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袁家后事

沈葆桢是太子太傅、云贵总督林则徐的外甥,也是他的女婿。沈葆桢自幼聪明,十六岁中秀才,二十岁和他的老师一起中举人,二十七岁那年和李鸿章一同中了进士。

在他三十岁那年,长毛造反,当时沈葆桢的舅舅兼岳父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兼广西巡抚,到广西专职镇压太平天国。但是林则徐身体不行,在赶赴广西的路上就病死了。其后靠着林则徐的人脉,沈葆桢做官也是平步青云,到咸丰十年的时候,他就做到了江西巡抚,也成了剿长毛的一员大将。

但是同治元年那年,沈葆桢母亲去世,他按制回乡丁忧,直到今年才丁忧结束,再度返回官场。正好此时江西巡抚曾国华调任了湖北巡抚,江西出了缺,朝廷便名正言顺的把沈葆桢安插到了江西。

沈葆桢和林则徐一样,都是朝廷的死忠分子,虽然是汉人,但是朝廷也对他十分信任,肯对他委以重任。江西有沈葆桢,安徽有马新贻,江南有这两人坐镇,朝廷也能安心不少。

江南的势力争斗,李明峰就没有兴趣干涉了,他带兵一路北上,由江苏到安徽,再由安徽入河南。刚入河南,李明峰的十几万大军就遇到了袁家人的拜访。

袁家来人是先拜访的吴长庆,其后才拜访的李明峰。老李知道,这个人肯定是袁保庆派来的,否则不会先私下拜访吴长庆。先拜访吴长庆的意思就是希望吴长庆能帮着说说话,看来袁保庆这次是有事来求李明峰了。

其实袁家人此来是什么意思,李明峰心中也能猜出个大概。现在袁甲三身亡,袁家没了家主,诺大家业,需要一个新的家主来管。

要是往常便罢了,袁保恒是长子,而且他能力出众,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不过此时却不同了,袁保庆现在执掌着袁家军,并且被朝廷封了河南布政使,是真正的实权派。袁保恒占着理,袁保庆却占着力,到底谁来继承家业,倒也不好说。

其实袁保恒和其他的袁家人也纳闷呢,袁保庆生性木讷,论能力远不如袁保恒,但是不知为何,袁甲三最后竟然将袁家军交给袁保庆带。

别人不知为何,老李却知道,正所谓爱屋及乌,袁保庆虽然没啥本事,但是袁保庆的儿子袁世凯,却深得袁甲三的喜爱。袁甲三把袁世凯看成了袁家的未来,为了让这个孙子将来顺利接掌袁家基业,所以袁甲三先将自己的基业交给了袁保庆。

就和康熙帝喜爱乾隆,而将帝位传给雍正一样。康熙为人仁慈,而雍正为人严厉,两个人性格不同,按理说康熙绝对瞧不上雍正,但是为了能将帝位传到乾隆手中,康熙只能勉强将龙椅先借给雍正坐坐了。

袁保庆现在只需动动手指头,就能获得袁家家主的位置,但是动用武力,毕竟名不正言不顺,而且还是对付自己的哥哥,将来在乡里族里的,说起来也不好听。所以袁保庆就派人找到了李明峰,希望他以朝廷的名义帮忙办妥这件事。

只要朝廷下旨,宣布袁保庆接管袁甲三的一切职务、荣誉、爵位,那这事就名正言顺了。即便袁保恒心有不满,也说不出什么来,毕竟圣旨就是天命,谁也违抗不得。而且只要获得了袁家军的控制权,获得了袁甲三遗留的官职,那袁保庆也不在意所谓的家主、族长的头衔。袁保庆不介意把这种虚名给自己的哥哥,用以安抚他。

对李明峰来说,此事很容易办,朝廷只会顺势而为,袁保庆是真正的袁家掌控者,朝廷没必要去打破这个事实,也没必要侵犯袁保庆的既得利益。所以李明峰只需上一道折子,朝廷就会批准。

李明峰带着十几万大军,到了河南洛阳暂住。期间袁保庆对常胜军、忠义军的照顾真是体贴入微,十几万大军人吃马喂都靠袁家出银子。

过了十几日,朝廷果然下了圣旨,宣布袁保庆剿灭长毛有功,升为河南巡抚兼兵部侍郎,并赏带花翎。天京之战过后,袁保庆带兵返回了河南,因为袁甲三在同时病逝,所以朝廷没有对他的功劳进行封赏。

因为此战的功劳不是记在袁保庆头上的,是记在袁家军头上的。谁会接管袁甲三死后的袁家军,谁就会接收这个功劳。如果袁保恒是新一代的袁家接班人,那袁保庆这两年的所有战功都会一笔勾消,记到袁保恒的头上。

在封袁保庆为河南巡抚的同时,朝廷也终于对袁家军动手了。现在长毛、捻子都已经覆灭,袁家军失去了保留的必要,朝廷命令袁保庆将其改为绿营军,编为八个标,每标四千人,共计三万两千人,粮饷由朝廷出。朝廷也照顾了袁保庆,这八个标都划为抚标,归河南巡抚,也就是袁保庆统领。

看到朝廷对袁家军动手改编,李明峰也开始关注起了朝廷对其他军队的改编。目前朝廷还不敢对常胜军和湘军进行收编,老李想看看李鸿章、左宗棠是如何应对朝廷的收编的。反正无论如何,老李是不回家将军队交出去的,老李能做的妥协,最多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裁军罢了。

