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英国战役中,德军使用的是偏师,所以这些部队大多都没什么名气,战斗力与老兵比例,也相对其他部队更低。
正因为如此,卡尔尤斯这位并不起眼的新兵,才得到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虽说他现在驾驶的,并非德军装甲部队中的主战坦克五号豹式,而是改装过的德军3号潜水型坦克。但是,即便如此,他已经发挥出了极强的水平。
而且在德国派往英伦三岛的登陆部队中,3号潜水型坦克,也已经是一款很常见的战车了。
毕竟,莱因哈特把精英部队以及优质装备,都留在了东线。虽然他不希望两线开战,却并不代表他会傻到不做两线开战的准备。
这种准备最明显的结果就是,英伦三岛上的德军部队,虽然战斗力远胜膨胀后的英国陆军,却并不是最强的德国主力。
在这41年的3月28日,德军对英国本土的进攻开始一周后,在梅德斯通以南20英里的一座不知名的小镇,卡尔尤斯所在的3号坦克装甲团,正气势汹汹的向前方小镇开去。
虽说巷战对坦克不太有利,相比较平原来说,建筑群中的障碍太多了,而且敌人也容易隐蔽行踪,靠近击穿坦克装甲。
不过数量可以改变质量,由3号坦克打头,在加上后面紧跟着的一个掷弹兵新编团,德军只用了不到一小时,就攻克了这个不知名的小镇。
幸运的是,小镇中英国那些国民自卫军使用的铁掌火箭筒,不但容易炸膛,而且民众准心几乎没有。一旦距离超过十米,这种英国版反坦克火箭筒,就成为了一个起不了丝毫作用的摆设。
一个小时后,超过一千名国民自卫军士兵投降,小镇中只剩下一些冥顽不灵的极端分子还在负偶顽抗。
于是这里的结尾作战已经不再重要,在留下一百多名掷弹兵清缴英国残兵后,第21装甲团又与一千三百余名掷弹兵,继续向福克斯通开进。
接下来,只要能够顺利拿下福克斯通,那么就可以自指伦敦,对伦敦的英国政府造成巨大的威胁。
让丘吉尔意外的是,德国人拿下福克斯通也没有费多大的力气。
仅仅不过3个小时左右,这里的英国正规军与国民自卫军,就丢掉了伦敦南部重镇福克斯通。
德军突然对福克斯通动手,又一次吓坏了英国人,也惊到了丘吉尔。
他没想到,德军在东线收到苏军猛烈袭击,不得不两线作战的情况下,居然还能继续对大英帝国发起攻势,而且动作还如此犀利。
看上去,德国人并不会想丘吉尔期望的最好结果那样,因为东线的压力,而从西线调回部队支援东线,然后留下少量兵力在英国本土保持守势。
相反,已经踏上英国本土的德军,仍旧在继续进攻。仿佛东线的糟糕消息,根本没有传入他们耳朵一样。
“该死的莱因哈特,他的德国要完蛋了,却还得拉上大英帝国给他陪葬吗!”丘吉尔愤怒的滥骂道。
不错,丘吉尔完全相信,德国在遭到苏军进攻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失败了。
以大英帝国多年殖民统治的经验来说,巨大的国土面积,就意味着巨大的实力底蕴。别的欧洲国家或许没有意思到,但英国完全明白,像苏联这样一个国土面积庞大到变态的国家,到底有多么恐怖的战争潜力!
张伯伦为什么之前那么顽固的推行绥靖政策,又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党羽的支持。
并不是因为这些人傻,相反,恰恰是是因为他们明白,苏联的战争潜力有多恐怖,绝非某一个欧洲国家可以单独对抗的。所以,他们才会驱狼吞虎,怂恿放纵莱因哈特的第三帝国,打算让德国去做苏联人的对手。
即便如此,他们也相信,无论德国吞并奥地利,兼并匈牙利,还是合并捷克斯洛伐克,占领东波兰,相信德国再怎么发展壮大,也打不过苏联。
以德国的土地和人口来估算,他们面对苏联这样的敌人,是毫无胜算的。
可糟糕的是,现在的英国,却因为之前一连串的决策失误,也同样在德军面前毫无胜算。
于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就出现了。
英国人认定,德国肯定打不过苏军。但同时他们也发现,自己似乎也同样不可能打赢眼前的德军。
而现在的情况却是,苏联非要打德国,而德国也不肯停下打英国。
这最终的结果,似乎德国会亡,但英国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按照当前的局势与战况来看,英国似乎还有亡的更快一些。
丘吉尔有些恍惚,难道自己辛辛苦苦这么久,最后会与德国两败俱伤,一起成为苏联的战利品?
而且,在戈特勋爵的提醒下,丘吉尔也了解到,一旦福克斯通失守,以他的军队战力,收复福克斯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样的话,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离沦陷也就不远了。
这德国人和苏联打仗,那也主要是在曾经波兰的土地,曾经匈牙利的土地上作战,并不会影响自己的核心地区。
可大英帝国却是在本土上打仗,在辛辛苦苦大力建设了几百年,在一直没有遭受战火,发展程度良好的帝国核心地区作战。
每一颗炮弹落在这片土地,都会伴随巨大的损失啊!
损失不能再大了,必须及时止损!丘吉尔如是想到。
“现在我们必须再加大力度,激励一下民众抗德的决心,尽量减缓德军的进攻步伐,用国民自卫军拖住德军了。”丘吉尔再一次想到了靠牺牲炮灰的拖延战术。
首相,不反抗也不能,白白丢了福克斯通这样的一座大城市却一声不吭,难免会被群众指责,这也与丘吉尔一贯在大众面前表现的强硬形象相违背,聪明的丘吉尔,是绝对不会做这种傻事的。
所以,他在派炮灰送命之前,先让英国陆军做了一次象征性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