法之事,朝廷是会把牌匾收回去的。于是,经过正确引导,大顺的商业发展,才算是刚刚走上了正途……(未完待续。)

...

第八百八十三章:上奏请罪第八百九十三章:引蛇未果第五百九十五章:下不为例!第一百二十四章:使臣闹事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四百零八章:巧合?第六百五十八章:踌躇不前第八百六十五章:形势第七十章:契丹先锋第四百二十八章:女儿家心事第一百一十章:教育为先第四百五十五章:以进为退第八百七十六章:如此猖獗第四百六十四章:完美的破绽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银矿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三百八十二章:辽国之痛第四百三十七章:不安宁的夜第三百三十四章:赶路第二百一十四章:许景淳的心思第二百七十章:骤然大雨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九百三十八章:女真蠢蠢欲动第八百一十章:急行军第三百一十六章:帝后合计 下第七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二百二十五章:开拔第五百二十七章:敌暗我明第九百三十九章:来个兜底第七百零八章:有事要奏第七百四十一章:没有不透风的墙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九百六十章:最后的决战 一第一百三十六章:语出惊人第四百五十六章:慈懿仁和皇太后第七百二十四章:你来我往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一百三十六章:语出惊人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子脚下第八百九十七章:传召第三百五十二章:财政计划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二百九十三章:雨夜自思第一百九十章:棉花第六百二十章:条件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辅冯京第九百二十二章:追查第五百三十章:将计就计第三十一章:边关急报第二十七章:老将出马第五百三十三章:顺藤摸瓜第二百二十五章:开拔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荣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四百二十七章:好男儿当金榜题名第一百七十一章:真相浮现第四百七十四章:坐山观虎斗第九百二十八章:准备出征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两骑第一百八十二章:欢喜的卢胖子第九百五十五章:惨烈的肉搏战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门第八百一十八章:又扑空第一百八十三章:如何处置高丽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马光司马君实第一百零三章:伏击 下第八百一十三章:汇合第二百一十章:如何处置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二百零三章:王家的抉择第三百一十二章:多事之秋第七百七十一章:种家将第七百四十七章:风生,水起!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势而起第一百八十四章:布网第九百三十六章:顺辽大战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二百九十七章:国子监辩道 四第五百零一章:有违仁义之道第七百零五章:倭国来使第五百五十四章:是愧疚还是爱恋?第九十八章:战后总结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论圣贤?第九百四十三章:武器的威力第七百二十二章:不仅有字,还要有图第三百二十八章:明察暗访第五百零九章:互换官职第五百零五章:咱闺女总算是能嫁出去了第614章:进退2难第六百八十二章:划地而治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复现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溅五步第九百四十三章:武器的威力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第二百六十七章:轰动
第八百八十三章:上奏请罪第八百九十三章:引蛇未果第五百九十五章:下不为例!第一百二十四章:使臣闹事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四百零八章:巧合?第六百五十八章:踌躇不前第八百六十五章:形势第七十章:契丹先锋第四百二十八章:女儿家心事第一百一十章:教育为先第四百五十五章:以进为退第八百七十六章:如此猖獗第四百六十四章:完美的破绽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银矿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三百八十二章:辽国之痛第四百三十七章:不安宁的夜第三百三十四章:赶路第二百一十四章:许景淳的心思第二百七十章:骤然大雨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九百三十八章:女真蠢蠢欲动第八百一十章:急行军第三百一十六章:帝后合计 下第七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二百二十五章:开拔第五百二十七章:敌暗我明第九百三十九章:来个兜底第七百零八章:有事要奏第七百四十一章:没有不透风的墙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九百六十章:最后的决战 一第一百三十六章:语出惊人第四百五十六章:慈懿仁和皇太后第七百二十四章:你来我往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一百三十六章:语出惊人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子脚下第八百九十七章:传召第三百五十二章:财政计划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二百九十三章:雨夜自思第一百九十章:棉花第六百二十章:条件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辅冯京第九百二十二章:追查第五百三十章:将计就计第三十一章:边关急报第二十七章:老将出马第五百三十三章:顺藤摸瓜第二百二十五章:开拔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荣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四百二十七章:好男儿当金榜题名第一百七十一章:真相浮现第四百七十四章:坐山观虎斗第九百二十八章:准备出征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两骑第一百八十二章:欢喜的卢胖子第九百五十五章:惨烈的肉搏战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门第八百一十八章:又扑空第一百八十三章:如何处置高丽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马光司马君实第一百零三章:伏击 下第八百一十三章:汇合第二百一十章:如何处置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二百零三章:王家的抉择第三百一十二章:多事之秋第七百七十一章:种家将第七百四十七章:风生,水起!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势而起第一百八十四章:布网第九百三十六章:顺辽大战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二百九十七章:国子监辩道 四第五百零一章:有违仁义之道第七百零五章:倭国来使第五百五十四章:是愧疚还是爱恋?第九十八章:战后总结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论圣贤?第九百四十三章:武器的威力第七百二十二章:不仅有字,还要有图第三百二十八章:明察暗访第五百零九章:互换官职第五百零五章:咱闺女总算是能嫁出去了第614章:进退2难第六百八十二章:划地而治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复现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溅五步第九百四十三章:武器的威力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第二百六十七章: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