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峰回且路转

杨国忠进了兴庆宫后下马步行,立即便有小黄门殷勤的赶了上来。

“圣人今日身体心情可好?”

“回相公的话,刚刚有露布飞捷来了,圣人龙颜大悦!”小黄门满脸媚笑,眼睛里满是兴奋之色,今日运气也忒好,喂杨相公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不枉顶风冒雪的站了一天。

有了小黄门的提醒,杨国忠心中便有了底气,微皱的眉头也逐渐舒展开来。如果局面持续败坏,天子便不得不重用和依靠朝中唯一的老将,即是新近册封的尚书左仆射哥舒翰。而哥舒翰老贼一直和他多有龃龉,数年间积累下来,甚至已经到了非死即生的地步。

开春时,哥舒翰在返京的路上突然中了风疾,醒来后半身偏瘫,形同废人一个。杨国忠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心中着实长长出了一口气。哥舒老贼病废以后,他在中外的竞争对手便少了一位,接下就剩下安禄山,只要除掉此人,便可如当年的李林甫一般独霸朝纲。

想想也是天随人愿,安禄山这杂胡儿竟在一个月以前起兵造反,杨国忠得知此事后曾大呼痛快,自此以后身边威胁尽去,在他眼里安禄山好像已经是个死人。

然而,杨国忠万万没想到,安禄山一介杂胡儿,竟在月余时间里攻克了东都洛阳,就连封常清这等战功赫赫,威震西域的灭国名将都被打的一败再败。

转瞬间,天下局势好似一日坏过一日,他身为宰相之首,拿不出半分主意来。天子几次召集重臣议事,几个宰相竟无一人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这在有唐以来实在是咄咄怪事,要知道唐朝自高祖太宗以降,重臣向来是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几曾有过列位宰相团团如热锅蚂蚁一般这等情形?

当然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在杨国忠身上,杨国忠如果想如李林甫一般独霸朝纲,其它宰相的人选便绝对不可强势。所以,一生谨小慎微的韦见素才能进入他的视线,而为宰相。

杨国忠已经能从天子的目光中读到了他的不满,虽然皇贵妃圣眷正隆,他在天子心中的地位也不是轻易能够动摇的,但这毕竟是个不好的苗头,一切都在朝着坏的方向发展。面对这种境地,杨国忠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初李林甫还在位时,他兼任剑南道节度使,便受李林甫的逼迫不得已出征南邵国,差点死在了剑南。

在征南邵国一役中,唐军没能讨到便宜,说到底还是主将无能累死三军。杨国忠总算还有自知之明,曾假意试探着天子态度,表示愿领军出征消灭逆胡。

天子李隆基当时只摇摇头,让他回家好生安坐。后来高仙芝顿兵陕州裹足不前,新安却突然冒出来一个县尉,以区区团结兵竟斩首万余,竟使得龙颜大悦。接着,天子一连几道敕书发了出去,处置军政事务一力躬亲,这让杨国忠大有冷落之感,军国大事不和他与闻,宰相还有何用?

更让杨国忠如坐针毡的是,天子竟然连病废在家的哥舒老贼都搬了出来,不但让他进位宰相,还有意使其统帅天下兵马。这就深深刺激了杨国忠,危机感如影随形。须知哥舒翰可不是韦见素那种只知道点头不知道摇头的好好人,此人既为宰相,若再掌天下兵马大权,还能有杨国忠的好果子吃吗?

因此,在听到“露布飞捷”从小黄门的口中说出后,杨国忠心头莫名一喜,能够让天子龙颜大悦的捷报绝不会是小胜,如果是一场决定成败的大战,那么哥舒翰统帅天下兵马的可能性岂非就大大降低了?

进入勤政楼以后,一如既往的,韦见素已经在杨国忠之前到了,正坐在天子之侧奏对,另一侧还有那面目惹人厌恶的边令诚。还未及大礼参拜,天子就使其就坐,然后将边令诚的表文与露布飞捷的帛书一并由内侍宦官交给了杨国忠。

在看清楚表文内容后,杨国忠惊得双手颤抖,险些将手中的表文跌落于地。同时心中暗骂那小黄门,明明高仙芝烧了太原仓,自此以后潼关以东将彻底是安贼逆胡的天下,天子怎么可能龙颜大悦?又何来露布飞捷之说?

