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5章 战争临近

随着时间的流逝,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在1战后的第二次较量即将在伊朗拉开序幕。1920+15年。双方的战争准备不再掩饰。德国将第一、第五和第六三个重装甲师的主力调往两河流域南部地区,同时伴随三个装甲师前往的还有另外4个步兵师和部分后勤单位。在短短数月之内,该地区的德国陆军数量从3万增长到15万左右(包括后勤单位)!虽然部分重装备还没有到位,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战争已经进入倒计时。

三个装甲师大概拥有600辆可以战斗的各种坦克。再加上配属的坦克歼击车和突击炮,德国陆军第一波攻击的能量已经相当可观了。而一共7个师的规模能出动的兵力也在10万左右。而相对于防御南部伊朗的美英军队来说,后者的力量就要差很多了,到目前为止,美英许诺的部队总量不过8万左右,坦克装甲车辆500辆左右。论规模不到德国人的一半,而论战斗力的话恐怕就只有三成左右了!在徐杰看来,被击败是肯定的,关键是能拖多长时间!

南线方面德国人并不打算一开始就全力施为,德国人计划先投入两个装甲师和两个步兵师作为主力,而剩余的兵力则作为整个战区的总预备队。倒不是德国人小瞧美英军队战斗力。而是对北线的土耳其号奥匈帝国军队十分的不放心!如果说南线是同盟国占优的话,那么北线则是华夏和伊朗占优。至少从番号上来看,北线的华夏和伊朗联军一共拥有4个装甲师。其中2个是伊朗人的,而另外2个则是货真价实的华夏一线装甲部队!

“根据可靠情报。华夏装甲师的规模要比我们大一些,一个师的坦克、坦克歼击车和突击炮大概有250辆左右。仅仅计算2个装甲师的总兵力。就已经和我们部署在一线的部队差不多了。如果再考虑装备质量差距的话,那么即使我们和对手发生正面决战,战况也会很不乐观。,我并认为奥匈帝国的两个次等装甲师和土耳其人的部队能够正面挡住华夏和伊朗部队的倾力一击。他们的目标是基尔库克。这个油田十分关键,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闪失,所以我希望要么从本土抽调新的部队来巩固北线的防御,要么抽出一个装甲师作为总预备队。”在一次陆军内部会议中,曼施坦因不无忧虑的说道。

曼施坦因的话给德国陆军高层敲响了警钟,但是他们随后发现抽调部队增援并不是那么一蹴而就的事情。一个装甲师200辆坦克和上千辆卡车外加大量的自行火炮等重装备运输起来十分困难。而且消耗更是巨大。如果要再加一个装甲师的话那么对目前德国前线的燃油和弹药库存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同时让德国人感到担忧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夏和伊朗的准备也会更加充分,时间未必是站在德国人一边的。

最终德国总参谋部做出了一个折衷的决定,抽出一个独立的装甲师作为总预备队。同时为了应对南线装甲力量可能存在的不足,德国陆军决定在战争爆发后派遣若干个独立装甲营来弥补装甲力量的不足。这些独立装甲营中存在一定量的轮式装甲车辆。而且不配属远程支援火力,所以可以节省大量的补给单位。在的德国人看来,虽然这种一半履带式战车一半轮式战车的搭配有些不伦不类,和华夏德国的真正装甲部队碰上绝对吃不了兜着走。但是对抗孱弱的美英部队还是够了。这也算一种方便快捷的提升战斗力的方式吧。

最终德国和土耳其以及奥匈帝国达成了一致。双方同时从西面和南面两个方向发动进攻。德国陆军会尽快在短时间击破华夏侧翼的美英联军而土耳其和奥匈军队则要牵制住华夏和伊朗军队,防止对方合成一股一起对付德国陆军。按照德国人的计划,德国陆军将在空军的配合下在2周内的时间击溃美英联军,然后绕道华夏和伊朗军队的侧后方和土耳其以及奥匈军队形成一个钳形攻势。

