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3章 劝谏

鸿胪寺建于大秦成武七年十月,李之问出任鸿胪寺少卿。

此时,李之问为何许人也,在朝中已经不算是秘密了。

李之问上靖胡之策,得陛下恩遇,特许晋鸿胪寺少卿之职。。。。。。。

至于所谓的靖胡之策到底说了什么,除了中书以及枢密院的诸位大人外,其他人却还无缘一见。

当然,赵石在第一时间,已经看到了原本。

李之问这次所上的靖胡策与他之前的平胡策比起来,已完全是两个样子了。

靖胡策上,先就描述了他在草原的种种见闻。

后来,这些异域见闻,多数都被引入了国武监所著之奇谈录中。

而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策略本身。。。。。。。。。。。

和之前相较,最大的一点不同,其实就是从对抗和防备,改为了同化。

这在后世人眼中,也许不算什么,但在这个时代,却足可以称之为绝无仅有。

他和儒家所提出的教化之策,有着相似之处,却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头一个,他就提到了文字。

他描述的很详细,草原各部胡人,识字者不多,而草原胡人的文字,大体可以分为几种。

一个,就是突厥人所遗,却也残缺不全,各部继承的也多有不同,比如乃蛮人,和鞑靼人。贵族之间文书往来,用的多数就是突厥文字。

这也是两个草原大部中贵族和王族的特权,能够书写突厥文字的人,必定是两部的贵族甚或是王族子孙。

但反过来,不会书写突厥文字的人,却不一定就不是贵族,因为贵族中间,只有那些被认为最智慧的人。才会去学习这些文字。

而据他观察,突厥文已经散佚大半儿,这和草原战乱频仍以及文字传承的规矩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另外,西夏文传播于草原西方,女真文,传于东面,至于更北边的草原部族。多数已经没有文字可言。

大体上。也就是这几种问文字还存在于草原之上了,而且,经过各部删改,也多有不同,可以说,完全无法达到用文字来交流的程度。

当然,据说,契丹文在辽东还有所流传。女真文中也有契丹人很重的痕迹,但李之问没去到那么远,真实情形也只能靠猜测了。

至于西辽,因为西边战乱的缘故,他也没冒险前往,不过契丹人还有国家可言,那么他们的文字应该保存的还算完整才对。

不过,他也听闻,因地近西夏。又曾受封于西夏的缘故,他们现在应该是以西夏文字为主体才对。

李之问描述了这些。都是在为他的靖胡策在做着铺垫。

他认为,若想让胡人归附。彻底融入大秦,首先,就要从文字上下功夫。

他举了一些例子,突厥,契丹,女真,党项,这些曾经立国的异族胡虏,开国的第一件事,便是创立自己的文字。

这可以说是他们的立国之本。

而汉人的文字体系如此完善,何不传之于草原,久之,胡人书写汉家问文字,出口的也是汉家言语,就算风俗有异,但流传于草原,记录以文字者,皆为汉家之学,百年过后,胡人汉人又能有什么区别呢?

这个说的挺新鲜,赵石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胡人要是没了自己的文字,其实也就不能以一个族类出现了。

北方的胡人,说实话,除了少数族裔,跟汉人长的其实并没多少分别,黑头发黑眼睛,如果再说的是汉话,过的久了,彻底禁绝胡人文字流传,谁还能分得清胡人汉人?

当然,他也不是没去过草原。。。。。。。。。。

书生们张口闭口教化天下,到了如今胡人还是胡人,汉人还是汉人,也是有着原因的。

除了读书人不愿意去苦寒之地外,恐怕草原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草原地广人稀,文字流传本就艰难,想想,连吃都吃不饱,穿都穿不暖,还哪里有心学习什么文字?

这些艰难之处,在靖胡策中看不到,糊弄旁人也许有余,但绝对糊弄不了赵石。

这根本不是派几个人去草原进行文化传播那么简单,如果要去做,就需要有长远的打算,文明的碰撞,不是相互搏杀,可以一瞬间定胜负,需要许许多多的人为此努力。

而照汉家王朝的走向,很可能,这样的任务,在文明没有质的飞越之前,根本无法完成。。。。。。。。

不过,到底是一条不错的路径,可以走一走。

赵石想象了一下,当蒙古人,乃蛮人,鞑靼人,以及西域诸国,不再有自己文字的话,那又是怎样一种景象呢?

