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节 硝田

这一刻,两位元老的形象在陈五仁心中又高大了几分。明代宗族观念盛行,衙门只能管到县一级,所谓皇权不下乡,乡下的秩序主要以宗族族规在维护,即便是报官,县太爷也不会管“家务事”。

但陈五仁还是好心地提醒起来:“首长好心肠,不过属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若是此桉断得不妥,恐有损元老院声誉。”

张枭明白陈五仁的担心,转向了张家玉,准备试他一试,问道:“家玉,你有何意见?”

张家玉道:“学生陪同和宁下乡,当时就在现场,黄氏母子实在可怜,闻者落泪。然诚如陈科长所言,清官难断家务事,学生以为此事二位首长不宜插手。”

“哦?言下之意就是不管咯?”张枭问。

“非也,非也,”张家玉解释道:“学生以为,不如让和宁来管此事。”

“嘿,这主意好,让我想想,”张枭笑道:“和宁,现在你就是妇联的人,先给你安个广州市妇女联合会特派员的头衔,回头我找刘大府给你发张任命书,盖公章的那种。咱不仅要管,还要管得名正言顺!”

赵和宁脸上掩饰不住兴奋,嘴上却道:“为了正义,我就委屈一下啦。”

“运动员有了,还差裁判,”李幺儿道,“广州巡回法院的人现在正在龙山大岗墟,离这里不远,明日一早派个信差火速赶往大岗墟,让巡回法院的尉迟刚和吴奕轩立即赶来九江。”

九江翘南村,坐落于九江大墟西北方约两公里处,九江朱氏便居住于此。南宋咸淳年间,朱氏先祖朱元龙携族人跋山涉水自南雄迁徙至此,已历三百余年,在本地根深蒂固,族中人才辈出,陈子壮的外祖父朱让官至夔州知府,授“中宪大夫”,在乡下还留了一座“良二千石牌坊”。

村外鱼塘环绕,村内一座属于朱氏的房产后面圈了一大片土地,其中不少干涸的鱼花塘被其中新建的塘基分隔成了更小的坑,外围则是一圈高大的围墙,围墙内一片忙碌景象。干活的全是朱氏子弟,有的人在向坑中倒水和石灰,生石灰与水产生的热量使得土壤维持着一定的温度;有的人向已经成熟的坑中倒入人和牲畜的尿液、蚕砂之类的污秽之物,静静等待收获之期的到来;还有的人正在从老坑中挖出成熟的泥土与草木灰混合后送往加工房。

如果有同时期的欧洲军火商见到这番场景,一定会惊讶于在遥远的东方竟然也有人学会了法国人发明的“硝田制硝法”。硝田制硝法最早的记载出现在14世纪,到了15世纪中叶的欧洲已经蔚然大观,成为欧洲最重要的硝酸钾来源,不仅使欧洲人获得硝酸钾不再依赖于硝矿石,更是大大提高了硝酸钾的纯度。

此种“硝田法”,究其原理,其实就是将厕所猪圈土墙上凝结出来硝酸钾的现象加以总结之后大规模的复刻深层环境进行批量生产。

这种技术并不复杂,但是在中国却并未发展起来,原因无它,它会占用大量的农家肥。相较于畜牧业发达的欧洲农业来说,中国传统农业种植业高度发达,占用了几乎全部的可耕地,使得牲畜养殖率极低。这种需要大量牲畜肥料的硝田自然也发展不起来了。

元老院当初在海南的时候,也曾经考虑过使用硝田法自产硝酸钾,但是计算了投入产出比之后发现他们根本无法搜集到足够的原料来维持运转,在通过葡萄牙人从印度获取天然硝石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谁曾想到,此地居然已经悄悄地营建起如此一片规模的硝田。至于向朱氏一族传授此法的葡萄牙人,应该早已与这片硝田融为一体了,被处理得神不知鬼不觉。

朱宅庭院深深,连廊回环,绕过天井的假山,便到了书房。朱实莲放下手中的一卷线装书,有些感慨,对宾客道:“何镇(何汝宾)一代英豪,治军严而有恩,不谋一毫私利,总括群书,钩其玄要,而成《兵录》,尤以火药与火器论述精辟,对火器战法亦有独到之处。只可惜……当年若有石民兄相助,一鼓作气剿灭临高髡贼,不致有今日之祸。”

朱实莲年近四十,是朱让之孙,朱伯莲之弟,也是陈子壮的表弟。陈子壮从小在九江朱家长大,朱实莲与其年龄相彷,二人一起读书成长,情谊非同一般。朱实莲所说的《兵录》是何汝宾的着述,成书于万历三十四年,陈子壮、刘凤等五人曾为《兵录》作序,朱氏自然也有藏书。

被朱实莲称为“石民兄”的不是别人,正是茅元仪,他曾随孙承宗督师辽东,与袁崇焕、孙元化等人一起在辽东战场与后金周旋。天启元年刻印《武备志》便是他钻研历代兵书多年收集资料编撰而成。后来他受阉党排挤,历经宦海沉浮,崇祯二年后金攻打京师时,他护卫孙承宗从东便门突围至通州,击退后金的进攻,升副总兵督理觉华岛水师。后被兵部尚书梁廷栋所忌而解职,又受辽东兵哗之累,遣戍福建漳浦。之后辽东形势更加严峻,即便他多次请求勤王,但都遭到政敌阻挠,只好终日悲忿饮酒。

