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央的求援

哈尔滨的这些原本就是沙俄精英阶层的白俄文化素质很高,很多人擅长几门外语,大部分人因为生活的经历,汉语说的很流利。所以教师的选拔,优先面对的是在哈尔滨的白俄、犹太人和波兰人。当然考虑到某些因素,招聘的教师以中年以上妇女为主。

经过研究,考虑到目前根据地的急需,东北局先行开设法语系、德语系、英语系、俄语系,重点就是英语系和俄语系。而随着抗联准备交换一批德国战俘为己所用,这所学校的专业还要进行调整,德语专业学生人数还要扩大。

由于哈尔滨的白俄数量很多,再加上失去了国内财产之后,很多白俄都处于生活困境之中。所以招聘教师的工作进行的很顺利,一周之内大部分的教师已经到位。再加上关内调来的一些教会学校毕业的大学生,现在这所外国语学校基本上已经万事俱备了。

现在老师和学生,已经全部到位。按照东北局的要求,即将正式开学授课。而除了已经开始组建的外国语专科学校之外,还有培养财务人员的财政专科学校也已经开始着手组建。如果现在将这些白俄全部遣送回苏联,现在这两所学校只能全部都停下来。这种情况,杨震是很难接受的。

至于这些白俄回国之后的结果,在杨震看来李延平说的第二种可能性发生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前几年苏联人为了解决白俄对边境的骚扰,想尽办法动员了一批在哈尔滨已经拿了苏联护照的白俄回国。等这些人回国之后,苏联方面政策一夜之间就变了脸。

当时返回苏联的万余白俄,不是被处决就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或是北冰洋沿岸各个劳改营去劳动。有了这个不远的前车之鉴,恐怕不强行转交,这些白俄是不会轻易的答应回国的。但是如果强行转交,美国人那边会不会出现某些预想不到的麻烦?

其实杨震还不知道的是,在后世苏联人在抢占东北,尤其是哈尔滨之后。除了拆除中国东北的工业设备,对关东军实施缴械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抓捕并处决白俄之中坚定的反苏分子。

在苏军进入东北之后,在大连和哈尔滨处决了大批在中国东北的白俄。凡是为日本人效过力,充当过伪满军警、宪兵,以及前沙俄军队中担任过一定级别军官,主要是少校以上军官的白俄几乎被苏联人杀光。

苏军在占领哈尔滨和大连之后,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在夜间用卡车将这些人,成批的拉到哈尔滨郊外的几处乱坟岗子处决之后就地全部焚化。只是与眼下苏联人提出要求截然相反的是,在流亡到中国之后出生的年轻人,反倒是没有受过什么处罚大多数都回国了。

相比后世这些白俄的遭遇,现在苏联人提出转交在哈尔滨的白俄,无论这些人会不会像李延平说的那样,倒是显得仁慈一些了。至少现在急需兵员的苏联人,不会将他们送到西伯利亚去搬石头,或是直接让他们消失的无影无踪。上了战场,对于这些白俄来说还有活下来的机会。如果不上战场,恐怕这些人才真正的死定了。

不过对于眼下的杨震来说,根据地内的白俄返回苏联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其实他倒不是怎么关心。倒不是说他这个人过于残忍,只是对于这些危害了中国近百年的白俄,杨震本身并没有什么好感。

而且正像李延平说的那样,这批白俄留在根据地,相当一部分人都是一个隐患。无论他们背后的背景是什么,对于抗联来说都是一个潜藏着的威胁。将他们送回苏联对于根据地来说,也算是减轻了一些麻烦。

在对苏联人并不放心的杨震看来,这些白俄固然日本人可以用对苏渗透。但是苏联人未尝不是一样不可以用的。李延平刚刚已经说过,在这些白俄的背景之中发现了苏联克格勃和格鲁乌的影子。

