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混乱的世界局势

PS:第三更到,求订阅,

“陛下,我们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如果要抽调部队的话,得从外高加索地区和巴尔干地区抽调兵力。不过,如果我们抽调这两个地方的兵力的话,无疑会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机会的!”俄军总司令彼得沃尔康斯基公爵有些担心的说道。毕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是俄国的宿敌,他们的战争,已经打了近两百年了。前面爆发的八次俄土战争,绝大部分都是以俄国的胜利告终的。虽然,现在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醉心于改革,但这并不代表他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亚历山大二世皱了皱眉头,然后说道:“我们的新兵呢?不是有上百万的新兵吗?这都已经半年了,还没有训练完吗?”在俄国组建远征军的时候,沙皇尼古拉一世就下令征召新兵了,一共上百万。

“陛下,新兵的训练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他们缺乏战斗经验,加上武器也还没有配备齐全,如果把他们送上战场的话,这无疑是让他们去送死。”彼得沃尔康斯基公爵说道。对于俄国新兵的战斗力,他显然不怎么相信的。连俄国的精锐军队都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更何况这些新兵了。

“不管怎么样,我们要在西西伯利亚平原抵挡住中国人,不准他们进一步的向西推进。”亚历山大二世说道。虽然丢掉东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些可惜,但是,那些土地本来就是高原和山地。没有什么利用的价值。但西西伯利亚平原就不一样了。从上个世纪开始,俄国就已经开始大力的发展这些地区了。价值比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要中亚得多了。

“是,陛下。那总司令部建议从巴尔干地区和外高加索地区各抽调五万人,然后从西部抽调十万人,再从新兵中派遣三十万人的军队进驻西西伯利亚平原。以构筑防线,阻挡中国*军队的入侵。”彼得沃尔康斯基公爵说道。

亚历山大二世点了点头,在军务方面。他并不怎么懂,彼得沃尔康斯基公爵才是专业人士。

“戈尔恰科夫公爵,外交部要想办法和中国方面接触。准备和他们进行谈判吧!如果中国人的要价不是太过分的话,可以考虑和他们缔结合约。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亚历山大二世说道。他恨透了这场战争了,这场战争,让整个俄罗斯帝国都陷入到了一场危机当中。

“是。陛下!”戈尔恰科夫公爵点了点头。不过。现在是俄国向中华帝国求和,天知道中华帝国会提出什么苛刻的条件啊!中华帝国的贪婪,可是全世界都有名的。甚至,比俄罗斯帝国都还要贪婪。

亚历山大二世之所以急着结束对外战争,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他看来,俄国的农奴制的制约,比外部战争对俄罗斯帝国的伤害都还要大。结束了和中华帝国的战争之后,俄国就要开始全力进行农奴制的改革了。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俄国的经济和工业的发展,俄国才能够变得更加强大。在将来才能够击败中华帝国,报仇雪恨。

接下来,亚历山大二世又专门就俄罗斯帝国的农奴制改革的问题,和大家进行了商议。虽然,这场改革会触动贵族的利益,会使得俄国有可能陷入到动荡之中。但是,亚历山大二世已经认识到了农奴制的危害了,因此,这场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了。

很快,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终于下诏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全部获得人身自由,包括迁徙、婚姻、改变职业、拥有财产、订立契约等;二是规定全部土地为地主所有,农民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为土地实际价格的两三倍,农民支付一部分,其余由政府以有偿债券的方式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还清本息。改革还有其他一些方面,如将获得自由的农民组织到公社中,公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服从地方行政机构的管理。

从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条文中,充分可看出他的良苦用心。农奴获得解放之后的关键是土地问题。连带土地解放农奴,让农奴无偿获得他们一直所经营的土地在一场改革(而不是革命)中是不可能的。因为土地的产权本来为农奴主所有,农奴的经营权是同他们的农奴义务结合在一起的。亚历山大二世想最大限度地使封建贵族和农奴都满意,在巨变的同时维持国内局势安定,让农奴以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或许已是最佳的选择。

农奴制改革首先在政治上较为开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开始试行。在立陶宛境内,农奴主门宣布解放农奴,让这些农奴成为独立的自由农民,此后农奴主和原来农奴的关系转变为地主和雇农的关系。此后改革措施又开始逐渐在彼得堡等省份开始推行。