但在翻看飞捷帛书之时,杨国忠又疑惑了,那个新安县尉不是已经死了吗?而且朝廷还为他追加了文烈的谥号,怎么这份帛书中此人不但稳住了高仙芝退走后的局面,甚至还斩杀了硖石守将与数千胡兵。

如此一来,手中的表文与报捷帛书中的内容竟大有矛盾之处。杨国忠虽然在兵事上无能,却绝非一无是处之人,立即就意识到,一定有人撒谎了。此时,小黄门那满脸的谄笑再又浮现,将圣人龙颜大悦之说再次品味了一番,他立时恍然,天子心里肯定更倾向于后者,也就是那份稍显残破的报捷帛书。

瞬息之间,杨国忠脑中念头千回百转,边令诚前些日子风头出尽,甚至还引着天子为一个九品小吏加了谥号。现在正是此人一手打造的秦文烈又死而复生,天子和朝廷将颜面尽失,正如一巴掌狠狠扇下去。边令诚一直上窜下跳,他早就看不顺眼,而今自然不介意趁势狠狠一脚踩上去。

还有比这还要紧的事,既然关外的局势还有缓和余地,阻止哥舒翰掌兵便并非不可能了!

种种念头在脑中尘埃落定后,杨国忠先是向天子李隆基道贺,“恭贺圣人再得良将。”然后便就“露布飞捷”的帛书发表意见。“一场大火乱了逆胡军心,朝廷当立即派兵出关乘胜进剿追击,这样才不致使秦,秦晋的所为白白付诸东流!”

就实说,杨国忠的建议是很中肯的,他在提及秦晋的时候口中打了绊,险些将此前朝廷议定的谥号说了出来,所以又补充道:“既然秦晋未死,‘文烈’的谥号便不宜再用,不知圣人意下如何?”

言毕,李隆基投来了甚为满意的目光,杨国忠一连两个建议都深得圣心,“以卿之见呢?”

杨国忠之所以能深得大唐天子李隆基欢心,除了皇贵妃族兄的身份外,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善于体察圣心。这份能耐即便与李林甫相比也不遑多让,只可惜他在施政能力与权谋之术上却差的很远。

“臣以为,秦晋杀贼有功,既然已经追封为弘农郡太守,现在证实死讯不实,也不宜再夺其职,但以九品小吏骤然与宰执同品,只怕亦有不妥,何如从上郡太守降为中郡太守,品秩为正四品下,圣人原本就有意擢升其为弘农郡长史,如此品秩比从五品下又有提升,当不至于寒了功臣之心。”

李隆基不置可否,目光转向了门下侍中韦见素,“卿以为如何?”

韦见素肃容正身答道:“相公之言,老成谋国,臣无异议!”

“臣有异议!”

脚步咚咚砸的殿内地板阵阵发颤,哥舒翰大踏步走了进来,一身紫袍遮不住健硕的身体,气息咄咄逼人,杨国忠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暗暗心惊着,上次圣人召见时,甚至能明显看出他身体虚浮,是在勉励支撑着,今日如何竟声若洪钟,步似磐石?

“县廷小吏以尺寸之功便要与戎马为政半生的老家伙们平起平坐,圣人如果开了这等恶例,将来又何以赏功?难不成安贼胡逆平定之后,满朝上下要尽服朱紫吗?”

哥舒翰字字句句,如钟如鼓,震的人耳朵嗡嗡作响。

“老,老哥舒放肆!”

杨国忠愤怒之下“老贼”二字差点脱口而出,好在反应及时避免了君前失仪。

哥舒翰冷笑两声,如电目光鹰隼般射向杨国忠。

“国难当头不比太平盛世,若不赏罚分明何以治政治军?若军政事不协,又何以平定逆胡?就凭借一张如簧巧舌,几根衣裙飘带?”

