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人生的转折

赶到会场后,杨震才发现来参加会议的跟随自己行动的团以上干部,以及列席会议的四支队,以及按照杨震要求,特地从路东赶过来迎接自己的五支队主要军政指挥员,已经等自己有一段时间了。还是第一次开会迟到的杨震,脸上的表情多少显得有些尴尬。

不过尴尬归尴尬,杨震主持会议还是秉承着一贯的开门见山的风格。扫了一眼前来开会的各级干部,杨震直接开口道:“鉴于目前部队已经异常的疲劳,我决定部队在路西根据地休整五至六天,最迟不过一月十七日向路东苏北根据地转移。”

“不过即便是在休整期间,部队也不能放羊。我们的部队不能上了战场是野战军,下了战场还是野战军。各级指挥员和政工人员要有效的负起自己的责任来,严抓部队纪律,绝对不允许出现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

“除了要严抓纪律之外,部队的日常训练不能停。不过考虑到部队长时间的转战,已经异常的疲劳,大运动量的军事训练可以稍微减一下量,适当的延长一下文化和政治学习的时间。会有,各团团长和政委要拿出一个方案来。既要保证得到适当的休整,但也不能放弃训练。”

说到这里,杨震看了看前来开会的皖南部队几个团以上干部,以及四、五两个支队的主要军政主官后,道:“至于部队怎么休整,那是会后的事情了。现在我宣布几条命令。经上报中央,并经过中央同意,将老三团就地留在路西根据地坚持斗争。”

“调冯达飞同志为四支队司令员,接替因为身体不适,已经无法坚持斗争,眼下需要长期养病的原四支队司令员。同时鉴于目前形势的发展,经中央批准,并与中原局以及苏北指挥部沟通后。”

“决定以目前津浦路两侧路东、路西两个根据地为基础,成立新四军淮南军区,统一指挥津浦路南线对敌军事斗争工作。新成立的淮南军区除了统一指挥原有的四、五两个支队作战之外。以津浦路两侧根据地,以及活动在长江北岸的部队分别组建路东、路西、皖江三个军分区,并组建军分区地方武装。”

“军区指挥班子以五支队指挥机构为基础组建,淮南军区司令员由五支队现任司令员担任。冯达飞同志任军区副司令员兼四支队司令员。四支队政委,调任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并暂时代理军区政委。五支队司令员,由副司令员接替。”

“至于路东、路西两个军分区,在完成组建之前,暂时先由四五两个支队兼。原皖南部队老三团,改为军区直属特务团。原活动在长江沿岸的无为游击队与三支队挺进团,暂时先合编为军区独立纵队兼皖江军分区。”

“我在这里给诸位透露一个消息。在军部以及皖南部队主力抵达苏北之后,整个新四军的部队要重新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编。这次整编,将撤销目前各个支队的建制,统一整编为野战师旅,并以目前各个抗日根据地为基础组建一批军区,形成野战部队与地方部队共同发展的局面。同时,中央已经决定在各个根据地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

“一句话,就是编制给你们了,架子也给你搭起来了。但是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面,让血肉丰满起来。把部队变得充实,并按照军部的要求完成对地方武装的组建,那就看诸位的能力了。”

杨震宣布的这个决定,不仅前来开会的四支队和五支队领导事先不知道,甚至刚刚才得知自己将会留在四支队接任司令员的冯达飞都不清楚。冯达飞这才知道,杨震在部队脱险后,打破之前转移时轻易不与中央联系的惯例,密集与中央联络的究竟是什么在做什么。

尽管因为才知道自己将会留在四支队,担任司令员感到惊讶。不过革命军人一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的道理,冯达飞还是知道的。更何况,对于一员战将来说,军部的生活有些过于枯燥了。

在军部工作,安全是安全了。但作为一名战将不能上战场冲杀,整天在军部担任教育长,对于他来说无异于一种折磨。如果真的能留在四支队,单独负责一个方面,他本人还是相当愿意的。

实际上对于冯达飞这个毕业于黄埔一期,又在苏联航空学校和高等军事学院学习过的难得的人才来说,杨震还是很看重的。在临渡江之前,杨震曾经和他谈过,希望他跟着自己去东北工作,但任抗联航空兵政委。

冯达飞自己也表过态,只要能上战场,服从组织分配。只是可惜,目前实际起到军部作用的苏北指挥部死活不放人,坚持将冯达飞留下任支队长。在苏北指挥部坚决反对之下,也考虑到新四军今后军事斗争的需要,杨震经过慎重的考虑还是将冯达飞留下了。

不过在考虑的对这个难得一见的文武双全干部使用的时候,杨震几经考虑,还是决定将他放在了四支队支队长任上。四支队是以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边转移以及红二十五军长征后,留在大别山地区的游击部队组建的。

这支在大别山地区经历了三年艰苦游击战考验的部队,是新四军组建时候,各个根据地中保留下来的部队最多的一支的部队。战斗力没的说,绝对是新四军主力部队。不过再好的部队,也需要一员好的将领带。

