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节 下乡笔记抄

《临高时报》编者按:

正值“一五”收官之年,农业农村工作难度大,挑战空前。本报连续刊发活跃在元老院农业战线上的元老郧素济同志的《下乡住村笔记》,通过他笔下一个个鲜活事例,我们更加真切感受到当前“农业发展滞后,农村基层软,农民生活不如人意”的现状,更加深刻理解马国务卿在第十二次国务会议上的“改造农村,改造农民的政策不能变,力度不能减”的重要指示。

正文: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只有沉下心来,深入一线,才能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掌握当前农村工作的实情,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化解农业农村发展的难题,应多一些这样脚踏实地的调研。

近期我经常下乡,有时起早贪黑一天跑五六个村,但往往是走马观花来去匆匆,了解实情不多,研究难题不透。最近在海口农村下乡住村调研,这才使我弥补了以往农村调研的缺憾。

晴转多云,西北风三四级转五六级。

今天一大早我就赶赴平神岭下的新移民安置点龙塘镇潭口村。这一次可算得上“轻车简从”,只带了2名警卫员,搭乘天地会的渔船溯江而上。为避免层层陪同,不干扰县乡同志的工作,也就一概没和他们打招呼。我是想一竿子插到底,悄悄在村里住下,尽可能做到“村不扰民、县不扰官”。

上午9点刚过,我们来到了潭口。这是南渡江西边的一个标准村,村民的房子整齐的有如军营,全村有移民160多户500多口人,旱地主要种植番薯,水浇地是双季稻加一季绿肥,十边地多种各种杂粮。据县里的干部介绍,经济水平在移民村中属偏下,但也不是最穷的村。

原以为农闲时候村里人会比较多。但是进村之后却没见几个人。找到村长才知道村里多数人都去出劳役了。进村后我没有先找住处,第一件事就是向村长老霍提出:“现在正是搞农田水利建设的时候,吃住的事情不急,先上工地看看情况。”

村长老霍40来岁。朴实厚道,是我们从山东移民中选拔的优秀干部,他不想让我去,“工地上又是水又是泥的,首长您看看就行。”我坚持要去。“没关系,怕脏怕苦还下乡做什么,今晚就住在你村了,时间肯定够用。”

路上,老霍就提到村周围的低洼湿地太多,夏季雨水多的时候往往内涝,“好好的地,没法种!”

这一走才发觉这里的低洼地还真不少!这里是南渡江的一个回水弯子淤成的地,堪称水乡泽国。水塘水池星罗密布。真的是绕了挺远的路,我们才走到水利工程的工地。一到工地就看到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赶着一头“西门达尔”品种的黄牛在车水。

沟上沟下聚集了不少人。都在挑沟挖土。工具比较简陋,基本就是人挖肩挑,连独轮车也没几辆。这里地下水位很高,现在是旱季,沟底却有没过小腿的积水,不得不用牛不断的车水。民工们都卷起裤管在水中劳作,虽说这里天气要比大陆上暖和许多,冬天的水温亦很低,不由得深感农民的不易。

正在堤岸上指挥施工的是个年轻少女,看模样还不到二十岁。然而工作却很老练。我问了下,原来这里的工程就是她设计的,同时负责主持施工。

我暗暗惊讶她这么年轻就已经在设计主持工程了,再问才知道她原来是建筑规划界泰斗季润之元老的高足。已经跟随季元老学习五年了。是少有的全能型归化民建筑工程师。她和她的师兄季墅从十六岁开始就已经从事设计和施工工作了。设计建造过得工程遍及海南、台湾和济州各地。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щщщ ▪тt kǎn ▪¢○

我问了具体的施工情况,季园介绍说这是一套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渠道和配套的闸、塘,修成之后,可以排除大约1000亩土地的多余积水。

“潭口的地形不利农业生产,”季园告诉我说。“这里的耕地一部分处于江边的丘陵地带,地势高亢,需要提水灌溉,另外一部分在江边的又地势低洼,反而需要排水。”

我听了她的话,看来这里的农业生产要有个新局面,得投入更多的劳力和资源。

看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我也按耐不住要参与进来。我让和我同去的警卫员在前牵牛,我在后面赶牛,没一会就满头冒汗。我把外衣脱下,扔在了地头的草丛中,小伙子马上拾起衣服抱在怀里。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感动。

“西门达尔”牛吃力地拉着水车,但很听使唤。旁边一位烧水的老大娘告诉我,“这头牛再过10来天就要下牛犊了,不能让牛走得太快,怕累坏了它。”

我问这牛是谁家的?老大娘说这是合栓的牲口,原来村民大多比较穷,栓不起大牲口,最后在老霍的提议下,有七八户人家合栓了这么一头牛,即使这样还不够,申请了一部分贷款。

“比伺候祖宗还精心。”老大娘说,“就指着它下了犊子还贷款。”