言语犀利辛辣,责备讽刺毫不隐藏。

“圣人驾前,口吐狂言,君前失仪,休再狡辩!”杨国忠面红耳赤,愤怒无比。

“都住口!”

李隆基的胸口明显可以看出在有节奏的起伏着,哥舒翰话中那句“不比太平盛世”深深的刺痛了他,刺的他浑身发颤,又猛然醒转。

是啊!太平盛世已经终止在天宝十四年,而今河北糜烂,河东危急,连东都陷于贼手。这在大唐开创百多年来是绝无仅有的,李隆基为太平天子四十余年,倾其一生打造的骄傲,被杂胡儿三拳两脚砸了个粉碎。现在,就连最后一丁点自尊都被臣子扒了个精光。纵使他城府再深,涵养再好也忍不住爆发了。

也不知多少年了,也许自张九龄被流放开始,李隆基的耳朵边就再也没有过这等刺耳的言语。

“左仆射言之在理,县廷小吏骤然与中书门下比肩,的确是朕的疏忽。”

哥舒翰肃容施礼,“圣人英明!”

注:

关于宰相,唐朝实行群相制,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在太宗时逐渐以“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宰相名义,资望不及三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在文中哥舒翰加衔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上郡太守品秩为从三品,所以才有平起平坐之语,尽管两者权力地位在事实上相差很远。