在千年之后,他们是不是还能勉强维持一个整体族群存在呢?

赵石不知道,也不会去深想,他只是觉得,这个主意其实挺不错的。

而这还没完。

文字之后,便是货币,用这个时代的话说,就是银钱。

李之问认为,草原人崇尚贸易,对商人之尊重,绝非汉家可比。

但他们的交易手段,却极其落后,多数都是以物易物,即便是西域各国的金沙,在草原上也不能流通。

若大秦制钱,能得胡人诸部认同,得以在草原流转通用,也许,日后稍许金银,便胜却数万雄兵。

这不是李之问在开玩笑,他举了几个例子。。。。。。。。。。。

最有力的一个就是,假设大秦制钱通行于草原,那么,但有不臣,只需战前以金银买其牛羊,也许,不用出兵,几个冬天过后,这个部落也就自然而然的消亡于草原之上了。

在赵石看来,几个例子虽然都不很恰当,但也可以称之为远见卓识了。

用经济手段,来控制敌国命脉,话费少许,收益却是可观。

赵石暗自叹息,李之问果然没有白费了这几年光阴,其人之见识,胜却无数饱读之人。

就算是他,这些年来,也只专心于兵戈之事,没有虑及于此,却是浪费了老天爷的不少恩赐。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些手段,事先若没人提及,让他想上几天几夜,也不一定能够想得到。。。。。。。。。。。。。。。

事后诸葛,人人做得,但能超前一步的人,却没几个,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文字,金钱,然后是什么呢?

李之问以为,然后就是通婚,但赵石一看就明白,与其说是汉胡通婚,不如说是移民。

到了这里,反而没什么好说的了。

在这个上面,李之问的经验来源于秦军北征草原时,见到的胡人对人口的热衷,以及胡人风俗的开放。

他觉得,教导胡人耕种,恐怕很难,但草原上的土地,却并非不能种出粮食。

这样一来,也就清楚他想说什么了,最终解决之道,必然是移民。

胡汉血脉的交融,在历史上并非没有,但向来激烈而残酷,轻描淡写的两个字,意味着许许多多人的血泪。

赵石认为,在这个上面,李之问所言,乏善可陈,李之问聪明的地方在于,他并没有像之前那些一样,说的那么真切,而是做出了试试探探的诱导。

靖胡之策,共此四篇。

每一篇都意味深远,在赵石看来,凭此,也足以流芳百世了。

他几乎推翻了之前的平胡诸策,重起炉灶,却更具野心,也更具全局性。

这里面,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有许多细节处,可以完善,可行与不可行之处,也同样众多。。。。。。。。。。

李之问毕竟只是一个人,见识确属难得,但以一人之见,能够左右朝纲者,自古以来就那么几位。

李之问。。。。。。。。差的还远。

作为大秦朝中,最熟悉北方诸部胡人的人,赵石已经准备好接受皇帝陛下的问询。

但有人比他先行了一步。

十月间,同门下平章事周仿上“谏陛下胡事疏”,其实说的便是李之问所上之靖胡策。。。。。。。。。。。

周仿曰:“前朝太宗世民曾言,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唯始皇,汉武二帝,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几绝国祚。。。。。而今陛下怀长雄之心,行再辟之智,欲效秦皇汉武耶?或得唐宗之业乎?”

开宗明义,却没一个字提及靖胡策,甚至连胡虏二字都不曾言及,但明明白白,却指向靖胡策。

因为秦皇汉武二帝,都有扫平匈奴之功,他们在胡事上的作为,多为后世王朝所效仿。

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灭亡了至今草原上出现的,疆域最为庞大,也最为强盛的突厥大帝国。。。。。。。。。。。。

这几位帝王,都乃千古明君,周仿的言外之意,不用细想,也能明白个七八分。

后面周仿所述,也证明了这一点。

始皇暴虐,最为人诟病的一点,除了其他种种,最重要的便是不恤民力,移民,就是始皇帝不恤民力最有力的旁证之一。

当然,如果将其称之为功绩,也不是不可以。。。。。。。(未完待续~^~)

