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声名传坊间

大唐天子李隆基对这个妹妹看起来甚为照拂,甚至允诺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加封裴济之为开国县侯。杨国忠暗暗腹诽,在这之前,天子对霍国长公主为子求封爵,可是持消极态度的,今日竟一反常态,看来也是年岁大了受不住这女人的眼泪。

这个答复让霍国长公主很满意,又抱怨了几句后,便知趣的起身告退。她不是个不知道分寸的人,天子与宰相议事,还是少旁听的好,否则给人留下了有心干政的印象,那就是自取祸事。

也正是一直以来知进退的原因,霍国长公主才得以在天子面前长久恩宠不断,否则岂不见死在天子手下的亲生儿子,又何况他这个妹妹呢!

霍国长公主离开后,李隆基的面色立时就变得越发阴沉,闷坐了好一阵,才低声道:“说说,何以处置崔氏?”

杨国忠在来大明宫的路上就已经打好了腹稿,在天子的心中任何事都没有江山重要,因此要保证崔安国不疯狗乱咬人,唯一的办法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拖”!

崔安国比旁人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生在了一个好人家,有着强大的家族做后盾,若从这里入手,或许还有可为。

“臣建议,当立即将崔安国交付有司审讯定罪,其于城中家产,子女一律籍没……”

然而天子却一言不发,一双因为苍老而呈三角形的眼皮底下,眸子里射出了寒若冰霜的光芒。

这等处置办法原本就有现成的例子可循,但天子亲自召见却绝不是想听杨国忠说这些废话。崔安国事涉刺杀大臣,现在又闹出了这等闹剧,还被抓了现形,乱了京城人心,该如何收拾?

杨国忠身为宰相,京城被搅合的人心惶惶,必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天子其实已经有几分愠怒,是在向杨国忠兴师问罪,而不是真正想听他对这次突发事件的处置办法。

体察到天子心思的杨国忠心中恍然,却无可奈何。他在来大明宫的路上,事先假设了各种可能,也想了各种应对办法,却独独没想到,天子竟然是要兴师问罪。

杨国忠毕竟深为了解天子的脾气秉性,若是换了旁人可能此刻还要为自己辩解几分,而他却从软榻上起身,来到天子面前匍匐跪倒,“臣知罪,请圣人责罚!”

大臣的乖乖认罪,往往有很大的几率会换来李隆基的宽大处置,从而不至于彻底罢官夺职。

当然,李隆基今日对杨国忠加以颜色,也绝非是生了罢相的心思。如果罢掉了杨国忠的相位,仓促之间还找不到既有能力又可堪信任的人接替他位置,否则未尝不会以他人取而代之。

虽然,李隆基近来对哥舒翰大为提拔重用,可在内心中还是只用其能而不用其人。杨国忠则与之正好相反,能力上虽然差了不少,但毕竟是皇贵妃的族兄,又在朝中根基浅薄,所以用此人为相既不用担心他成为权臣尾大不掉,又因为有皇贵妃的原因而不用担心他勾结太子有不臣之心。

李隆基是个极聪明的人,任命宰相都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前半生他力图光耀大唐,任用的都是些治世能臣,如早期的姚崇宋景,中期的宇文融张九龄等人,这些人很多都不是那种趋炎附势之徒,但都有着首屈一指的干才,使得大唐蒸蒸日上,国力一日强过一日。

到了开元末年以后,大唐国力极盛,四夷来朝。他的心思也从锐意进取转变到了及时行乐上,于是李林甫这种善于钻营而又趋炎附势的人便成了宰相的最佳人选。

事实上,李林甫真是一个让李隆基十分省心的宰相,既会揣摩圣心,又能力不俗,只可惜花无百日好,人无百日红,再贴心的宠臣也有失宠的一天。所以,李隆基就像丢掉一双穿久了的鞋子一样,放弃了垂垂老矣的李林甫,而选择了同样善于钻营又趋炎附势的杨国忠。

这些宰相们,姚崇宋景也好,李林甫杨国忠也罢,在李隆基的眼里都是随时可以替代的棋子,别看他们为相时可以礼绝百僚,权势滔天。李隆基只要一句话,就可以让他们什么都不是,对它们的地位,财产,乃至生命都可以予取予求。

要做一个合格天子,就不能过分依赖臣子,否则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事实上,李隆基对待自己身边的臣子,也的确是秉持这个原则。然则他毕竟老了,在边将节帅的任用上,就难免出现了这种过分倚重而又不恩威并施的错误。

安禄山就是李隆基由于他的怠政,懒政而一手催生出的怪物。当李隆基明白这一点时,为时已晚。其实早在一年前,身为天子的李隆基就已经意识到了安禄山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可他还是太过老迈,已经没了足够的精力和魄力来铲除这种边将隐患,因为如此做将有很大可能造成叛乱,这是天子所不希望见到的。

结果在收买、猜忌与得过且过中,安禄山还是不可避免的造反了,而且还一鸣惊人,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攻克了东都洛阳,沉重打击了李隆基四十余年太平天子的自信,使得他威望与声明都大为受损。

失去自信的李隆基,对臣下的忌惮与猜忌也于现在达到了顶峰,处置高仙芝和封常清是如此,提拔重用哥舒翰的同时,而对屡屡昏招迭出的杨国忠又保持应有的恩遇,也未尝不是时刻保持对哥舒翰的钳制之法。

看着面前战战兢兢的杨国忠,李隆基暗叹了一声。

“起来吧,知罪就好,长安再也禁不起折腾了,谁再敢胡作非为,朕毕定追究到底,下去吧!”