听到这个情况,我感到痛心,没想到这里的农民还是这么穷!和我去过的几个先进村完全不能相比了,各村之间的差距已经拉开了。

因为还在年节假期内,下午到四点多就收工了。我随着大伙一起回到村里。潭口村亦是元老院为安置难民统一建设的标准村,房屋街道都很整齐,但是清洁程度不如人意。有的农户放猪在街上乱跑找食吃,不但不卫生,也容易传播疾病。

和老霍谈了下村民的生活情况:这里的土地产量偏低,村里普遍还是一天两顿饭,早上干的晚上稀的。农忙的时候改吃两干一稀。吃粮总量和其他比较好的村差不多,但是细粮比例更少了,甚至杂粮比例也有所下降――老霍反映说村里经常食用南瓜“瓜菜代”的农户不少。我想知道农户的存粮有多少,就走进了村里的集体仓房,却意外的看到里面有一台崭新的小型蒸汽抽水机。问老霍,老霍说这是给高地上旱田灌溉系统做配套用得。

顺藤摸瓜,我跟着他来到村北头,这里地势高,但是土地很是平整,老霍说这块地面积有200多亩。土地已经平整过,连接山坡下灌溉渠道的管道也整齐完好,连安装抽水机的地坪都造好了,但看不出用过的痕迹。我询问:“为啥不把抽水机装上?”陪同的村干部环顾左右:“我们不会。”

后来,老霍告诉我,这个琼山农业示范红旗的“引水上山”项目建成后一直未用,因为蒸汽抽水机安装是个技术活,使用的人也得经过培训才能上岗。但琼山没有会安装这个的师傅,得等临高调一个来装。

“这一等都几个月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来安装。”

站在抽水机的水泥基座上上,我看到南渡江边有个水利工程似乎也没有投入使用。

“那是‘千女堤’,去年县里组织上千名移民妇女修建的,连中央都来人哩,又是上报纸又是做宣传。可是春天里渠道就坏了,配套的闸门什么的也没到货。天地会打了物资调配的申请,可是上级还没批下来,没有水泥修,没有闸门,有水也用不上啊!”老霍望水兴叹的心情溢于言表。

“引水上山”和“千女堤”如此尴尬的境地,暴露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个盲点,项目建设必须解决好配套、使用和管理的问题,否则就是劳民伤财。

琼山虽然是海南少有的农业大县,但工程型缺水和水利工程利用不好的问题同时存在,这是个共性问题。落实元老院农业精神,不仅要增加投入建设工程,而且还要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及机制。

从地里回来已是中午1点多,村长的婆娘在灶屋煮好了番薯粥,用油盐葱花炒了个煎饼花。上午干活,水田路也走得多,加上没有菜,我喝了两碗番薯粥,吃了一大碗煎饼花还觉得不饱,又连吃两个土鸡蛋。没有人陪餐,也没有客套,午饭只用了10多分钟。相比之下,在一些公务活动场合,吃饭成了浪费时间和金钱的负担。其实这种负担“两头都难受”,改变公务接待的办法可以很简单,就是一不要人陪,二要确切落实自己掏钱的原则。做到这两条,“吃喝顽症”就能迎刃而解。

饭后,我来到村公所里,村里的主要干部都来了,民兵队长在山东当过兵,因为年龄大了退伍回来。厚道真诚又不失精明,新话说得也不错。会计是我们自己的培养的年轻人。这里的台帐不全,经我的要求,老霍从柜子里找出几本材料:有村干部会议记录、天地会办事登记,还有红白理事会活动记录等等。