茅元仪用手捂住嘴咳嗽了几声,道:“何镇将门之后,文韬武略,《兵录》多首创之述,我作《武备志·用火器法》亦考录《兵录》之成果。昔日澄迈大战我亦有所闻,何镇所督之师能与髡贼激战数日而不溃,已当得上铁军之名,比之关宁铁骑毫不逊色。然髡贼兵事技高一筹,此实乃意料之外之事。”

朱实莲道:“如今熊督兵败,两广已无朝廷经制之师,大厦将倾,石民兄有疾在身仍涉险深入虎穴,真称得上是大明孤忠。人称兄长‘年少西吴出,名成北阙闻。下帷称学者,上马即将军’,有兄长相助,此事便多了几分胜算。”

茅元仪道:“不敢当,子洁(朱实莲的字)一族为江山社稷毁家纾难,在下由衷钦佩。我本是戴罪之身,欲报国而无门,忧愤郁闷以致恶疾,我自知时日无多。幸得朝中贵人相助,才得以投身粤地为国效力,我死而无憾。只是髡贼势大,不可力敌,起兵之事仍需静待时机。”

于多年郁郁纵酒,茅元仪在历史上于崇祯十三年去世,年仅四十六岁。不仅如此,他历时十五年呕心沥血,收集列代兵书,撰写编着而成的《武备志》在清代一度被毁禁,直到道光年间才重新刊世。

朱实莲会意地点了点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配制火药之事,还请兄长费心。”

二人交谈片刻后,便一道去了工坊。

黑火药的生产技术到了明代已经非常成熟,明初朝廷对火药、火器生产控制很严,有严格的保密措施,到了中晚期,由于辽事吃紧,朝野谈兵者众多,保密措施有所放松,因而火攻书数量为历代之最,在士人阶层内形成了对火药知识的普及。由于佛山炒铁业发达,是朝廷重要的火炮生产地,在珠三角地区也有不少熟悉火药、火器知识的工匠。如今又有了茅元仪这个专家和他带来的家丁, 可以算得上如虎添翼。

明代的火药理论仍是中医的“君臣左使”,黑火药以硝为君药,长期流传的简易配方为“一硝二黄三木炭”,硫磺与木炭的比例加起来不超过四分之一。对于九江地区而言,获得硫磺与木炭并不是难事。本地蚕业发达,多需硫磺、石灰之属驱散虫蚁,由于珠三角气候潮湿,蚕结茧后比江南多一道焙茧的工序,因此木炭也是常见易于采买之物。唯独硝石不易获得,且历来是朝廷严格管控之物。

天然的硝石矿在野外很罕见,中国的硝石大多产自三处,四川出产的叫川硝,山西出产的叫盐硝,山东出产的叫土硝。这三个产区目前都不在元老院的控制区,加之兵火相结,外地硝石进口更少,元老院占领两广之后出于军事需求的原因对硝石的进销的控制也很严格。

为了在不引起外人注意的情况下获得大量硝石,朱氏一族可谓煞费苦心,最终从一个来自澳门的葡萄牙人那里学到了欧洲人的“硝田制硝法”。由于硝田成熟需要八个月之久,因此需要大量的鱼塘来改建为硝田,而且不止一处。得益于朱氏家族根深蒂固,产业庞大,加上以陈子壮为首的本地缙绅以及木石道人的资助,才勉强操办起来。

火药生产是一项危险而高技术含量的工作,茅元仪来后按照明朝官方火药厂标准建立了一套操作制度,赏罚分明,比之朱氏之前自己想当然的操作提升了一个档次,也减少了生产事故,避免暴露。

