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空军魂

8月24日,天上下着小雨,众人护送着六具灵柩上南山。南山山麓的深处,就在蒋介石黄山官邸旁边不远处,空军坟就坐落在这里。从1938年开始,这里已经埋葬了多名空军的阵亡者,包括涪陵上空殉国的中国空军最后一位“四大天王”梁天成。南山自古就是风水宝地,军委会给予了空军坟很高的规格,其他阵亡者军衔再高也不能进空军坟,这是给予空军的特权。

何俊才是第一次来到空军坟,因为8.20空战中阵亡的都是他的直接下属。何俊才依稀记得空军坟是在南山植物园附近,他后世曾经找寻过这个竹林深处的墓地。相比起后世,现在的空军坟更加肃穆。很难想象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在抗日中,在保卫重庆天空过程中牺牲将士的坟墓,日后尽然遭受了三次重大的毁坏。墓碑、墓盖被用于修筑公路,墓中被种上竹子,后世繁茂的竹林是用烈士的血肉养育出来的。

中国空军在器不如人的情况下做了英勇的斗争,为保卫大后方,不畏艰险,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杀。他们每次升空,要与敌机作5次以上激烈战斗。每次作战,每一队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飞机被敌机击中。空军的飞行员“每个人上天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从松沪战场到武汉上空,从兰州基地到重庆的碧空,弱小的中国空军却倔强得让人敬畏。蒋夫人宋美龄时时别在胸前的那枚空军徽章便是见证,南山青松碧云之下的空军坟便是见证。

林徽因在悼念胞弟林恒的诗中说“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但是这荣光却没有照亮后世!某个被扭曲的时期,这片神圣的墓园在荼毒下被毁于一旦,忠骨大多已不知去向,墓碑随着扭曲的历史化为尘土齑粉,只留得一片荒草丛生的山岗。每年总有一些空军烈士的后代谨小慎微地来到这里偷偷祭奠逝去的亲人。当他们面对那满目的凄凉,其中的辛酸无以言表。回想当年我们的飞行员以视死如归的精神震撼了日本人,作为敌人的日本人也不吝留下多块中国空军的墓碑。而我们这些被中国空军以生命拯救的人民却漠然淡忘。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哀与无奈!

何俊才暗暗发誓,同样的悲剧不能再次在这个时空发生,自己要尽力使中国不再走弯路,不再兄弟隔阂。

思绪回到当下,细小的雨滴打在松柏枝上,为今天的祭奠增添了几分肃穆感。空军总司令周至柔亲自扶柩,护送着杨梦青、黄栋权、余拔峰、司徒坚、雷廷枝和曹飞的灵柩上山。军委会为他们定制了最好的棺材,上面覆盖着国旗。随行的不仅有空军的军官以及各遗属,还有不少百姓,他们自发来为空军的英雄送行。

“今天,我们送别我们的战友和兄弟,他们为抗战而捐躯,历史将永记他们!”仪式结束后周至柔发表了简短的祭文。光是这些还不够,何俊才已经在第四飞行团内部成立了一个抚恤基金,各级军官均从自己的津贴中拿出一部分来抚恤遗属,不能让烈士流血又流泪。空军总司令部得知这个消息后将这个基金上升到整个空军层面,这个基金日后帮助了许多失去主要经济来源的空军遗属度过困难的战争时期。

仪式的最后,六具棺木被放入预先挖好的墓地中,国旗被折叠地整整齐齐交给各遗属,礼仪官鸣枪以告亡灵。

何俊才走到一名中年男子的身前,伸出了自己的手。他已经认出来来人正是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也是前文《哭三弟恒》作者林徽因的丈夫。他今天是作为黄栋权的“荣誉家长”出席葬礼的,由于怕林徽因没有办法接受亲人的离去,他瞒着林徽因赶到重庆参加了葬礼。

“梁先生,这些是黄少校(被追认)的遗物,这是颁发给他的一等复兴荣誉勋章。”黄栋权在空战中击落了一架敌机,在追击另一架时自己的座机被敌人击中,遗体被摔得粉碎,以致都无法收殓。

