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放不下心

回到家刘氏就狠狠拍了下桌子。

“你瞅你大伯娘那张脸!帮了她忙不说感谢,还硬是要拉你爹拉你大哥下水来。啥叫两家都得不着好?你爹啥时候又得了你大伯家的好了?”

刘氏气呼呼地灌了杯水,张氏端了盆盆沿上搭了帕子的水进来,刘氏几下抹了脸,心里到底是憋着气,跟张氏说:“当初就不该让你当家的跟他们去!那会儿你就该出来说句话,拦着找个借口说大郎去不了啥的,你也脑子木的,我脑子木了你脑子总要清醒清醒!都拎不清事儿!”

张氏苦笑,李欣对张氏眨了眨眼,张氏回了她一个撅嘴。

姑嫂两个都知道刘氏这是在大伯娘处不高兴了。

刘氏从来不为难儿媳妇儿,对张氏也好,对江氏也好,都挺不错的。搁在别家那也是个善婆婆。或许因为张家那会儿在李家困难的时候没悔婚,照旧把张氏嫁了过来,刘氏心里头更加感激张家一些,且由于张氏更会做人点儿,所以刘氏偏疼大儿媳妇儿一些也是有的。

但对江氏也是好的,不打不骂不立规矩,是念着想给李欣积福,自己对别人家闺女好些,希望自家闺女也能得人照顾一二。

说起来也是因为她信因果报应。

这会儿说张氏两句也是她在气头上,张氏自然不会因此对刘氏有什么想法,李欣就更加不会了——在大伯家,她大伯娘怎么说话的,她可是看着听着的。

刘氏自顾自地说了一通倒是缓了过来,问张氏说:“大郎睡着了?”

“睡了。”张氏答道:“这几天路上走大概也累了,泡了个脚就沉沉睡了。”

“晚上弄点儿好吃些的给他补补,才出去几天,眼瞅着就瘦了。”

刘氏摆摆手,张氏应了声去照做。

李欣坐到了一边说:“娘也别气,大伯娘就是那么一说。你不当回事儿不就好了?难不成我们不掺和大伯家的事儿,这事儿就解决不了了?”说着顿了一下,“说得不好听点儿,这事儿不也已经成这样了?要说解决能怎么解决。把人放回去?还是等着常家找上门来?”

刘氏捂了捂额头:“谁晓得你大伯跟你二堂哥是怎么想的,谁又晓得人家常家怎么想的?”

刘氏道:“我们这是没有见着常宽跟那个和他搅一起的寡妇,还不知道他两个被打得怎么样了。你不也去了,你大伯家就你大伯娘出来说了两句话,其余人都没见着,还不定在干什么呢……也不知道你珠堂姐咋想,不管怎样那常宽也是跟你珠堂姐处了十年的男人。夫妻情分也不是那么容易断的,人家两个中间还有三个娃呢!你二堂哥倒好,一竿子就给打散了,以后就算是你珠堂姐想继续跟着常宽那也不大可能了。”

李欣倒是没想过这茬,有些愣地道:“珠堂姐怎么还会眷恋那种男人……”

“那男人就算是个渣,也有女人愿意跟他过的。”刘氏叹了声:“十年夫妻哪是那么容易就忘得掉的?再说你珠堂姐岁数也不小了,又是生养过三个孩子的,被休回来想再嫁人。又哪里是那么好嫁的?”

李欣不语,想起去郑家看李宝的路上李珠的表现。

那会儿她跟李珠说了,女人要多心疼自己一些。也不知道珠堂姐到底有没有听进去。

李欣叹了一声,刘氏瞅了瞅李欣的脸色,又转过头告诫起李欣来。

“要说你当家的,比起你珠堂姐她那口子也是好到哪儿去了,对你一心一意没其他花花心思,又不好喝酒,责任心又重,再有其他什么不好的,单凭就对你一个女人上心这一点,那其他的都可以不用大理会。只要他那心思不变,其他的磨合磨合也就算了……”刘氏摸了摸李欣的头说:“女人对男人不要要求那么多,这样要好,那样要好,要真啥啥都好了,早就被人抢了。哪还轮得到咱们头上?”