现任支队长是红二十五军军长出身,也是大别山人。作为由红二十五军留在鄂豫皖坚持斗争部队组建的红二十八军组建的四支队,四支队也算是他的老部队。在首任支队长被错杀之后,由他来担任四支队司令员,可以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此人作战勇敢,打了许多堪称经典的战役,是红军一员名将。担任四支队长,绝对合格。只可惜常年的艰苦斗争,使他换上了严重的肺病。多次的大口吐血,摧毁了他的身体。眼下卧床不起的他,实际上已经脱离指挥岗位。

现在的四支队司令员,一直在由军参谋长代理,实际负责的是参谋长。在苏北指挥部工作千头万绪的情况之下,这很不方便开展工作。调冯达飞接替他,杨震认为还是合适的。这个建议,中央与苏北指挥部也已经同意。只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杨震一直没有找他谈话而已。

相对于冯达飞听完杨震宣布完毕命令后的又惊又喜,四支队和五支队的干部,可谓就是喜愁交半了。以四支队与五支队为基础组建淮南军区,也就意味着两个支队配合作战就名正言顺了。而且捋顺了指挥系统,对将来的发展是有极大好处的。

愁的是这一下子,刚刚捋顺的部队,又要重新打乱了。很多干部,工作的位置都要变动,又要重新适应,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继续带兵的机会。尤其有些干部,生怕自己被派去做地方工作。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心里打起小九九,盘算自己能在这个淮南军区弄到一个什么位置才不算丢脸。

看着各个干部面上的表情,杨震却是摇了摇头道:“新组建的淮南军区位置重要,东与苏北、苏中的部队相连接,西与活动在鄂豫地区的挺进纵队相互配合。南可以连接苏南部队,向北与淮北部队,甚至十八集团军在山东的部队沟通。在整个华东战局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为新四军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区,这个淮南军区能不能发展起来,就看各位同志今后在工作之中的努力了。我有一点建议给大家,那就是怎么能壮大自己,就怎么去做。不要在工作之中束手束脚,像一个小脚老太太一样。你们要将淮南区打造成整个新四军的核心根据地,成为全军战略全局中最重要的一颗棋子。”

杨震与中央联络,调整编制并组建军区武装,实际上是皖南事变后中央整个对新四军编制进行大的整编计划,以及其后根据形势变化陆续调整的。他此时说出来,只不过计划提前了而已。

不过对于自己将这些东西提前,杨震却没有觉得半分的不妥。既然根据地打下来了,那么不仅要站住脚,更要守得住。没有了地方武装的配合,单凭有数的主力部队是守不住根据地的。

日军为了保证津浦铁路这条大动脉的畅通,势必要对整个津浦路两侧的各个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组建军区,统一指挥津浦路两侧部队作战,对于整个皖东的抗战局面来说,会更加的有利。

而且抗日战争马上就要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实施根据地党政军一元化领导,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相结合的办法,更有利于部队的发展和根据地的稳固。新四军部队的整编,是中央早已经有的计划。但组建军区,实施党政军一元化领导,却是杨震提出来的。

杨震说这番话的时候,底气却是足的很。并没有因为在座的四、五两个支队的首长中,大部分人的军龄几乎和他年龄差不多,而有什么为难。要知道,那位在红军时期就担任一方面军四大主力军团之一的红九军团长的五支队长,要真算起军龄来恐怕也没有比杨震小多少。

要是让后世的杨震面对这些老革命、开国元勋,至少在第一次授军衔的时候也是少将的人去在这么说话,估计这话还没有说,他自己就会吓的满身大汗。但眼下却以上级的身份毫不忌讳的侃侃而谈,也许这就是人生的转折吧。这个情况,估计是后世他打死也不敢想象的。