“唉,黄栋权也算死得其所。想当初,正是通过他的小提琴声,让我们夫妇结识了这些可爱可敬的飞行员,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没想到才两年,竟有那么多年轻的生命为国捐躯了。”梁思成是大学者、大教育家,但是此时他像其他遗属那样双眼含泪。

“梁先生,您放心,我们中国空军一定会将日寇驱逐出去的!”何俊才向着众多的遗属发誓。

-----------------

上午送别了六位英雄后,下午何俊才坐飞机来到了成都太平市机场,第五大队驻扎在这里。何俊才跟大队长,归国华侨黄新瑞进行了简短的交谈,然后观察了他们正在进行的零式对抗演练。这次缴获的零式战斗机除了一架送给苏联作为礼物,一架封存(何俊才准备送给美国),两架送给航空研究院研究,两架仍需要维修外,剩余的四架秘密分配给第四飞行团的四个大队,用以进行针对性演练。通过演练验证了前期制定的战术的可行性,下次遇到零式就再也不会惊慌,以数量和整体来对抗日军飞机的高性能是完全可行的。

另外还需要交代一下的就是其他缴获的飞机除那两个中队的18架九六式舰载战斗机由作战指挥部毛邦初调到其他飞行团,所有的运输机被配属给陆战一旅外,剩余的飞机都被补充到第四飞行团。由此第四飞行团各大队都增加了不少日式的侦察机和联络机,第四飞行团还增加了一个装备36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的轰炸机大队,由明星轰炸机驾驶员徐焕升担任大队长。而各机械设备、油料和弹药的补充使得第四飞行团更加兵强马壮。

何俊才在地面观看了副大队长王汉勋驾驶零式战斗机模拟日军攻击的演练。王汉勋确实有一手,很快就掌握了零式飞机的技巧,加之他参加了8.20的空战,对于日军的咬尾战术比较熟悉,所以很快就“击落”了几架落单的i-16战斗机。看来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来让中国飞行员适应凶猛的零式。其实何俊才还是很想见见王汉勋的,因为王汉勋的女友郑苹如正是“色戒”的原型,1939年,郑苹如受命到上海接近并伺机行刺大汉奸丁默邨,不幸壮志未酬,被捕遇害。

但是今天不是时候,他需要赶往成都的航空研究院。两架零式战斗机已经先运到了哪里,而装备部部长黄光锐在哪里等着何俊才呢。何俊才现在还挂着装备部副部长的官衔,现在上官召唤,近期也无大的战事,所以就决定来成都讨论一下空军装备后续发展的方向。

----------------

1939年7月7日,“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所”在成都支矶街63号成立。在空军重组后,周至柔在何俊才的建议下将航空研究所扩编成航空研究院,主要研究内容就是航空器材的国产化和飞机设计、制造的国产化。装备部部长黄光锐亲任院长以示重视,原中美合营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监理、著名飞机设计师王助任副院长,主管实际工作。现在何俊才来到了这座临时借用庙宇来办公的研究院。今天这里济济一堂,不仅航空研究院主要人员在,各飞机制造厂的厂长也参加了会议。

“何老弟,你真是贵人事多啊,邀请你一次不容易啊。”黄光锐一见面就开始抱怨。

“黄兄,我这不来了么。怎么样,昨天已经收到礼物了吧!”前面已经说过,何俊才对这位不愿打内战的老大哥抱有莫名的好感。

“这个礼物可真重啊,没有想到你们第四飞行团竟能斩获如此旷世奇功,日寇的新式战斗机刚露面就被你们全部俘获,哈哈。”这件事早就已经在国内传得沸沸扬扬,只是黄光锐没有想到在如此紧张的战况下,第四飞行团还能大方地送出两架零式给他们装备部做研究。“我们已经拆卸分析了其中一架零式战斗机,有一些简要的分析结论,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首先是它的气冷发动机很强劲,估计有1000马力左右,这样速度和机动性会很强。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和气泡式的座舱使得整体更具有流线型,气动外形更好。另外它是全金属的,坚固性不错,采用的一种铝合金材料。缺点就是为了减轻重量放弃了装甲,油箱击中易起火,特别是铝合金容易形成铝热效应,让起火的战斗机无法控制火势。”黄光锐说到。“所以,可以采用穿甲燃烧弹,应该能取得很好的战果。”

