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内务(上)

二荀的话有一定道理,却又刻意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刘备此前发声阻止过公孙瓒在幽州的肆虐行为。

不管刘备的话起到了几分作用,关键是既然做出了这个姿态,你再行插手幽州,难免让人怀疑你当初的动机。

尤其是刘备和公孙瓒的关系不简单,更是容易惹人非议。

仿佛看出了刘备的顾虑,沮授拱手道:“明公所虑,无非是此前曾阻止蓟侯谋夺幽州,如今自取,未免有失‘义’字。”

“不错。”刘备干脆的点点头,叹道:“伯圭兄于备助力颇多,不仅是在卢师处求学时,当年在涿县时亦多有回护,备能得四方豪杰高看一眼,少不了伯圭兄的扶持。

此前出于仁道而阻止他的妄为,备心中无愧。此时却又再取,终究无法释怀。”

“恕授直言,明公此虑过矣。”沮授摇摇头,肃然道:“其一,此一时彼一时,大司马当日所虑,乃是建立在天下基本安定之时。大汉法统未衰,蓟侯谋州郡、掀内乱无疑是逾矩之举,明公不管是为友还是为汉臣,理应劝阻他停止妄为;而如今天下动乱,州郡离心,汉统衰落,正合有志之士奋发图强,纠合州郡,重整天下,又岂能坐视各方诸侯坐大?

其二,蓟侯手段过于酷烈,绝非仁者当为。王者之道,焉有屠戮民众之事?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乌桓世居汉境,为大汉南征北战,那便是大汉子民。叛者杀,降者罚,臣服者护,其中自有律法处置,岂能任由蓟侯屠戮?

其三,恕授无礼,明公未免过于高看自己的影响力。蓟侯何等人物?便是大司马都无法压服他,明公仅凭一纸书信便能让他停手?无非是顺水推舟罢了,毕竟刘景升手段老练,刻意激化矛盾的做法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蓟侯也不想落入圈套,才借明公书信为由,不再妄为。此乃两利之事,并非明公有所亏欠。

其四,若明公仍然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一旦刘幽州与蓟侯矛盾激化,两虎相争必有一亡,蓟侯亡,便是明公之过;刘幽州亡,蓟侯可会满足于幽州之地?届时明公与蓟侯之间的冲突将无可避免,还是说明公已经做好了倒戈卸甲,以礼去降,仍奉蓟侯为兄的准备?”

沮授一番话,惊得堂中不少人冷汗直冒,就算是荀攸也举袖擦了擦额头的汗,沮授这番话实在是太过刚直不留面子,甚至还辛辣的讽刺刘备,与他们中原士人的行事风格大相径庭。

刘备的脸色也是微微发黑,虽然知道沮授没有恶意,但这般语气着实有些讨打,刘备从来都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只是由于走王者仁道,行事风格上不太激进罢了。

顾念公孙瓒的当年的回护是真,但若说甘愿将自己打下的基业拱手让给公孙瓒,那也不是刘备的性子。沮授故意这般说,显然就是刺激他。

想到这里,刘备冷笑道:“公与当真是好口才,假如备当真要举州投献,你又该如何?”

沮授悠悠道:“归隐山林,田园为乐,岂不美哉?”

“噗嗤!”荀攸忍不住笑出声来,引来众人注视,他连忙以袖掩面,摆摆手,干笑道:“继续,继续,攸只是鼻子有点痒。”

刘备此时心中是又好气又好笑,没好气的道:“隆冬时节,好好注意些,别染上风寒。此前明远所教授的东西可都有记住?”

荀攸连忙点点头道:“避寒之事已经布置下去了,只是物资有限,终究只能先回护城中百姓,乡野之民着实难以顾及。而来年春季预防大疫的事也交代下去了,但这什么‘卫生条例’,恐怕目前来说最多只能在城中推行,甚至可能只有大户人家会在意,百姓的观念难以转变啊。”

“不妨事的。”荀彧摇摇头道:“灵寿侯的思路很明白,只要大户人家率先开始遵循这‘卫生条例’,有条件的平民自然会效仿,而我们要做的便是让百姓们都有余力,才能有精力去注意‘卫生’。”

刘备点点头道:“正是,以明远的话说,这叫……‘羊群效应’,对,就是‘羊群效应’。”

沮授无语道:“那不知灵寿侯对幽州之事又有什么看法?”

“额……”刘备眨眨眼,这才想起来目前正事是什么,干笑道:“这个……明远远在青州,又能有什么看法……”

荀攸幽幽道:“怕不是李明远在信中斥责了明公吧?”

刘备哑然,李澈的回信确实是斥责了他优柔寡断的行为,只是最后还是例行的一句话“随着自己的本心走,不管是什么结果,只要甘之如饴,那便是极好的”。

见刘备沉默,荀彧和沮授等人忍不住笑起来,不止是李澈,就算是沮授也知道,刘备从来不会针对那些直言犯上的人,只要言语不触及底线,刘备是能听进话的,所以沮授才敢说出方才那种堪称“犯上”的话。这也是他们所满意的一点,没人喜欢暴虐的君主。

“灵寿侯未免太过放肆!他虽然是青州牧,但……”

“滚出去!”刘备还没说话,沮授勃然色变,指着那人怒斥道。

“沮公,我……”

沮授打断道:“来人,把他赶出去!牧伯不需要这种幕僚!”

