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裁撤

在文官来说,这是掌握了后勤管理的权力,当然开心。

在张佳木来说,文官对武官制约的太厉害了,不成,为严重制约和伤害武官的自尊和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巡抚领军制度将来是一定要改的,文官出而为将,也要改。

武官现在勋亲势力有复苏的迹象,将来不妨就是保持这种制度,高层武官由勋戚来充当,中低层武官从讲武堂出来,以后还会再有职业军士制度……不过反正大明的军人和后世不一样,全部都是募兵,而且一当最少十年八年的,恐怕人人都职业了罢?

这个且不提,改成禁军和厢军制度以后,原本自成系统,管兵管民自管财务和土地的卫所制度当然就彻底铲除不要了。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以后的军队财政怎么弄?

既然全改为募兵制,当然是中央财政全包了,好在现在二百万卫所军,全部一体转民,除了卫所军官之外,怕是没有人不赞同。

现在已经是卫所大量逃亡军户的时候了,一声军转民,大家不用再逃,本乡本土,土地改成官田就行。

虽然赋税比私田要高十倍,人家交三升三合一亩,官田要交三斗三升,正好是十倍。不过就算是十倍,只要正常年景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军户卫所,可比种官田还苦的多了。

到时一声令下,全国留三十万禁军,就是战兵,再有二三十万的厢军,也就罢了。

现在海寇未有,只有北边防,南方无事,最多留三五万人的战兵分驻南方各省,特别是云南一带,再配十万八万的厢军就够使了。

况且,最要紧的就是,锦衣卫在扩张

锦衣卫的野战部队,监察部队都在扩张,纯粹的特务部队的老底子不仅没减,反而日渐增多。

就算是京城里曹翼那一部分拨做了厢军,负责维持日常治安的事锦衣卫不再插手了,以防形象太过刺眼,但就算如此,锦衣卫未来在全国将是一支仅次于禁军的武装力量。而且,这一支力量只供张佳木一人指挥,至于维持费用,皇帝还是照一卫的数目来给……反正张佳木搞钱有方,不扰民,不祸害官员士绅和富户,一样养得起这么些人,皇帝也乐得不管。

至于文官,知道此事是张佳木的底线所在,现在这种情形,彼此不生事最好,要是谁敢胆触动张佳木的底线,把锦衣卫的问题也提出来议一议……恐怕大明官场也找不到这样的傻鸟罢。

就算真有的,诏狱是干吗使的?

只是这人数一少,中央财政包干下来,问题倒不大。但如果再把军饷给军队自己发,显然也不大合适。

以文制武,制的过了当然不行,不过不制肯定也不行。

文官政治有很大的缺点,但最大的优点就是稳定。明朝近三百年没有内乱,没有藩镇,没有起兵造反的,这就说明,明朝的文官集团统治再混蛋,在稳定内部方面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既然如此,反正新军制下也没有文官领军这回事了,勋戚制度既然还在,那些侯爵伯爵们也会把持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这些勋亲再纨绔混蛋,也是武官出身,不会如文官那样事非不分,只管压抑武臣。

象王越这样的文官,号称知兵,但动辄就杀害武臣,从指挥使到千总把总,想杀便杀,根本不把武官当人看。

王骥当年以文官节制边将,也是如此。

这些读书人平时大讲德化,遇到丘八就化身恶魔,这种事,张佳木可绝不愿再发生在自己手上。

至于权贵会渐渐**无用,这倒也好办,以后武校正常开设,权贵子弟也要入学,不毕业就没资格领兵。

从学校出来,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吧?

