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6章 磨刀霍霍的俄国

“多少年了,我们终于又拥有如此强悍的军队了,他们比诺曼诺夫王朝时的军队还要强大,论装备比法国军队还要强。加上贵国的航空队和源源不断的支援,我们完全可以对付德国人再东欧的留守部队。”当着美国特使的面,加仑将军大谈未来美好的前景和美俄两国的传统友谊。大家一起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共同描述2战结束后的美好世界。场面十分融洽,至少表明上是这样。

“您对即将爆发的战争怎么看?我现在有些看不明白了。”当美国代表在接待人员的陪同下离开之后,一直躲在旁边默默不语的朱可夫走上前来,靠着一辆刚刚运到的谢尔曼坦克问道。“你怎么看这些家伙。说说你的想法。”加仑将军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都是些旧货了,战争初期就有些过时的东西,而且说不定是直接那被击毁的坦克返修一下就扔给了我们。您看这个炮塔后部的痕迹,明显是被穿甲弹击穿后堵上的。手段极其简单。估计是战场维修完成的。还有这门火炮,膛线已经磨掉了一些。这门火炮至少打出了200发炮弹。”朱可夫非常不满的说道。“美国人把我们当成收破烂的了,拿点东西就想把我们打发掉。”

“更为重要的事,这些东西都过时了,在开战之初也∏,..就只能和德国人的4号坦克交手。遇上虎式就是被碾压的份。而我们急需的类似华夏龙式坦克和35型坦克的新式武器却迟迟没有运过来。美国人和华夏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只是把我们当成了可以利用的炮灰,我们再他们心中的地位甚至不如法国!”朱可夫现在有些怀疑俄国加入战争是否合适。

“不。还是有区别的,跟着美国。我们还有机会重新崛起,而跟着华夏。他们不会给我们的机会的。我们想要收回东欧曾经属于我们的领土就必须参加这场战争,站到美国人一边。另外,据说美国人也会派遣自己的装甲部队来到东欧和我们配合作战。他们拥有新式的潘兴坦克,足够对付虎式。”加仑将军回答道。

当托洛茨基和美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俄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文件之后,一些准备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趁着冬季和来年春天这最后一段的准备时间。俄国人几乎掏干净了几乎所有的家底来准备这场国运之战。不过可惜的是,俄国在1战后就惨遭肢解,并且被德国压制了这么多年,军事工业发展十分缓慢。即使在美国提供大量装备,华夏也卖给俄国一些坦克装甲车辆的情况下。俄国的总体装备水平也就能达到奥匈帝国部队中中等偏下的水平。

虽然现在俄国人也能凑出5000多辆坦克,但是这些坦克中甚至还有华夏早已经不用的26型坦克和美国人的m3坦克!品种之繁杂,维护之差劲,备件之稀少让人不忍直视!在考察了俄国人所谓的装甲部队之后,一名美国军官曾经这样说道:“我们美国拖拉机的传动设备都比俄国坦克上用的要好!仅从装备而言,俄国人不适合对抗德军,而只能打土耳其人,甚至对付奥匈都有些勉强!”

一个军事强国单靠买时买不来的,更何况俄国还没多少钱可以用来武装自己的军队。美国人终于发现了自己的计划中有一个很大的漏洞。费了半天劲找了要给小弟,结果这个小弟不是一只老虎而是一只病猫!不过即使这样,美国人捏着鼻子也认了,将战后的欧洲整合到自己的阵营中式美国的既定国策。是不容改变的!而俄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踌躇再三之后,美国人决定抄家伙亲自来到东欧和德国人干一场!

既然美国要亲自操刀上阵。华夏也是愿意提供帮助的。当美国人乘坐运兵船到了华夏之后,华夏航空公司的客机就可以把这些美国大兵直接从东部的各个港口送到俄国。而大量的装备除了一小部分从华夏采购之外。另外一部分则通过北海航线运往俄国的摩尔曼斯克。也许有人说了德国空军和海军不管吗?这个位面德国没有对北欧三国发动进攻,飞机从德国本土起飞航程不够。而海军吗?正在地中海趴窝呢,少量的潜艇对于有护航航母的美国运输船队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不得不说,美英两国的海上运输能力还是很猛的,到目前为止,在俄国的美英两国军队总数已经达到了50万以上!配属了4000多辆各种坦克,其中约有1000辆新式的潘兴坦克。从兵力和物资的投入上来看,俄国战场的投入已经远远超过了印度战场。相对于帮助英国守住殖民地,美国人更愿意帮自己小弟一个忙。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德国东部边境处集聚,暴风骤雨般的战斗即将到来!