见沮授动了真怒,再看看刘备那黑的滴水的脸色,那人终于怕了,身子更是抖得如筛糠一般。几名侍卫走上前来,将他拖了下去,他也丝毫不敢挣扎。

沮授取下自己头上的梁冠,伏地请罪道:“下吏治下不严,出此狂悖之徒,还请明公降罪。”

二荀等非冀州人士眼观鼻鼻观心,默然不语,而冀州的几名领头者都站了出来,随着沮授伏地请罪。

一时间,大堂之中静谧无声,落针可闻。

良久,刘备幽幽开口道:“所幸益德与云长未在此处,否则这大堂内今日怕是要见血了。”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冬十一月,并州刺史贾琮薨,天子拜昭烈为左将军,掌河朔军务;会李澈为青州牧,常与昭烈书信,所言百无禁忌。或进曰:“澈远在青州,久必有私,观其言语,不臣之心有之。”

昭烈怒而笞之,曰:“使云长、益德在,汝头将无邪!”人遂多畏。

——《季汉书·昭烈帝纪》

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动第一百三十八章 妥协第五百四十章 平定关中(五)第二百五十八章 会盟(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谋其政第二百二十三章 宫变(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韩遂之败(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第四百一十六章 血书第二百二十二章 宫变(中)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九十八章 比试(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子法驾第五百零五章 决定(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状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怀鬼胎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宫争执(下)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别的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丰第二百一十六章 决战(上)第一百章 长史第四百四十六章 开阳之战(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关中(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战(终)第十八章 禁宫斥宦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状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与抚第三百三十五章 郑玄(下)第五百章 演(下)第二百三十章 终局(四)第四百章 公孙纪第二百二十三章 宫变(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甄府(下)第三百六十一 试探(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怀心思(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关中(八)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一百零一章 忠义立身吕奉先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间地狱第三百五十二章 老友(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终变(三)第一百零五章 剑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关中(六)第三百六十九章 杂谈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谈(上)第五百三十章 关中动乱(一)第三十九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十九章 荀公达第一百六十一章 动乱(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乱起(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关中(九)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变则亡第五百一十七章 谈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兖州初战(中)第四百八十一章 暗流涌动(二)第二百零七章 整军备战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关中(十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兖州初战(中)第七十五章 赏功第一百七十二章 谈利言义第二百一十二章 豪杰之论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一百六十八章 乱象(元旦快乐)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战(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丰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梦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开阳之战(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西域(上)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五百二十八章 朝议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战(三)(四千字大章)第五百零二章 逆转(下)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鉴之第四十六章 进谏第一百四十九章 惊变(上)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二百五十八章 会盟(下)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营与守营(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风水轮流转(下)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鉴之第五百六十章 诱之以利(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关(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关中动乱(四)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动荡第三百零一章 战后杂事(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乱起(中)第五百一十六章 论官(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临战决议(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废立(一)
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动第一百三十八章 妥协第五百四十章 平定关中(五)第二百五十八章 会盟(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谋其政第二百二十三章 宫变(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韩遂之败(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第四百一十六章 血书第二百二十二章 宫变(中)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九十八章 比试(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子法驾第五百零五章 决定(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状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怀鬼胎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宫争执(下)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别的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丰第二百一十六章 决战(上)第一百章 长史第四百四十六章 开阳之战(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关中(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战(终)第十八章 禁宫斥宦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状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与抚第三百三十五章 郑玄(下)第五百章 演(下)第二百三十章 终局(四)第四百章 公孙纪第二百二十三章 宫变(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甄府(下)第三百六十一 试探(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怀心思(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关中(八)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一百零一章 忠义立身吕奉先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间地狱第三百五十二章 老友(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终变(三)第一百零五章 剑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关中(六)第三百六十九章 杂谈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谈(上)第五百三十章 关中动乱(一)第三十九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十九章 荀公达第一百六十一章 动乱(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乱起(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关中(九)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变则亡第五百一十七章 谈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兖州初战(中)第四百八十一章 暗流涌动(二)第二百零七章 整军备战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关中(十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兖州初战(中)第七十五章 赏功第一百七十二章 谈利言义第二百一十二章 豪杰之论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一百六十八章 乱象(元旦快乐)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战(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丰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梦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开阳之战(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西域(上)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五百二十八章 朝议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战(三)(四千字大章)第五百零二章 逆转(下)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鉴之第四十六章 进谏第一百四十九章 惊变(上)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二百五十八章 会盟(下)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营与守营(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风水轮流转(下)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鉴之第五百六十章 诱之以利(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关(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关中动乱(四)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动荡第三百零一章 战后杂事(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乱起(中)第五百一十六章 论官(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临战决议(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废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