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一日成盐

十一月末。大河、渤海,相继冰封。然巨马水仍绿水长流,奔流向东。

都船与都水二署,调拨人手。错开供暖高峰,适时开启阀门,注入热泉,为河道升温。

四海船商,赶在冰封前,满载而归。蓟国内河航运,却经久不息。接送各城人员物资往来。转运粮秣到各处城仓、军营,乃是重中之重。冬季施工,蓟国能工巧匠,早已熟络。物料齐备,人手充足。薮中大建,正当适宜。

陈氏门中五子,皆入薮中为一县之长。掌治下各城督造。未出仕前,五人已为实习生,对政事颇为熟络。加之又是崔寔、刘宠门内高徒。治政安民,亦有心得。

近海之地,已结厚冰。尤其是长芦、长汀二县。马车加装雪橇,在冰面上往来通行。运送砾石、大木、砖瓦。如刘备所言,先建城池,再造堤堰。防海水倒灌。待土地晒干,取北薮淤泥铺地,自可为良田。近海多盐渍,不毛之地若不能为良田,则辟成“盐田”。

海盐,最初制取,乃是“煎”、“煮”法,用盘为煎,用锅称煮。史称“煮海为盐”。《管子》载:“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为盐”。《周礼》亦载:“幽其利鱼盐”。

“晒盐法”又称“盐田法”。时下尚不多见。此法需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之地,择大片平坦海滩构建盐田。长芦和长汀,皆适宜。

以煮盐为生者,称“盐户”。亦是编户齐民。关于盐田的制作之法,和往常一样。蓟王手绘图板,交由将作馆一众大匠师自行参悟。蓟王在板上留书:“盐田类水田。将海水引上滩涂,筑坝积存。日光曝晒,‘盐晶’自出。”

在刘备看来。无论煎煮、晾晒,原理其实都一样:“蒸发结晶”。

直接引海水制卤晒盐。后世长芦盐区,“春暖之时,近海掘沟,以待潮入沟,坚筑‘晒池’,九层或七层,自高递下。潮退,两人绳系‘柳斗’,戽沟咸水入第一层池中,注满晒之,然后放入第二池,复又灌满高地,次第放之末,投‘石莲’试之,咸矣,于是趁晴曝‘一日成盐’。”

“晒池”类比梯田。乃是指从滩底到滩上,层层构建的盐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设七层或九层。

得蓟王神鬼乱舞版图,将作馆不敢怠慢。立刻着手研发晒盐技艺。

命良匠取来海水,送入琉璃暖阁。分装入方格匣中,趁冬暖阳,连日曝晒。果见盐晶。

夏公、苏伯,乃至馆中大匠师,皆喜上眉梢。蓟国先有水田,后有盐田。如何能不兴盛。

书报主公。刘备大喜。这便命上计署奔赴长芦、长汀二县,实地测量,估算。

不日回报。

言:三百里滩涂,可辟盐田百万亩。粗略算来,或可得盐,一千万石。

今汉,盐价最低为每石四百钱,最高达每石八千钱。正常年份,盐价约为每石八百钱。时下只高不低。便以每石八百钱计,亦可得八十亿钱。

刘备终于明白,何谓“渔盐之利”。

所谓“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待二县盐田建毕,蓟国何止富甲天下。

关键是。除去人工,晒盐几乎没有成本。

上计令陈逸又进言道:问过薮中渔翁,渤海湾日晒充足。满打满算,百万盐田,年可得盐一千六百万石。

远超书报一千万石的预估。

若真如上计令所言,那便是“百亿之利”。

换言之。每亩盐田,年产食盐十六石。盐价高于谷价。盐产高于田产。雍奴薮,真乃渤海明珠。有大利于国民。

听闻长芦、长汀二县,三百里寸草不生的盐渍海滩,可劈出百万亩盐田。亩产十六石,年可得百二十亿钱。

这还了得。

两位国相,急忙调派人手。前往二县,围海造田。

谁曾想。盐田亩产近乎三倍于水田。且盐价又三倍于谷价。如此暴利,竟来自寸草不生的海滩。二国相虽将信将疑,却又满怀期盼。数月之后,当见分晓。

蓟国家大业大。左支右绌,积少成多。笔笔皆是天文数字。尤其是陇右流徙羌人。若四年期满,不愿再留牢城,携庸金返归老寨。巨款当如何渡支,乃压在二国相心头的,千钧重担。

关键是,种田发不了财。

王上又不许抬高谷价。天下缺粮,奇货可居。却仍作价三百蓟钱。铸币亦需原料。无论是东凌矿上铜锭熔炼开采,还是两汉旧币新铸,皆受时限。

今忽闻,有百亿之利,横卧在渤海上湾。

不毛之地,可解燃眉之急。如何能不欣喜若狂。

刘备也是一惊。只知后世长芦盐场,十分有名。芦台场所产之盐,堪称海盐佳品。色白、粒大、质坚、味原,因而有“芦台玉砂”之称。

竟不知,产量如此之高。盐田一亩,年可得盐十六石。

果然天助我也。

不出意外,“蓟盐”当紧随“蓟茶”、“蓟马”、“蓟书”、“蓟铁”等,成为丝路新名产。

十二月,己巳,赦天下,改元“中平”。

称中平元年。

盐田之事,虽未公之于众。然蓟国上下,且皆有风闻。蓟王天家麒麟,盐田之法,既出王上之手。又经将作馆验证,必不会有差。

然百万亩盐田,盐户何来?