美国人对东线的战争还是很自信的。美国军方认为美军和德军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装备上,如果德国人没有那些高大威猛的虎式坦克,美国军队依靠谢尔曼完全可以和4号坦克打个有来有往。而限制当美国新式的潘兴坦克投入战场之后,威力巨大的虎式坦克也并非不可战胜。技术条件几乎持平之后,美军将领认为自己不会惧怕守卫东部边境的二流德军。

除了陆军之外,美英空军也加紧了在俄国的部署。英伦毕竟就那么点地方,而且物资需要从大西洋另外一边运来,美英限制缺的不是飞机,而是可以容纳这些飞机的机场和可以支持这些飞机继续作战的补给。英伦太小了。不适合更多的航空兵力展开,于是乎,在陆军开辟东线战场之后,美英空军也在动线开辟了战场。而且拜华夏的秋明油田所赐,他们补给线被大大缩短。而不少航空配件也和华夏通用。所以空军部署的速度反而比陆军还要快一些!

美国不愧为是历史上一年产了10万架各种飞机,数量和质量双冠王的存在!字保证部署在英国的2万多架各种飞机和部署在印度的5000多架各种飞机的情况下。还能抽出8000架飞机的强悍航空兵力!其中B17轰炸机甚至是直接从阿拉斯加飞往华夏,然后经过几次转场来到俄国!当俄国人第一次看到数百架B17从空中飞过的时候。他们惊呆了。

俄国人不是不看报纸,他们知道美英在德国上空的空中舰队的规模,但是报纸上的数字和亲眼所见那是完全两码事啊!这就好比人们看战史上写几万十几万大军没啥概念,但是有的时候看到几千人聚在一起就感到震撼一样。别看空中飞着的就几百架B17。但是俄国媒体可是敢在后面加个零的!有这么强大的空军,俄国还怕个球?美国人无意之间秀了一次肌肉。却给了俄国人莫大的信心!

经过一番布置之后,山姆大叔认为限制在俄国的协约国兵力对付德国的二流陆军和陷入两大战场中抽不出身来的德国空军应该问题不大吧?德国陆军按照美国人的估算,其最精锐的不对应该用在印度和中东应对华夏。而空军更不用说了,美英作为进攻方都被打的鲜血淋漓,德国人同样也付出了惨重代价。能维持欧洲战场的情况就不错了。美国人可不认为德国空军还能在东线部署多少力量,当然,这一切都是美国人认为,实际上呢?

对于美国人和俄国人的小动作,德国人十分清楚,如果不是现在实在不适合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德国军队早发动一场“预防式战争”了!美国人还是有些小看了这个位面的德意志帝国的工业和实力!要知道,历史上德国在1944年都能憋出3.9万架飞机!这个位面在工业全开的情况下憋出8万架飞机也是有可能的。当然质量上和美国哪种B17、B29一大把的情况相比还是差不少的。

但是这种工业规模在用于防御作战的时候还是能撑得住的,毕竟在防御作战中。即使2架战斗机换1架B17也是德国人赚啊,而且还是赚了好几倍!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国土面积的扩大,美英的战略轰炸无法覆盖德国在东欧的国土。别看西部的城市被炸得够呛,双方空军一天到晚的撕逼。但是东部国土还是比较安全的,德国大量的产能在战前就转移到了这些地方。所以军备生产受到的影响被大大降低。这个位面可不会出现一个轴承厂被炸,整个军工都哆嗦的情况。一方面是德国人的轴承厂太多了,另外一方面是不少工厂处于美英够不着的地方。

尤其是现在。当红男爵果断放弃外高加索之后,德国在本土的航空兵力其实有一定的富裕,原本打算仓促投入战斗的喷气式飞机部队的计划被暂时中止。而在大量削减4发轰炸机和2发轰炸机后,德国战斗机的产能再一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随着陆军也表示了从南亚抽身的想法后,德意志帝国的消耗也下降了一些,那些节省下来的物资也可以继续增加航空部队的产能。

