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一面石墙

bookmark

第二天,腊月三十寅初,天边抹过一抹淡淡白线,四周大部分地方都还是黑的。

红土场上站满了人,和刚到的时候一样列着队,排得整整齐齐。

昨天晚上,五队同时收工,用布将他们所做的成品盖住,边缘用铁环扣扣在地上,派人看守。

五天时间结束,作品就此完成,不许再次进行修改,也不许他人潜入进行破坏。

四名主审站在前方,一名小吏捧着一份文书,正在宣读。

这是今天验收评定的标准与具体流程,在验收开始之前,先行公布给所有参选者。

验收四个标准,前三个都很常规,最关键的是最后一项。

主审打出前三项分数之后,按而不发,然后由竞选主官介绍自己的作品与未来的建设纲领。

现在完成的这个作品必然包括他们对勿用宫的构想,他们的介绍就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重点是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勿用宫是什么样的,打算怎么建。

这一项不单独评分,但四名主审会给出一个加乘系数,将前三项的总分乘以这个系数,得出最后的总分。

这个系数可正可负,也就是说,如果介绍得不令主审满意的话,前三项就算完成得很好,也是有可能扣分的……

这一项评分要求出来之后,所有人的脸色都出现了变化。

刘万阁怔了一下,笑容消失,凝住眉细细思考。

朱甘棠抚掌微笑,仿佛对这个要求非常赞赏。

王一丁的脸色一直有些晦暗,这时更是如此,眉头皱成了一个包子。

李全胸有成竹地笑了,这感觉,就像他一早就已经把这一项列入了自己的考虑范围内一样。

许问也怔了一下,他的目光扫过面前四个人,最后定在林谢身上,直接看出了谁是这个环节的真正提议者。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有些意外,但也有些高兴。

评分标准什么的,当然是主审说了算,参选者只有听的份。

荆南海最后又补充了一项,竞选主官介绍作品与纲领时,其他四名参选者也是参与者,他们不得打断竞选者的话,但在他讲完之后,可以提出质疑,让其解答。

解答的过程与所进行的阐述,同样将成为主审的评分参考。

这是生怕我们火药味不够浓啊……

许问在心里想着。

不过参选者除了他以外,都是非常资深、经验极其丰富的顶级大匠。在很多方面,他们也许比主审还强。

他们无论是质疑还是解答,肯定都会拓展大家的想法,其实是很好的事情。

只是,许问本人只是一个才通过徒工试的新晋工匠,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就有点尴尬了。

也没关系,一次毕业答辩罢了。

宣讲完规则,荆南海道:“那就开始吧,以年龄排序,先去刘万阁刘大师那里。”

“那就先献丑了。”刘万阁仿佛已经想好了自己的发言,眉头展开,笑吟吟地说。

一行人来到红土场最靠西的位置,刘万阁作品的所在地。

东西被麻布遮着,此时光线有点晦暗,更加看不清楚。

许问眯起眼睛,好奇地看着,只能看出这东西七尺半高,四丈宽,厚度仿佛有些曲折,不太好判断。

荆南海示意了一下,几名兵吏上前,解开地上铜扣,掀开布幅。

此时天色已经比之前稍微亮了一点,薄薄的晨光晒在布幅下面的物体上,许问清晰地听见,周围传来许多道吸气声。

而此时,他也无暇去看其他人的表情,被眼前的建筑吸引住了。

是的,一堵墙,无疑也能被称之为一个建筑。

这是一面石墙,曲折向前,看上去有点像一面折扇。

“扇面”一共十二幅,每幅上都布满雕刻,整面石墙就是一幅巨大的石雕作品。

主审们走上前去,其他三名参选者也情不自禁地跟了上去,仔细看石墙雕刻的细节,只有许问没有马上动,而是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看它的整体。

天光洒落在石墙上,明暗交错。十米长墙,带给人强大的压迫感与震撼感。

然而许问首先感觉到的,是和谐。

这石墙高两米五,算上弯折的部分的话,长度约有二十米。

也就是说,十二面墙壁,每面的宽度约为一米六,呈长方形。

墙壁表面布满精美石雕,远远看着就能感受到惊人的细致度,这不可能是一个人完成的。

但它看上去就是那么统一,那么和谐,整座石墙就是一个整体。

它给人的震撼感,很大程度也是由这个而来的。

许问远远欣赏了一会儿,然后才走上前去细看。

果然,就跟他想的一样,十二面墙壁每面上雕刻的内容都不一样,风格也有明显的差异,并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这整体感,究竟是从何而来?