至于另外一种可能。华夏在开始阶段直接发动对土耳其的进攻,同盟国也做了安排,那个装甲师就是保护基尔库克的最后一根保险丝。按照德国人的估计。即使他们无法最终遏制华夏陆军的攻势,至少也可以拖延一段时间。而全力进攻的华夏部队自然无法支援美英。那么德军在南线的突击将会更加顺利。

而在空军方面。德国空军所属的帝国航空军、狮鹫航空军、腓特烈大帝航空军以及秃鹰航空军在内的一共四个航空军将近2500架飞机的庞大集群开始进入两河流域以及小亚细亚地区。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围网。再加上土耳其和奥匈投入的一线部队,整个位于中东的同盟国航空力量已经达到了4000架左右!而作为对手的华夏和协约国航空部队玩命凑也不过在伊朗部署了2200多架飞机。其中华夏空军有900架左右的飞机。伊朗航空力量为500架左右。剩余的为美英两国。相对于同盟国航空力量那种战斗机、夜战飞机和轰炸机俱全的均衡搭配。华夏和协约国的航空力量都以防御为主,战斗机的比例占了绝大多数,虽然也有攻击机,但是都是单发。只能执行有限的对地攻击任务。虽然华夏和协约国还在努力补充飞机数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受制于伊朗脆弱的地勤和维护能力,上升的空间并不大。

仅从数量上来看,德国空军堪称是满手好牌啊,不过唯一让德国人感到比较郁闷的是,BF109战斗机的航程实在是悲催点。即使有副油箱,其作战半径一般也不超过500KM。如果考虑提前接敌扔掉副油箱的话,那么航程会更悲催一些。所以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想要对伊朗纵深的目标进行打击确实存在一些困难。除非德国空军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和损失。

针对这种情况,戈林提出的建议是实施夜间轰炸。虽然精度会比较低,但是总比没有强。而老成持重的格里姆则建议先对伊朗的空军基地进行攻击。上次在意大利的惨重损失让这位轰炸机指挥官对协约国的拦截力量十分的忌惮。在他看来空军首要作战目标就是对方的空军,先解决这个问题再谈对地支援吧。而在打击目标的选择问题上,作为空军老大的红男爵并没有给予明确的指示。一方面是因为他比较认同格里姆的建议,但是另外一方面在从参谋部的压力下,他又必须顾及陆军的要求。所以就摆出了一个你们做,别做的太过分,我就装作不知道的态度。而负责制定计划的小里希特霍芬(历史上2战的德国空军将领和红男爵有亲戚关系。)和凯塞林自然心领神会。

同盟国空军和陆军做了准备,海军自然也不会闲着。德国海军两个双航母编队已经离开地中海进入红海。而土耳其帝国和奥匈帝国也各派出一艘中型舰队航空母舰。这样一来部署在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一代的同盟国海军力量就已经达到了6艘航空母舰的标准,这支力量放到历史上那绝对是相当强悍的。3艘重型装甲航母和3艘轻防护中型舰队航母。这可是完爆历史上日本空袭珍珠港时的阵容啊!不过这样的阵容对于所要面对的对手来说恐怕并不那么富余。

首先他们必须盯紧随时可能出现的“伊朗舰队”。对方拥有两艘舰队航母,那么为了稳妥起见,同盟国至少需要抽出3艘舰队航母才有比较大的胜算。这就分出了将近一半的兵力。除此之外,德国舰队还必须负责阿拉伯海到波斯湾一线的海上安全。这就让他们必须和英国部署在伊朗东南部的陆基航空兵分出一个高低,毕竟人家费大力气造了机场,部署了大量空军可是要见真章的!三艘航空母舰满打满算也就300架飞机,和陆基机场进行无休止的拉锯战肯定不行,但是可惜的是,海军下属的航空力量中缺乏远程重型轰炸机。很难对伊朗东南部的英国航空基地予以毁灭性打击。