在意识到的美俄会在动线动手之后,红男爵重新调整了自己的部署,将修正完成的4个航空兵军调往动线,配合原本守在东欧的另外2个航空军,德国人一共集中了6个完整的航空军和一些其它残部。而且德国部署在东线的空军主要以战斗机部队为主。美国人虽然有8000架飞机,俄国人的飞机也有一些,但是如果光算战斗机部队的话,美英俄三国在动线的战斗机部队未必比德国人强多少,而且相对于西欧航空兵的密度,动线简直可以用航空兵沙漠来形容,广袤的原野上只有数量稀少的空军,绵长的站线稀释了空军的攻击力!

而在陆军方面,德国人更不虚了。要知道历史上德国人都能攒出好几百万的陆军,这个位面虽然庞大的产能和物资被分给了空军和海军,但是总体而言,这个位面的陆军还是要比历史上强的。德国陆军的力量的强大是超乎美英想象的,即使抛出德国在中东和南亚驻扎的部队,现在的德军想凑出一支200多万的东线军团一点问题也没有,这200多万的部队从装备和质量上来讲可要比历史上的德军强多了!

而且更让协约国想不到的事,他们费劲心思研究出来的潘兴坦克在德国人面前也就那样了,动线的虎式重型坦克部队确实不多,甚至被绵长的站线一稀释作用也就变的有限了,但是此时的德国陆军可不再是单纯靠虎式和大量四号了,因为就在这段时间里,德国人的豹式坦克终于量产了!和老虎一样,这个位面的豹子也比历史上的豹子更加强悍!

新的豹式坦克重达48吨,装备一门和虎式坦克一样的88mmL56坦克炮,正面手上的装甲厚度是90mm倾斜60度。首下装甲厚度为90mm倾斜45度。侧面装甲和历史上一样比较单薄,但是前部也有75mm的厚度,中后部侧面为45mm。配备一款最大处理65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以为早在设计之初就将其定位为一款40吨级别的坦克,这个位面豹子坦克的稳定性还是相当不错的。这款中型坦克就是为了强调正面防御和火力。德国陆军对其期望很高,希望这些坦克可以完全取代4号坦克,实现和虎式坦克的互补!

按照德国人的惯例,既然已经量产了豹式坦克,那么用同样地盘改出来的坦克歼击车也会上马!这个位面德国人一直在为豹式坦克歼击车的火力选择而范畴,是用88mmL71火炮呢还是105mmL62火炮?前者的数据穿深不错,而且备弹量比较大。而后者似乎在打大倾角装甲时的表现比较好,榴弹威力巨大!

而德国人最终的选择让人出乎意料,德国陆军大笔一挥,同时装备了2种火炮。装备88mmL71火炮的豹式战车被称为猎豹坦克歼击车。而装备了105mmL62火炮的豹式战车则被称为美洲豹坦克歼击车。

感谢书友zhouyu1976、铁太极勋章、第一近卫坦克旅、快风的打赏~~~,以及书友lk88881026、辰溪、smyhe783、独眼老猫、鸡哥哥2010等书友的月票支持~~~。2号出去,可能更新不了,事先说明一下~~~。(未完待续。)