李欣一乐,说:“娘,你可不能有那心思,想着撇了我爹再找一个。”

“去,别歪曲娘说的话。”刘氏笑骂了她一句,还是正经地道:“娘跟你说这道理啊,哪儿哪儿都通用。啥都好的男人这世道上不说没有,便是有,那也显得不大真实。说句让男人不爽利的话,自己个儿的男人啊,那是咱们女人自己调教出来的。调教得好,这辈子你就过得舒心;调教地不好,那你这辈子过得就不大爽快了。”

刘氏拿自己和李欣她爹做例子:“娘跟你爹早年间也闹腾得很,你知道娘性子辣,你爹又迂得很,有时候看着就窝囊,在你阿嬷你大伯三叔他们面前的时候,表现出来那孬样,更是让娘气得不得了。这么些年娘还不是也过过来了?如今你爹基本上都听我说的,磨合了二十来年,两个人如今相处就是这么个样子,我压他一头,他也不觉得有多损面子——也都是这些年习惯了的。”

说着就叹了一声,牵了李欣的手道:“娘当然希望你过得好,可是你嫁了人,日子总是你自己过的,娘也不能手伸太长干预太多。娘倒是看得明白一个道理,跟子女过一辈子的,不是老爹老娘,是子女自己个儿的那口子,过得好过得不好那也都是子女的事儿,老一辈的管太多,说不定子女还说你老不死的管得宽。索性不管还乐得个自然——当然前提是子女都懂事,没有那种让人操心操不完的败家子。”

李欣点头说:“大哥和二弟三弟都挺好的。”

“所以也都不需要娘操心啥。”刘氏掸了掸衣裳:“也就唯独操心你了。”

“娘……”李欣低了低头:“我没有不懂事。”

“娘没说你不懂事儿。”刘氏笑了声:“不过娘这四个娃里边儿,最放不下心的就是你。你大哥他们跟爹娘住一个屋檐下,好歹是在娘眼皮子底下看着的,啥事儿都瞒不过娘的眼睛,你是闺女,出嫁了以后哪能让人时时刻刻看着?当然是最放不下心了。”

李欣手指在刘氏手掌心里抠了抠,弄得刘氏有些痒。刘氏打了她一下:“说正经的呢。”

李欣便笑:“我没不正经啊。”

话题扯得有些远,李欣给刘氏掰回来道:“娘不要太担心我,我有分寸的。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阿文那边……他说他先忙,等忙过来再来接我,我也好多几天的懒,休息一段日子。现在摆在眼前最棘手的可不是我的事儿。是大伯家珠堂姐的事儿。”

“对了!”

刘氏一拍腿根子:“可不就是他们家的事儿。”

说着便又埋怨:“你说你大伯家,啊,好事儿论不着咱们,晦气的事儿一件接一件。”

说着看了看周围,这才压低了声音道:“论理这话我是不该说的,戳人心窝子,但是欣儿你说是不是这样?你大堂哥没了。咱们家要摊一份儿,你珠堂姐被休,咱们家也要摊一份儿,份份都要摊到咱们家来,搁谁谁家愿意,又不是跟你李厚伯家多亲。”

刘氏直了直身子哼了声:“这事儿还有得扯,你大伯娘花花肠子的,鬼主意可多着呢……看着她不显山不露水的。啥事儿都看得精,别人说她都只说她的好,从来没说她一句不是。其实吧她就蔫儿坏……你大堂哥走的时候她伤心着,倒是让人又同情一把,现在伤心过了,那歪主意都泛上来了……”

“你们母女俩说啥呢?”

刘氏正说着,李厚仲却撑着腰走了进来,手在腰上捶了捶,笑道:“说啥那么起劲儿,我也听听?”

李欣唤道:“爹。”

“你有啥好听的。”

刘氏却白了他一眼,上下扫了他身上一下,问:“你方才做啥去了?”

“编竹子啊。”

李厚仲拉开一条凳子坐了。试探地问刘氏:“刚才你去大哥家了?”

刘氏哼了声:“你消息倒是灵通。”

“我这不是瞅着你们来的吗……”李厚仲讪讪地笑,又问刘氏:“都说了啥了?”

