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刘罗锅的寒食帖

与此同时,看见谭掌柜回头了,大家自然觉得有些奇怪,以为他落了什么东西。

然而,谭掌柜一回来,就直接笑容满面道:“诸位,我刚才想到,除了天砚以外,我店里还收藏了一件东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

“什么东西?”刑老好奇问道:“与东坡先生有关吗?”

“那是自然。”谭掌柜郑重点头,轻声道:“东西是黄州寒食帖。”

“什么?”

一瞬间,众人愣住了,然后第一反应就是摇头,表示不信。毕竟众所周知,寒食帖真迹就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谭掌柜现在却说他手头上有这样的东西,谁信啊?

“当然,肯定不是真迹。”察觉众人的鄙视,谭掌柜连忙补充起来:“我手头上的自然是仿品,不过却不是一般的仿品。”

这才对嘛!

众人轻轻点头,田老也有几分好奇道:“谁的仿品?”

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特色了,但凡是名画名帖,肯定少不了临摹的作品。真迹难求,得到一件上乘的临摹作品也不错。

“这个就容我卖个关子。”与此同时,谭掌柜笑容可掬道:“请诸位移步,到我店里一看便知。毕竟东西有些珍贵,不好拿来拿去。”

这话也在理,众人也没有什么意见,就结账跟着谭掌柜走了。

当然,这里所说的众人,肯定不包括四哥、李贵这些人。他们倒是想跟去,然而却不好意思,或没有这个胆子,只好眼睁睁看着众人走了。

不久之后。众人来到谭掌柜的店铺,门前的大字招牌,倒也有几分古韵。大家走进去打量一下,发现店铺空间也挺大,七八个人涌进来,倒也不显得狭小。

另外在二楼,还专门设了一个贵客室,谭掌柜把众人引进这个房间之后,又是斟茶。又是倒水的,忙活了几分钟,这才退了出去。不久之后,谭掌柜回来了,手里却多了两样东西。一件是个盒子,另外一件又是一根卷轴。

盒子先搁到一边,大家明显对卷轴更加感兴趣。

黄州寒食帖,实际上应该称为寒食诗帖,是苏东坡被贬黄州第三年,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所以创作了两首诗,以便抒发内心中的苦闷。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所以找了个机会,携诗稿去拜访黄庭坚。

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想到了已经被贬到南海的苏东坡。激动之情难以自禁,又为诗稿题了一个跋文。张浩如获至宝。把题跋和诗稿合并起来,可谓是珠联璧合,最终形成了流芳百世的黄州寒食帖。

所以说,寒食帖的珍贵,不仅仅是由于苏东坡本人酣畅淋漓的行书,另外还要加上黄庭坚的精妙书法题跋。两人的书法联合起来,自然起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反正自从黄州寒食帖现世以后,深得世人的赞誉,然后大家就把苏东坡的寒食帖和王羲之的兰亭序、颜色真卿的祭侄文稿并列,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者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由此也可以知道黄州寒食帖在中国书法界的地位。

这样珍贵的名帖,历朝历代肯定少不了临摹的作品,据王观所知道的,就有清末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他就临书过苏东坡的寒食帖。不过不是书卷的形式,而是四条长屏。

另外还有许多仿写作品,估计很难列举出来。毕竟在那个时期,连皇帝都曾经是苏粉,更加不用说苏东坡去世以后,苏粉遍布海内外,已经形成一种风尚了。

这种情况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文人雅士,谁没有临写过寒食帖的,估计都不好意思出门和人打招呼。

所以说有寒食帖的摹本不奇怪,重要的是这个摹本到底出自谁的手笔。如果是普通的文人作品,那么肯定不值几个钱。要是出自名家之手,价格自然也不低。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也不需要王观动手了,谭掌柜自己就系开卷轴绳带,然后小心翼翼把卷轴全部铺开,再请众人观赏。

众人纷纷打量起来,乍看字卷,大家就知道不是真迹。

因为真迹的图片资料广为流传,只要对寒食帖有些了解的人,都清楚字帖开卷并不是苏东坡的寒食诗二首,而是雪堂余韵四字。这一节,也有个名堂,称为引首。

引首有点儿类似书册的目录,常常是名人的题字。寒食帖的引首,就是乾隆亲笔御题,用上好的仿宋缂丝作底,再挥笔书写雪堂余韵四字。

雪堂,那就是苏东坡的书房。他被贬黄州时候,就居在在城东的一片坡地上。从此以后他就自称东坡居士,并且在书房匾额题写东坡雪堂四字。黄州时期苏东坡的许多作品就是在雪堂中完成的,其中就包括了寒食诗二首,所以说雪堂余韵四字倒是恰如其分。

当然,那是真迹才有的引首,现在这个字帖明显是仿品。不仅没有引首,更加没有董其昌、乾隆皇帝等人的题跋。

大家仔细打量,就发现这个寒食诗帖,其实就是两部分而已。一部分是苏东坡的寒食诗二首,另外一部分却是黄庭坚的题跋。这两部分就是寒食帖最精华,最宝贵的两部分。对于一件仿作来说,有这两部分就已经足够了。

众人继续打量,更加关注落款的位置。毕竟既然知道是仿作,那么肯定附有临摹作者的姓名,这个才是关键。

“石庵刘墉!”

