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决战前夕(下)

天京城,太阳宫,金龙殿,真神大殿。

这里本是太平天国的后宫,除了天王之外,任何男人不得入内。但是此刻,这个大殿里竟然跪着十几个男人。

众人都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悲鸣不已。真神大殿上的那张庞大的纯金床上,正躺着太平天国的缔造者——天王洪秀全的尸体。

这位上帝之子,最终也没能永坐天国万万年,年仅五十二岁,就在内忧外困之中驾崩了!

“国不可一日无主,天王驾崩,理当由幼天王承继大统!”干王洪仁玕是太平天国的政务总理,而且还是洪秀全的族弟,所以他先表态了。

“正是如此,幼天王多年前就开始熟悉政务,现在登基,正是明主!”刚进城没几天的杨辅清说道。杨辅清是中军主将,名义上的军队最高指挥官,地位仅在洪仁玕之下。

洪秀全为了培养臣民对洪家的忠诚度,所以早在多年之前,下旨的结尾,就使用“爷哥朕幼”的落款。爷就是上帝耶和华,哥就是救世主耶稣,朕自然就是洪秀全了,幼就是幼天王,真主洪天贵福。

虽然形势危急,但是杨辅清到了此刻还不忘了溜须拍马,不要脸的称洪天贵福为“明主”,倒也有乃兄之风。

蒙时雍看到洪仁玕和杨辅清都开口了,不禁也附和道:“对,城外清妖猖獗,还当早立新君,以便统领我等扶正祛邪,杀妖建功!”

蒙时雍说完,众人却都将目光移向了站在旁边的忠王李秀成。李秀成虽然在最近被闲置在家,但是他在军内的威望却是别人所不能及的。如今天王已逝,天京城内威望最高的就是李秀成了,他的态度极其重要。

洪天贵福虽然是幼天王,也就是太子,但是他毕竟还有好几个弟弟。尤其是幼东王洪天佑、光王洪天光、明王洪天明,早就进封为王,地位仅次于他。若是李秀成想要扶持他人继承天王位,然后借机图谋独掌太平天国的朝政,那事情就麻烦了。

“幼天王继承大统乃老天王所定,我等只需遵旨而行便可!”李秀成默然半响,才悠悠的说道。

洪仁玕等人闻言,也松了一口气。

大家意见一致,接下来的就好办了。年仅十六岁的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洪秀全的遗体前登基,成为太平天国的第二代君主。

此刻城外清妖攻城甚急,一切礼仪从简,甚至连祭拜天地都省了,只是让百官朝拜一番,然后洪天贵福就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坐上了帝王宝座。洪天贵福登基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李秀成重新出掌兵权。

虽然大家没有明说,但是默契总是有的,朝内政务由洪仁玕负责,至于军务则有李秀成和蒙时雍、杨辅清负责。

洪仁玕等人也是没有办法,李世贤出城之后生死不知,现在李世贤的人马都表示只服从李秀成的命令。再算上本就是李秀成的人马,现在天京之内,起码有一半的人是李秀成的部下。

若是洪秀全在,天王可以用绝对的权威来掌控李秀成的部队。但是现在掌权的是洪仁玕,他可没有天王那么大的威望,所以要想调动李秀成、李世贤兄弟的部队,他只能邀请李秀成进入新的领导集体当中。

虽然太平天国的高层迅速的稳定了下来,但是在底层,天王的逝世却引来极大的风波。首先,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洪秀全自称上帝之子,乃是真神,怎么可能病死?

他的死,让底层百姓和士兵第一次对所信仰的宗教产生了怀疑。

第二点,洪秀全死后,虽然迅速组建了新的领导集体,但是新的领导集体威望十分有限。李秀成加上洪仁玕,再加上蒙时雍、洪天贵福、杨辅清五个人绑在一起,也顶不上天王洪秀全威望的十分之一!

因为领导层的威望降低,导致士兵们也开始怀疑起了此战的结局。最开始,绝大多数人还是相信此战必胜的,但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到现在连天王都死了,谁还能相信此战必胜?

虽然清妖没有杀进城中,但是此刻天京却如被清军血洗了一般,沉寂无声。

太平天国内部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朝廷,却也不安稳。

李明峰、曾国藩等人都没想到,在他们疯狂攻击天京的时候,北京的政局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治三年五月底,圣母皇太后慈禧下旨,免除了恭亲王奕?的议政王大臣身份!

