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苏联必须改革

1944年7月11日,车里雅宾斯克的gc主义大楼内,关系到苏联和国际gc主义运动前途命运的会议还在继续。

昨天斯大林突然抵达车里雅宾斯克,先是宣布了所有人(其他政z局委员)都还不知道的日本入侵事件,然后又趁着大家惊魂未定,宣布了“建立俄罗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高高举起了保卫俄罗斯民族利益的大旗。还把向白俄割地求和事件粉饰成了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简简单单的几个举措,一下子就镇住了所有其他的政z局委员,再加上契卡组织(内务人民委员部现在也改成了契卡,由贝利亚直接掌握)在车里雅宾斯克的力量,让所有的人都对斯大林服服帖帖,同时也“忘记”了伟大的苏联是在谁的英明领导下混成现在这样的。似乎也“忽视”了所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苏俄向白俄割让大片土地的情况下才得以实现的。

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央,很快就再一次凝聚在了斯大林同志的周围。不过苏联和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危机,却远远没有过去。

现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危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和日本的战争!战争从7月10日凌晨全面打响,在头24个小时内,强大的日本关东军在三个主要突击方向上(分别向符拉迪沃斯托克、赤塔和蒙古进军)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果苏联远东地区全部沦陷,那么布尔什维克党的合法性就将再一次面临考验。

第二个方面则是如果进行改革的问题,打了败仗就改革是俄罗斯的惯例了。现在布尔什维克党的败仗都打出记录了,丢掉了乌拉尔山西部的全部地盘!如果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即便苏联红军可以在远东打胜仗,布尔什维克党在乌拉尔山脉以东的统治依旧难以维持。

而且苏联现在已经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区和工业中心,不仅无法继续维持战前的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连基本的温饱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如果不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布尔什维克党的统治同样无法维持下去。

所以在苏联进行改革主要是经济改革的迫切程度,甚至不亚于抵抗日本侵略者。

“同志们,现在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gc主义事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挫折!我们的事业正处于失败的边缘,如果我们不能团结一致,以最大的决心抵抗外敌,同时进行彻底的,能够让我们的事业在最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发展下去重大改革,那么我们就将成为gc主义事业罪人!”

会议室内,斯大林同志慢悠悠的说着他的想法,表情倒没有什么异样,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在这个全党上下,都人心惶惶的时候,作为领袖的斯大林必须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有办法的。

“总书记同志,现在我们的困难的确前所未有,肯定是要改革的。可是……我们应该怎么改呢?”莫洛托夫一脸疑惑地问,其他与会的政z局委员、候补委员也都是一脸茫然,仿佛除了斯大林,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们就一点办法没有了。

斯大林吸了口烟斗,笑着说:“这样的困难,我们在20年代也遇到过。当年我们不就通过改革加以克服了吗?”

“总书记同志,”赫鲁晓夫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您是说要恢复实行新经济政策吗?”

斯大林笑着点点头实际上新经济政策现在已经开始恢复了!早在斯大林离开莫斯科之前,在苏联乌拉尔山以西的“苏区”,平分土地的改革就已经开始了。而在全苏实行新经济政策的风声,也早就吹了好一阵子了。

不过今天与会的苏联大人物们,仿佛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事儿。

斯大林点点头说,“新经济政策将是我们这一次改革的参考,不过现在我们面临的困难比20年代初要大,改革的步伐也必然要更大一些。

比如在农业政策方面,仅仅是将土地平分给农民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现在失去了最肥沃,也最容易开垦耕种的土地。虽然我们还拥有许多土地,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但是大部分的土地不是位于高维度的寒冷地带,就是位于中亚的沙漠和草原地带。在那里并不适合建立小型的家庭农场,最适合那里的是拥有规模化优势的大型农场。而我们要允许私人不仅是苏联公民,也包括来自欧洲或是美洲的商人,在苏联租赁或是收购土地建立大型农场。”

“总书记同志,”负责农业工作的政z局委员安德烈耶夫这时插话问,“您的意思是不是不需要在乌拉尔山脉以东分配土地?”

“不,当然不是。”斯大林摇了摇头,“分配土地是必须的,这是我们获得人民群众持续支持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不仅要为早就居住在西伯利亚、中亚和远东的苏联农村户口的公民分配土地。还应该为所有从西部迁移而来的公民分地,还应该为所有的城市户口的公民分配土地。

另外,分配土地工作的重点应当在中亚地区。那里也将是安置东迁苏联公民的重点地区,应该把追随我们迁移的公民安排在富饶肥沃的土地上。”

听到这里,在座的政z局委员和政z局候补委员们都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改革和恢复新经济政策都在大家伙的预料之中,但是斯大林现在提出的问题,可不仅仅是经济改革了,还涉及到了党的中亚政策……

不过仔细想想,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失去了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后,苏联最有价值的地盘不是西伯利亚和远东,而是中亚地区!