“我们还测量了它的翼载面积,发现很大。加上机身轻,整个零式战斗机就像一个大风筝。滑翔性应该很好,在一点点牵引力的情况下就能保持高度,这可能也是它超远航程的秘密。”器材处的梅龙安处长补充了一下。

“太好了,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就能制定针对性策略了。”何俊才高兴地说,其实他早知道这些,不过航空研究院能分析出来也说明他们的实力不错。“我们自己的飞机设计和制造计划怎么样了?”何俊才想看看当初在浮空基地上交给黄光锐那些材料装备部吸收地如何了。

“航空研究院初步进行了分析,觉得你给的几款飞机图纸气动外形设计各有优势,但是在采用气冷还是液冷发动机方面存在争议。”黄光锐说。“气冷发动机是目前的主流,因其结构简单,充分利用了空气流动的特点来冷却发动机。缺点是机头较大以及散热片与空气的接触增加助力,机头影响了视野,也不利于武器的部署。”

“液冷发动机目前在欧洲比较流行,喷火式和飓风式就是采用的液冷发动机。它的优点是体积小,这样机型的可设计余地比较大。缺点是结构复杂,如果冷却器被击中发动机很快就会停机。另外在寒冷的地区,液冷发动机会遇到麻烦。”航空研究院副院长王助补充。

“为什么不两者同时设计和制造呢。”何俊才知道后世美国正式由数个机型同时设计和制造。“无论气冷还是液冷的活塞式发动机都不是未来的方向,这种发动机结构都太复杂,维护麻烦,寿命比较短。我在海外的时候获悉,一些国家已经在研制涡轮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对材料要求较高,但是效率也较高,而且结构简单。我们的歼一战斗机正是试用了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这点应该你们已经清楚了。”

“您给的材料我们分析了。涡轮螺旋桨和涡轮风扇式发动机或许目前能设计和制造,但是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是目前的金属材料无法承受的。”航空研究院副院长王助回答到。

“国外使用钛这种金属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金属熔点很高,特别是钛的合金足以满足喷气式发动机的要求。而这个地方,”何俊才指向四川的攀枝花,“据说有大量的钛伴生着铁矿。”

“所以我的意见是目前活塞式发动机两个方向都同时进行研究和设计。气冷的和液冷的分别进行竞争,这样才能有活力。我们应该像美国那样有多个航空设计院和飞机制造厂才行。使用液冷发动机的战斗机后续可以直接升级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几年后涡轮式发动机将是主流,涡轮喷气式发动机能让我们的战斗机飞得更快,甚至超过音速。涡轮风扇式发动机可以用在民用和大型运输机上。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可以用在相对速度较慢的对地攻击飞机和轰炸机上。另外涡轮风扇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还可以结合成涡轮浆扇式发动机,效果更好。”何俊才介绍了未来的趋势。

“这样会需要很多的资源啊,现在国家积弱,不知道能不能同时设计制造多款飞机。”黄光锐提出了疑问。

“这点黄部长可以放心,现在军委会对空军非常倾注,未来投入会越来越多。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机型的设计,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参考的,发动机可以初期引入国外的发动机进行装备和仿制,然后加以发展。”

“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做到体系化、组件化和标准化。比如武器系统就应该通用,不要紧密耦合在一起,比如武器就可以用吊舱的方式实现标准化,每个机型不用重复设计,这样能减轻工作量,对后勤的负担也能减轻。甚至飞行员座舱都可以整体设计,然后装配到各型飞机上即可。我们不比欧美国家,他们的军火商是私有的,难以统一和通用,我们是国有的,应该做到这一点,况且我们是从零开始,更应该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经过一番讨论,黄光锐和何俊才这两个装备部的领导决定了后续空军装备的发展路线:

航空研究院主要负责基础研究,其中器材系负责化工、电气、仪表、金属材料、兵器等研究,特别是铝合金和钛合金的研究被作为重点。理工系则负责空气动力、结构、飞机设计、发动机的研究。航空研究院提供大型的风洞用于机体的测试,而浮空基地提供的几部小型计算机则装备上cad和仿真模拟软件供大家共用,这能大大缩短设计和测试的时间。

迁至南川的第二飞机制造厂将负责仿制日军的零式战斗机,除了实物外,何俊才还提供了图纸。另外何俊才也将零式的升级版,重型零式——a7m“烈风”的设计图纸和资料交给了厂长朱霖。这款战斗机将弥补了零式防御不足的缺点,属于重型战斗机。

迁至昆明的第一飞机制造厂以及他在贵州的分部将研制新型的装备气冷式发动机的战斗机。何俊才选择的是美国1944年才正式生产的f8f熊猫战斗机。当他把图纸交给厂长朱家仁的时候,这位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的高材生一下就被这款飞机漂亮的三视图所吸引了。

而新建的就位于成都的第三飞机制造厂,何俊才则希望他们设计和试制活塞式发动机的极限——p51野马战斗机。这款战斗机是采用的液冷发动机的战斗机,何俊才的想法是几年后可以将液冷的活塞式发动机替换为涡轮螺旋桨式发动机,就像浮空基地第十一大队装备的歼一那样。当然螺旋桨战斗机一段时间后将被喷气式战斗机所替代。

中美合作的中央雷允飞机制造厂由于为了保密,没有承担新型飞机的研制任务,而是将原来各飞机制造厂负责的修理任务全部转移过去。

迁往大定的发动机制造厂则将分为两个新厂,分别进行气冷型活塞式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液冷型活塞式发动机的设计制造。涡轮式发动机的设计暂时由航空研究院直接进行。

乐山的降落伞制造厂将为陆战一旅设计制造新型的快速降落伞。

其他的一些电子厂、武器厂和标准设备厂也在规划中。由于考虑到中国空军的现状,近期将以防空的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为主。其余运输机、中型轰炸机和重型轰炸机则后续考虑另选新厂来制造(即后来设在桂林和兰州的第四、第五飞机制造厂)。

至此,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外购、仿制和维修发展到自己研究、自己设计、自己制造。五个飞机制造厂和两个发动机制造厂以及外围的工厂在抗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整个二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设计的飞机出现在亚欧的主要战场。

战后这些工厂逐渐私有化,成为全球几个主要的飞机设计和制造商,为中国赚取了巨额的外汇。

小女右脚受伤,更新晚了点,抱歉!

本周上分类推荐,请大家支持!谢谢!