自从辛酉政变以后,清廷的政治结构是两宫垂帘,两王辅政。因为母后皇太后慈安为人老实,基本很少上朝,所以真正的权力基本都掌握在慈禧太后、恭亲王、醇亲王三人手中。

不过,醇亲王为人圆滑精明,遇事就后退,再加上他最近两年一直在丰台训练十万新军,所以朝政的大部分都掌握在慈禧太后和奕?手中。

慈禧这个年纪不大的小女人野心勃勃,在垂帘听政的目的达到之后,她就妄图独掌朝政,所以奕?就成了他的绊脚石。尤其是奕?是议政王大臣,权力之大,让慈禧也心惊肉跳。

此刻慈禧也有些后悔,当初为何要封奕?为议政王呢?难道封他个铁帽子王不成吗?议政王可是有权否定皇帝圣旨的人物啊!

要说这议政王制度,也是大清实行了一百多年的制度。最初在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将原来的旗主贝勒全部封王,并令除八旗固山额真继续兼议政大臣外,每旗另设议政大臣三员,议政大臣的职名正式出现。此后,清王朝宗室贵族中的王与八旗固山额真、议政大臣共同议政的形式,即称为议政王大臣会议。

因参与议政的还有贝勒等人,故又称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议政”是一种正式的职衔,必须经过皇帝的任命。同样,在必要时,皇帝也可以撤销某一贵族及大臣的议政资格。

最初议政王大臣权力极大,皇位继承这样的重大决策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策皇帝不能更改,甚至议政王大臣有权罢免皇帝!

像多尔衮、鳌拜这样位高权重的大臣都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骨干。清王朝统一全国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员有较多的增加。蒙古八旗的固山额真及六部满、蒙尚书也列为议政大臣。

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拟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其议政形式有廷议和交议。顺、康时期,由内阁处理政务,而雍正苦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太大而导致皇权不稳,于是又设立军机处,作为赞襄皇帝决策的机构,牵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

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议政王大臣职名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也随之消失。但是为了奖励奕?在辛酉政变中的巨大功劳,也为了拉拢奕?,让他支持两宫垂帘听政,两宫太后这才不得已的翻出了已经废除掉整整七十年的议政王头衔赐给奕?。

慈禧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真正的恢复议政王会议,奕?这个议政王,只是单独一个人,并没有庞大的议政王会议作为他的后盾,所以任免皇帝这个职权,奕?是注定无法使用了。但是即便如此,慈禧也不放心奕?顶着这个头衔,这几年,她一直在寻找机会剥夺奕?的议政王资格。

现在,慈禧认为时机到了!

慈禧之所以认为时机到了,是因为如今的慈禧,自觉在朝中的政治力量上,在朝外的军事力量上,都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她自认为已经完全具备击败奕?的力量了。

在朝中,原本的“恭王党”权势滔天,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贾桢、兵部尚书文祥、礼部尚书宝鋆、副都统胜保等人占据了朝廷几乎所有的要害部门。其余的附庸着恭王党的高官,比如刑部尚书赵光、绵森等人也都各据要津。整个大清朝廷,有三分之二的高级官员是和奕?关系十分紧密的。

但是区区三年的时光,桂良病死、文祥战死、胜保因为在剿杀回民叛乱的战斗中失败,所以被赐自尽。少了这三大员,恭王党的实力大受损伤。

在恭王党受损的同时,慈禧在朝中大肆安插自己的亲信。如今在朝中,“西后党”的力量已经明显超过了“恭王党”。

除了政治力量之外,慈禧最近又掌握了军事力量。丰台的十万新军,都掌握在醇亲王奕澴手中。

慈禧毕竟是皇太后,不能事事亲为,奕?被扳倒之后,朝政肯定需要新的大臣来总领。如今的议政王有两名,一个是奕?,一个是奕澴,奕?若是被取消了议政王的资格,取消了领班军机的权力,那奕澴就会当仁不让的扛起奕?的挑子,总领朝政。

奕澴的福晋正是慈禧的亲妹妹,奕澴为人又是个典型的官场老油条,他看明白了局势,自然会坚定不移的站在慈禧一面。

慈禧对奕澴也要放心的多,慈禧自度,就凭奕澴的那点能耐,谅他也翻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丰台新军的日常事务都由荣禄办理,荣禄成了仅次于奕澴的新军指挥官,荣禄原为慈禧的侍卫统领,自然也是铁杆的“西后党”了。