“没你事儿。”刘氏警告李厚仲道:“你别瞎掺和啊,讨不了好还白惹一身腥。”

李厚仲对这话不喜,嘀咕道:“你咋说话的,那也好歹是关乎咱们李家名声的事儿……”

“关乎你李家名声的事儿多了去了,你样样都管?那你大哥做啥吃的?”刘氏声音微微压了压:“别抢你大哥风头。人家家里边儿的事儿还论不着你指手画脚,要是问到你头上让你帮忙,你也别傻乎乎地什么都答应下来。听到了没有?”

李厚仲缩了缩脖子,刘氏往他背上拍了下:“当着闺女的面你也表个态,这事儿你掺和进去没意思,别瞎掺和,听到了没有?”

李厚仲便只能点了点头,望着李欣无奈地笑,趁刘氏不注意,还冲李欣眨了下眼睛。

李欣闷笑,等刘氏把李厚仲赶走后李欣才道:“要是大伯真叫爹帮他们什么,爹不去,总觉得不好。再说娘你不也担心这事儿会牵连到咱们家吗……到底大哥也是跟着去常家了的,而且也亮了身份说他是村长,二堂哥绑人回来,大哥也是跟着一路回来的……”

刘氏顿了顿才道:“那也没别的说头,你大哥是说了要找常家你村儿村长说话的,是他们轰了你大哥不信他说的话不是?那咱们就说,开头是以村长的身份去的,后头就是以堂弟的身份去的……再说了,这事儿又不是你大哥组织撺掇的,怪也怪不得你大哥头上。”

话虽这样说,刘氏心里也有些惴惴。

常家那村儿就是典型的穷山恶水出刁民,比李家村儿刁蛮多了,瞧他们村儿护短的那劲头就知道。这样一个村的人,讲道理什么的不好讲,人家认准了一样理就不会听你说其他的“解释”,根本就说不通。

李欣心中也有些叹息,这当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要是常家那边儿村儿真的纠集来了许多人,矛盾升级了,肯定是不好收场的。

要真的连累她大哥丢了那“前途”,怕是她娘心里要把大伯一家埋怨个遍。

这般便又过了两日。

李欣心里想了好些事。譬如,关文这会儿在荷花村忙活什么?荷塘子的生长有没有什么进展?雇了冯德发来尝试着走养蜂的路子养起来了没有?关明那件“丑事”是否跟刁老妖协商一致解决好了?还有沈家那边应该也要派人来跟她就作坊的运作问题商量了——说不定就能开始赚收益也说不定?还有阿妹跟韦家的婚事儿,她不在,那贾媒婆跟谁商量订亲的事儿呢……

想着便有些出神,她这回了娘家,一下子失了婆家那边的消息,竟然还有些心神不宁。

果然老一辈的人说得没错,要是一直忙忙碌碌的,一下子停下来了还各种不适应,不做点儿什么活计就总要东想西想。

李欣自嘲道:“李欣啊,你就天生是个劳碌命,没有享福的那个福气。”

“谁说的,我闺女以后享福的机会多着呢。”

刘氏端着一盆衣裳从屋后头那边走过来。刚好听到李欣这句自言自语,不高兴地反驳。

李欣转身朝她笑,接了衣裳帮刘氏晾起来。

刘氏说:“你又想啥了?”

“没呢。”

“还说没,娘可都听见了。”

刘氏不悦地看着她忙,倒也丢了手让李欣晾衣裳,自己站在边上叉了腰跟她说话:“你是不是想你当家的了?”

“想他做什么。”

“还犟,跟娘有啥不好说的。”

刘氏嗔了她一眼,笑道:“娘也是过来人,哪能不明白你这小心思,隔得远了吧又想,隔得近了吧又嫌。夫妻两个就是这样的,磕磕绊绊走个几十年,到最后跟你走到一起的还不是自己枕边人。”

刘氏捡了条凳子坐,仰着头眯着眼。

“今儿太阳不错,艳阳天的,是个好兆头。”

“哪是啥好兆头啊!”

刘氏正笑眯眯的,院子外却顿时传来一声拔高的女音,紧接着门被人推开。

李欣定睛一看,却是李铜的媳妇儿,朱氏从娘家给李铜娶回来的贤妻——小朱氏。

小朱氏脚都像慌了一样,急喘着跑到刘氏面前,狠狠吸了口气才道:“二婶娘,不好了,常家的人找上门来了!”