因为西伯利亚太冷,远东则又冷又远,都不可能用来安置从苏联西部迁移出来的众多人口。

所以中亚就是他们唯一的去处!而大量的俄罗斯族人一旦到达中亚,中亚的人口结构就必然发生变化,而且新迁入中亚的俄罗斯人和当地的非俄罗斯人之间,也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冲突。

毕竟在中亚地区,真正适合开垦和居住的土地是有限的,如果都分配给了俄罗斯人,那么当地的非俄罗斯人怎么办?

斯大林继续说:“因为迁入的俄罗斯人将会改变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的人口结构,所以这五个加盟共和国在适当的时候将会撤销。”

这是要走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路线?

政z局委员和候补委员们心里面直犯嘀咕,不过谁也没提出异议。

因为中亚摆明是未来苏联的核心地盘,当然要牢牢控制在手中,怎么能搞加盟共和国?

“我们要允许分配到土地的公民转让他们的土地,”斯大林没有再提及撤销中亚几个加盟共和国的问题,而是回到了土地问题上,“也要允许他们用土地入股成立股份制农场。”

“总书记,土地是私有的吗?”安德烈耶夫又问了一句。

“是私有的。”

斯大林的回答让在座的政z局委员和候补委员们又暗自吃了一惊。

这个改革步伐可大了!是要恢复生产资料私有制了。因为土地是生产资料,在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分配给农户和直接私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这也是必须的!”斯大林扫了政z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我们必须要给追随我们的同志土地,这也是目前我们唯一可以给他们的东西。

另外,这对于我们吸收欧洲和美洲的资本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我们想要发展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改变目前的困难局面,来自外部的投资、技术和市场都是必不可少的。”

很显然,斯大林在莫斯科的那段时间,是认真考虑了苏联在失去西部富饶土地后的出路问题了。

一国社会主义的路线现在看起来都是错误的,何况半国社会主义?

苏联想要生存下去,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私有制,还要想办法吸引来自美国和欧洲的投资,开发西伯利亚和中亚的资源及土地。

而且根据斯大林的设想,苏联将要实行的改革,对欧洲共同体其实也是有利的未来的苏联可不会,也没有力量去排除来自欧洲的资本和商品。

当然,实行一些私有化改革也不等于要完全放弃国有大工业。但是现在迁到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国有大工业大多和军工有关,都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命根子。

但是这些“命根子工业”生产出来的都是军工产品,根本无法满足苏联人民的需求。而苏联政府如果拿不出足够数量的轻工业品,那么就会遇到20年代初新经济政策前遇到的问题农民不愿意向国家出售农产品,而没有农产品的话,国家也就无力维持工业和城市的运转。

所以苏联在未来必须要进口来自欧洲的商品,同时还要向欧洲出口资源品。

而这就需要吸收来自欧洲的投资……否则,苏联是无法长期维持存在的。

“可是总书记同志,”伏罗希洛夫皱着眉头,显出疑惑的表情,“现在欧洲基本上被德国控制了,而我们向西的贸易通道又都被白俄控制。它们会允许我们吸收欧洲的资本,并且和欧洲进行贸易吗?”

斯大林冷冷地一笑:“当然了!要不然我们维持不下去啊!德国人现在不希望我们完蛋,因为他们不希望俄罗斯统一起来。既然如此,他们就会让我们从欧洲汲取必要的资源和资金。至少在未来的三四十年间,这是没有问题的。”

