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廷议起争执

李辅国虽然很想秦晋出外为将,但当着秦晋的面是万万不会想天子做如此建议的,毕竟此时大唐官场中的共识是,只有留在长安的天子脚下是最好的结果,一旦出外不是苦活就是累活,还有远离中枢以后更会大权旁落,从而丧失对天子的影响力。这是任何一位重臣都不希望见到的结果。

比如房琯,虽然与秦晋争功赢了一局,可是一旦人离开了长安,对长安政局的变化就鞭长莫及,虽然崔涣是个很靠谱的人,但总归要比他亲自把握权柄要差了许多。

李亨询问李辅国当以何人为将合适,李辅国却矜持着不回答,只说道:

“奴婢也是一说,至于陛下打算派遣谁去,却是没有那份看人的本事了!”

李亨呵呵一笑,道:

“将军谦逊!”

李亨也不打算刨根问底,于是又将目光扫向甘露殿内的众人。

“诸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此时,李亨看似恢复了以往的镇定,但秦晋分明能从他的眼睛里看到忧虑,只不过被强行的压制隐瞒而已。其实,李亨的心理素质与其父李隆基想必并不算好,尽管有着十余载压抑的太子生涯,练就了一副常人难以企及的城府,可这心理素质毕竟是天生的,纵然有意克制也绝难做到了然无痕。

秦晋根本就没意义李璘能够成事,阎敬之的斩首也绝对不是江南局面的全部,他相信只要高适一到江岸,就会立即以淮南节度使的名义整合各路人马,对李璘形成合围的态势,到那时攻守容位,优势就彻底在朝廷一面了。

不过,这毕竟都是揣测之辞,如果没有事实作为依据,是很难服众的。因而,他并不急于说话,只是等着其他人发表自己的看法。

作为宰相的崔涣自然不能不说话,他在沉吟了一阵之后,便道:

“陛下,臣以为当等一等高适的军报,如果高适扭转了局面,这也就是虚惊一场!”

“如果高节度的军报迟迟不到呢?”

“这……”

李亨的一句反问使得崔涣语塞,战场上瞬息万变,他又怎么能打包票高适一定会很快有军报,而且是捷报呢?

“陛下!”

忽然,魏方进说话了。秦晋讶然看向他,虽然也是在想,可魏方进早已经有半隐退的架势,对朝中大事已经很少插手,甚至连话都不多说一句,今日怎么就说话了呢?

李亨原本对魏方进就没报希望,在他的眼里魏方进不过是个墙头摇摆的投机之徒,留着他在宰相的位置上,完全是因为他于长安一战中立有大功,不好做鸟尽弓藏的事而异。

“魏卿可有建议?”

“老臣觉得,永王必败,陛下又何须自乱心神?”

“魏相公此言可有根据?”

李辅国代天子问道。

“根据?”

魏方进忽而呵呵笑了,目光转向了秦晋,缓缓道:

“因为高节度乃秦大夫推举之人,所以必胜!”

“这,这是何道理?”

李辅国想不到堂堂宰相竟说出这种没有水准的话来,但事涉秦晋他又不能多做批驳,只得含混其辞。

岂料魏方进竟又道:

“陛下,老臣敢问陛下,秦大夫自入京以来,所荐之人可有无尺寸之功者?所做之事可曾一无无成?所经阵战可尝一败过?”

“这……”

甘露殿内众人这才明白魏方进因何有此一说,觉得这种说法实在荒诞不经,但细细回忆,却又不由得都呆愣住了。因为他们竟找不到一例可以反证魏方进的反问!

崔涣倒吸一口冷气,魏方进不提醒时,他还从不曾想过,现在想来还真是如此。比如神武军中的几位悍将猛将,裴敬、卢杞、杨行本在三年以前全都是长安城里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一个个劣迹斑斑,不学无术。但也就是这短短的三年功夫,竟全都脱胎换骨,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国之柱石。就连现在威震天下的神武军在当初也不过是个名存实亡的花架子而已,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而这个奇迹不正是由秦晋一手缔造的吗?

除此以外,还有那个冯翊郡的太守杜甫,在此前一战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听说冯翊郡百姓均是托于此人,十之八.九都得以保全。而杜甫的声名鹊起则更是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在此之前做过的品秩最高的官也不过是个员外郎而已。

最关键的还有一个人,崔涣不由得吧目光瞥向了端坐如钟的郭子仪,此人若非秦晋施以援手,恐怕早就成了冢中枯骨,又何至于有今日之功呢?在长安守城战中,郭子仪的抢眼程度恐怕是仅次于秦晋的,而且尤为难得的是,此人同时得天子与政事堂看好,被绝大多数官员寄予厚望。

这一番举证下来,崔涣居然就找不到一个可以驳倒魏方进的例子,由此他竟也信了几分,也许秦晋果然有一双识人的慧眼。

但是,治国可不是玩笑,又岂能用这种近乎于术士方士的玄乎之言来当做施政的依据呢?

他的目光一直停留在郭子仪的身上,紧接着就又有了主意。

“陛下,臣建议以郭子仪为江南东道招讨使,驰援江南。若平定永王之乱,便可经由淮南北上,夹击叛军!”