事实上,时下盐民煎盐,相当辛苦。

从制盐到售卖,后世述其有“四苦”:“晒淋之时,举家登场,刮泥汲海,流汗如雨。隆冬砭骨,亦必为之,此‘淋卤之苦’也。煎煮之时,烧灼薰蒸,蓬头垢面,不似人形。酷暑如汤,亦不敢离,此‘煎办之苦’也。寒暑阴晴,日有课程,前者未足,后者复来,此‘盐之苦’。客商到场,无盐抵价,百端逼辱,举家忧惶,此‘赔盐之苦’也。疾病死丧,尤不能堪。逃亡则身口飘零,复业则家计荡尽,去往两难,安生无计……”

蓟国种田,其实不苦。从耕种到收割,皆有畜力机关器。奈何盐田,乃初创。先时必以人力为主。若以一人一亩计,当需百万之众。若一人十亩,亦许十万壮劳力。

蓟国太学坛,近期博论,便以此为题:“试论盐田利弊”。

双方辩手,引经据典,振聋发聩。再合国政,旁听学子们,纷纷醒悟。

百万三韩,便是人力之源。

王上名“备”。向来万事皆备,果不奇然。

114 先发优势143 未战先乱141 曲水流觞123 勇冠三军1.24 伏虎潜龙1.63 钉接榫合171 无福消受1.208 杀出重围1.245 更始决裂183 悉听君便1.97 霞楼仙居152 善刀而藏31 直捣敌巢106 甘之如饴103 兵发西进1.2 燕燕于归1.74 肘腋之亲1.47 以儆猢狲1.2 燕燕于归41 功亏一篑1.40 何惧偷生1.56 风向突变163 万一之率1.65 三岁见老1.32 上下求索134 光融天下14 兴师动众1.224 碧血丹心101 老臣谋国1.3 香消玉损1.68 西林大建11 艳后无忌141 父子十禄101 老臣谋国157 定不辜负196 家门之争1.92 南有乔木155 瞒天过海1.20 五供九宾51 以尹天下158 含笑九泉1.25 黄龙见谯1.30 大医治世167 绿洲公社1.28 挹娄庐士16 破敌为先140 不可思议1.58 任重道远1.32 洁身守道130 红尘浊世174 夜半十分1.86 鼓角齐鸣134 君何所求1.48 不药自愈188 为所欲为12 再见恩师195 避无可避1.32 织席贩履1.25 美人无极143 向海而生1.22 毋需言反1.72 涉海凿河1.226 七进七出1.70 奉诏和亲172 连珠合璧1.90 沉月女校1.55 只为蓟吏130 民情如火1.265 大有玄机12 二戚之争183 悉听君便102 王道在北14 死而不僵152 南下平乱1.7 无郭之都101 向虎山行137 和气生财112 虚席以待1.276 命丧宫门190 军师节哀1.2 平羌之策1.23 三千珠履1.5 舌绽春雷1.42 天下大同1.78 风起云蒸1.87 富贵同享1.34 先礼后兵221 非人臣也1 全在水里144 迁都寿春127 金丝毛毯132 谨遵医嘱100 大象无形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31 垂绥琬琰123 呼之欲出1.63 悬楼列肆115 天下都北1.5 千家万户135 逆流而进
114 先发优势143 未战先乱141 曲水流觞123 勇冠三军1.24 伏虎潜龙1.63 钉接榫合171 无福消受1.208 杀出重围1.245 更始决裂183 悉听君便1.97 霞楼仙居152 善刀而藏31 直捣敌巢106 甘之如饴103 兵发西进1.2 燕燕于归1.74 肘腋之亲1.47 以儆猢狲1.2 燕燕于归41 功亏一篑1.40 何惧偷生1.56 风向突变163 万一之率1.65 三岁见老1.32 上下求索134 光融天下14 兴师动众1.224 碧血丹心101 老臣谋国1.3 香消玉损1.68 西林大建11 艳后无忌141 父子十禄101 老臣谋国157 定不辜负196 家门之争1.92 南有乔木155 瞒天过海1.20 五供九宾51 以尹天下158 含笑九泉1.25 黄龙见谯1.30 大医治世167 绿洲公社1.28 挹娄庐士16 破敌为先140 不可思议1.58 任重道远1.32 洁身守道130 红尘浊世174 夜半十分1.86 鼓角齐鸣134 君何所求1.48 不药自愈188 为所欲为12 再见恩师195 避无可避1.32 织席贩履1.25 美人无极143 向海而生1.22 毋需言反1.72 涉海凿河1.226 七进七出1.70 奉诏和亲172 连珠合璧1.90 沉月女校1.55 只为蓟吏130 民情如火1.265 大有玄机12 二戚之争183 悉听君便102 王道在北14 死而不僵152 南下平乱1.7 无郭之都101 向虎山行137 和气生财112 虚席以待1.276 命丧宫门190 军师节哀1.2 平羌之策1.23 三千珠履1.5 舌绽春雷1.42 天下大同1.78 风起云蒸1.87 富贵同享1.34 先礼后兵221 非人臣也1 全在水里144 迁都寿春127 金丝毛毯132 谨遵医嘱100 大象无形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31 垂绥琬琰123 呼之欲出1.63 悬楼列肆115 天下都北1.5 千家万户135 逆流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