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皇后的赏赐

皇帝大婚,举国欢庆,除了大赦天下外,各地都有减税等恩旨,便是贪官污吏也都收敛起来,怕在这时候惹出什么风波来,万一有普通平民傻大胆,冲到京城,拼死去敲登闻鼓,给皇帝添不痛快,那就麻烦大了。于是天下歌舞升平,京城更是安乐祥和。

百官均知皇上大婚后,摄政王就要还政,但是皇帝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少年,这些日子来也没看出有多英明神武,只能说中规中矩,不算昏君,却也称不上英主,如今虽说是盛世,但江山社稷、万千黎民,也不是那么容易治理的,不知这位少年皇帝能否独立担得起。

有人看着赵昶志得意满,似欲大展宏图,不免忧虑外戚专权。有人担心摄政王不肯交权,皇族对立,祸及苍生。有人忧心摄政王还政后,太后干政,控制皇上。不过,无论心里怎么想,在这种大喜的日子里,没人会说扫兴的话,甚至连对立的派系都不再争吵,大家在朝堂上一团和气,让皇帝称心如意地过完喜月。

等到过了七月,便到了秋收的季节,各地税粮陆续入库,解上京城,缴入官仓国库。这是大事,万不能出错,因此,赵昶也没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皇上亲政之事,要等到各地税银全部收上,粮食入仓,然后再说。否则,若是皇甫潇还政之后动动手脚,很可能国库收入大减,皇上理政不免捉襟见肘,他这个首辅就得背个天大的黑锅。

赵昶算计得很周全,皇甫潇更是深知他的老狐狸性情,自也不提,每日里仍是上朝听政,在文渊阁理政,并为皇上讲解政务,看上去已经在为还政做准备,任是谁也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当满城桂子飘香之时,宫中传出消息,母后皇太后因操劳皇上大婚之事以及指点皇后统摄六宫掌权事,劳累过度而晕倒,醒来后已确诊中风,瘫倒在床,言语不便,无法行动。皇后每日在慈宁宫侍疾,皇上晨昏定省,也亲侍汤药,并颁下旨意,宣亲王和郡王正妃进宫给母后皇太后请安,又亲上皇觉寺进香,为两宫太后祈福。

自皇上大婚以来,亲王府风平浪静。无双的身子已经养好,小腹也渐渐隆起,只能穿着宽身的裙衫。她觉得不好看,老王妃却是每次见到就笑眯了眼,觉得她一天比一天有福相,瞧着就舒心。

皇甫潇这些日子要么歇在外书房,要么宿在无双殿,偶尔去宋氏或杨氏那里用膳,却并不过夜。至于其他的夫人、孺人,他根本就不见,反正有荣妈妈照管,他也无暇过问。那些女子只敢私下里嘀咕几句,却不敢弄过去的老一套手段来献媚邀宠,都老实下来,观望风向。老王妃经了栖霞庄惊魂一夜后,再也不管儿子的房中事,只安心养病,等着抱孙子。

这日,宫中太监前来王府颁旨,宣老王妃与王妃入宫给病中的母后皇太后请安。老王妃有些担心儿媳的身子,却也不能称病不去,只好与无双按品大妆,一起进宫。

坐在宽敞结实的车厢里,老王妃关照了又关照,“入宫后走慢些,注意脚下,千万别摔着,也别磕着碰着。在慈宁宫行礼时也不要有大动作,缓缓的来。若是有什么不适,只管告诉我。少说话,别走动,一切都由我。”

无双立刻点头,“都听母妃的,我就跟着母妃,哪儿也不去。”

老王妃叹了口气,“好在皇后也在慈宁宫侍疾,圣母皇太后应该也在那里,这样只要行一次礼就足矣,否则得去各宫拜见,你是双身子的人,哪里吃得消?”