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触动了俄罗斯广大地主贵族的利益,遭到了激烈反对。他们提出反对改革的论据是:这样会造成俄罗斯政局动荡,加剧战争后的经济困难。

面对重重阻力,亚历山大二世仍将改革推行到底。俄罗斯帝国政府宣布了新的农民法令。亚历山大二世正式宣布解放俄罗斯所有的农奴,从此农奴成为自由耕种的农民。尽管自由农一无所有,没有自己的土地,在经济关系上必须依附原来的地主老爷才能生存下去,但在政治上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农民们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成为自由人,可以自由迁徙,也就意味着可以通过新开垦的土地致富,从而在经济上也获得完全的独立。

另外,在军事上,亚历山大二世也没有忘记进行改革。中国*军队在战争当中表现出来的强大实力,让俄罗斯帝国的军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他们看来,俄国*军队之所以输掉这场战争,完全是因为这个方面的原因。俄国开始向英国进口大量的武器装备,并且在英国的帮助下,建设起了能够制造新式武器的兵工厂,重机枪、迫击炮等武器,也逐步的装备俄国*军队,使得俄国*军队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是几年之后,俄国妄图对中国发起复仇战争的主要原因。

沙皇尼古拉一世逝世之后,整个世界的局势更加的混乱的。英国人为了支持俄国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上串下跳,不惜保证给俄罗斯帝国更大的支持。一句话说完,只要俄国人肯把战争继续打下去,英国就将出钱出武器来帮助俄国。只不过,此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已经认识到了英国人的险恶用心了。他们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执意同中华帝国求和,以保存俄罗斯帝国的实力。

当然,亚历山大二世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如果俄国想要把战争继续进行下去,必然会使得俄国损失惨重,甚至是崩溃。英国人这么做,完全是想要同时解决中华帝国和俄国这两个敌人,只不过,他们没有得逞而已。

就在沙皇尼古拉一世逝世不到半个月的时间,1847年7月13日,普鲁士王国对奥地利帝国宣战。普鲁士王国动员了超过五十万军队,通过铁路线快速的运送到南部,对奥地利帝国作战。加上从中华帝国那里得到的无线电技术,使得普鲁士王国的军队指挥速度,远远超过奥地利帝国。

大部分德意志邦国都支持奥地利,把普鲁士当作侵略者。它们包括:萨克森、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汉诺威、黑森卡塞尔、黑森达姆施塔特及拿骚。故此,普鲁士及其盟友是与德意志邦联对敌。

一些北方的邦国支持普鲁士,包括奥尔登堡、梅克伦堡什未林、梅克伦堡斯特雷利茨及布朗史维希。此外意大利与普鲁士结盟,希望夺回被奥地利占领的威尼斯,统一意大利。

奥地利帝国的主要盟友俄国,因为远征军的惨败,加上大量的军队被派遣到了西西伯利亚平原,准备抵御中华帝国的进攻,因此无法给奥地利帝国提供帮助。而法国也在这一次战争当中保持中立,夏尔波拿巴总统已经将法国的军队积极起来,准备同中华帝国和西班牙王国一起,向美国展开进攻,也没有多余的实力来干涉这场战争。

至于英国,他们巴不得欧洲大陆打成一锅粥,这样的话,更有利于英国维系其霸主地位。

普鲁士王国和盟友,在这场战争当中一共投入八十万军队,五十万普鲁士王国军队加上三十万意大利军队。而奥地利帝国和盟友,则投入了足足六十万军队。整个欧洲中部,杀的血流成河。(……)