这些白俄之中,固然有为日本人充当打手的,但是需要掌握那些反苏坚定分子行踪,以及日本人在东北军事情报的苏联人克格勃和格鲁乌的间谍恐怕也不在少数。而如果苏联人想要对根据地实施渗透,这些白俄将会是最好的与其等到出现了大问题之后再解决,还不如趁着苏联人主动的提起,将他们全部转交给苏联方面。但是将这些白俄一股脑的都转交出去,对根据地今后几年的发展并不是有利的。甚至可以说是在某些方面,弊大于利。

这些人是要遣返回去,但是不能一概而论。那些掌握了根据地目前急需外语人才,必须能留下多少就留下多少。至于其他的人,除了犹太人不能交给苏联方面之外,精通外语、财务的人,也至少暂时不能转交给他们。

想了想,杨震道:“我看可以部分接受苏联人的这个条件,我们可以将根据地内的四十岁以下,十六岁以上所有的白俄中青壮年,全部移交给苏联方面。与他们一比一的对换德军战俘之中的工程技术保障人员,装备维修人员。这样,也可以加强我们的交换条件。”

“但是那些掌握了多门外语,以及财务等我们急需人才连同家属在内暂时不能转交。还有犹太人和与中国人已经通婚的白俄,也不能交给苏联人。至于波兰人和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有国籍的,无国籍的人倒是无所谓。如果他们需要,我们可以全部都移交给他们。”

“还有那些东正教的神职人员,除了保留下个别人之外,也全部转交给苏联方面。不过这件事情,先不着急谈。可以作为解决第二件事情的时候,一个附加的谈判条件。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解决海参崴那批美国物资的问题。尤其是棉花和燃油,几乎已经成了我们最迫在眉睫解决的问题。”

听到杨震说到物资之中的棉花问题,李延平突然想起一件事:“老杨,东北局在一个星期前接到中央的一份求援电报。现在华北虽然距离冬天还有一段时间,但是眼下失去冀中根据地的华北各部,严重缺乏物资。今年制作冬装所需的物资,到现在还迟迟无法解决。”

“原有的部分储备,大多毁于日军的反复拉网扫荡。而且日军在反复扫荡的同时,对我华北各个敌后根据地,又实施了极其严密的封锁。不仅粮食和药品,包括棉花、棉布、煤油所有物资一律不得进山。”

“在原有的地下关系不是被日伪军摧毁,就是因为形势的变化而失去联络情况之下。现在华北各个根据地,除了山东地区靠近棉花主产区,而形势略微好一些之外,其余的晋察冀、太行、太岳、晋绥各大根据地,目前筹集的棉花和棉布,远远无法满足需要。”

“同时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虽然已经展开,但由于时间的原因,虽然解决了部分困境,但是目前还无法彻底缓解陕北的困境。虽然暂时解决了部分粮食的问题,但其他的物资如油料、布匹依旧奇缺。”

“原本并不产棉的陕甘宁边区,虽然开始棉花种植。但是限于种植的数量和过低的亩产。今年自身生产棉花总数虽然达到一百万斤,但是这只是皮棉的收获量。这个数量,暂时还无法满足需要。而国民政府对陕甘宁边区严密的封锁,又使得无法从外界获取部分物资弥补差额。”

“中央昨日来电,询问我们能否协助解决五十万斤的净棉,部分煤油、棉布,以解决陕北和华北的燃眉之急。如果可能的话,能否再协助解决一批黄金、银元等硬通货。如果实在不行,日币也可以。”

李延平的话,让杨震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钱方面,倒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虽然现在正处于大量工业建设的北满根据地,也相当的困难,但是作为国内主要黄金产地的北满,解决部分急需的黄金还是可以的。

但是棉花这种北满并不出产的经济作物,现在根据地也是奇缺。棉花的问题,并不仅仅关系到布匹的产量。还有几十万大军,能不能安全越冬的问题。更关系到北满老百姓的生存问题和民心的稳定与否。现在北满可不仅仅是几十万部队,还有成千上万的老百姓。

五十万斤净棉实际上到不是什么太大的数目,如果想的话抗联并非是拿不出来。但是如果拿出这五十万斤净棉,抗联自身就无法满足部队和百姓的需要。而且原有的计划,都将被彻底的打乱。