所以看似强大的舰队力量实际上在一些极端情况下甚至入不敷出。比如说当印度洋发现伊朗舰队的时候,同盟国地中海舰队要分出一半的力量来对付伊朗舰队,即使打赢了,三艘航母恐怕也会有所损失。即使运气比较好。一艘航母都没沉,那么舰载机和物资的损耗也足够让这些航母暂时退出一线了。而剩余的三艘航母面对英国陆基航空兵,恐怕一周之内就会被打虚脱。按照意大利战争中的经验教训。一周激烈的空战损失300多架飞机是很正常的。即使把这个数量减到三分之一,也够德国海军受的。按照欧洲军事标准。损失三分之一的兵力后,就已经可以让这张部队失去战斗力了。如果再损失一艘航母的话。恐怕剩余的德国海军就要考虑退出战场了。

面对这种情况,德国海军的应对方式是在波斯湾南部沿海地区建立空军基地,以陆基空军对抗陆基空军,同时为了保证舰队的持续作战能力,派出的舰队和部署在地中海留守的舰队实施轮战。当一支舰队实力出现衰竭的征兆的时候,就果断拉回去修正。让另外一支舰队补充上。这样一来整个同盟国舰队被彻底调动起来,甚至于西班牙人的两艘中型舰队航空母舰也被“征用”。虽然他们不会进入一线战场,但是也被作为护航战舰和飞机运输舰来承担二线任务。至此,整个同盟国的战争机器被最终调动起来。

同盟国磨刀霍霍的时候,华夏和协约国自然也不会闲着。在同盟国整合自己的力量的同时,华夏和协约国也在盘算着手中的本钱,以决定在未来的战争中,各国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从总体上看,我们的陆军和对方差距并不算太大,虽然对方数量上会有较大优势。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奥匈帝国军队和土耳其军队,前者在欧洲只能算是2流。而后者在欧洲连2流都算不上。真正有威胁的是南线的德军。为了减少贵国和英国军队在南线的压力,华夏陆军可以在战争之初向基尔库克方向发动攻击来牵制对手的兵力。但是我们这样做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除了英国位于伊朗东南部的空军之外,剩余的空军必须有一个机构统一负责指挥。”面对美国特使马歇尔和英国特使丘吉尔,徐杰开出了自己的价码。

徐杰做出这个承诺可不仅仅是为了分担美英的压力,而是基于华夏在伊朗的战略目的制定的。华夏在伊朗的一切行动都以保住伊朗北部地区为中心。那么想要让德国人低头的话就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打疼对方,让对方认识到这是一块硬骨头!而打疼对方单靠被动防御是不行的,伊朗领土太大,而华夏和伊朗的部队数量太少,不可能处处严密设防。被动的防御最终会被高机动性的对手拖垮。所以华夏必须主动出击,而且这一击必须打到德国人痛处!真正让德国人心痛的不是部队损失,即使那几个装甲师最终都拼光了,对于德国陆军来说也不算太大一回事,真正对德国要命的是基尔库克的油田!这是未来德国发动南亚攻势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是绝对不能有闪失的,只有华夏体现出来能够威胁到这个重要能源基地的能力后,德国人才会考虑退让。

同样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华夏最缺乏的不是足够地面部队,而是足够的空军。或者换句话说是尽量削弱对方的轰炸强度。这就需要足够的飞机!将近4000架飞机啊,也就比历史上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时的数量少一些。虽然土耳其和奥匈帝国空军让这支空军的力量多少掺了一些水分。但是对方空军的优势还是勿容置疑的。要是任由各国空军独立作战的话,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被优势的对手彻底拖垮。谁都活不了。