第887章 迁都第324章 开战理由第1180章 舰炮轰鸣第893章 强占第1219章 伊斯坦布尔和会第807章 兵败如山倒第315章 战争威胁第403章 重机枪第110章 我们会回来的第1376章 图谋奥斯曼帝国第522章 分期付款第327章 争夺制海权第536章 英国人坐不住了第1487章 不利形势第1017章 措手不及第702章 联合作战第1204章 登陆爱尔兰第1330章 不折手段第444章 访问邀请第1237章 军事威胁第1365章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选择第1434章 灭族令第404章 远征日本第205章 人口危机第852章 战争财第161章 举国欢腾第1505章 主力对决第793章 中俄和谈第418章 惨败第782章 进军高原第9章 平息第1098章 主力对决第65章 大祸临头第1444章 战争导火索第911章 镇压第1443章 突袭第86章 岸防炮第1044章 印度特使第338章 完美的胜利第1232章 注定失败第676章 为了帝国献身第438章 自寻死路第1039章 措手不及第1141章 伏尔加河防线第110章 我们会回来的第570章 很难取胜第449章 武力收复第387章 朝贺第718章 兵临京师第577章 血战第123章 擦枪走火第1221章 震慑第1366章 神圣同盟第917章 维也纳和会第1266章 战果第279章 军火生意第1380章 埃及政变第934章 加入同盟第1293章 超级油田第240章 登陆顺德第998章 不断扩军第1467章 灾难第1203章 共同的目标第735章 跨过边境第83章 十万火急第718章 兵临京师第328章 海上决战第1127章 不利形势第1423章 血战白沙瓦第634章 劝降第167章 加入新华军第1463章 海上对决第1492章 天罗地网第1286章 死战不退第821章 抗击中国第1218章 苏丹的野心第226章 不容忽视的大国第379章 崛起的大国第722章 和平接管第244章 完蛋了第1202章 分裂组织第1123章 大反击第1199章 合作愉快第1310章 一面倒的战局第320章 谈判破裂第724章 鸿门宴第275章 僵持第70章 洗干净脖子等着第68章 惊慌失措的苏丹第971章 印度战略第60章 击沉第1274章 破交战第109章 敲诈,以国王的名义!第498章 大胜第1483章 狂飙突进第806章 摧枯拉朽第1521章 屠杀第17章 火枪的威力第388章 齐聚广州第1112章 西方世界的领袖
第887章 迁都第324章 开战理由第1180章 舰炮轰鸣第893章 强占第1219章 伊斯坦布尔和会第807章 兵败如山倒第315章 战争威胁第403章 重机枪第110章 我们会回来的第1376章 图谋奥斯曼帝国第522章 分期付款第327章 争夺制海权第536章 英国人坐不住了第1487章 不利形势第1017章 措手不及第702章 联合作战第1204章 登陆爱尔兰第1330章 不折手段第444章 访问邀请第1237章 军事威胁第1365章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选择第1434章 灭族令第404章 远征日本第205章 人口危机第852章 战争财第161章 举国欢腾第1505章 主力对决第793章 中俄和谈第418章 惨败第782章 进军高原第9章 平息第1098章 主力对决第65章 大祸临头第1444章 战争导火索第911章 镇压第1443章 突袭第86章 岸防炮第1044章 印度特使第338章 完美的胜利第1232章 注定失败第676章 为了帝国献身第438章 自寻死路第1039章 措手不及第1141章 伏尔加河防线第110章 我们会回来的第570章 很难取胜第449章 武力收复第387章 朝贺第718章 兵临京师第577章 血战第123章 擦枪走火第1221章 震慑第1366章 神圣同盟第917章 维也纳和会第1266章 战果第279章 军火生意第1380章 埃及政变第934章 加入同盟第1293章 超级油田第240章 登陆顺德第998章 不断扩军第1467章 灾难第1203章 共同的目标第735章 跨过边境第83章 十万火急第718章 兵临京师第328章 海上决战第1127章 不利形势第1423章 血战白沙瓦第634章 劝降第167章 加入新华军第1463章 海上对决第1492章 天罗地网第1286章 死战不退第821章 抗击中国第1218章 苏丹的野心第226章 不容忽视的大国第379章 崛起的大国第722章 和平接管第244章 完蛋了第1202章 分裂组织第1123章 大反击第1199章 合作愉快第1310章 一面倒的战局第320章 谈判破裂第724章 鸿门宴第275章 僵持第70章 洗干净脖子等着第68章 惊慌失措的苏丹第971章 印度战略第60章 击沉第1274章 破交战第109章 敲诈,以国王的名义!第498章 大胜第1483章 狂飙突进第806章 摧枯拉朽第1521章 屠杀第17章 火枪的威力第388章 齐聚广州第1112章 西方世界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