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后,李隆基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杨国忠,就将他打发了出去。

杨国忠出了大明宫,冷风骤起后,才惊觉满身衣衫已经被冷汗打了个透湿。

至于崔安国的案子,他哪里再敢掺着私心到天子那里去说项?烫手的山芋既然在京兆府少尹王寿的手里,就让他去头疼吧。

回府之后,杨国忠以身体抱恙为由闭门谢客。京兆府少尹王寿便在此时登门拜访,杨国忠连府门都没让他进,只让家奴传了句话,一切依照唐律审讯处置崔安国射杀裴济之一案。

京兆府少尹王寿离开永嘉坊后,居然不知哪根筋搭错了,于当天夜里大索全城,抓获与崔氏有关联的亲朋故旧百余人,投入大牢中。

一夜之间,长安城中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就连霍国长公主都遣了家奴给王寿送了一箱子重重的大礼。

这桩公案在坊间流传开去以后,却传的又变了样,都说是身为神武军中郎将的秦晋在背后做了手脚,崔安国才落得今日下场。由此,秦晋的狠辣之名也在朝野中流传开去,若再有人打算动一动秦晋,只怕也要三思而后行了。

除此之外,人们也都在瞪大了眼睛等着看好戏,秦晋既然是个不肯吃亏的性子,哥舒老相公夺了他一手带出来的新安军,想必这位中郎将也一定还有后招应对。

岂料好戏并没有看成,秦晋竟心平气和的做了交接,并没有与咄咄逼人的哥舒翰生出半分龃龉。很快,坊间又开始风传秦晋欺软怕硬,哥舒老相公根基雄厚,又深得圣眷,自然不敢捋虎须了。

这些风言风语传到秦晋的耳朵里,他不过是付之一笑,反而是陈千里、契苾贺等人愤愤不平,大骂哥舒老贼不是东西。

哥舒翰明日即将离京赶赴潼关,秦晋担心的则是天子如何处置高仙芝。这些日子以来,天子出人意料的平静,没有对潼关驻军做半分调整,郑显礼认为天子可能默许了当前局面,不想再大动干戈,而秦晋却另有预感,这不过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平静而已。

现在的长安,消息似乎也极为闭塞,关于河北的战局更是传言纷纷,有人说叛将史思明带着蕃胡叛军北上以后打了几个胜仗,眼看着就要横扫河北全境。

也有人说封大夫率兵在太行山一带打了几场胜仗,形势的发展于朝廷已经愈发有力。盘踞在洛阳的叛军没有继续向潼关进兵,大举报复先前的惨败,就是佐证。

关于战局的消息传的很乱,一时间难辨真伪,不过有一则消息确是切切实实的。那就是他们在潼关外崤山点燃的大火已经熄灭了,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烧掉了数不尽的山林草木,也烧死了不计其数的飞鸟走兽。而崔乾佑所领的几万叛军,除了向唐军投降的一部分以外,所余绝大多数人也都在崤山间死伤逃散的化整为零了。