无论是丘吉尔还是马歇尔都不傻,他们知道这个所谓的统一指挥机构肯定是华夏说了算。但是这个条件又不是他们可以轻易拒绝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自然是美英陆军的孱弱。每当马歇尔想起美国陆军正面至少4个师的德国陆军他就不由得打个冷颤。和海军不一样,美国陆军从1战开始似乎就从来没有在正面交战中战胜过同盟国。英美发现自己的计划和实际出现了极大的偏差。原本以为德国人会集中兵力在北线,先行击败华夏。但是谁知德国人将主力集中在南线。这样的话就让美英两国直面同盟国最为锋利的战刀。而在先前的计划中,美英最为悲催的想法也不过是面对德国人的一支偏师而已。所以美英只有在华夏的支持下才可能稳住战线。否则还不如直接撤退来的利落。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则是形势使然。同盟国空军实力强大,同时补给速度也比远隔千山万水的美英更快。在伊朗战争中,如果想要遏制同盟国强悍的空中优势,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战斗机和地面指挥系统集中起来。对某些重要方向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同盟国空军。把对方打疼了,才会让他们有所收敛。

虽然华夏开始肯定会把航空兵力集中在北线,但是对于美英军队的影响并不算太大。首先,美英军队距离边境线比较远,也就是说德国人单发俯冲轰炸机的威胁并不大。而双发飞机除了最新的JU88外,其它的只能水平或者浅俯冲轰炸,精度有限。其次,出于静态防御状态的美英军队得到了掩体和防空炮的保护,相对于准备主动出击的华夏来说,他们对战斗机的需要就要小得多了。

“单纯的承诺并不能弥补我们的短板,如果贵国的攻击并没有吸引德国人的注意力。我们该怎么办?”丘吉尔问道。“我们需要一个切实的保证。需要强有力的支持。”虽然原则上认同了华夏的意见,但是在具体细节上,英国人还是要争一争的!而美国人也抱着同样的观点。毕竟空口无凭啊。

“2个华夏装甲营和俄国部队如何?他们将作为英美两国陆军的预备队。”一旁的彭毅说道。这种事情根本不用徐杰亲自过问,陆军方面就自己安排好了。“后者我想大家都明白什么意思。这两支部队加在一起拥有的坦克等装甲车辆也将近200辆了。应该够了吧。”

如果单纯看数量的话,200辆坦克完全可以弥补美英一方的装甲单位差距。但是考虑到俄国部队的装备完全不可能和华夏正规军相媲美。有些只有一个炮罩的半开放战斗室的车辆在俄国人眼中也能称得上装甲单位了。所以实际战斗力一定会打一个折扣。虽然在正面交战中依然劣势。但是经过一番考量之后,接受对方的意见似乎是最好的选择。毕竟这次是华夏挑大梁。美英不想付出自然拿不到太多的话语权。同时他们也知道,这已经是华夏可以做出的最大让步了。还有一支法国人组成的部队也准备参加战争,但是可惜的是他们正在中亚接受训练,开战之初的战斗和他们无关。开战后2个月法国人能加入战场就不错了。

在完成了陆军和空军的安排之后,剩下的就是那支由三国共同控制的“伊朗舰队”了。出乎一般人意料的是,这支舰队在成军之后并没有回到伊朗,而是一直在东南亚海域中训练游弋,并且和华夏舰队进行过几次演习。好像即将爆发的战争和他们并没有什么关系一般。但是少量核心人员才知道,这支舰队在开战前将前往美国。而他们的战场也不会是德国人预设的印度洋战场,而是大西洋!同盟国海军大半的力量已经投入到中东地区。而苏默等人的任务就是在对方脆弱的方向上狠狠的捅几下!