袁保庆这个河南巡抚,实际上就是用袁甲三的河道总督换的。袁保庆接任了河南巡抚,并且继续掌管袁家军,实际上就接管了袁甲三的大部分政治、军事遗产。

李明峰在洛阳待了几日,庆贺袁保庆升任河南巡抚。河南紧挨着直隶,是常胜军的近邻,老李认为有必要打好双方的关系。

在河南盘桓数日之后,老李才率军继续北上,返回保定。

抵达保定之后,布政使杜翰、按察使焦佑瀛和领军的蔡宜群等人皆在城外十里处相迎。李明峰离开保定一年有余,众人相见,叙旧一番,然后才进城。众人在直隶总督衙门大排筵宴,数百文武官僚都参加了宴会,直喝到第二日众人才散去。

等到众人散去,林婉儿才将李明峰接入内庭,老李时隔一年多,终于算是回家了。

第84章 再遇额尔金第73章 抵达欧洲第152章 列强有多强第351章 川西受阻第271章 辽东半岛第49章 撤退第158章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惨童年第108章 安庆外围战第212章 商议出征第129章 逃离第192章 意料之外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77章 出乎意料第310章 朝堂暗斗(下)第57章 大战前夕第268章 阅兵第88章 北巡木兰第344章 劝服载垣(上)第10章 心忧天下第62章 景德镇之战(四)第297章 反叛第70章 改组第325章 内乱第159章 投资和留学第121章 醇郡王第144章 醉仙楼(上)第323章 劝降第102章 上海纪事第260章 袁家后事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331章 朝鲜局势进展(中)第180章 苏天福第356章 江户城破第209章 张皮梗 本领强!第332章 朝鲜局势进展(下)第310章 朝堂暗斗(下)第177章 小村谈判(下)第224章 重逢司马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171章 血溅钟粹宫第3章 身负血海深仇的大清贵族第204章 围杀第27章 龚半伦第73章 抵达欧洲第288章 西征缘由第324章 初次谈判第155章 保定第92章 巴夏礼来信第223章 安庆城外第221章 开城投降第152章 列强有多强第341章 三大神器第299章 南征喀什第352章 克虏伯火炮显威第121章 醇郡王第271章 辽东半岛第52章 陈年旧事第71章 故人复东来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120章 罢工第234章 朝阳门第247章 常胜军入城第27章 龚半伦第261章 太师府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182章 初战(中)第186章 丧命第99章 恭王府第167章 隐秘第44章 请缨第103章 庐州战役(一)第246章 巷战第19章 家法第338章 山上木拓第312章 李氏朝鲜第三百四十八章 第66章 翻脸第43章 交易第345章 劝服载垣(下)第200章 飞速发展第169章 毒计第141章 回銮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最终章中华帝国第204章 围杀第110章 刘铭传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338章 山上木拓第354章 江户城下第189章 诛杀第43章 交易第81章 局势变化第340章 黄金之国第21章 再遇秦诚第277章 到达嘉峪关第146章 围攻崇文门第101章 恭王府议沙俄第三百六十四章
第84章 再遇额尔金第73章 抵达欧洲第152章 列强有多强第351章 川西受阻第271章 辽东半岛第49章 撤退第158章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惨童年第108章 安庆外围战第212章 商议出征第129章 逃离第192章 意料之外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77章 出乎意料第310章 朝堂暗斗(下)第57章 大战前夕第268章 阅兵第88章 北巡木兰第344章 劝服载垣(上)第10章 心忧天下第62章 景德镇之战(四)第297章 反叛第70章 改组第325章 内乱第159章 投资和留学第121章 醇郡王第144章 醉仙楼(上)第323章 劝降第102章 上海纪事第260章 袁家后事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331章 朝鲜局势进展(中)第180章 苏天福第356章 江户城破第209章 张皮梗 本领强!第332章 朝鲜局势进展(下)第310章 朝堂暗斗(下)第177章 小村谈判(下)第224章 重逢司马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171章 血溅钟粹宫第3章 身负血海深仇的大清贵族第204章 围杀第27章 龚半伦第73章 抵达欧洲第288章 西征缘由第324章 初次谈判第155章 保定第92章 巴夏礼来信第223章 安庆城外第221章 开城投降第152章 列强有多强第341章 三大神器第299章 南征喀什第352章 克虏伯火炮显威第121章 醇郡王第271章 辽东半岛第52章 陈年旧事第71章 故人复东来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120章 罢工第234章 朝阳门第247章 常胜军入城第27章 龚半伦第261章 太师府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182章 初战(中)第186章 丧命第99章 恭王府第167章 隐秘第44章 请缨第103章 庐州战役(一)第246章 巷战第19章 家法第338章 山上木拓第312章 李氏朝鲜第三百四十八章 第66章 翻脸第43章 交易第345章 劝服载垣(下)第200章 飞速发展第169章 毒计第141章 回銮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最终章中华帝国第204章 围杀第110章 刘铭传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338章 山上木拓第354章 江户城下第189章 诛杀第43章 交易第81章 局势变化第340章 黄金之国第21章 再遇秦诚第277章 到达嘉峪关第146章 围攻崇文门第101章 恭王府议沙俄第三百六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