第二百五十六节 秋赋(二十一)第一百四十六节 生意上的大眼光第一百一十二节 芳草地参观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二百七十四节 新鲜出炉的南洋公司(四)第八十节 杭州城里的市场第二百六十二节 去梧州(十一)第一百九十节 计算机三维颅面复原三百七十七节 澳洲人的新花样第一百二十九节 会海第2697章 京师(五十)第二十一节 朱鸣夏的作战决心第六节 机构改革(四)第一百七十节 养殖场第一百零五节 前往广宁第六十三节 转口贸易第2839章 魏爱文和王涛第五十四节 卸任三百四十四节 上司第二百五十节 秋赋(十五)第三百三十五节 虎头崖第四百八十一节 歌舞升平第四百七十六节 码头救美第二百二十六节 大炮四百一十二节 牡丹状元一探五仙观第四百五十三节 夺取第一百节 俘虏带来的后续第五十七节 各怀心思第三百八十八节 访问第二十节 肇庆的安排第一百九十五节 满盘皆输第四百五十节 澳书第一百六十五节 代理县长第一百四十六节 以战迫和第五十四节 初露迹象第一百四十八节 巧舌如簧第一百四十一节 真理办公室第十九节 军事问题第一百四十一节 试生产第十六节 农业蹲点第三百五十三节 全岛归化第一百二十三节 红花会第十三节 新田独镇第四百二十七节 联络第二百四十三节 借题发挥第十五节 桑基鱼塘第一百四十八节 舰队启程三百六十七节 文化祭四百五十二节 制假窝点四百二十一节 锲而不舍第七十三节 甜港风云--萧占风第一百零一节 硅钢工作三百六十六节 兄弟聚首第二十九节 竹把盾第三百二十九节 各路人马(中)第二百六十九节 人事调整第六十二节 手榴弹第十二节 火攻船第二百七十三节 闺蜜第二百八十二节 人口普查和抓浮浪第二百一十九节 决斗之前第七十八节 开业大吉三百二十二节 原始的继电器第四十三节 议和(二)第二百三十八节 社戏(一)第二百八十一节 判决第二百八十一节 铁鸟和千里眼第七十五节 征地第2799章 值夜班第二百七十八节 审计委员会第五十三节 鸿基站的消息三百四十六节 挖奸细第四百零二节 消灭第一百八十三节 装神弄鬼续第一百七十六节 现场勘察第三百二十七节 广州的提案第八十节 违章建筑第三百四十二节 测试第一百七十六节 突破防御二百九十二节 放榜第一百九十九节 契卡第四百一十九节 日韩贸易第二百九十节 篾片第三百二十四节 浮出水面的问题第2828章 简易全科大夫第二百九十节 篾片第一百三十五节 博铺之战(一)第三百二十八节 各路人马(上)三百四十六节 鼓动第六十五节 建厂方案第一百一十七节 归家第三百零五节 陆海军中央协定第四十七节 荷兰人第二百零二节 屺母岛三百三十九节 副局长们第三百五十四节 人事异动第四百五十节 澳书第二百六十五节 秋赋(三十)第六十三节 甜港风云--广州的银子第十四节 初见成效第一百二十三节 草地计划
第二百五十六节 秋赋(二十一)第一百四十六节 生意上的大眼光第一百一十二节 芳草地参观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二百七十四节 新鲜出炉的南洋公司(四)第八十节 杭州城里的市场第二百六十二节 去梧州(十一)第一百九十节 计算机三维颅面复原三百七十七节 澳洲人的新花样第一百二十九节 会海第2697章 京师(五十)第二十一节 朱鸣夏的作战决心第六节 机构改革(四)第一百七十节 养殖场第一百零五节 前往广宁第六十三节 转口贸易第2839章 魏爱文和王涛第五十四节 卸任三百四十四节 上司第二百五十节 秋赋(十五)第三百三十五节 虎头崖第四百八十一节 歌舞升平第四百七十六节 码头救美第二百二十六节 大炮四百一十二节 牡丹状元一探五仙观第四百五十三节 夺取第一百节 俘虏带来的后续第五十七节 各怀心思第三百八十八节 访问第二十节 肇庆的安排第一百九十五节 满盘皆输第四百五十节 澳书第一百六十五节 代理县长第一百四十六节 以战迫和第五十四节 初露迹象第一百四十八节 巧舌如簧第一百四十一节 真理办公室第十九节 军事问题第一百四十一节 试生产第十六节 农业蹲点第三百五十三节 全岛归化第一百二十三节 红花会第十三节 新田独镇第四百二十七节 联络第二百四十三节 借题发挥第十五节 桑基鱼塘第一百四十八节 舰队启程三百六十七节 文化祭四百五十二节 制假窝点四百二十一节 锲而不舍第七十三节 甜港风云--萧占风第一百零一节 硅钢工作三百六十六节 兄弟聚首第二十九节 竹把盾第三百二十九节 各路人马(中)第二百六十九节 人事调整第六十二节 手榴弹第十二节 火攻船第二百七十三节 闺蜜第二百八十二节 人口普查和抓浮浪第二百一十九节 决斗之前第七十八节 开业大吉三百二十二节 原始的继电器第四十三节 议和(二)第二百三十八节 社戏(一)第二百八十一节 判决第二百八十一节 铁鸟和千里眼第七十五节 征地第2799章 值夜班第二百七十八节 审计委员会第五十三节 鸿基站的消息三百四十六节 挖奸细第四百零二节 消灭第一百八十三节 装神弄鬼续第一百七十六节 现场勘察第三百二十七节 广州的提案第八十节 违章建筑第三百四十二节 测试第一百七十六节 突破防御二百九十二节 放榜第一百九十九节 契卡第四百一十九节 日韩贸易第二百九十节 篾片第三百二十四节 浮出水面的问题第2828章 简易全科大夫第二百九十节 篾片第一百三十五节 博铺之战(一)第三百二十八节 各路人马(上)三百四十六节 鼓动第六十五节 建厂方案第一百一十七节 归家第三百零五节 陆海军中央协定第四十七节 荷兰人第二百零二节 屺母岛三百三十九节 副局长们第三百五十四节 人事异动第四百五十节 澳书第二百六十五节 秋赋(三十)第六十三节 甜港风云--广州的银子第十四节 初见成效第一百二十三节 草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