第27章 欧罗巴之旅(一)第210章 保卫星洲第183章 南洋第84章 回国第127章 谢幕第58章 西北戈壁第58章 西北戈壁第57章 壮大的赴英航空队第264章 及时雨V第93章 露台夜话第67章 陈纳德的Top Gun第140章 出口机型第313章 香港谈判第381章 大中华联邦第92章 新家第349章 海参威第83章 月光奏鸣曲(二)第74章 夜魔第157章 第二次南昌会战第310章 进攻徐州第16章 空爆炸弹第362章 越洋爆击第127章 谢幕第139章 未沉没的俾斯麦号第137章 空中和海上第54章 商业奇才第64章 夜间出击第125章 最后一战(一)第198章 联络人第253章 民主第73章 军购第287章 第一战区第39章 伦敦烧起来了第135章 被困第173章 援助苏联第230章 燃烧的海洋第213章 南遣舰队的悲歌第343章 西西里岛第113章 战略威慑第375章 大和号沉没第210章 保卫星洲第5章 空中定策第112章 上高战役(五)第194章 授衔第19章 利剑出鞘第24章 近卫飞行团第15章 山城谍影第399章 穿梭轰炸第263章 试射场第26章 斯特拉斯堡第229章 夏威夷大海战第312章 直升机的逆袭第38章 轰炸与报复第157章 第二次南昌会战第67章 陈纳德的Top Gun第249章 美国航空特遣队第49章 中国王牌第249章 美国航空特遣队第358章 完全市场化第9章 战术准备第380章 宪政提案第168章 地下帝国第82章 月光奏鸣曲(一)第212章 空中大捷第99章 旧金山第271章 中国的新战鹰第96章 别了1940第149章 日军的野望第376章 全境光复第383章 女沙皇第203章 秦岭和太行第400章 第三波攻击第291章 地面进攻的前奏第314章 进攻南京第325章 塔拉瓦第127章 谢幕第330章 攻占太原第409章 沙皇俄国第374章 精确轰炸第375章 大和号沉没第370章 空中遭遇第54章 商业奇才第182章 中国的希姆莱第251章 战略转进第334章 整编与议会第117章 新一军第370章 空中遭遇第177章 人才第310章 进攻徐州第162章 攻击机第112章 上高战役(五)第262章 胜利的影响第70章 钢都第291章 地面进攻的前奏第352章 中日东北协定第319章 联合政府第96章 别了1940第151章 野马亮相第177章 人才第31章 零式来了(二)
第27章 欧罗巴之旅(一)第210章 保卫星洲第183章 南洋第84章 回国第127章 谢幕第58章 西北戈壁第58章 西北戈壁第57章 壮大的赴英航空队第264章 及时雨V第93章 露台夜话第67章 陈纳德的Top Gun第140章 出口机型第313章 香港谈判第381章 大中华联邦第92章 新家第349章 海参威第83章 月光奏鸣曲(二)第74章 夜魔第157章 第二次南昌会战第310章 进攻徐州第16章 空爆炸弹第362章 越洋爆击第127章 谢幕第139章 未沉没的俾斯麦号第137章 空中和海上第54章 商业奇才第64章 夜间出击第125章 最后一战(一)第198章 联络人第253章 民主第73章 军购第287章 第一战区第39章 伦敦烧起来了第135章 被困第173章 援助苏联第230章 燃烧的海洋第213章 南遣舰队的悲歌第343章 西西里岛第113章 战略威慑第375章 大和号沉没第210章 保卫星洲第5章 空中定策第112章 上高战役(五)第194章 授衔第19章 利剑出鞘第24章 近卫飞行团第15章 山城谍影第399章 穿梭轰炸第263章 试射场第26章 斯特拉斯堡第229章 夏威夷大海战第312章 直升机的逆袭第38章 轰炸与报复第157章 第二次南昌会战第67章 陈纳德的Top Gun第249章 美国航空特遣队第49章 中国王牌第249章 美国航空特遣队第358章 完全市场化第9章 战术准备第380章 宪政提案第168章 地下帝国第82章 月光奏鸣曲(一)第212章 空中大捷第99章 旧金山第271章 中国的新战鹰第96章 别了1940第149章 日军的野望第376章 全境光复第383章 女沙皇第203章 秦岭和太行第400章 第三波攻击第291章 地面进攻的前奏第314章 进攻南京第325章 塔拉瓦第127章 谢幕第330章 攻占太原第409章 沙皇俄国第374章 精确轰炸第375章 大和号沉没第370章 空中遭遇第54章 商业奇才第182章 中国的希姆莱第251章 战略转进第334章 整编与议会第117章 新一军第370章 空中遭遇第177章 人才第310章 进攻徐州第162章 攻击机第112章 上高战役(五)第262章 胜利的影响第70章 钢都第291章 地面进攻的前奏第352章 中日东北协定第319章 联合政府第96章 别了1940第151章 野马亮相第177章 人才第31章 零式来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