看了一眼,田老也有几分惊奇:“居然是浓墨宰相刘文清的作品。”

“真是刘墉作品。”王观凝神再看,只见落款的地方有个钤印,印文是日观峰道人,也可以初步判断。这是刘墉的摹本。

说起刘墉,知道的人或许不多。但是要提到他的别号,估计大家肯定恍然大悟。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青原、日观峰道人等。生于显宦之家。他的祖父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

至于刘墉本人的成就也不差,乾隆十六年中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上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所以才有人刘文清之称。

当然,以上都是雅号。实际上这人也有一个俗号,或者说是略带恶意的蔑称。可能是由于读书多了,又可能是由于年老,他的腰背有点儿佝偻。用京城的话应该是叫罗锅儿。

所以什么刘墉、崇如、石庵之类的名字、名字,一般人或许不太了解,但是要提到大名鼎鼎的宰相刘罗锅,那肯定是家喻户晓。

可以说乾隆一朝六十年整,大家对于乾隆皇帝底下的官员,能够脱口而出的估计只有三个人。第一第二不用说,肯定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纪大烟袋和他的死对头和珅和大人。第三应该是这位刘罗锅儿了。福安康什么的还要往后排。

几个人之中,纪晓岚和刘墉的官声是最好的,而且也为百姓办了许多实事,所以才得到世人的传诵。甚至不断的戏说、演绎出各种事迹来。

不过与纪晓岚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相比,刘墉的书法似乎更胜一筹。在乾隆之际,当时书坛有翁、梁、王、刘四大家之称,其书法艺术成就。当推刘墉最高。

最重要的是,刘墉书法以行书见长。初学赵孟頫,后学董其昌,到了中年之后,又学隋智永、宋苏轼,博采众家之长,这才自成一家。

也就是说,刘墉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动机,更有这个机遇临摹寒食帖。

实力、动机,大家都懂,但是机遇又是什么意思?

有些人弄不明白,忍不住问了出来。

“我说的机遇,是指作为乾隆朝臣,刘墉有机会看到寒食帖真迹。”

田老微笑解释道:“寒食帖的传承有序,诗稿被张浩所得制成字帖之后,就一直保存在张家手中。北宋亡国,张家南迁,寒食帖还是张家的传家之宝,代代相承。直到南宋灭亡,东西才落到了元代内库之中。”

“然后元灭明起,东西又继续辗转,曾经在董其昌手里待过一段时间。一直到了清初,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纳兰性德,也收藏过寒食帖。不过这个被王国维誉为清代最好的诗词大家的人,似乎太爱惜这件东西了,并没有留下文字题跋,只是留下了几个收藏印鉴。”

田老轻轻摇头:“再之后,寒食帖归于清宫内库,落在乾隆皇帝手中。相比之下,乾隆是个自诩风雅的皇帝,不仅在上面题诗,更密密麻麻的盖印。而且害怕别人看不到似的,硬是在苏黄两大书法家文字之间,留下了自己的题记。”

“当然,那是真迹才有的情况。”

与此同时,田老笑道:“这是仿品,看起来干净整洁多了,也很舒服。”

此时此刻,其他人也明白了机遇的意思。毕竟寒食帖归于清宫内库收藏之后,一般人肯定没有什么欣赏的机会了。

不仅是乾隆一朝,其他时期估计也差不多。尽管寒食帖流传近千年,但是也不是谁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观赏的,一般人看见的寒食帖,肯定是摹本,或者是摹本中的摹本的摹本。隔了许多层,绝对与原本有些差距。

然而刘墉却不同,作为比较有名的文官,更是富有盛名的书法家,能够看见真迹的机会肯定比其他人大得多……()