“是啊。”无双安慰她,“母妃放心,儿媳硬朗得很,便是多磕几个头也不妨事。”

老王妃顿时不放心了,“你年轻,还不知道厉害,若是现在不注重保养,损了身子,将来老了可就有苦头吃了。”

无双笑道:“我都听母妃的。”

老王妃这才满意了。

婆媳俩在宫门外下了车,那里已经停放了两顶小轿,等她们上了轿,就抬着往后宫去了。

虽然不能掀起轿帘细看,但是一过御花园,就能听到外面的声音比以前要多得多,气氛上也感觉比从前热闹。以前后宫的主子只有两宫太后和皇帝,其余的太妃、太嫔等人都移居僻静的宫室,静心养老,除了太后有暇时召来聊天玩牌之外,等闲不会出来。现在后宫有了皇后,还有三妃六嫔以及十来个贵人,又是皇帝新婚,自然是喜气洋洋。虽然母后皇太后病重,妃嫔们要做做样子,不便到御花园游玩,但宫女内侍增加了不少,在宫里往来穿梭,也添了许多人气。

两顶小轿在距慈宁宫三丈处停下,无双下了轿,上前几步,扶住从轿里出来的老王妃。二人在内侍的带领下往前走去,一晃眼的功夫,就看到安王妃也过来了。

她穿着郡王妃的冠服,正四平八稳地走向慈宁宫。看到老王妃和无双,她顿时眼睛一亮,唇边有了几分喜悦,紧走几步,赶到她们身旁,低声道:“老王妃身子可好?怎么把大嫂也带来了?双身子的人,行动多有不便,告病不就好了?”

老王妃的声音也很轻,“皇上大婚时,无双就告了病,蒙皇上恩典,准她没来观礼。如今母后皇太后生病,无双理应入宫请安,这却不好告病了。”

安王妃便明白了,微笑着点了点头,关心地看向无双,“要当心身子,可别累着了。”

“嗯,我会小心的。”无双打量着她,见她容光焕发,忍不住调侃道,“你最近气色不错呀,可见与安王恩爱得很。”

安王妃成亲多年,又生了儿子,说起这些来落落大方,丝毫不怵,“我们老夫老妻的了,还有什么可恩爱的?可不比你和摄政王,新婚燕尔,蜜里调油。”

无双不甘示弱,“我和王爷都弄不来风花雪月,不过是平常夫妻,哪像你和安王,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风雅得很,自是别有情趣。”

安王妃轻笑,“我是掌管柴米油盐的,你说的那些都是别人做的,可不与我相干。”提到安王的姬妾,她没半点妒意,很是云淡风轻。

无双在这方面的确没她功力深,顿时哑口无言。

老王妃连忙帮着解围,笑着问:“你婆婆呢?怎么没来?”

安王妃轻声回答,“母妃虔心理佛,说已是方外之人,不愿让红尘俗事乱了心神,这两天为母后皇太后在佛前祝祷,并抄了一卷《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嘱我带来献给太后。”

老王妃点头,“你婆婆求仁得仁,这样也很好。”

说话间,她们便走到了慈宁宫门口。三人不再吭声,表情肃然,立在阶下,等候传召。

内侍进去通报后,出来躬身道:“圣母皇太后与皇后娘娘宣三位王妃进殿。”

老王妃和无双、安王妃鱼贯进去,走过锃亮的釉金方砖,在殿中停住,同时跪下叩头,“臣妇拜见圣母皇太后,拜见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上首正中坐着圣母皇太后,侧旁坐的便是赵婉仪。这位皇太后的出身比起赵婉仪来差了十万八千里,便是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后,仍是没有赵婉仪那般天生的雍容华贵,却比她更要和蔼可亲。

看着眼前的三位超品诰命,圣母皇太后十分高兴,“快起来吧,赐座。”

三人谢了恩,这才起身,退到一侧坐下。

赵婉仪看向无双,微笑着说:“亲王妃真是有大福气之人,刚成亲不久就有了喜,不知有多少人羡慕不已。”

“是啊。”圣母皇太后连连点头,“哀家让皇上宣亲王妃进宫,也是想借借你的福气,希望皇上能早日开枝散叶。”

赵婉仪的脸色微微一变,随即恢复常态,笑着点了点头,“正是。”