第四十节 茶社的拍卖会三百三十五节 一边一半第三百一十九节 骑兵冲突第四百六十六节 最后的出价第一百一十三节 修道院长第十三节 新田独镇第二百六十九节 登陆屺姆岛第四十四节 寻人第二百二十三节 通吃三百零五节 基本理论第一百九十节 赎城费第一百一十五节 正规化第二百五十七节 各怀鬼胎(八)三百三十节 问题(一)第三百一十六节 游行第二百二十四节 上船第一百四十一节 佛山之行(七)第二百一十八节 教育基金会第三百六十九节 左轮枪第2738章 京师(九十一)第二百七十二节 京师(二十九)第七十九节 铜元第四百四十二节 准备工作第二百一十节 真人第一百二十九节 红薯第八节 三水文塔第一百八十节 宴请第九十六节 电力之歌(七)第四百五十六节 反髡志士续第一百五十四节 煽风点火第五十六节 盐场(二)第一百六十八节 重整旗鼓第一百三十五节 平靖阳山(二)第一百一十九节 赖大被擒第八十七节 兵临徐岗第一百一十二节 胜利的后果三百八十九节 白衣飘飘的长发元老第一百六十六节 上任第四百五十八节 特殊待遇第二百四十一节 秋赋(六)第二百一十九节 搭台唱戏第一百四十四节 我们的事业第一百四十七节 珠江口特遣队第二百八十五节 宴会第十四节 膝盖积液和高岭土第七十二节 演习第2853章 吴新生回来了第二百七十五节 亮点第一百一十九节 空谈第2820章 文娱生活四百三十八节 赶紧行动第四百三十七节 新得任所二百八十九节 公务员考试(八)第三百三十节 战后第二百零七节 星之所在第一百二十五节 酸和碱(一)第一百零二节 工作队与神父(一)第五十四节 初露迹象第一百八十八节 夏税第五十六节 阴谋第三百三十二节 代持三百三十八节 张易坤的小算盘第2734章 京师(八十七)第十二节 奴仆(二)第二百八十八节 挑衅第一百四十九节 慈善事业第三十九节 突入阵地第三十九节 稻谷与煤第二百九十五节 供应链第2712章 京师(六十五)三百七十八节 澳洲人的新花样续二百六十节 被遗弃的尸体第五十六节 阴谋第十五节 肇庆光复(一)第十九节 锻炼锻炼第四百七十七节 故知第四十节 黑龙会第一百四十九节 慈善事业二百四十四节 除旧布新(七)第六十九节 一网打尽第一百二十八节 包围燕喜山第四百六十五节 船只第一百九十九节 竞争的潜流第一百六十六节 同年第四百六十二节 粮草先行第一百二十七节 谈条件第一百四十四节 甲板上的三个人第六十六节 特里尼的见闻第三节 掘金--高举之惑第四百六十节 棱堡市场第一百二十一节 新生服第一百五十七节 销赃第五十九节 发动群众(二)第一百二十二节 马袅私集第十八节 会议――吃与住三百七十一节 聚会(一)第三百一十四节 洗脱第一百四十六节 以战迫和第三节 机构改革(一)第二百六十五节 听证会(三)
第四十节 茶社的拍卖会三百三十五节 一边一半第三百一十九节 骑兵冲突第四百六十六节 最后的出价第一百一十三节 修道院长第十三节 新田独镇第二百六十九节 登陆屺姆岛第四十四节 寻人第二百二十三节 通吃三百零五节 基本理论第一百九十节 赎城费第一百一十五节 正规化第二百五十七节 各怀鬼胎(八)三百三十节 问题(一)第三百一十六节 游行第二百二十四节 上船第一百四十一节 佛山之行(七)第二百一十八节 教育基金会第三百六十九节 左轮枪第2738章 京师(九十一)第二百七十二节 京师(二十九)第七十九节 铜元第四百四十二节 准备工作第二百一十节 真人第一百二十九节 红薯第八节 三水文塔第一百八十节 宴请第九十六节 电力之歌(七)第四百五十六节 反髡志士续第一百五十四节 煽风点火第五十六节 盐场(二)第一百六十八节 重整旗鼓第一百三十五节 平靖阳山(二)第一百一十九节 赖大被擒第八十七节 兵临徐岗第一百一十二节 胜利的后果三百八十九节 白衣飘飘的长发元老第一百六十六节 上任第四百五十八节 特殊待遇第二百四十一节 秋赋(六)第二百一十九节 搭台唱戏第一百四十四节 我们的事业第一百四十七节 珠江口特遣队第二百八十五节 宴会第十四节 膝盖积液和高岭土第七十二节 演习第2853章 吴新生回来了第二百七十五节 亮点第一百一十九节 空谈第2820章 文娱生活四百三十八节 赶紧行动第四百三十七节 新得任所二百八十九节 公务员考试(八)第三百三十节 战后第二百零七节 星之所在第一百二十五节 酸和碱(一)第一百零二节 工作队与神父(一)第五十四节 初露迹象第一百八十八节 夏税第五十六节 阴谋第三百三十二节 代持三百三十八节 张易坤的小算盘第2734章 京师(八十七)第十二节 奴仆(二)第二百八十八节 挑衅第一百四十九节 慈善事业第三十九节 突入阵地第三十九节 稻谷与煤第二百九十五节 供应链第2712章 京师(六十五)三百七十八节 澳洲人的新花样续二百六十节 被遗弃的尸体第五十六节 阴谋第十五节 肇庆光复(一)第十九节 锻炼锻炼第四百七十七节 故知第四十节 黑龙会第一百四十九节 慈善事业二百四十四节 除旧布新(七)第六十九节 一网打尽第一百二十八节 包围燕喜山第四百六十五节 船只第一百九十九节 竞争的潜流第一百六十六节 同年第四百六十二节 粮草先行第一百二十七节 谈条件第一百四十四节 甲板上的三个人第六十六节 特里尼的见闻第三节 掘金--高举之惑第四百六十节 棱堡市场第一百二十一节 新生服第一百五十七节 销赃第五十九节 发动群众(二)第一百二十二节 马袅私集第十八节 会议――吃与住三百七十一节 聚会(一)第三百一十四节 洗脱第一百四十六节 以战迫和第三节 机构改革(一)第二百六十五节 听证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