第935章 轰动的前奏第1039章 传国玺第984章 个人见解第923章 做了一件大好事第948章 青山绿水好地方第251章 声名鹊起④推论第328章 表里不一,恼羞成怒第351章 请客吃饭第196章 小子,变得滑头了第59章 假中藏真的警示第644章 求助,抹黑第347章 马来克力士第892章 永乐甜白第623章 巧第327章 傲慢与偏见第90章 无与伦比的吸引力第960章 孔子圣迹第341章 先谈条件再动手第480章 发现什么破绽?第979章 子冈秘录第394章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第141章 不是一个人第964章 遭遇第616章 你把我卖了?第843章 清明上河第508章 欲擒故纵第722章 东坡得砚第1049章 圆满落幕第505章 大小虽异皆君宝第81章 传说中的障眼法第514章 文人梦第560章 羡慕嫉妒恨第499章 换不?换!第645章 一般黑,月山贞一第241章 阐祖光范大真人第374章 潘家园“鬼市”(2)第142章 书画作品也有反串第173章 精神损失费第994章 大计划!第627章 有他求我的时候第789章 发现了端倪第864章 地宫不简单!第834章 苦心人,天不负第255章 声名鹊起⑧感觉有些不对第916章 沙特王子第946章 又立功了第162章 有美女的地方,就有江湖第928章 声势浩大第847章 大手笔第759章 真正的宝贝第468章 视力错觉第183章 绝对不可能是丁洋第401章 黑市拍卖(完)第602章 五峰船主,晋阳面食第72章 事不过三第739章 紫砂壶摇篮第346章 一个交流的平台第582章 朱影又现第411章 国力决定审美观第324章 杀一个回马枪第620章 大书法家的画第260章 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第1056章 国家宝藏(6)第99章 遇上了游击队第434章 侬这个混蛋第156章 陈年藏茶第880章 神不知鬼不觉第1018章 摩西十诫第686章 夭折的大项目第949章 虹草第245章 简单实用的手段第986章 欣喜若狂第149章 不挑一件,不许离开第674章 大浪淘沙的过程第214章 你没机会了第419章 炉中生莲,天降奇香第1052章 国家宝藏(2)第428章 震惊、哗然、质疑!第725章 连我也坑?第370章 道德沦丧第480章 发现什么破绽?第544章 黑乎乎的东西第429章 一切只是开始第536章 大显身手的机会第557章 立业第775章 扑空第356章 宝光冲天第890章 外销瓷大瓶第857章 天子驾六,国色天香第77章 低吟浅唱虞美人第344章 矢车菊蓝第216章 这是谁在说话?第573章 五大名窑,黑定珍品第1024章 不够,远远不够第1044章 地摊上的瓷片第462章 紫金山,玄武湖第594章 一片紫金灿烂的宝光第490章 意外的结果第909章 礼物有着落了第467章 软玉法
第935章 轰动的前奏第1039章 传国玺第984章 个人见解第923章 做了一件大好事第948章 青山绿水好地方第251章 声名鹊起④推论第328章 表里不一,恼羞成怒第351章 请客吃饭第196章 小子,变得滑头了第59章 假中藏真的警示第644章 求助,抹黑第347章 马来克力士第892章 永乐甜白第623章 巧第327章 傲慢与偏见第90章 无与伦比的吸引力第960章 孔子圣迹第341章 先谈条件再动手第480章 发现什么破绽?第979章 子冈秘录第394章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第141章 不是一个人第964章 遭遇第616章 你把我卖了?第843章 清明上河第508章 欲擒故纵第722章 东坡得砚第1049章 圆满落幕第505章 大小虽异皆君宝第81章 传说中的障眼法第514章 文人梦第560章 羡慕嫉妒恨第499章 换不?换!第645章 一般黑,月山贞一第241章 阐祖光范大真人第374章 潘家园“鬼市”(2)第142章 书画作品也有反串第173章 精神损失费第994章 大计划!第627章 有他求我的时候第789章 发现了端倪第864章 地宫不简单!第834章 苦心人,天不负第255章 声名鹊起⑧感觉有些不对第916章 沙特王子第946章 又立功了第162章 有美女的地方,就有江湖第928章 声势浩大第847章 大手笔第759章 真正的宝贝第468章 视力错觉第183章 绝对不可能是丁洋第401章 黑市拍卖(完)第602章 五峰船主,晋阳面食第72章 事不过三第739章 紫砂壶摇篮第346章 一个交流的平台第582章 朱影又现第411章 国力决定审美观第324章 杀一个回马枪第620章 大书法家的画第260章 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第1056章 国家宝藏(6)第99章 遇上了游击队第434章 侬这个混蛋第156章 陈年藏茶第880章 神不知鬼不觉第1018章 摩西十诫第686章 夭折的大项目第949章 虹草第245章 简单实用的手段第986章 欣喜若狂第149章 不挑一件,不许离开第674章 大浪淘沙的过程第214章 你没机会了第419章 炉中生莲,天降奇香第1052章 国家宝藏(2)第428章 震惊、哗然、质疑!第725章 连我也坑?第370章 道德沦丧第480章 发现什么破绽?第544章 黑乎乎的东西第429章 一切只是开始第536章 大显身手的机会第557章 立业第775章 扑空第356章 宝光冲天第890章 外销瓷大瓶第857章 天子驾六,国色天香第77章 低吟浅唱虞美人第344章 矢车菊蓝第216章 这是谁在说话?第573章 五大名窑,黑定珍品第1024章 不够,远远不够第1044章 地摊上的瓷片第462章 紫金山,玄武湖第594章 一片紫金灿烂的宝光第490章 意外的结果第909章 礼物有着落了第467章 软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