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嘛,也不需要了解多少过程和原理,知道自己要达成的结果,就可以试试了。
蓝星记忆中,人类发现的各种物质材料的微观粒子结构多不胜数。
考虑到自己的魔法水平,莫兰挑了一个结构比较简单的——甲烷。
直接想着甲烷的结构,调动魔力,结果魔力刚有转变为其他能量的趋势,就消散了。
施法失败了。
尝试了很多次,都是这样。
多次试验下来,莫兰只有一个发现,就是魔力准备转变成的能量很陌生,不是她接触过的任何一种能量,而且魔力分成了三个部分,各自转化的能量只看趋势,都能感觉到一些不同。
会不会是因为她把魔法复杂化了的原因?
魔法本来就是唯心的,以莫兰之前学习魔法的经验来看,根本不需要了解魔法效果产生的原理和变化过程,只需要有清晰的指令和坚定的施法意志就可以了。
魔法力和魔力本来就具备千变万化的能力。
从微观层面来施法,会不会反而加大了难度?
只是创造性魔法如果真的这么简单的话,目前的女巫魔法中,真正称得上创造的魔法怎么会那么少?
对于魔法的了解,女巫前辈们可比她强多了。
莫兰已经把所有元素派系的魔法都都学会了,元素魔法关联的元素力本来就是和物质相关的。
瓦伦的很多物质中,都有元素力的存在。
可元素魔法要么如金箭术、木刺术、水龙术是各种能量形态的变化,要么是塑金术、塑石术这样物质层面的形态改变。
前者没有脱离能量范围,所以施法结束后,产生的变化也就消失了。
后者在施法结束后,产生的变化倒是能持续存在,但终究不涉及更多的变化。
真正称得上从能量到物质变化,类似创造的也只有清泉术、火苗术了。
它们的施法要诀只是把水元素力、火元素力变成最普通的水和火而已。
但为什么只有水系火系有这样的魔法?别的元素系呢?
还有普通的水和火都是由对应的元素力组成的,那瓦伦的物质微观组成真的会和蓝星一模一样吗?
如果不是的话,合金怎么又能制作成功呢?虽然不涉及直接创造物质,但合金的性能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微观结构决定的啊!
想到刚刚出现的院长本体,莫兰直接问了起来:
“院长!还在吗?我有一些关于创造性魔法的问题想要问您。”
“你问。”
看来本体还在,守护院长一般是没法回答这些问题的。
莫兰把自己刚刚疑惑的地方问了出来。
“其实不止水系和火系有创造性魔法,风系、雷系、冰系、光系、暗系也有,只不过创造出来的真实存在的风、雷、冰、光、暗与元素力变化成的存续时间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自然界的风雷冰光暗它们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条件,才能持续存在。
所以这五系的创造性魔法因为实用性问题,被淘汰了。
至于金系、木系和土系,一直没能成功,原因不明。
大多观点认为,是我们掌握的能量等级还不够,所以没法自如的使用创造性魔法。”阿米莎说。
能量等级的问题,给了莫兰一些启发,瓦伦的超凡者们给能量分了级,目前排第一的是魔力,可并不意味着魔力就是万能的了,能量本身可能是问题之一。
不过还有一个疑点:
“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清泉术和火苗术却能成功呢?同样的元素系魔法,同样的基础物质创造,一个能成功,其他的应该也可以啊!”
“没错。这就是为什么,这只是个猜想,真正的原因还没有定论的缘故。”
莫兰却有一些别想法:“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大家掌握的能量只能达成单一形态元素力的创造,而自然界中根本没有单一形态金元素力、木元素力和土元素力组成的物质作为参考,所以大家一直下达的施法指令都超出了自身的能力,所以无法成功?”
“单一形态元素力?什么意思?”
“拿金元素力举例,一切金属物质都是由金元素力构成的。可难道所有的金属都是由一种金元素力构成的吗?
如果都是一种金元素力构成的,那世界上应该只有一种金属才对。
而且很多金属还涉及别的元素力,不然我做合金时,也不会还要用到塑木术和塑石术的,虽然我是从蓝星知识里获得的制作合金灵感,但只要用到了木系和土系魔法,说明合金中也存在木元素力和土元素力构成的物质不是吗?
蓝星人类认为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组成,并且通过一些仪器观测到了很多物质的微观组成。
不同的微观粒子组成,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还借此通过一种叫化学反应的方式,创造出了新的材料。
如果说瓦伦的物质都由元素力构成的话,那每种元素力本身构成物质的时候,应该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吧!
要么是形态构造不同,要么是排列方式不同,要么都有可能。”
莫兰尽量说的通俗易懂了一些。
主要是她觉得,和蓝星对物质的探索结果比起来,瓦伦元素力组成物质的结论,就太单一了一些,一共就十种。
组合起来又能有多少种变化呢?
阿米莎大致明白她的意思了:“你是说,我们能量视野下看到的元素力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形态?本身可能还有一些变化。
金属、木材和土壤的元素力组成比水火那些复杂,所以我们的魔法力做不到直接创造一种金属、木材或者土壤?”
“没错!”莫兰说。
不愧是院长啊!她自己都快把自己说迷糊了,院长却明白了她的意思。
“而且微观粒子组成,在瓦伦可能同样存在,因为我按蓝星的合金组成制作真的做出了合金。
只是不知道它和元素力到底是什么关系了。”
“这倒是一个有趣的解读角度。”阿米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