与此同时,换来的代价也是极为惨重的,包括弘农郡陕郡的方圆百里之地已经尽为一片焦土。

然则不论如何,叛军的兵锋毕竟受到了重挫,如果河北道的战况传言属实,也许明年今日就已经克复了叛军的作乱之地。

所有人的判断都十分乐观,包括秦晋在内,也觉得他所熟知的历史似乎已经发生了改变。

第六百一十八章:副使急认错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马赫迪落网第九百六十五章:整肃大风潮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巧遇名门后第五百零四章:河西神秘军第八百五十一章:捷报入长安第五百三十六章:天子欲调兵第五百六十三章:困兽决死战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丞相有野望第八百八十二章:红菱在何处第六百零一章:储君每自省第二十二章:燕兵夜引弓第五百七十八章:反击已开端第二百八十四章:杨二受母责第八百八十章:天使突遇刺第一千四百零九章:夷狄入中华第八百二十二章:滚滚的浓烟第五百二十五章:大火熊熊起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心中有盘算第二十六章:借问谁家子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叛乱陡然起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坚守终有报第二百三十章:原形始毕露第五百六十一章:夜焚贼军械第八百八十四章:牵出建宁王第一百四十七章:琐事乱人心第二百四十二章:君臣双泪垂第一百七十六章:玉人失芳踪第六百零三章:父子皆软弱第九百零五章:傀儡的野心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卢杞返长安第九百六十八章:意外之惊喜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王子将殉难第七百七十章:蠢上再加蠢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兴风难作浪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军帐有定策第二百六十九章:大使两头骑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意外的发现第一百八十八章:高宜托风尘第一千八十八章:飞来横祸也第一百五十五章:征丁十六卫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抵达那密水第四百七十章:东宫突失火第四百二十四章:希德中埋伏第七百四十四章:两军再交战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南岸的夜袭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折辱再加身第七百零四章:败讯动长安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尴尬再相见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军帐有定策第三百三十八章:乾坤乃倒悬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意外之惊喜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陷窘境第一千六十八章:心累方回家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丞相已亲临第七百九十二章:水火相生克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螳螂欲捕蝉第一千三十二章:牛刀初小试第三十章:恶向胆边生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往事难回首第三十四章:沙场同生死第一百三十六章:筹谋军器监第八十二章:衣沾不足惜第一千零三章:清丈土地也第三百二十一章:捉钱有令史第三百八十六章:使君戏使者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行商再谏言第一千六十七章:暴起刺少府第三百二十章:肃反卷风潮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愚蠢的统帅第四百章:君臣诚可恨第三百三十九章:使君有对策第一千九十七章:囚徒脱牢笼第四百六十九章:利器显神威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泰西封之殇第三十二章:胡兵欲夺马第六百六十四章:小吏难遮掩第六章:默默以苟生第七百九十八章:爆炸收奇效第一百零七章:心生玲珑计第八百七十五章:轻易便平乱第一千一十三章:乱事再发生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胆怯康多思第三百四十一章:树倒猢狲散第八百六十二章:辽东为筹码第四百一十一章:改造下山匪第六十九章:酒醉泄天机第四百一十章:断燕军粮道第一百三十一章:天子忽罢相第六十三章:进退两难间第八百七十三章:活捉范长明第九百一十四章:渭水向东流第一千九十五章:捷报至长安第一千七十五章:大尹献奇谋第九十章:波澜又再起第七百四十三章:死中又得活第四十五章:故人今非昨第一百四十四章:出人意表时第四百六十九章:利器显神威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安西望在前
第六百一十八章:副使急认错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马赫迪落网第九百六十五章:整肃大风潮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巧遇名门后第五百零四章:河西神秘军第八百五十一章:捷报入长安第五百三十六章:天子欲调兵第五百六十三章:困兽决死战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丞相有野望第八百八十二章:红菱在何处第六百零一章:储君每自省第二十二章:燕兵夜引弓第五百七十八章:反击已开端第二百八十四章:杨二受母责第八百八十章:天使突遇刺第一千四百零九章:夷狄入中华第八百二十二章:滚滚的浓烟第五百二十五章:大火熊熊起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心中有盘算第二十六章:借问谁家子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叛乱陡然起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坚守终有报第二百三十章:原形始毕露第五百六十一章:夜焚贼军械第八百八十四章:牵出建宁王第一百四十七章:琐事乱人心第二百四十二章:君臣双泪垂第一百七十六章:玉人失芳踪第六百零三章:父子皆软弱第九百零五章:傀儡的野心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卢杞返长安第九百六十八章:意外之惊喜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王子将殉难第七百七十章:蠢上再加蠢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兴风难作浪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军帐有定策第二百六十九章:大使两头骑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意外的发现第一百八十八章:高宜托风尘第一千八十八章:飞来横祸也第一百五十五章:征丁十六卫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抵达那密水第四百七十章:东宫突失火第四百二十四章:希德中埋伏第七百四十四章:两军再交战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南岸的夜袭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折辱再加身第七百零四章:败讯动长安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尴尬再相见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军帐有定策第三百三十八章:乾坤乃倒悬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意外之惊喜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陷窘境第一千六十八章:心累方回家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丞相已亲临第七百九十二章:水火相生克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螳螂欲捕蝉第一千三十二章:牛刀初小试第三十章:恶向胆边生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往事难回首第三十四章:沙场同生死第一百三十六章:筹谋军器监第八十二章:衣沾不足惜第一千零三章:清丈土地也第三百二十一章:捉钱有令史第三百八十六章:使君戏使者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行商再谏言第一千六十七章:暴起刺少府第三百二十章:肃反卷风潮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愚蠢的统帅第四百章:君臣诚可恨第三百三十九章:使君有对策第一千九十七章:囚徒脱牢笼第四百六十九章:利器显神威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泰西封之殇第三十二章:胡兵欲夺马第六百六十四章:小吏难遮掩第六章:默默以苟生第七百九十八章:爆炸收奇效第一百零七章:心生玲珑计第八百七十五章:轻易便平乱第一千一十三章:乱事再发生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胆怯康多思第三百四十一章:树倒猢狲散第八百六十二章:辽东为筹码第四百一十一章:改造下山匪第六十九章:酒醉泄天机第四百一十章:断燕军粮道第一百三十一章:天子忽罢相第六十三章:进退两难间第八百七十三章:活捉范长明第九百一十四章:渭水向东流第一千九十五章:捷报至长安第一千七十五章:大尹献奇谋第九十章:波澜又再起第七百四十三章:死中又得活第四十五章:故人今非昨第一百四十四章:出人意表时第四百六十九章:利器显神威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安西望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