如果重新进口,按照目前的效率能不能赶到冬季之前运到还难说。而抗联在美国订购的后续一万吨棉花,按照收购计划以及运输计划安排,最早能够运抵的时间也在十一月份。现在调整计划,先不说能不能在短时间之内收购到。就是收购到,运输方面对苏交涉也是一个问题。

而眼下抗联这批进口的棉花,也不过才一千吨。而这一千吨棉花,不仅仅是单纯制作冬装的原料,还抽调相当一部分要纺织成棉布。单靠棉花,是制作不了棉袄的。尤其是东北气候,使得制作棉衣所需的棉花,要比陕北和华北多出一倍来。

但中央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要求,恐怕关内已经实在是难以为继了。向抗联张这个嘴,恐怕也是处于困难的极点了。华北与陕北的冬天,虽说不如东北那样寒冷,但是没有冬装,意味着什么?却是所有人都清楚的。

虽然不至于像东北一样,直接让部队失去战斗力,但是也能极大的削弱部队的作战能力。单薄的衣服,是抵御不了太行山的寒风的。本身肚子里面就缺粮,如果再无法穿上冬装,恐怕会有相当一部分部队垮掉的。

一支被冻得半死的部队,与一支吃饱穿暖的部队相比,战斗力可谓是天壤之别。战斗不用打,结局就已经很清楚的。的确十八集团军的战斗意志是极其顽强的,但是再顽强的意志,也抵御不了大自然的威力。