第九百一十八章:逃出长安城第一千二百八十章:王子之野心第一千三百零七章:行事反其道第二十一章:石砲显神威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不死不休战第七百九十八章:爆炸收奇效第三百四十章:趁夜攻皇城第二百九十二章:究竟谁中计第二百八十二章:北军良家子第二百六十八章:结交观军使第四百五十六章:虚惊又一场第四百七十七章:冷眼看君行第六百四十一章:公主欲质问第四百三十六章:使君欲扫雷第五百二十四章:不谋却相合第五百五十八章:行刑儆效尤第一千七十七章:河东蠢欲动第二百六十九章:大使两头骑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围歼神武军第一千四百零七章:漫步古城下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突然遭遇战第一千五十七章:两尹俱惶然第三百二十三章:断皇甫后路第一百五十五章:征丁十六卫第五百零八章:叛军劫掠急第八百章:天子渐疯魔第四百二十章:兵临绛城下第一千八十八章:飞来横祸也第六十三章:进退两难间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阿布的财富第三十五章:孟德惜云长第五百九十三章:新旧交锋时第五十二章:插柳竟成荫第二百一十九章:太子悲良才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堂兄求上门第三百七十三章:莫名成驸马第一千五十六章:重振千牛卫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抽丝又剥茧第五百一十一章:轻敌至两败第一百二十三章:郎将巧进谏第九百零二章:秦晋抵潼关第三章:艰难奋长戟第一百九十一章:脱运又交运第三百七十三章:莫名成驸马第二百一十六章:天子伤旧谊第八百八十六章:局势愈复杂第七百五十六章:注定必落败第八十章:煮酒醉论道第七百四十五章:激战哑口上第一千三百四十章:昏陀多一夜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丞相忽遇刺第八百一十八章:轻敌终入险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收降葛罗禄第一千九十一章:枭雄入穷途第四百七十五章:义士皆来投第一千三百七十章:心向大唐朝第二百四十章:众叛且亲离第一千九十六章:重心将转移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将军入王都第九百六十九章:路上有麻烦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愿做忠仆人第一千四十三章:搜捕河西商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另立一小国第八百九十二章:吐蕃困长安第三百四十二章:阴谋又落空第五百九十章:君臣有奏对第一百二十七章:夜拦宰相车第八百九十三章:危情乱人心第三百二十九章:轻敌中诡计第七百六十二章:贼首成齑粉第八百二十二章:滚滚的浓烟第七百五十五章:叛军临换将第七百八十九章:胜利的代价第二百一十章:大奸方似忠第八百八十一章:囚室见刺客第七百一十一章:急转又直下第一千二百章:义商今西归第四百二十六章:填命以攻城第六百八十一章:东市讨公道第八百六十七章:引出叵测事第四百三十三章:使君收郡望第六百零六章:内监表忠心第一千一十五章:相公力平乱第一千零二章:不言而自明第八百六十章:武臣来投靠第七百二十三章:秦琰出奇计第七百零七章:重楼宫阙深第七百五十七章:胡兵遭遇战第四百九十一章:惊闻勤王师第六百一十章:太上皇求封第七百三十七章:新安有决策第九百七十七章:花间谈兴扫第一千五十六章:重振千牛卫第五百七十九章:旦夕便末日第八百二十五章:攻心方为上第六百二十八章:东都忽内讧第六百一十五章:皇后不认罪第八百七十二章:大夫突遇刺第二百四十八章:天子积威重第五百七十三章:临阵现倒戈
第九百一十八章:逃出长安城第一千二百八十章:王子之野心第一千三百零七章:行事反其道第二十一章:石砲显神威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不死不休战第七百九十八章:爆炸收奇效第三百四十章:趁夜攻皇城第二百九十二章:究竟谁中计第二百八十二章:北军良家子第二百六十八章:结交观军使第四百五十六章:虚惊又一场第四百七十七章:冷眼看君行第六百四十一章:公主欲质问第四百三十六章:使君欲扫雷第五百二十四章:不谋却相合第五百五十八章:行刑儆效尤第一千七十七章:河东蠢欲动第二百六十九章:大使两头骑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围歼神武军第一千四百零七章:漫步古城下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突然遭遇战第一千五十七章:两尹俱惶然第三百二十三章:断皇甫后路第一百五十五章:征丁十六卫第五百零八章:叛军劫掠急第八百章:天子渐疯魔第四百二十章:兵临绛城下第一千八十八章:飞来横祸也第六十三章:进退两难间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阿布的财富第三十五章:孟德惜云长第五百九十三章:新旧交锋时第五十二章:插柳竟成荫第二百一十九章:太子悲良才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堂兄求上门第三百七十三章:莫名成驸马第一千五十六章:重振千牛卫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抽丝又剥茧第五百一十一章:轻敌至两败第一百二十三章:郎将巧进谏第九百零二章:秦晋抵潼关第三章:艰难奋长戟第一百九十一章:脱运又交运第三百七十三章:莫名成驸马第二百一十六章:天子伤旧谊第八百八十六章:局势愈复杂第七百五十六章:注定必落败第八十章:煮酒醉论道第七百四十五章:激战哑口上第一千三百四十章:昏陀多一夜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丞相忽遇刺第八百一十八章:轻敌终入险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收降葛罗禄第一千九十一章:枭雄入穷途第四百七十五章:义士皆来投第一千三百七十章:心向大唐朝第二百四十章:众叛且亲离第一千九十六章:重心将转移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将军入王都第九百六十九章:路上有麻烦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愿做忠仆人第一千四十三章:搜捕河西商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另立一小国第八百九十二章:吐蕃困长安第三百四十二章:阴谋又落空第五百九十章:君臣有奏对第一百二十七章:夜拦宰相车第八百九十三章:危情乱人心第三百二十九章:轻敌中诡计第七百六十二章:贼首成齑粉第八百二十二章:滚滚的浓烟第七百五十五章:叛军临换将第七百八十九章:胜利的代价第二百一十章:大奸方似忠第八百八十一章:囚室见刺客第七百一十一章:急转又直下第一千二百章:义商今西归第四百二十六章:填命以攻城第六百八十一章:东市讨公道第八百六十七章:引出叵测事第四百三十三章:使君收郡望第六百零六章:内监表忠心第一千一十五章:相公力平乱第一千零二章:不言而自明第八百六十章:武臣来投靠第七百二十三章:秦琰出奇计第七百零七章:重楼宫阙深第七百五十七章:胡兵遭遇战第四百九十一章:惊闻勤王师第六百一十章:太上皇求封第七百三十七章:新安有决策第九百七十七章:花间谈兴扫第一千五十六章:重振千牛卫第五百七十九章:旦夕便末日第八百二十五章:攻心方为上第六百二十八章:东都忽内讧第六百一十五章:皇后不认罪第八百七十二章:大夫突遇刺第二百四十八章:天子积威重第五百七十三章:临阵现倒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