第940章 犹败八第148章 深化合作第200章 好人希特勒第588章 英国将战斗到底第919章 大西洋战线第600章 欧洲人的欧洲(下)第715章 大包围-大纵深第334章 轮到法兰西了(一)第115章 我会回来的第1208章 美利坚爱国者第1295章 大结局(三)第36章 回到柏林第667章 大雷雨(三十一)第686章 帝国反击战一第566章 第一次夏威夷之战(十五)第850章 女皇来了不纳粮第542章 虎!虎!虎(二十二)第508章 最后的期限第1263 原子弹 二十 第1264 原子弹(二十一)第1144章 罗斯福之死(五)第127章 为什么是1939年?第292章 反击(九)第625章 小心背后第107章 除了纳粹还有谁?第56章 大计划幕后的隐面人第516章 太平洋上的变数第256章 德国的金恐龙腿第1047章 本子的盘算第1280章 朋友和恶犬第537章 虎!虎!虎(十七)第1291章 美利坚的黑化(三)第1006章 假的纳粹第521章 虎、虎、虎(一)第197章 各种不想打仗第98章 封锁还在继续第377章 法兰西不哭(三十七)第108章 凡事都有积极的一面第559章 第一次夏威夷之战(八)第426章 大海战(九)第1286章 放过美利坚第694章 致命的死穴第1187章 高奇堡计划——准备迁都第231章 国际练兵场第434章 广告战(四)第556章 第一次夏威夷之战(五)第1008章 从勒热夫开始第139章 货币战争(九)第1107章 又见金梳子第322章 罗斯福第826章 决战巴拿马——一触即发第39章 能拯救沙皇吗?第111章 最后通牒第952章 犹败——胜利亡国论第1125章 大西洋上的导弹(十四)第318章 巴黎上空的鹰第984章 日本的优势还是巨大的第838章 脑残有救吗?第995章 好一场混战第948章 犹败十六第139章 货币战争(九)第1182章 高奇堡计划——庇隆的危机第968章 先拼命,再拼船第482章 换岗第1193章 高奇堡计划——止损点第867章 大决战——帕夫柳琴科第1章 你知道列宁吗?第82章 苏维埃德国第558章 第一次夏威夷之战(七)第544章 虎!虎!虎(二十四)第489章 击沉了航母?第669章 大雷雨(三十三)第188章 希特勒新政(九)第482章 换岗第327章 同志加兄弟第237章 轰炸制胜论第349章 法兰西不哭(七)第1284章 6千万和6亿第784章 登陆英格兰五第47章 美国人的大忽悠第672章 大雷雨(三十六)第449章 沙漠之虎(九)第306章 风起大西洋(三)第664章 大雷雨(二十八)第358章 法兰西不哭(十八)第77章 没有永远的朋友第233章 皇帝回来了第304章 风起大西洋(一)第1032章 慈父,我们已经尽力(二)第892章 波兰炮灰第825章 决战巴拿马——航母扎堆啦第645章 大雷雨(九)第314章 风起大西洋(十二)第516章 太平洋上的变数第369章 法兰西不哭(二十九)第452章 美国先上,苏联掩护第636章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第560章 第一次夏威夷之战(九)第461章 未来的罗马帝国第1020章 总体上有利第685章 大雷雨完
第940章 犹败八第148章 深化合作第200章 好人希特勒第588章 英国将战斗到底第919章 大西洋战线第600章 欧洲人的欧洲(下)第715章 大包围-大纵深第334章 轮到法兰西了(一)第115章 我会回来的第1208章 美利坚爱国者第1295章 大结局(三)第36章 回到柏林第667章 大雷雨(三十一)第686章 帝国反击战一第566章 第一次夏威夷之战(十五)第850章 女皇来了不纳粮第542章 虎!虎!虎(二十二)第508章 最后的期限第1263 原子弹 二十 第1264 原子弹(二十一)第1144章 罗斯福之死(五)第127章 为什么是1939年?第292章 反击(九)第625章 小心背后第107章 除了纳粹还有谁?第56章 大计划幕后的隐面人第516章 太平洋上的变数第256章 德国的金恐龙腿第1047章 本子的盘算第1280章 朋友和恶犬第537章 虎!虎!虎(十七)第1291章 美利坚的黑化(三)第1006章 假的纳粹第521章 虎、虎、虎(一)第197章 各种不想打仗第98章 封锁还在继续第377章 法兰西不哭(三十七)第108章 凡事都有积极的一面第559章 第一次夏威夷之战(八)第426章 大海战(九)第1286章 放过美利坚第694章 致命的死穴第1187章 高奇堡计划——准备迁都第231章 国际练兵场第434章 广告战(四)第556章 第一次夏威夷之战(五)第1008章 从勒热夫开始第139章 货币战争(九)第1107章 又见金梳子第322章 罗斯福第826章 决战巴拿马——一触即发第39章 能拯救沙皇吗?第111章 最后通牒第952章 犹败——胜利亡国论第1125章 大西洋上的导弹(十四)第318章 巴黎上空的鹰第984章 日本的优势还是巨大的第838章 脑残有救吗?第995章 好一场混战第948章 犹败十六第139章 货币战争(九)第1182章 高奇堡计划——庇隆的危机第968章 先拼命,再拼船第482章 换岗第1193章 高奇堡计划——止损点第867章 大决战——帕夫柳琴科第1章 你知道列宁吗?第82章 苏维埃德国第558章 第一次夏威夷之战(七)第544章 虎!虎!虎(二十四)第489章 击沉了航母?第669章 大雷雨(三十三)第188章 希特勒新政(九)第482章 换岗第327章 同志加兄弟第237章 轰炸制胜论第349章 法兰西不哭(七)第1284章 6千万和6亿第784章 登陆英格兰五第47章 美国人的大忽悠第672章 大雷雨(三十六)第449章 沙漠之虎(九)第306章 风起大西洋(三)第664章 大雷雨(二十八)第358章 法兰西不哭(十八)第77章 没有永远的朋友第233章 皇帝回来了第304章 风起大西洋(一)第1032章 慈父,我们已经尽力(二)第892章 波兰炮灰第825章 决战巴拿马——航母扎堆啦第645章 大雷雨(九)第314章 风起大西洋(十二)第516章 太平洋上的变数第369章 法兰西不哭(二十九)第452章 美国先上,苏联掩护第636章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第560章 第一次夏威夷之战(九)第461章 未来的罗马帝国第1020章 总体上有利第685章 大雷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