第676章 帮忙第124章 声东击西第137章 斗草网鱼第644章 信第109章 母女威武第720章 做媒第591章 梅园第606章 烧了第672章 三元第669章 软性第85章 糟心婆家第200章 要怎么分第73章 赚个体己第241章 喜鹊闹事(中)第384章 不能白养第624章 酒坊第248章 不要脸皮第533章 好福气第189章 心里有人第208章 拜访何家(上)第363章 宠女(中)第71章 无功受禄第157章 半道截人第62章 男儿有泪第99章 打定主意第53章 置办聘礼第158章 一笔生意第374章 妾(上)第399章 阿荷(上)第653章 事来第600章 道理第50章 想辞工了第660章 生错人家第342章 安姑娘(上)第546章 见人第668章 闷气第90章 后患无穷第90章 后患无穷第460章 交代第503章 危局(上)第137章 斗草网鱼第674章 算计第540章 定先生第151章 父子冲突第225章 这会没病第679章 回村第141章 连珠带炮第458章 躲着第85章 糟心婆家第8章 偷鸡报复第145章 阿荷心事第707章 安全了第187章 孩子之间第63章 财政大权第458章 躲着第560章 碧儿第143章 类似偷欢第613章 崔姨娘第2章 散分私房第406章 说开第429章 惊闻第291章 前期投资第557章 闹事儿(上)第622章 酒第527章 打架(上)第222章 满嘴喷粪第112章 我心疼他第90章 后患无穷第416章 镖局(上)第331章 踏青(上)第62章 男儿有泪第1章 脱籍回家第23章 李欣出嫁第55章 崔家上京第62章 男儿有泪第740章 朦胧第205章 太凑巧了第167章 乱石头堆第419章 怪人阴差阳错良缘蹴下第286章 摘出来了第694章 不安第543章 赵家亲事第30章 孙家闹事(上)第275章 事不过三第322章 阿秀要乖第284章 不可收拾第448章 问询第196章 道士之言(上)第414章 心情欠佳第711章 大局第30章 孙家闹事(上)第3章 李家态度第140章 以退为进渔舟逐水爱山春下第661章 清算第663章 沈八第228章 沈家三爷第657章 不第670章 “孝”
第676章 帮忙第124章 声东击西第137章 斗草网鱼第644章 信第109章 母女威武第720章 做媒第591章 梅园第606章 烧了第672章 三元第669章 软性第85章 糟心婆家第200章 要怎么分第73章 赚个体己第241章 喜鹊闹事(中)第384章 不能白养第624章 酒坊第248章 不要脸皮第533章 好福气第189章 心里有人第208章 拜访何家(上)第363章 宠女(中)第71章 无功受禄第157章 半道截人第62章 男儿有泪第99章 打定主意第53章 置办聘礼第158章 一笔生意第374章 妾(上)第399章 阿荷(上)第653章 事来第600章 道理第50章 想辞工了第660章 生错人家第342章 安姑娘(上)第546章 见人第668章 闷气第90章 后患无穷第90章 后患无穷第460章 交代第503章 危局(上)第137章 斗草网鱼第674章 算计第540章 定先生第151章 父子冲突第225章 这会没病第679章 回村第141章 连珠带炮第458章 躲着第85章 糟心婆家第8章 偷鸡报复第145章 阿荷心事第707章 安全了第187章 孩子之间第63章 财政大权第458章 躲着第560章 碧儿第143章 类似偷欢第613章 崔姨娘第2章 散分私房第406章 说开第429章 惊闻第291章 前期投资第557章 闹事儿(上)第622章 酒第527章 打架(上)第222章 满嘴喷粪第112章 我心疼他第90章 后患无穷第416章 镖局(上)第331章 踏青(上)第62章 男儿有泪第1章 脱籍回家第23章 李欣出嫁第55章 崔家上京第62章 男儿有泪第740章 朦胧第205章 太凑巧了第167章 乱石头堆第419章 怪人阴差阳错良缘蹴下第286章 摘出来了第694章 不安第543章 赵家亲事第30章 孙家闹事(上)第275章 事不过三第322章 阿秀要乖第284章 不可收拾第448章 问询第196章 道士之言(上)第414章 心情欠佳第711章 大局第30章 孙家闹事(上)第3章 李家态度第140章 以退为进渔舟逐水爱山春下第661章 清算第663章 沈八第228章 沈家三爷第657章 不第670章 “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