第三十四章 燃料空气炮弹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关部队的困境第二十三章 新的作战模式第二百四十九章 无法说出的原因第三百七十二章 南太平洋上的涟漪第七十四章 不动如山第238章 趁火打劫的第三百一十一章 关键在于速度第三十六章 龙入大海 (3)第三百六十七章 影响之影响第一百零二章 我们的计划更适合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能撒的太开第三百六十二章 时局如棋第一百一十九章 游击习气第一百九十一章 关键在一个快字第一百八十六章 没有选择的选择第三百五十五章 代号一零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无事不登三宝殿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第一百九十六章 杨震的思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鏖战汤原(3)第三百一十五章改不了的小家子气第一百五十章 杨震的思路第二十六章 苏联人的态度第二百九十七章 难以为继第三百七十八章 你们是希望第三百七十九章 熊大缜的双簧第三百二十三章 中央来电第二百九十七章 血色本溪湖(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固执与垫背第三百五十九章 新京是台绞肉机第九十六章 前有狼、后有虎第一百四十九章 临阵磨枪第一百零六章 余波的后续发展第九十章 为谁而战(1)第六章 杨震的障眼法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一年的寒冬第三百二十八章 远水救不了近火第四百五十七章 这是抗联的报复第三百三十二章缺点和优点第三百零六章 闻所未闻九十五章 杨震挖的坑第二百二十九章 这次手枪没有卡壳第二百七十九章 惊天的赌局第二百二十一章 顽强的日本海军第一百三十五章 手短的日本炮兵第一章 一切尽可能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三百六十六章 建川二三的直觉第一百六十二章 林志强的评价第二百三十六章 沉重的压力第三百四十六章 我只不过是一个过客第一百二十七章 杨震的固执第二百四十三章 更深的层次第三百四十三章 这个女人不简单第一百七十三章 铁妇人的威力第三十六章 龙入大海 (3)第八十二章 够用为主第五百三十章 原因要从自身找起第一百八十五章 归绥之战(五)第253章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第四十七章 黎明(1)第三十八章 要求换装的挺进军第五百三十二章 一副暴发户的做派第三百三十五章 胜利者是不受惩罚的第二百九十二章 搂草打兔子中的意外第九十三章 很难被说服的杨震第四百八十二章 漏洞百出的夜间拦截空战第三百六十四章 江淮战役(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老谋深算第三百章 旅顺危机第230章 发了疯的日军第三十九章 总攻击令第二百五十九章 攻心计第四百零八章 是谁毁约在先第二十二章 倒计时第268章 保密第三百一十九章 佯动计划第二百三十八章 是惊喜还是惊吓?第八十七章 杨震的新对手第三百八十一章 曾经熟悉的身形第四百六十章 有杀错,无放过第三百四十九章 对关东军的最终要求第三十七章 龙入大海(4)第六十七章 全力一搏第二百六十章 别有用心的杨震第三百章 我不是田登第三百三十八章 国之利器第四百零三章 命运的安排第一百六十三章 马春生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慑手段第八十章 急转直下第七十六章 血色残阳(4)第一百六十章 鏖战汤原(7)第一百二十七章 杨震的固执第三百六十三章 患得患失的杨震第三百零二章 美国人会自己找来的第二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一十八章 代价未必有那么大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满意的松田岩
第三十四章 燃料空气炮弹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关部队的困境第二十三章 新的作战模式第二百四十九章 无法说出的原因第三百七十二章 南太平洋上的涟漪第七十四章 不动如山第238章 趁火打劫的第三百一十一章 关键在于速度第三十六章 龙入大海 (3)第三百六十七章 影响之影响第一百零二章 我们的计划更适合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能撒的太开第三百六十二章 时局如棋第一百一十九章 游击习气第一百九十一章 关键在一个快字第一百八十六章 没有选择的选择第三百五十五章 代号一零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无事不登三宝殿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第一百九十六章 杨震的思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鏖战汤原(3)第三百一十五章改不了的小家子气第一百五十章 杨震的思路第二十六章 苏联人的态度第二百九十七章 难以为继第三百七十八章 你们是希望第三百七十九章 熊大缜的双簧第三百二十三章 中央来电第二百九十七章 血色本溪湖(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固执与垫背第三百五十九章 新京是台绞肉机第九十六章 前有狼、后有虎第一百四十九章 临阵磨枪第一百零六章 余波的后续发展第九十章 为谁而战(1)第六章 杨震的障眼法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一年的寒冬第三百二十八章 远水救不了近火第四百五十七章 这是抗联的报复第三百三十二章缺点和优点第三百零六章 闻所未闻九十五章 杨震挖的坑第二百二十九章 这次手枪没有卡壳第二百七十九章 惊天的赌局第二百二十一章 顽强的日本海军第一百三十五章 手短的日本炮兵第一章 一切尽可能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三百六十六章 建川二三的直觉第一百六十二章 林志强的评价第二百三十六章 沉重的压力第三百四十六章 我只不过是一个过客第一百二十七章 杨震的固执第二百四十三章 更深的层次第三百四十三章 这个女人不简单第一百七十三章 铁妇人的威力第三十六章 龙入大海 (3)第八十二章 够用为主第五百三十章 原因要从自身找起第一百八十五章 归绥之战(五)第253章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第四十七章 黎明(1)第三十八章 要求换装的挺进军第五百三十二章 一副暴发户的做派第三百三十五章 胜利者是不受惩罚的第二百九十二章 搂草打兔子中的意外第九十三章 很难被说服的杨震第四百八十二章 漏洞百出的夜间拦截空战第三百六十四章 江淮战役(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老谋深算第三百章 旅顺危机第230章 发了疯的日军第三十九章 总攻击令第二百五十九章 攻心计第四百零八章 是谁毁约在先第二十二章 倒计时第268章 保密第三百一十九章 佯动计划第二百三十八章 是惊喜还是惊吓?第八十七章 杨震的新对手第三百八十一章 曾经熟悉的身形第四百六十章 有杀错,无放过第三百四十九章 对关东军的最终要求第三十七章 龙入大海(4)第六十七章 全力一搏第二百六十章 别有用心的杨震第三百章 我不是田登第三百三十八章 国之利器第四百零三章 命运的安排第一百六十三章 马春生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慑手段第八十章 急转直下第七十六章 血色残阳(4)第一百六十章 鏖战汤原(7)第一百二十七章 杨震的固执第三百六十三章 患得患失的杨震第三百零二章 美国人会自己找来的第二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一十八章 代价未必有那么大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满意的松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