石墙上的雕刻其实也是一个系列,每四幅是一个地区,画出了大周东南西北四个区域不同的风俗民情。

工匠服役会被分去各个地方,刘万阁这些弟子虽然都是他教出来的,但服役的地方很多时候也不在一处。而借着这个机会,他们走去了大江南北,看到了各地不同的风情。

现在,他们就把看到的一些东西画出来,刻到了这面墙上。

这都是一些小故事小场景,有少女用帘子掩着脸,从窗户后面偷看楼下的卖油郎;有樵夫背着柴火,一步步往山下走着;有书生坐在船上,与友人饮酒作乐,旁边还有一条小船载着采菱女路过,书生趁着醉意,从荷包里掏钱买菱。

十二面墙,十二幅场景,每幅都生趣盎然,而且马上就能看出画的是大周哪片疆域。

除了雕刻出来的场景,更令许问瞩目的是雕刻的工艺。

看着这个,许问想到了一件事。

在这个世界,秦连楹留给他一本手札,里面记载了大周所有比较出名、或者有些特色的雕工。

不过里面不少只有名称、描述和出处,没有操作方法。

在另一个世界,他向孟平学了孟家二十四雕工。

这套雕工荟萃了从古至今,孟家收集到的所有传统与现代雕刻技艺,将其融汇贯通,凝聚成一套体系。

不过当时孟平就说了,这套东西不是自古有之,是近三代才逐渐完成的。

这样做是有感于世界的变迁,以及许多技艺的失传,只好把剩下的部分重新做个整合。

也就是说,这二十四雕工之外,还有一些失传的技艺。孟平平生最大而不可得的愿望,就是把这些技艺找回来,重新融合,将孟家二十四雕进一步升级,然后传下去。

有意思的是,他描述给许问的一部分失传技艺的记载,跟秦连楹手札中的一些描述非常相似。

而现在,看着眼前这座石墙,许问仿佛看见那些描述化为实物,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

660 三年之约946 车上制巧483 干大事533 她581 鬼哭476 决定1075 不是你们想的那样295 现代技术番外01 好起来了990 想活下去1008 怅503 对手们702 探古1112 烟花918 母亲?643 早知道该去的647 出门233 "守诺"1005 都有啊415 三合土882 你怎么在这里221 古韵新风140 杨木巧089 常法境723 雕像040 偷懒724 需要一个翻译801 启动504 奇技淫巧515 水泥543 唧唧复唧唧394 口与心276 特例1018 人如草芥315 百工会1043 密码127 炉灶边190 脱胎换骨127 炉灶边968 打把刀吧538 是不是傻281 叨扰了171 十天246 焦虑690 必须去1069 “小”困难501 红土场509 提前278 不可理解的分数364 你来1005 都有啊357 祭龙神136 拜谁为师461 泪中笑1017 路匪873 靠近545 化繁为简489 钉钉子774 第二形态1024 栖凤244 期待069 当如何924 不要了1013 新帮手311 宗正卷059 赌吗?175 送礼,送祸?276 特例554 力量884 河上星月644 风车391 甜蜜的负担925 不见了006 木桶305 又来?744 木生252 立场017 珠玉826 监工452 麟儿250 来人150 车祸839 蝉肚112 齐小姐418 殊途同归462 殷水红土926 消失207 时空489 钉钉子946 车上制巧825 想学就可以学1038 平等863 赤地千里259 你来就你来365 网格图557 恩怨?887 神明263 医009 黄字坊1072 就是他
660 三年之约946 车上制巧483 干大事533 她581 鬼哭476 决定1075 不是你们想的那样295 现代技术番外01 好起来了990 想活下去1008 怅503 对手们702 探古1112 烟花918 母亲?643 早知道该去的647 出门233 "守诺"1005 都有啊415 三合土882 你怎么在这里221 古韵新风140 杨木巧089 常法境723 雕像040 偷懒724 需要一个翻译801 启动504 奇技淫巧515 水泥543 唧唧复唧唧394 口与心276 特例1018 人如草芥315 百工会1043 密码127 炉灶边190 脱胎换骨127 炉灶边968 打把刀吧538 是不是傻281 叨扰了171 十天246 焦虑690 必须去1069 “小”困难501 红土场509 提前278 不可理解的分数364 你来1005 都有啊357 祭龙神136 拜谁为师461 泪中笑1017 路匪873 靠近545 化繁为简489 钉钉子774 第二形态1024 栖凤244 期待069 当如何924 不要了1013 新帮手311 宗正卷059 赌吗?175 送礼,送祸?276 特例554 力量884 河上星月644 风车391 甜蜜的负担925 不见了006 木桶305 又来?744 木生252 立场017 珠玉826 监工452 麟儿250 来人150 车祸839 蝉肚112 齐小姐418 殊途同归462 殷水红土926 消失207 时空489 钉钉子946 车上制巧825 想学就可以学1038 平等863 赤地千里259 你来就你来365 网格图557 恩怨?887 神明263 医009 黄字坊1072 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