这是老成谋国之言。他不认为现在把秦晋派出去是合适的,毕竟关中初经大乱,人心未定,还需要此人来稳定关中。而且自从潼关于唐朝立国百余年来第一次被攻破以后,朝廷上下都已经失去了自信,危机感处处可见,一旦秦晋离开关中,必然会造成某种负面的影响。虽然崔涣一时之间还预料不到会有何种负面影响,但总归觉得,秦晋是此时最不易离开关中的。

毕竟朝廷的根本在于关中,关中的根本在于长安,长安的根本则是天子!

为保万无一失,崔涣绝不想在此时把秦晋调出关中。

崔涣此言一出,李辅国脸上的肉马上不自觉的抽搐了一下。他与郭子仪有着解不开的仇疙瘩,打压之尚且不及,怎么能平白的再送给此人功劳呢?

直至此时,一直默不作声的秦晋终于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郭子仪并不适宜离开长安!”

李亨原本以为这是个最合适的安排,见秦晋反对便很是惊讶。

“秦卿何以有此一言呢?”

“臣近日曾得报,吐蕃国内发生政变,副相玛祥仲巴杰夺取军政大权,吐蕃地方兵马时有侵入陇右地方……”

秦晋与天子和百官不同,始终以一种超然的姿态看待唐朝此时的处境,当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在安禄山一个人身上时,他的眼睛则不曾放过唐朝的任何一个邻居。

除了回纥人以外,对唐朝构成最大威胁的就属吐蕃人。

甚至于说,回纥人与唐朝的关系近似于爱恨交加,既相互利用,又想在对方身上捞取更多的好处,这种关系比较微妙,虽然有着潜在的敌意,却并非难以避免最坏的走向。而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则不同了,这些来自高原的野蛮人,取代了昔日羌人的地位,成为关中腹地最大的隐患。最近这几十年来,唐朝和吐蕃的相互征伐就从不曾停止过,王忠嗣、哥舒翰等一干名将也是与吐蕃的数次大战中才崭露头角的。

秦晋依稀记得,就在安史之乱后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吐蕃人曾一举攻入长安,烧杀抢掠,彻底将唐朝的脸面踩在地上,踏了个稀巴烂!

而近来,吐蕃人进来频繁的出现在陇右,秦晋觉得这并非是普通的冲突,应该是一种试探,试探唐朝的虚实,和底线。

毕竟潼关的陷落彻底打碎了唐朝不可战胜的神话,将唐.军苦心经营百余年的均为一朝打散,像吐蕃这种唐朝的世仇自然要伺机上来沾点便宜,就像一只恶狗般狠狠的咬上一大口。

李亨被吓坏了,竟失声道:

“难道吐蕃有犯我之心?”

他做了十余年太子虽然甚少参与政务、军务,但也十分清楚开元天宝以来与吐蕃打过的大大小小的仗已经难以计数,此时吐蕃若来趁人之危,是极有可能的!

其实陇右的军报早在一个月以前就频频传回长安,秦晋在那时就在时时注意着吐蕃人的动向,但这种小的冲突在以往太平年间也不曾断过,因此便打算静观其变,不想以自己的揣测贸然作为根据,是以也没有告诉李亨他的这种想法。

此时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在关中保留足够多的人马,以震慑这些外藩蛮夷,使之不敢轻举妄动。

然则,陇右的军报政事堂是知晓的,天子也一定是看过的,难道他们就看不出来吗?秦晋疑惑的看向崔涣和李亨,李亨的表情是一脸茫然,崔涣则大有惊异自责之色,脸上也是红白不定。

