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追随尚峰总创建举贤网时,我们憧憬完未来坐在一起放松,曾经和他说:“五十岁以后我打算退下去,不做猎头了改写小说。”
“为啥要等五十岁?你现在也可以写呀!”他鼓励我说。
但是我摇了摇头。
那时的我,刚刚从甲方副总裁岗位上下来,自知对猎头、对招聘尚且了解不多,看到的东西流于表面,所以没有自信写出真正表现行业的作品来。
加上创业时期需要专注,哪有那么多精力顾及其它?
在这之后十年时间里,随着自己认识、积累不断增长,便有了些手痒的感觉。陆续也写过零星的短篇偶尔发表在《青年报》这样的媒体,但都远不能满足心中的梦想。1
直到2020年后决定退出创业,一面做些SOHO的咨询,一面整理和准备,然后2021年便起笔动稿。
在废掉两稿之后,2022年春节期间形成了本书的完整的大纲和中心主旨。
再次动笔对已有十万多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又扩展出新的十万字之后,作者已能够看出全书的面貌,定义了所有人物性格和文字风格,《猎场风云》终于得以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之所以要写这部书,发心于初入猎头行业发现其中蕴含大量的故事,因此决定写出来呈现给大家,并因此加深读者对这个2003年才在大陆发展起来的行业有个全貌的认识。
但随着自己深入这个行业,并参与到互联网化大潮中创业,渐渐地我意识到仅仅向大家介绍些趣闻是浅薄的。
猎头是做“人”的生意。
正如文中魏东对晓茹所讲“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产品”,“必须随时随地细腻、精确地调整方式方法,来应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招聘需求”。
因此调整和应对的需要,猎头工作面临着无穷的变数,且这变数是随时的。这给顾问每天工作带来极大不确定性,甚至难以预知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
这样的工作特点,导致这个行业变幻莫测,带给从业者极大难度。每天都有无数人涌进猎头界,又同时有数不清的人败落出局。
甚至2010年创业时,举贤曾想设计一种即时体现业绩与团队状态的运营仪表盘,用来公开并直观体现平台上的数据变化和规律。
这是后来大数据概念出现后才有的东西,我们的思路曾领先数年!
无论如何,我兴奋地看到了这种激烈的变化和竞争,亲身体验之后品味着其中的人性与管理伦理。
我开始觉得这才是其三味,是应该让读者了解的东西,也是真正能对他们从业、抉择起到指导作用的东西。
所以我调整了,自己的作品不再仅仅是为了给业内的朋友们看,而且可以展示给更广大的读者。
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该怎么选择和判断?哪些才是对自己长久有利,哪只是眼前小利?
为什么有人在办公室吃得开,有人默默无闻甚至被排斥?什么样的举动会触犯别人,哪些话是得罪人的?1
我尽量在作品中给读者多做些呈现,也希望大家仔细体会、品味。
这部书也许没有那么玄幻、没有多少噱头,甚至让你觉得平淡无奇。这不就是我们办公室里天天发生的那些琐事嘛!
但是读者不要着急,仔细地看文字并体会字面后面的东西,你会慢慢发现自己有所得、有所感悟。1
在我们看多了网络上的哥哥妹妹、打打杀杀之后,我希望这部书能如一碗凉茶,给诸位带来滋润和清凉。
也许它确实没那么甜腻,但闲来作为一个调剂,你试试它总是没坏处。
至于书中的情节与故事安排,或许有人觉得匪夷所思,或许有人难以置信……。
但我向读者诸位保证,全书中虚构的故事非常之少,绝大多数是在原人原事基础上打碎重构形成的新情节。
如有雷同纯属偶然,大家把它当作文艺作品来看就好。须知没人会问塑像耳朵上的泥来自哪里、为何与鼻子上的来源不同等等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