大婚后,皇上每个月在皇后这里总共不到十天,其他日子里还要宠幸三妃六嫔,秀女里也有两个绝色佳人得享皇恩,已封为美人。这般广施雨露,哪有那么容易就怀孕?摄政王可是成亲后夜夜宿在王妃房中,无双这么快就有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听说便是现在双身子,不便侍候,摄政王也是深深在无双殿歇宿,可见与王妃的夫妻情深。一想到这儿,她对无双就是羡慕嫉妒恨,总想扼杀掉她的幸福。

说了几句话,老王妃和无双、安王妃便去了母后皇太后的寝殿,在床前磕头请安。安王妃送上了老安王妃亲手抄写的经卷。

抛开君臣身份,老王妃与母后皇太后实际上是妯娌,于是诚恳地劝慰了一番,“娘娘就是太操心了,劳累过度,如今已经娶了儿媳妇,正该好好休养。臣妇前些日子患了心疾,在床上躺了好些日子,喝了不知多少汤药,也就想开了。现在臣妇百事不问,就等着抱孙子,这不,病也渐渐的好了。娘娘安心静养,不日即可痊愈。以后皇上生他几十个皇子公主,太后娘娘且等着享福呢。”

母后皇太后瘫在床上,不能动弹,口齿不清,听了老王妃的真心宽慰,眼中流露出几分愉悦,精神也健旺了许多。她的心腹嬷嬷根据她的表情揣摩其意,在一旁笑道:“母后皇太后难得这么高兴,以后还请老亲王妃多来宫里走动走动,陪咱们太后娘娘说说话。”

“行啊。”老王妃很痛快,“只要太后不嫌臣妇唠叨,臣妇就来陪太后聊天。”

她们在这里坐了一会儿,母后皇太后就感觉困倦了,于是三人告退,又回到正殿。

圣母皇太后与皇后仍坐在那里,一边喝茶一边轻声说话。看到她们回来,圣母皇太后让她们坐下,亲切地问了问老王妃的身体状况,又聊了几句天气与桂花开了之类的闲话,这才自然地转到正题,“摄政王的侧妃没了,皇帝很是关心。王妃现下有了身孕,侧妃又只有一个,夫人、孺人听说也是病的病,伤的伤,摄政王身边侍候的人未免不足。哀家和皇后商量着,指个侧妃去不大妥当,总得等个一年半载的,也是个情份,不过可以先赐两个得用的人过去,帮着侍候摄政王,若是服侍得好,以后也可以给个位份。你看如何?”从头到尾,她都没正眼看过无双。

她话音刚落,皇后便对身边的大宫女看了一眼。大宫女侧身做了个手势,立刻从后面走出两个宫装少女来。

两个女子生得如花似玉,脸上略显清涩稚气,骨子里却隐隐透出一种醉人的妩媚,明眸流波,顾盼生姿,红唇微抿,欲语还休,看相貌很像,似是一对姐妹花。

圣母皇太后很是热心,“这是哀家和皇后挑了又挑的。两个孩子都不错,父亲是云州府同知,官虽不大,在当地的名望却不小,亦是书香门第,家教甚严。让她们去侍候摄政王,哀家和皇后也放心。”

虽然她一直用商量的口吻,但是她是皇太后,是皇帝的正经娘亲,要赐两个人给臣子,臣子哪能拒绝?老王妃和无双只能起身谢恩。

赵婉仪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心里一下就舒服了。她抬手虚扶,笑吟吟地说:“摄政王忠心为国,皇上自以国士待之,赐两个人过去侍候,这是小事。等王妃生下小世子,母后与本宫还有厚赐。”

圣母皇太后兴致勃勃地道:“是啊,王妃为勇毅亲王府延绵后嗣,功劳不小,自当重赏。”

无双恭敬地道:“太后与皇后娘娘待臣妇恩重如山,臣妇万分感激。”