要说权贵彻底不能领兵,欧洲列强可是一直到二战之前都是用权贵领兵的

军事权留着,由都督府掌军官名册,升迁、训练、武库等事,文官则掌后勤,彼此牵制,以收稳定之效。

这一层,也是李贤和张佳木商量很久后才议定的,关节仍然是“妥协”这两字。张佳木现在算是深谙此道,用起来虎虎生风,如鱼得水了。

但这么一来,武官俸禄原本是皇上发,一年大几十万的银子,全部压了过来,这一下,户部可也根本承受不住。

皇帝对武官可是不小气的,特别是驻京武官和京营兵,待遇向来强过外省。外省实发只有五成的时候,京中是十万,外省只有三成或是三个月发三成的时候,京中最少还有五六成的实发实授。

一个六品武官一年最少能实领五十石粮,还有几十两的银子,这些可都是皇上自己的私房钱拿了出来。

当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户部的钱也是皇上的钱,只是分做公私两用罢了。

现在文武一体,就算多了三十万石粮,缺额仍然很大,差的很多。倒是地方禁军和厢军不必担心了,中央原本就有大量拨给边军的钱粮,顺理成章的改成戍边禁军和厢军的粮饷就是。

武官少有不足,则用地方的火耗和商税收入补上就是,反正这笔钱多的很,文武官一并发了,根本不是问题。

“国初驻京武官是多少人来着?”

张佳木没答李贤的话,反而扭头问年富。

“回太保,”年富神色安详,躬了躬身,答道:“洪武二十五年,京师武官两千七百四十七人,军士二十万人,马四千余区。到了现在,改禁军制后,军士暂定为十二万人,马九千余区,武官人数,不带俸禄不计其数,带俸禄的,总在一万五千人左右。”

“你们看看”张佳木冷笑道:“兵现在不足十万,就算聚集齐了,不过是十二万人。国初洪武年间,太祖手里的精兵二十万人,用武官不过两千人,这样负担自然是极轻,就是这样,太祖高皇帝也极怜悯小兵,关粮多少,一年发几次夏棉布服,鸳鸯战袄,都是由官家发放,要是哪个敢掺石子沙粒,或是役使小兵,管你是国公大将,太祖一律不留情面,该杀则杀,绝不手软。”

朱元璋杀人虽多,洪武年间直杀的人头滚滚,但叫人心服之处就在于此。

不管是谁,杀的都要置之以法,就算是诛胡惟庸兴大狱,也是叫锦衣卫和检校事前做足了功课,把胡惟庸谋反的证据链弄齐了,抓到了证据,这才动手。

所以杀人要有学问,就是朱元璋的这般杀法。

洪武年间,百姓负担轻,也确实是与他俭省的思路有关,军不扰民,以卫所自给自足,所以养兵百万,不用国家一米一钱。

时势相移,现在不仅卫所要裁撤,就算是武官人数,也比洪年年间涨了十倍上去。

要是朱元璋知道他的子孙这么随便封官,准能气的再死一回……

“洪武旧事,提他做什么……”

彭时对这种事向来迟钝,只是对张佳木是骨子里的反感,所以下意识的便这么说出来。只是话一出口,就被众人看白痴般的看着,他面红过耳,一时也是醒悟过来。

这自然就是最近的大政之一,其实也是李贤当面禀报过皇帝的:裁撤武官,以分流、改任,或是直接裁撤的办法,精减驻京武官的数字,不然的话,也是真的难以为继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贤与皇帝也是有过这么一次对话,只是时间是天顺五年,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皇帝和李贤才开始办这件事。

当然,在没有张佳木的情形下,魄力有限,能力也有限,再说,也是不愿往死里得罪人,武官的工资又不归文官管,何必这么着急上火?结果皇帝顾问,首辅出力,但实际效果不佳。

终明亡国,也没有把这件事给解决掉。

到是成化年间的传奉官真正触犯了文官的地盘,众官大怒,孝宗一即位时,就把所有的传奉官给罢光了,包括一些真正有本事的工匠,以传奉得官,也算是皇帝赏识他的才能,文官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罢光。

然后就只能以经史子集的八股文得官,天下乌鸦一般黑,死气沉沉。

“我和太保的意思……”李贤咳了一声,帮着同僚化解了一下尴尬,然后便正色道:“在京武官,以卓异、优良、中平、中下、下下分做五等,最上等的,自然留京供职,还能升官,评二等的,留京亦可,调入边军禁军亦可。评在三等或四等的,在京入厢军,地方入禁军也可,入厢军也可。评为最下等的,则一律沙汰,免官夺职为民。”

这么一说,在场的人都是一震。

下这般狠手,倒也真的是大魄力

要知道,武官集团虽然被压,但毕竟这还是天顺年间,勋戚们还在,武官们还可以和文官平礼相见,要在百年之后,武官被文官彻底打死,工部管器械,兵部管升迁,户部管钱粮,反正没武官自己什么事,一品武官向四品巡抚叩头,一品武官向七品巡按叩头,就算是一品总兵,七品知县也一样能分庭抗礼,武官地位到这种地步,也就没什么心气和文官抗争了。

可这是天顺年间,武官们势力犹存,几万武官是皇帝向来用私房养着,宠坏了的,这般动起手来,眼前的人,可能真吃得住劲?