第五十四章 从天而降的死神第三百一十四章 焦头烂额的泽田茂第一百七十四章 尽量想到前边第265章 那一片失去的国土第六十四章 纪律第一章 郭邴勋的判断第二百八十三章 专门人才第二百四十一章 丰收者计划第五百五十四章心理崩溃的日军第二百六十二章 让四十联队好好放放血第三十五章 到了调整计划的时候第三章 打着看第四百七十六章 已经打草惊蛇了第一百六十章 东京的火海第八十六章 新形势、新问题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伏击战(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延平眼中的杨震第六十八章 不服气的牛岛满第一百二十七章 杨震的固执第241章 真正的基础第二百七十一章 杨震的抱怨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不信第三百零三章 心狠手辣第二百零一章 整编会议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一样的坦克战第三百六十六章 影响之滑头第三百八十五章 谷寿夫的野望第二百四十八章 整训第三百四十二章 粮食的问题第二百二十六章 那些船上的宝贝第三百七十一章 杨震的心病第八十七章 拉网排查第二百六十章 绕不开的坎第三十五章 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第五十八章 个性与争吵第三百一十一章 日军田忌赛马的战术第二百一十二章 难堪的第一天第三百一十三章 必须严肃处理第三百九十六章 你绝对不能被俘第三百八十四章 咱们也可以发笔战争财第一百六十四章 罗斯眼中的救命稻草第二百八十八章 斯大林铁锤第三百四十九章 尊严是要靠实力打出来的第二百一十五章 祁口之战(三)第二百二十章 老铁山水道第二百九十四章 烟雾第八十五章 先打好预防针第二百七十二章 装备精良的伪军第十章 含糊其辞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三章 日落冀中(六)第三百六十九章 值得第三百一十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解决你的燃眉之急第三百三十一章 谈话之超常待遇第一百五十五章 发了狠的李守信第一百六十七章 军人一诺重千斤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延平眼中的杨震第二百零三章 植田谦吉的结局第三百四十二章 以万变应万变第四十六章 极有创造力的袭击第二百五十一章 八十九联队的噩梦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进(1)第一百四十七章 只能靠你自己第九十五章 反复争夺第三百四十章 心理战第二百四十九章 来日方长第二百一十一章 斯大林的答复第二百二十章 老铁山水道第六十九章 奔袭(2)第三百四十一章 真的很累第四十八章 假想敌中队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无第七十六章 决断第六十五章 首战(1)第六章 杨震的障眼法第三百零七章一切必要手段第二十一章 我部已经按时抵达第十五章一个难缠的对手第八十二章 一场经典的夜间伏击战(5)第一百三十四章 毁灭性打击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总的拍板第一百四十一章 两部日军内部的纷争第二百三十章 解救第一百零二章 出乎意料第一百四十六章 战术与打法的不同第三百一十八章 修罗外道第一百六十一章 黎明的心思第七十二章 苏联人的出卖第253章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第一百九十一章 关键在一个快字第八十九章 是我忽略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上月良夫的坚持第一百五十三章 倾巢而出第五百六十六章 没有后退过第一百八十八章 八苏木之战第三百零六章 闻所未闻第一百九十六章 王效明的决断第八十四章 万钧重担第四十二章 可怕的对手
第五十四章 从天而降的死神第三百一十四章 焦头烂额的泽田茂第一百七十四章 尽量想到前边第265章 那一片失去的国土第六十四章 纪律第一章 郭邴勋的判断第二百八十三章 专门人才第二百四十一章 丰收者计划第五百五十四章心理崩溃的日军第二百六十二章 让四十联队好好放放血第三十五章 到了调整计划的时候第三章 打着看第四百七十六章 已经打草惊蛇了第一百六十章 东京的火海第八十六章 新形势、新问题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伏击战(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延平眼中的杨震第六十八章 不服气的牛岛满第一百二十七章 杨震的固执第241章 真正的基础第二百七十一章 杨震的抱怨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不信第三百零三章 心狠手辣第二百零一章 整编会议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一样的坦克战第三百六十六章 影响之滑头第三百八十五章 谷寿夫的野望第二百四十八章 整训第三百四十二章 粮食的问题第二百二十六章 那些船上的宝贝第三百七十一章 杨震的心病第八十七章 拉网排查第二百六十章 绕不开的坎第三十五章 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第五十八章 个性与争吵第三百一十一章 日军田忌赛马的战术第二百一十二章 难堪的第一天第三百一十三章 必须严肃处理第三百九十六章 你绝对不能被俘第三百八十四章 咱们也可以发笔战争财第一百六十四章 罗斯眼中的救命稻草第二百八十八章 斯大林铁锤第三百四十九章 尊严是要靠实力打出来的第二百一十五章 祁口之战(三)第二百二十章 老铁山水道第二百九十四章 烟雾第八十五章 先打好预防针第二百七十二章 装备精良的伪军第十章 含糊其辞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三章 日落冀中(六)第三百六十九章 值得第三百一十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解决你的燃眉之急第三百三十一章 谈话之超常待遇第一百五十五章 发了狠的李守信第一百六十七章 军人一诺重千斤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延平眼中的杨震第二百零三章 植田谦吉的结局第三百四十二章 以万变应万变第四十六章 极有创造力的袭击第二百五十一章 八十九联队的噩梦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进(1)第一百四十七章 只能靠你自己第九十五章 反复争夺第三百四十章 心理战第二百四十九章 来日方长第二百一十一章 斯大林的答复第二百二十章 老铁山水道第六十九章 奔袭(2)第三百四十一章 真的很累第四十八章 假想敌中队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无第七十六章 决断第六十五章 首战(1)第六章 杨震的障眼法第三百零七章一切必要手段第二十一章 我部已经按时抵达第十五章一个难缠的对手第八十二章 一场经典的夜间伏击战(5)第一百三十四章 毁灭性打击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总的拍板第一百四十一章 两部日军内部的纷争第二百三十章 解救第一百零二章 出乎意料第一百四十六章 战术与打法的不同第三百一十八章 修罗外道第一百六十一章 黎明的心思第七十二章 苏联人的出卖第253章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第一百九十一章 关键在一个快字第八十九章 是我忽略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上月良夫的坚持第一百五十三章 倾巢而出第五百六十六章 没有后退过第一百八十八章 八苏木之战第三百零六章 闻所未闻第一百九十六章 王效明的决断第八十四章 万钧重担第四十二章 可怕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