圣母皇太后与赵婉仪对她的态度都很满意,互相看了一眼,笑着点头。

第31章 细说王府家事第22章 喜信第86章 夜战第87章 月黑风高第一章 摄政王的婚事第74章 惊人的消息第93章 清姐儿的野望第118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88章 突围第43章 请安第51章 布衣王侯第50章 都有来历第108章 走不了第121章 王爷回来了第81章 世事如此第54章 楚小姐的消息第24章 出人意料的反应第117章 躁动第100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十二章 未来婆媳第44章 游园第十一章 纷至沓来番外 亲王府里的魔星(中)第93章 清姐儿的野望第98章 美女如云第65章 大宴第52章 宋氏的忠心第30章 流言第63章 安公子来了第49章 掌家伊始第99章 暗流第118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26章 出城第十五章 于无声处第36章 婚典第85章 刺客第108章 走不了第66章 曲罢第114章 东窗事发第63章 安公子来了第28章 美人如玉枪如虹第17章 突如其来的意外第二章 明月公主第十六章 拜见第85章 刺客第28章 美人如玉枪如虹第35章 迎亲第112章 清理隐患第36章 婚典第97章 美人如玉第71章 福星第68章 王妃气度第七章 别忘了上下尊卑第66章 曲罢第107章 乱象第一章 摄政王的婚事第79章 疏离第109章 危局第99章 暗流第19章 石破天惊第65章 大宴第107章 乱象第十二章 未来婆媳第48章 第一把火第三章 规矩第七章 别忘了上下尊卑第111章 人心浮动第十六章 拜见第78章 风起第58章 终于出事了第117章 躁动第44章 游园第73章 楚家郡君第20章 扑朔迷离第54章 楚小姐的消息第47章 夫妻第87章 月黑风高第72章 娘家人第52章 宋氏的忠心第81章 世事如此第59章 陈孺人的孕事第64章 舅甥相见第112章 清理隐患第52章 宋氏的忠心第65章 大宴第89章 天亮了第十二章 未来婆媳第110章 对策第61章 无日不风波第八章 各有打算第32章 赵氏千金第52章 宋氏的忠心第十三章 赏花会第43章 请安第56章 安公子第八章 各有打算第101章 争端第42章 思量第65章 大宴第18章 她不该求我
第31章 细说王府家事第22章 喜信第86章 夜战第87章 月黑风高第一章 摄政王的婚事第74章 惊人的消息第93章 清姐儿的野望第118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88章 突围第43章 请安第51章 布衣王侯第50章 都有来历第108章 走不了第121章 王爷回来了第81章 世事如此第54章 楚小姐的消息第24章 出人意料的反应第117章 躁动第100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十二章 未来婆媳第44章 游园第十一章 纷至沓来番外 亲王府里的魔星(中)第93章 清姐儿的野望第98章 美女如云第65章 大宴第52章 宋氏的忠心第30章 流言第63章 安公子来了第49章 掌家伊始第99章 暗流第118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26章 出城第十五章 于无声处第36章 婚典第85章 刺客第108章 走不了第66章 曲罢第114章 东窗事发第63章 安公子来了第28章 美人如玉枪如虹第17章 突如其来的意外第二章 明月公主第十六章 拜见第85章 刺客第28章 美人如玉枪如虹第35章 迎亲第112章 清理隐患第36章 婚典第97章 美人如玉第71章 福星第68章 王妃气度第七章 别忘了上下尊卑第66章 曲罢第107章 乱象第一章 摄政王的婚事第79章 疏离第109章 危局第99章 暗流第19章 石破天惊第65章 大宴第107章 乱象第十二章 未来婆媳第48章 第一把火第三章 规矩第七章 别忘了上下尊卑第111章 人心浮动第十六章 拜见第78章 风起第58章 终于出事了第117章 躁动第44章 游园第73章 楚家郡君第20章 扑朔迷离第54章 楚小姐的消息第47章 夫妻第87章 月黑风高第72章 娘家人第52章 宋氏的忠心第81章 世事如此第59章 陈孺人的孕事第64章 舅甥相见第112章 清理隐患第52章 宋氏的忠心第65章 大宴第89章 天亮了第十二章 未来婆媳第110章 对策第61章 无日不风波第八章 各有打算第32章 赵氏千金第52章 宋氏的忠心第十三章 赏花会第43章 请安第56章 安公子第八章 各有打算第101章 争端第42章 思量第65章 大宴第18章 她不该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