势力的极度膨胀,导致慈禧的权力欲望也膨胀了起来,最终慈禧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借口,罢免了奕?的议政王和领班军机的职务。

三月的时候,李秀成献给洪秀全《诛妖五策》,其中有一条就是挑拨朝廷和湘军之间的关系。洪秀全当即就采纳了李秀成的策略,派人到北京去散布谣言。

到了四月份,北京城内坊间风传,曾国藩在攻破南京之后就会称帝。这个谣言很多在朝的官员都听过,但是因为太过敏感,所以没有人敢向上层转达这个消息。不过,事情必有例外,有一人,名为蔡寿祺,是江西德化人,此时正做御史的差事。

这个蔡寿祺也是个投机分子,他觉得这事可以大做文章,于是就草拟了一份奏折,隐约的指出湘军的巨大隐患,要求削减湘军。因为摸不清上面的意思,蔡寿祺的奏折还是比较隐晦的。

这个奏折一上,按照惯例是先送到军机处的,这样一来,首先就引起了领班军机大臣恭亲王奕?的极力反对。奕?认为,此刻正是用人之际,怎么能削弱湘军?长毛没平,回乱未定,先要削减湘军,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奕?在蔡寿祺的奏折上写了批语,严厉的谴责了蔡寿祺的诬告。按制度,军机大臣评定奏折完毕之后,还要送交给太后最终审核。

但是慈禧在接到奏折之后,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发回军机处,让军机处重新审核,仔细议议。朝廷上做官的,哪一个不是精的成鬼一般的人物?慈禧重新让军机处审议削减湘军的事情,这就表明了慈禧太后的态度。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知道,慈禧太后是赞同这个折子的!

于是乎,继蔡寿祺之后,又有无数投机分子瞅准了机会,连番上折子,阐述湘军之害,要求朝廷抓紧削减湘军。

奕?没想到,一个投机分子的诬告竟然能引起这么大的风波。这些投机分子彻底的激怒了奕?,鬼子六连续上数本奏折,声援湘军。

后来,在一次的朝会之上,恭亲王奕?被这帮人气的破口大骂,甚至也顶撞了慈禧太后。就这样,慈禧太后和奕?这两个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竟然在朝堂之上争吵起来。

蔡寿祺就是蔡寿祺,不愧是投机分子中的急先锋。看到这种情况,蔡寿祺竟然调转了炮口,不再攻击湘军,而是转为弹劾奕?!

蔡寿祺首先弹劾的就是奕?嚣张跋扈,目无君上。这点倒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奕?咆哮朝堂的时候,可是有数百官员看着呢,他想抵赖都抵赖不了。

其次就是奕?收受贿赂,这点也是坐实的。实际上,在清末,官员之间互相送礼乃是人之常情,奕?为当朝第一人,每年收那么几十万两的孝敬银子已经算是清官了。但是,从法律上来讲,他就是受贿了!而且是巨额受贿!

蔡寿祺弹劾恭亲王的折子递到军机处之后,众人都傻了。但是此事太过重大,也没人敢截留这个折子,众军机大臣两边不敢的最,在折子上面只是写了几句模棱两可的评语,然后就递到了慈禧太后那,让慈禧太后自己决定。

按理说,一个小吏,上书弹劾堂堂议政王,朝廷应该立刻予以严词谴责,并且将这小吏发配到远处,这才是处理类似事物的正常手续。但是,慈禧接到折子之后,竟然将这份折子留中不发!

这样一来,众臣又明白了慈禧的意思,无数投机分子又开始集中火力猛攻奕?。

奕?也非常人,他察觉到了此刻形势对自己十分不利,于是竟然主动的上书,承认自己的罪责,并且要求辞掉议政王大臣的资格。

这么一来,慈禧的如意算盘也落空了,因为奕?并没有要求辞掉领班军机大臣和总理大臣的职务。现在奕?已经主动认错了,慈禧总不能不依不饶的要求免掉奕?所有的职务,于是,双方各退一步,奕?辞去了议政王的头衔,但是仍然继续统领朝政。

这场风波虽然看似不大,垂帘听政的太后仍然是那个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管理朝政的亲王还是那个管理朝政的恭亲王,但是双方已经产生了无可弥合的裂痕。