第1327章 抉择第526章 小国的心思第304章 船厂之行第803章 再见了,远东!第27章 北洋的反应第1035章 底线和预防措施第277章 搁浅的巨鲸第891章 下一步怎么办第723章 防御战第555章 死局第1345章 阻击战第1480章 从云间到地面(2)第1405章 虎啸法兰西5第665章 胶着的战局第1270章 交战第10章 拜会布林(三)第846章 躺枪的英国人第652章 取舍第99章 风险与收益第1411章 久攻不下第252章 舰炮对岸炮第1007章 逃亡之旅第624章 大碰撞第101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703章 华德密谋第603章 如果英国倒了第457章 危局第1349章 胜利or深渊?第547章 标准化与产业协作第549章 论坦克的可行性第735章 帝国危机(2)第132章 日本人的反应第346章 北洋和外洋第370章 饮鸩止渴第611章 潜艇战与反潜第1389章 激战第357章 决战前夕第71章 没有陆军是不行的第1020章 谈判开始第1031章 航空巡洋舰第350章 无从抉择第1309章 反击准备第441章 自投罗网第1440章 谈判第40章 改变历史的谈话第1310章 急转直下第1089章 三方合作第895章 兵临城下第992章 诸神的黄昏4第128章 x级装巡改进版第1066章 铸造中坚2第922章 战云密布第218章 英国人与俄国人第1484章 装甲启示录(1)第1084章 美英推演第1052章 朋友or敌人?第942章 厌战之殇第1362章 最强之剑第342章 见到熟人了第1476章 英伦之战的落幕第667章 新“施里芬”计划第133章 日本人的决断第1257章 交锋第461章 消耗战第944章 僵持第1210章 装甲部队升级计划第236章 舆论战第341章 落幕第597章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第1339章 反击计划第1005章 决断第737章 埃森的困局第161章 丰岛海战(一)第136章 早产的风暴突击队第1098章 备战第50章 “抗日统一战线”?第1439章 大西洋启示录4第968章 自投罗网第618章 战争倒计时第1529章 胜利的曙光?第1062章 德国未来攻击机第420章 马卡诺夫的应对第922章 战云密布第41章 改变历史的谈话(二)第869章 贝蒂你在哪?第46章 x级装巡的未来第273章 战争背后的角逐第1148章 巷战第364章 巡洋舰的黄昏第442章 合围第989章 诸神的黄昏1第207章 群山湾海战的影响第29章 谈判正式开始第513章 无畏之海第125章 整军计划第123章 陆军改革第681章 一场战争两种观点第329章 第二回合第1251章 来日方长1第147章 新船计划
第1327章 抉择第526章 小国的心思第304章 船厂之行第803章 再见了,远东!第27章 北洋的反应第1035章 底线和预防措施第277章 搁浅的巨鲸第891章 下一步怎么办第723章 防御战第555章 死局第1345章 阻击战第1480章 从云间到地面(2)第1405章 虎啸法兰西5第665章 胶着的战局第1270章 交战第10章 拜会布林(三)第846章 躺枪的英国人第652章 取舍第99章 风险与收益第1411章 久攻不下第252章 舰炮对岸炮第1007章 逃亡之旅第624章 大碰撞第101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703章 华德密谋第603章 如果英国倒了第457章 危局第1349章 胜利or深渊?第547章 标准化与产业协作第549章 论坦克的可行性第735章 帝国危机(2)第132章 日本人的反应第346章 北洋和外洋第370章 饮鸩止渴第611章 潜艇战与反潜第1389章 激战第357章 决战前夕第71章 没有陆军是不行的第1020章 谈判开始第1031章 航空巡洋舰第350章 无从抉择第1309章 反击准备第441章 自投罗网第1440章 谈判第40章 改变历史的谈话第1310章 急转直下第1089章 三方合作第895章 兵临城下第992章 诸神的黄昏4第128章 x级装巡改进版第1066章 铸造中坚2第922章 战云密布第218章 英国人与俄国人第1484章 装甲启示录(1)第1084章 美英推演第1052章 朋友or敌人?第942章 厌战之殇第1362章 最强之剑第342章 见到熟人了第1476章 英伦之战的落幕第667章 新“施里芬”计划第133章 日本人的决断第1257章 交锋第461章 消耗战第944章 僵持第1210章 装甲部队升级计划第236章 舆论战第341章 落幕第597章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第1339章 反击计划第1005章 决断第737章 埃森的困局第161章 丰岛海战(一)第136章 早产的风暴突击队第1098章 备战第50章 “抗日统一战线”?第1439章 大西洋启示录4第968章 自投罗网第618章 战争倒计时第1529章 胜利的曙光?第1062章 德国未来攻击机第420章 马卡诺夫的应对第922章 战云密布第41章 改变历史的谈话(二)第869章 贝蒂你在哪?第46章 x级装巡的未来第273章 战争背后的角逐第1148章 巷战第364章 巡洋舰的黄昏第442章 合围第989章 诸神的黄昏1第207章 群山湾海战的影响第29章 谈判正式开始第513章 无畏之海第125章 整军计划第123章 陆军改革第681章 一场战争两种观点第329章 第二回合第1251章 来日方长1第147章 新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