第321章 相见第248章 立誓第1381章 进军第558章 寨子(二)第1091章 终结(四)第1229章 软硬第1439章 做歌第1003章 活着第961章 卡勒第1193章 公主第905章 献计第1419章 书信第1164章 恼火第1085章 回转第761章 惊涛第345章 入山第1411章 相谈第1388章 深谋第1383章 冲锋第787章 宣旨第933章 问答第124章 顽劣(四)第370章 遭遇第1284章 兴庆第576章 破营第1406章 目的第440章 演武(二)第934章 论赏第95章 说破第409章 奖惩(一)第1216章 弃军第564章 谣言第549章 军法第430章 游园(三)第1228章 不合第1327章 内乱第644章 瑰宝(二)第1384章 教诲第1511章 婚姻第1393章 惊悚第39章 庆阳第88章 冲突第953章 狎妓第1164章 恼火第542章 奏表(二)第1368章 赵氏第1227章 恨意第1397章 突变第765章 入瓮(三)第538章 催敌第1081章 平胡第559章 寨子(三)第1440章 赠谱第489章 劳军第364章 庆功(二)第1374章 推心第1250章 陆相第1525章 指点第1295章 求恳第852章 大乱第1437章 殷切第1091章 终结(四)第378章 风雪(一)第460章 原委第788章 惊异第1075章 分封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战图五百二十八章 艰途四第1432章 兴革第273章 开拔(三)第165章 心思第1023章 决定第137章 密议(三)第1554章 残酷第1439章 做歌第277章 初到第1080章 速度第338章 遇敌(三)第1197章 小儿第1185章 家事第64章 京官第1034章 相争(二)第780章 议和(二)第719章 开端(八)第1063章 秋深第1260章 韦州(六)第199章 严苛(一)第988章 军议第196章 音境(二)第1268章 使者第387章 回京(二)第138章 来访(一)第1431章 冷漠第1199章 指点第685章 归人第814章 内衙第1270章 元康第1067章 强弱第1451章 揪心第895章 路途第828章 小人
第321章 相见第248章 立誓第1381章 进军第558章 寨子(二)第1091章 终结(四)第1229章 软硬第1439章 做歌第1003章 活着第961章 卡勒第1193章 公主第905章 献计第1419章 书信第1164章 恼火第1085章 回转第761章 惊涛第345章 入山第1411章 相谈第1388章 深谋第1383章 冲锋第787章 宣旨第933章 问答第124章 顽劣(四)第370章 遭遇第1284章 兴庆第576章 破营第1406章 目的第440章 演武(二)第934章 论赏第95章 说破第409章 奖惩(一)第1216章 弃军第564章 谣言第549章 军法第430章 游园(三)第1228章 不合第1327章 内乱第644章 瑰宝(二)第1384章 教诲第1511章 婚姻第1393章 惊悚第39章 庆阳第88章 冲突第953章 狎妓第1164章 恼火第542章 奏表(二)第1368章 赵氏第1227章 恨意第1397章 突变第765章 入瓮(三)第538章 催敌第1081章 平胡第559章 寨子(三)第1440章 赠谱第489章 劳军第364章 庆功(二)第1374章 推心第1250章 陆相第1525章 指点第1295章 求恳第852章 大乱第1437章 殷切第1091章 终结(四)第378章 风雪(一)第460章 原委第788章 惊异第1075章 分封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战图五百二十八章 艰途四第1432章 兴革第273章 开拔(三)第165章 心思第1023章 决定第137章 密议(三)第1554章 残酷第1439章 做歌第277章 初到第1080章 速度第338章 遇敌(三)第1197章 小儿第1185章 家事第64章 京官第1034章 相争(二)第780章 议和(二)第719章 开端(八)第1063章 秋深第1260章 韦州(六)第199章 严苛(一)第988章 军议第196章 音境(二)第1268章 使者第387章 回京(二)第138章 来访(一)第1431章 冷漠第1199章 指点第685章 归人第814章 内衙第1270章 元康第1067章 强弱第1451章 揪心第895章 路途第828章 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