所有的部署都已经进入最后的阶段。战争已经进入不可逆的过程。地面部队已经被部署到事先安排好的出发阵位上。一切都在等待最终时刻的到来。秦岳作为华夏派驻伊朗空军的最高指挥官,最终拿到了整个伊朗战区绝大部分空中力量的指挥权。这位华夏中将将是华夏军事史上第一位在实战中指挥数个航空军的指挥官,他的所作所为必将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拿到了统一指挥权只是第一步,剩下的就是如何整合这支力量了。秦岳看了看手中密密麻麻的编制表,其所拥有的单发战斗机主要为3种,分别是华夏的石茶隼战斗机(华夏版P51)这款飞机性能相当不错。(好吧,虽然因为发动机的缘故,这款飞机还是没能达到P51B的水平,不过刚1000马力的液冷发动机和优良的气动布局还是让他在和BF109早期型号战斗机拥有一些优势。毕竟后者初期的DB601也就那样。)是华夏和伊朗空军的主力。这些新式飞机大概有700架左右。

然后是美国人的P40战斗机和英国人喷火式战斗机。这两款飞机各有优缺点。前者是空战性能一般,但是航程比较远。而后者是空战性能很不错,甚至在某些性能上超过了石茶隼。但是航程近的可以用惨剧来形容。以至于被人戏称为机场防御专用战斗机。这两款飞机的数量加在一起也不过500架左右。

除了单发战斗机之外。秦岳手中还有大概200架左右的虎猫式战斗机,这种华夏唯一大量装备的双发轻型飞机是作为轻型轰炸机和重型战斗机存在的。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还是作为重型战斗机更靠谱一些。这些战斗机是专门给德国的战略轰炸机准备的。类似JU88级别的轰炸机交给拥有2门20MM机炮和2挺机枪的石茶隼就足够了,强悍的西斯潘诺机炮和穿越者剽窃过来的薄壳弹足够教这些家伙重新做人。

但是要碰上曾经在意大利上空肆虐的枪骑兵战略轰炸机联队的话,恐怕依然需要这些身披重甲。装载大量30MM火炮的重型战斗机上阵了。不过和曾经在意大利战场上用鲜血创造出辉煌战果的前辈相比,他们除了大口径航炮之外还有一件让所有轰炸机感到害怕的东西。那就是空射火箭弹!华夏没有选择类似德国人前期的大口径火箭弹,而是选择了5寸级别的中口径火箭弹。一架虎猫可以挂在12发5寸高速火箭弹,较高是速度和较多的数量使其效率比单发大口径火箭弹更高!而另外一种则是狐蝠式战斗机,此时的狐蝠式飞机更接近一款战斗机而不是轰炸机,再卸掉了大量的装甲,和提升了发动机功率后,狐蝠的战斗力已经接近了历史上初期的P38战斗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是不知道这场战争将会以哪种方式拉开序幕呢?”秦岳看着德黑兰城区,幽幽的说道。

感谢书友hukaikaka、zhouyu1976的打赏~~~。(未完待续。。)

