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 加班加点

其他方法陆续被与会者提出,包括为小行星喷漆、安装太阳帆、反光镜阵列照射、甚至像派人上小行星上安装核弹的提议都没落下。

然而这些方案并不像看起来那样先说,在小行星表面涂一层漆并不难,直接将装有漆料的桶罐当炮弹发射出去,撞在小行星上,就可以达到喷漆的效果,问题是这个办法产生的推力小的可怜,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改变小行星的轨道。

反光镜照射也是一样,没有足够的时间,根本改变不了小行星轨道。

太阳帆倒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见效,哪怕太阳帆产生的推力很你,但宇宙天体的撞击,是真正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只要对小行星施加一点外力,其轨道就会发生极大的偏移,足以将小行星推离撞击轨道。

然而这群小行星的飞行速度高达每秒十六公里,人类建造的任何一种飞行器,都不可能追上风驰电掣的小行星。

派人上小行星安装核弹,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迎面发射太阳帆不是不行,但是每秒十六公里的相对速度,甭管机械强度多么高的人造物体,撞在小行星上的结果都跟小行星撞地球差不多,必定像炮弹一样当场爆炸。

讨论进行到这一步,会场突然陷入诡异的宁静,一位与会专家如梦初醒:“爆炸能推开小行星吗?”

“应该可以。”另一位专家掏出手机迅速计算,“如果十克的物体以五倍音速撞击小行星侧面……假设小行星的质量是十万吨……理想状态下,大概能产生每秒0.008米的位移……那么一天的位移就是700米,一个月的位移就是21公里!”

“21公里太少了,再扩大一百倍也不够。”

“那就增加撞击次数!”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只需要考虑可行性,具体怎么办还是交给政治家来决定吧。”

“那我们还等什么呢?”

讨论热烈的会议戛然而止,会议结果迅速通报各个国家,五大国立刻进行可行性讨论,继而互相沟通,最终确定拦截计划。

为完成该计划,美俄各贡献一门尚未列装的电磁炮,炮弹则是12.7毫米弹头——注意是弹头而非子弹,反正宇宙中没有空气阻力,只要能从电磁轨道上发射出去,无论弹头是什么形状都不影响弹道。

除了从军工厂搞来的弹头之外,还弄来了一大批十克左右的轴承钢珠充当弹药。

电磁炮需要足够的电能驱动,若使用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能,需要的面积实在太大,光是向太空运送电池板,就要占掉相当一部分运力,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承受的结果。

为此,中方贡献了两台小型液态金属反应堆。

这种军用反应堆一直秘而不宣,美俄两国的情报部门只是从侧面了解到中方可能拥有这种反应堆,却一直没拿到确凿的证据。

若不是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反应堆,一哥肯定不肯大出血。

其实微堆才是最适合用在航空航天工程上的反应堆,但是微堆输出功率太低,根本带不动电磁炮,多堆联动需要的数量太多,时间太赶根本来不及制造,所以只能退而求次,弄两座液态金属堆顶上去。

电磁炮必须安装在稳定的武器平台之上,而目前最稳定的空间平台只有两个,一是国际空间站,二是天宫。

驻守空间站的宇航员们立刻行动起来,进行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各国顶尖专家以最快速度,设计轨道炮与空间站的连接装置。

然而空间站不是宇宙战舰,经过计算发现,电磁炮连续发射产生的震动和后坐力,不仅会影响空间站的正常姿态,还有可能影响空间站的整体结构,从而威胁空间站的安全!

最终的结论是电磁炮无论如何都不能安装在空间站上!

为此五大国再次展开紧急磋商,不过会上只有中美俄三国说话,已是昨日黄花的英法,很识趣地闭紧嘴巴。

讨论的结果是必须为电磁炮定制武器平台,全球拥有航天能力的国家和地区,用的都是一次性飞船,那东西根本不能当武器平台使用,唯有美国佬拥有独一无二的航天飞机。

美国人不得不将早已退役的航天飞机从博物馆里拉出来,以最快的速度召集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维护,不求航天飞机能够使用多少次,只求一次性发射成功,哪怕任务结束后直接扔在宇宙里也没关系。

由于担心航天飞机可能在发射过程中失事,美国一口气拉出四架退役航天飞机,但是按发射计划,这些退役的航天飞机在发射时不会承载电磁炮或反应堆等重要物资,以免发射时发生意外。

就是说,航天飞机与反应堆和电磁炮的结合,必须在太空中进行。

尽管各国的技术人员拼尽全力,尽可能采取整体封存,将组合的难度降到最低,可是三者的组合仍然不是接个电线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由专业人员现场指导。