第600章 置法第537章 打趣第473章 关键第79章 拜年第605章 肃贪第310章 不识趣第391章 收服第342章 大宅第535章 姐弟第583章 年富第618章 祖孙第488章 下风第357章 三线第266章 环第5章 惊变第109章 徘徊第574章 内助第614章 规则第254章 聪明第74章 争猎第274章 宫闱旧事第58章 赋诗第677章 酒话第257章 虚与委蛇第172章 结纳第594章 仁德第64章 放赏第525章 闯宴第207章 收权第160章 天人共怒第493章 罗网第164章 釡底抽薪第555章 邮传第666章 东宫第176章 手腕心机第177章 制度第433章 灵机一动第186章 见过公公第176章 手腕心机第197章 场中第644章 黯淡第631章 出迎第251章 密奏第573章 放赏第44章 新思维第384章 忍第638章 武制第629章 悲剧第691章 传承第269章 基地第533章 酒话第194章 一夫当关第81章 大变将起第91章 徐有贞第588章 通风第272章 军法第476章 转机第104章 万宫女第561章 制度第493章 罗网第29章 重庆公主第552章 大祸第275章 出操第300章 零三章传言第482章 西朝房第271章 营啸第124章 合流第282章 来使第579章 仁德第68章 一线之明第481章 逃脱第25章 打脸第300章 零四章听政第583章 年富第9章 赴宴第477章 惨事第599章 操守第343章 鞑子第506章 总兵第479章 曹府第280章 一未来第32章 人生百味第177章 制度第481章 逃脱第612章 治乱第424章 变故再起第360章 边患第535章 姐弟第403章 人心第179章 土地第278章 营房第582章 义利第262章 夫妻第144章 文武之争第262章 夫妻第614章 规则第521章 伏兵第13章 旧识第144章 文武之争第131章 抓人
第600章 置法第537章 打趣第473章 关键第79章 拜年第605章 肃贪第310章 不识趣第391章 收服第342章 大宅第535章 姐弟第583章 年富第618章 祖孙第488章 下风第357章 三线第266章 环第5章 惊变第109章 徘徊第574章 内助第614章 规则第254章 聪明第74章 争猎第274章 宫闱旧事第58章 赋诗第677章 酒话第257章 虚与委蛇第172章 结纳第594章 仁德第64章 放赏第525章 闯宴第207章 收权第160章 天人共怒第493章 罗网第164章 釡底抽薪第555章 邮传第666章 东宫第176章 手腕心机第177章 制度第433章 灵机一动第186章 见过公公第176章 手腕心机第197章 场中第644章 黯淡第631章 出迎第251章 密奏第573章 放赏第44章 新思维第384章 忍第638章 武制第629章 悲剧第691章 传承第269章 基地第533章 酒话第194章 一夫当关第81章 大变将起第91章 徐有贞第588章 通风第272章 军法第476章 转机第104章 万宫女第561章 制度第493章 罗网第29章 重庆公主第552章 大祸第275章 出操第300章 零三章传言第482章 西朝房第271章 营啸第124章 合流第282章 来使第579章 仁德第68章 一线之明第481章 逃脱第25章 打脸第300章 零四章听政第583章 年富第9章 赴宴第477章 惨事第599章 操守第343章 鞑子第506章 总兵第479章 曹府第280章 一未来第32章 人生百味第177章 制度第481章 逃脱第612章 治乱第424章 变故再起第360章 边患第535章 姐弟第403章 人心第179章 土地第278章 营房第582章 义利第262章 夫妻第144章 文武之争第262章 夫妻第614章 规则第521章 伏兵第13章 旧识第144章 文武之争第131章 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