第1024章 谈判结束第1225章 神嘲讽第1493章 孟加拉湾的风暴第1243章 “伊朗舰队”的准备第1201章 华夏鹰群3第975章 突破口第1274章 太凶残了第1537章 摊牌1第1099章 老兵的警觉第613章 快速舰队之间的较量!第790章 生来就是死对头第1183章 嘴炮之战第988章 宿命之战第1299章 爆发第398章 不宣而战的传统第1139章 重创第1145章 枕戈待旦第285章 变数第981章 泥潭第1175章 法国和撒丁岛第687章 攻击开始第42章 理想版公海舰队第884章 风暴第1146章 南拖北打第180章 英国人来了第448章 防守反击第707章 巅峰时刻第498章 无敌舰队第694章 分割第96章 阳谋第54章 北洋的反应第490章 心急的日本人第168章 丰岛之后(一)第321章 纽波特纽斯第1365章 华夏海军的挑战1第475章 暗流涌动第677章 最后的机会第610章 剧本不是这样的!第1134章 进攻开始第242章 突围第951章 协约国的野望第377章 巨兽的黄昏(一)第941章 困局第1274章 太凶残了第709章 迟到的马卡诺夫第832章 离去第1358章 谈判和终结第514章 铁道炮兵第1512章 血火大洋第1241章 战后总结第1387章 决断第1195章 伊朗攻略第1099章 老兵的警觉第1241章 战后总结第1233章 俄国人的选择第1134章 进攻开始第1193章 破局第691章 乱战第393章 新的日本海军第697章 检讨第1093章 分配任务第1318章 最后的追逐第334章 逃出生天?第1276章 后续反应第1445章 暗流涌动第1458章 相持阶段第1466章 看不见的锋线第1108章 南下第358章 决战序幕第346章 北洋和外洋第1208章 航母编组计划第1085章 斗牛士vs蛮牛第37章 徐杰与第谷的谈话第1480章 从云间到地面(2)第734章 帝国危机(1)第1453章 全力以赴的英国人第1071章 鏖战第46章 x级装巡的未来第55章 海军痼疾第1396章 对攻第1358章 谈判和终结第334章 逃出生天?第1346章 北守南攻第795章 英国人的补救措施第271章 日军最后的攻势第483章 巷战第471章 战场调整第1188章 偏离方向的攻击第716章 英国人的打算第1044章 快速远洋舰队第1451章 多点开花第1076章 暴风火箭炮第1407章 猛龙第1476章 英伦之战的落幕第708章 崩溃第1130章 机会or陷阱?第111章 意外冲突(二)第471章 战场调整第521章 与土耳其的交易第1210章 装甲部队升级计划
第1024章 谈判结束第1225章 神嘲讽第1493章 孟加拉湾的风暴第1243章 “伊朗舰队”的准备第1201章 华夏鹰群3第975章 突破口第1274章 太凶残了第1537章 摊牌1第1099章 老兵的警觉第613章 快速舰队之间的较量!第790章 生来就是死对头第1183章 嘴炮之战第988章 宿命之战第1299章 爆发第398章 不宣而战的传统第1139章 重创第1145章 枕戈待旦第285章 变数第981章 泥潭第1175章 法国和撒丁岛第687章 攻击开始第42章 理想版公海舰队第884章 风暴第1146章 南拖北打第180章 英国人来了第448章 防守反击第707章 巅峰时刻第498章 无敌舰队第694章 分割第96章 阳谋第54章 北洋的反应第490章 心急的日本人第168章 丰岛之后(一)第321章 纽波特纽斯第1365章 华夏海军的挑战1第475章 暗流涌动第677章 最后的机会第610章 剧本不是这样的!第1134章 进攻开始第242章 突围第951章 协约国的野望第377章 巨兽的黄昏(一)第941章 困局第1274章 太凶残了第709章 迟到的马卡诺夫第832章 离去第1358章 谈判和终结第514章 铁道炮兵第1512章 血火大洋第1241章 战后总结第1387章 决断第1195章 伊朗攻略第1099章 老兵的警觉第1241章 战后总结第1233章 俄国人的选择第1134章 进攻开始第1193章 破局第691章 乱战第393章 新的日本海军第697章 检讨第1093章 分配任务第1318章 最后的追逐第334章 逃出生天?第1276章 后续反应第1445章 暗流涌动第1458章 相持阶段第1466章 看不见的锋线第1108章 南下第358章 决战序幕第346章 北洋和外洋第1208章 航母编组计划第1085章 斗牛士vs蛮牛第37章 徐杰与第谷的谈话第1480章 从云间到地面(2)第734章 帝国危机(1)第1453章 全力以赴的英国人第1071章 鏖战第46章 x级装巡的未来第55章 海军痼疾第1396章 对攻第1358章 谈判和终结第334章 逃出生天?第1346章 北守南攻第795章 英国人的补救措施第271章 日军最后的攻势第483章 巷战第471章 战场调整第1188章 偏离方向的攻击第716章 英国人的打算第1044章 快速远洋舰队第1451章 多点开花第1076章 暴风火箭炮第1407章 猛龙第1476章 英伦之战的落幕第708章 崩溃第1130章 机会or陷阱?第111章 意外冲突(二)第471章 战场调整第521章 与土耳其的交易第1210章 装甲部队升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