慈禧和奕?从辛酉政变开始就保持的盟友关系,终于宣告破裂了。

天京和北京的变故并没有影响到攻城的进程,同治三年六月十日,湘军收集的整整十万斤的炸药运抵了天京城下,龙脖子的填土工程也接近了尾声。

最后的决战,终于要到了

第三百六十四章 第297章 反叛第225章 曾国藩第226章 冯子材和马新贻第125章 慈安第29章 授权谈判第181章 初战(上)第123章 落难第236章 太阳城第116章 充满变数的未来第267章 来去自由第296章 挑拨第317章 政治挂帅第268章 阅兵第250章 圣库第82章 长春园第251章 女营第297章 反叛第227章 提审李秀成第242章 夺门第3章 身负血海深仇的大清贵族第27章 龚半伦第258章 忠义军第51章 韦志俊第283章 改变战略第167章 隐秘第354章 江户城下第73章 抵达欧洲第347章 法国军事顾问第345章 劝服载垣(下)第252章 擒获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143章 乾清宫第102章 上海纪事第85章 天子上谕第146章 围攻崇文门第29章 授权谈判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294章 叶海亚第51章 韦志俊第309章 朝堂暗斗(上)第22章 广州城第192章 意料之外第48章 赴死第323章 劝降第253章 洪仁玕第268章 阅兵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225章 曾国藩第23章 广州富商第249章 遇刺第347章 法国军事顾问第233章 应对之策第140章 请罪第354章 江户城下第311章 密议第234章 朝阳门第346章 歇多万第308章 热情的北京市民第29章 授权谈判第295章 犯险第210章 新的发展第337章 抵达神户第207章 继续追杀第124章 小宫女第312章 李氏朝鲜第260章 袁家后事第9章 贪得无厌第210章 新的发展第73章 抵达欧洲第306章 内宅第250章 圣库第343章 再见载垣第316章 再回保定第129章 逃离第170章 安德海夜探钟粹宫第119章 跋扈的赞镶大臣第41章 趁机扩大第165章 勤政殿议洋务(下)第334章 东洋消息第3章 身负血海深仇的大清贵族第93章 激战圆明园第125章 慈安第207章 继续追杀第218章 庐州城下第47章 攻营第27章 龚半伦第6章 城破第219章 炮战和壕沟战第117章 避暑山庄第268章 阅兵第158章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341章 三大神器第236章 太阳城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92章 巴夏礼来信第42章 淘汰品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9章 贪得无厌第274章 新疆叛乱
第三百六十四章 第297章 反叛第225章 曾国藩第226章 冯子材和马新贻第125章 慈安第29章 授权谈判第181章 初战(上)第123章 落难第236章 太阳城第116章 充满变数的未来第267章 来去自由第296章 挑拨第317章 政治挂帅第268章 阅兵第250章 圣库第82章 长春园第251章 女营第297章 反叛第227章 提审李秀成第242章 夺门第3章 身负血海深仇的大清贵族第27章 龚半伦第258章 忠义军第51章 韦志俊第283章 改变战略第167章 隐秘第354章 江户城下第73章 抵达欧洲第347章 法国军事顾问第345章 劝服载垣(下)第252章 擒获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143章 乾清宫第102章 上海纪事第85章 天子上谕第146章 围攻崇文门第29章 授权谈判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294章 叶海亚第51章 韦志俊第309章 朝堂暗斗(上)第22章 广州城第192章 意料之外第48章 赴死第323章 劝降第253章 洪仁玕第268章 阅兵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225章 曾国藩第23章 广州富商第249章 遇刺第347章 法国军事顾问第233章 应对之策第140章 请罪第354章 江户城下第311章 密议第234章 朝阳门第346章 歇多万第308章 热情的北京市民第29章 授权谈判第295章 犯险第210章 新的发展第337章 抵达神户第207章 继续追杀第124章 小宫女第312章 李氏朝鲜第260章 袁家后事第9章 贪得无厌第210章 新的发展第73章 抵达欧洲第306章 内宅第250章 圣库第343章 再见载垣第316章 再回保定第129章 逃离第170章 安德海夜探钟粹宫第119章 跋扈的赞镶大臣第41章 趁机扩大第165章 勤政殿议洋务(下)第334章 东洋消息第3章 身负血海深仇的大清贵族第93章 激战圆明园第125章 慈安第207章 继续追杀第218章 庐州城下第47章 攻营第27章 龚半伦第6章 城破第219章 炮战和壕沟战第117章 避暑山庄第268章 阅兵第158章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341章 三大神器第236章 太阳城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92章 巴夏礼来信第42章 淘汰品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9章 贪得无厌第274章 新疆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