为此,各国紧急召集核技术和武器技术方面的专家,对专家中身体条件较好的人员进行突击宇航培训。

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上什么条件不条件的了,只能矮子里面拔高个,先把有没有的问题解决了再说。

能不能阻击小行星群,已经和全人类能否生存联系在一起,在这个前提下,个人的安危完全不在上层的考虑之列,反正无论哪个国家,都不缺志愿为国献身的爱国者。

航天飞机与电磁炮的结合、电磁炮与反应堆如何安置,都需要时间来解决,不过时间不等人,虽然武器平台还没升空,其他物资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紧张的准备一一到位,开始陆续发往太空。

此后的每一天都能听到运载火箭升空的消息,仅中美俄三国发射的运载火箭,就占到发射总数的三分之一。

发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由于赶工和本身的质量问题,印度和日本各有一枚火箭在发射过程爆炸,毁掉不少物资,好在这两枚火箭的运载能力不强,而且制定发射计划的时候已经考虑到物资的冗余问题,才没影响到计划的正常实施。

304 适应训练372 超速进化1458 见死不救1164 分割计划1600 帮一把1524 预演872 初为人父1444 剩下的都用上1639 代号雷霆1152两害相权取其轻681 溶洞激战246 火力全开562 争夺281 对赌89 撤离镜江1420 顺便问问1882 运气不好1616 辉煌战果1889 靠近1241 为什么不追1267 破局的关键630 游击战术638 强袭1779 钉死609 飞蛾扑火(二)1842 不一样的故事1938 意料之外1590 利用价值1041 步步为营(二)159 夜幕暗影500 截击进行时582 装甲触觉1447 木星大捷532 真空改进版666 防患于未然1233 另一种可能186 新计划(二)69 恐怖巨蚁1248 拉警报674 花式炸崩429 重逢573 惊爆消息657 正面冲突149 压力山大198 不是结束1830 等机会1606 敌我不明1844 谈判代表401 不是小行星530 背后的故事(二)1104 隐藏目标378 病毒2.0版388 电厂危机635 简单局势127 反攻序潮585 永不放弃1275 飞越碎片云354 突破口1379 集群突击1845 最佳掩护682 困局771 外星魅影(四)481 爆破991 两个战场189 叶涵有人找1642 堡垒惊变434 炮虫719 新任命1291 争取时间893 天空中最亮的星1406 挥师木卫四823 误打误撞919 深度合作41 飞天螳螂1043 助力转向1755 以俘虏为主867 取样442 以身犯险493 线圈防线(二)75 一波三折181空中支援531 等待1402 有想法1100 四万公里1275 飞越碎片云1116 到嘴的肥肉396 星群417 背动1533 拖住1453 人手与物资1251 不是汇合的汇合1386 火星的破绽994 胜利的天平1033 不欢而散202 西进计划931 世纪工程1790 特殊方法628 抽丝剥茧1899 再早两天就好了924 脑洞大开
304 适应训练372 超速进化1458 见死不救1164 分割计划1600 帮一把1524 预演872 初为人父1444 剩下的都用上1639 代号雷霆1152两害相权取其轻681 溶洞激战246 火力全开562 争夺281 对赌89 撤离镜江1420 顺便问问1882 运气不好1616 辉煌战果1889 靠近1241 为什么不追1267 破局的关键630 游击战术638 强袭1779 钉死609 飞蛾扑火(二)1842 不一样的故事1938 意料之外1590 利用价值1041 步步为营(二)159 夜幕暗影500 截击进行时582 装甲触觉1447 木星大捷532 真空改进版666 防患于未然1233 另一种可能186 新计划(二)69 恐怖巨蚁1248 拉警报674 花式炸崩429 重逢573 惊爆消息657 正面冲突149 压力山大198 不是结束1830 等机会1606 敌我不明1844 谈判代表401 不是小行星530 背后的故事(二)1104 隐藏目标378 病毒2.0版388 电厂危机635 简单局势127 反攻序潮585 永不放弃1275 飞越碎片云354 突破口1379 集群突击1845 最佳掩护682 困局771 外星魅影(四)481 爆破991 两个战场189 叶涵有人找1642 堡垒惊变434 炮虫719 新任命1291 争取时间893 天空中最亮的星1406 挥师木卫四823 误打误撞919 深度合作41 飞天螳螂1043 助力转向1755 以俘虏为主867 取样442 以身犯险493 线圈防线(二)75 一波三折181空中支援531 等待1402 有想法1100 四万公里1275 飞越碎片云1116 到嘴的肥肉396 星群417 背动1533 拖住1453 人手与物资1251 不是汇合的汇合1386 火星的破绽994 胜利的天平1033 不欢而散202 西进计划931 世纪工程1790 特殊方法628 抽丝剥茧1899 再早两天就好了924 脑洞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