原来,正因陇右与吐蕃的冲突在开元天宝年间就是常态,所以崔涣便习惯性的忽略了这些看似正常的问题,但今日一经秦晋指出,也不由得生出了一身的冷汗!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变起米底亚第二百一十六章:天子伤旧谊第六百六十二章:共商甘露殿第三百八十六章:使君戏使者第六百七十七章:永王传死讯第六百一十三章:建宁王发难第一千三十五章:严庄表心迹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秦晋的计划第二十七章:不知绊人心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愚蠢的统帅第五百零二章:大夫欲献计第一百三十一章:天子忽罢相第五百四十九章:城上观战急第六百九十九章:举荐第五琦第九百九十四章:天子难再见第三百四十四章:血染灞河水第八百六十九章:虫娘的争执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不堪一击也第四百九十八章:明主莫如此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亲见前总督第一百二十七章:夜拦宰相车第四百六十四章:整军待贼来第四百章:君臣诚可恨第一千一百零六章:父子自相残第六百四十九章:虚惊又一场第三百八十一章:密使生波折第一千二百零三章:木鹿城惨剧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雄狮真老矣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湟水有鄯城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食的命运第二百六十二章:世事难洞明第一千九十八章:心中百味生第三十二章:胡兵欲夺马第五百七十五章:架在火上烤第一千三十一章:攻打铁门关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变起米底亚第五百三十一章:骇然竟食人第二百九十三章:死战永不退第一千三十八章:巴结反成拙第九百四十七章:选拔新太子第一百七十五章:激将为军心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优素福之殇第一百六十四章:胜负尚未分第四十七章:皆是狐鼠辈第六百九十七章:路边有交易第六百五十一章:骤闻颖王反第三百八十章:鄙视神武军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商队先行也第九百六十四章:峰回又路转第五百八十四章:立功且心切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丞相有野望第五章:青史谁不见第九百六十五章:整肃大风潮第四百三十二章:胡将走末路第一千五十五章:废太子现身第四百一十六章:献上伏火方第九百二十三章:醒来堕噩梦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不堪一击也第一百三十八章:误中奸人计第三百三十章:面见秦使君第六百二十五章:天子的主意第六十二章:阴差阳错也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书箱存历史第八百章:天子渐疯魔第五百二十四章:不谋却相合第七十四章 守将欲熏心第四百四十五章:期盼平安火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商队先行也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骨肉难还乡第一千一百三十章:遣返假使者第七百七十三章:不堪折辱也第五百九十六章:善恶终有报第八百九十九章:迟暮天可汗第三百四十二章:驱虎吞狼计第一百六十四章:胜负尚未分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清理西门外第九百六十二章:神武军改制第二百五十二章:选择荆棘路第九百九十五章:河北起波澜第一百四十六章:出尔又反尔第四百九十五章:发难既功成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法兹勒投降第二百零二章:雪上又加霜第六百一十六章:储君位已定第一千四十二章:千头万绪也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无能为力也第一千四十三章:搜捕河西商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奸商有谏言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死战非死战第四十三章:但使飞将在第五百九十五章:大夫再面君第二百七十五章:惊闻乱军起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背板与新生第四章:朝廷谁请缨?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视察西内苑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雨中欲吃羊第一百零五章:使君心头怒第一千三十三章:阴云仍密布第一千七十五章:大尹献奇谋第二百三十一章:残照兴庆宫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变起米底亚第二百一十六章:天子伤旧谊第六百六十二章:共商甘露殿第三百八十六章:使君戏使者第六百七十七章:永王传死讯第六百一十三章:建宁王发难第一千三十五章:严庄表心迹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秦晋的计划第二十七章:不知绊人心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愚蠢的统帅第五百零二章:大夫欲献计第一百三十一章:天子忽罢相第五百四十九章:城上观战急第六百九十九章:举荐第五琦第九百九十四章:天子难再见第三百四十四章:血染灞河水第八百六十九章:虫娘的争执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不堪一击也第四百九十八章:明主莫如此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亲见前总督第一百二十七章:夜拦宰相车第四百六十四章:整军待贼来第四百章:君臣诚可恨第一千一百零六章:父子自相残第六百四十九章:虚惊又一场第三百八十一章:密使生波折第一千二百零三章:木鹿城惨剧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雄狮真老矣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湟水有鄯城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食的命运第二百六十二章:世事难洞明第一千九十八章:心中百味生第三十二章:胡兵欲夺马第五百七十五章:架在火上烤第一千三十一章:攻打铁门关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变起米底亚第五百三十一章:骇然竟食人第二百九十三章:死战永不退第一千三十八章:巴结反成拙第九百四十七章:选拔新太子第一百七十五章:激将为军心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优素福之殇第一百六十四章:胜负尚未分第四十七章:皆是狐鼠辈第六百九十七章:路边有交易第六百五十一章:骤闻颖王反第三百八十章:鄙视神武军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商队先行也第九百六十四章:峰回又路转第五百八十四章:立功且心切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丞相有野望第五章:青史谁不见第九百六十五章:整肃大风潮第四百三十二章:胡将走末路第一千五十五章:废太子现身第四百一十六章:献上伏火方第九百二十三章:醒来堕噩梦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不堪一击也第一百三十八章:误中奸人计第三百三十章:面见秦使君第六百二十五章:天子的主意第六十二章:阴差阳错也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书箱存历史第八百章:天子渐疯魔第五百二十四章:不谋却相合第七十四章 守将欲熏心第四百四十五章:期盼平安火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商队先行也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骨肉难还乡第一千一百三十章:遣返假使者第七百七十三章:不堪折辱也第五百九十六章:善恶终有报第八百九十九章:迟暮天可汗第三百四十二章:驱虎吞狼计第一百六十四章:胜负尚未分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清理西门外第九百六十二章:神武军改制第二百五十二章:选择荆棘路第九百九十五章:河北起波澜第一百四十六章:出尔又反尔第四百九十五章:发难既功成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法兹勒投降第二百零二章:雪上又加霜第六百一十六章:储君位已定第一千四十二章:千头万绪也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无能为力也第一千四十三章:搜捕河西商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奸商有谏言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死战非死战第四十三章:但使飞将在第五百九十五章:大夫再面君第二百七十五章:惊闻乱军起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背板与新生第四章:朝廷谁请缨?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视察西内苑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雨中欲吃羊第一百零五章:使君心头怒第一千三十三章:阴云仍密布第一千七十五章:大尹献奇谋第二百三十一章:残照兴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