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节 佛宗(上)

佛宗自西而来,起于西牛贺洲。

大地之始,巫族布于大地之上,黑天界侵入,两败俱伤,黑天界的诸多魔神全都殒落,而巫族也灭绝。

中央大陆一分为四,遂形成四大洲。

彼时妖族发源于北俱芦洲,然而却统治四大洲,东胜神洲人族诸圣出,逐妖族于四极之地,开创出人族王朝。

而西牛贺洲却是另一番景象,妖族曾经在西牛贺洲建立千年王朝,将王朝之人分为数等,最贵为妖族中的大妖及其血脉子孙,次等为一般妖族,再次等为人族中“有用”之人和同时具有人妖血脉者,最次为人族中无用的贱民。

有用无用,便是人族中是否有力量,如果实力,能供妖族差遣,便是有用,否则便是无用。

千年王朝规定,最贵者可以任意食用最下等者,视为天理,不可违逆。

次等者杀死最下等者无罪,只需处以罚金,第二等者可责罚但不可随意杀死第三等者。

如此积怨日深,最下等者永远是最下等者,处于牛马不如的地步,最可悲的其子孙后代都是生来便是最上等者的食材。

而第三等者亦越来越不甘臣服,因为人族中有修炼资质者通过修炼,便可拥有一定实力,让妖族另眼相看,但是地位却连一般妖族都不如,如何肯服。

西牛贺洲的妖族王朝稳定了千年,最贵者千数,一般妖族不过数十万,而人族泛滥,妖族将其作为食物和奴隶役养。

西牛贺洲更广大无比,比之东胜神洲更大上许多,物产丰富,土地丰饶,又不是东洲般人族崛起战乱频繁。

因此西牛贺洲人族人口多达百亿,随着人族人口膨胀到这地步,终于从第三等人中掀起了推翻千年王朝的风潮。

这第一次风潮应者不众,一开始便被妖族中的贵者以铁血般的手腕镇压。

然而妖族中的几个大圣却是被这风潮给惊出冷汗,打算开始控制人族的繁衍。

这时候才发现这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人族太多,上一次造反的人族虽然不多,但是如果强行下手,恐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族跳出来造反,到那时就算能将人族屠光,妖族这王朝也将随之崩溃。

而且千百年后,当这些王朝中的妖族强者在劫数中一一逝去后,更加难以面对。

于是妖族王朝一面施以怀柔之策,一面思索应对之法。

就在这时候,有两个人族求见妖皇,声称有能令人妖和睦相处之法。

妖皇接见二人,二人即佛宗二圣龙树龙华。

龙树龙华借妖皇之手将佛宗推行西牛贺洲,佛宗遂得以在西牛贺洲风行。

佛宗宣称有天有世外净土,人有六道轮回,今生之孽,来世之苦,今世之苦,来世则有福音。

佛宗的出现及时安抚了王朝的下等民众,使得危机缓解。

妖皇大悦立为国教,然后只对第三等人中反对自己者加以捕杀,一场危机遂平。

然而五百年后,佛宗日盛,连一般妖族都深信其六道轮回之说。

只有妖族最贵者,特别是那些修至天人境的大妖呲之以鼻,因为他们最清楚不过,没有什么六道轮回。

劫数这下,大妖们亦是要么殒落,要么求兵解转世的机会罢了。

只不过需要佛宗替他们安抚人族而已,妖皇以下对佛宗仍是默许。

到第七百个年头时,佛宗终于生乱,大地之上忽然有无数白衣僧人出现,于人族及一般妖族中传法,号众生平等,皆有佛性,皆可立地成佛,人妖皆信其言。

妖族千年王朝对于各地的控制原本是通过第一等统治第二等,第二等分布各地,第三等辅佐的方式。

如此一来,王朝渐乱,各地都奉佛宗为神明。

妖皇大怒,与佛宗决裂,下旨禁绝佛宗。

不过为时已晚,佛宗遍及西牛贺洲。

妖皇在各地的征讨军每日反正者上万,只有那些妖族中第一等的贵族还在支撑。

这时候龙树龙华现身,现出大神通将大妖一一降伏或镇压,直逼妖皇。

最后在王都之中,二圣展现出其宣称的世外神国,将妖皇镇压其中,然后飞升,这场佛宗之乱才平息。

二圣飞升,那贝叶灵符据说便是飞升之时留下的,蕴有二圣留下的大道。

二圣为何会飞升,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不过自此西牛贺洲成了佛国,最贵者即为那些白衣僧人,自称二圣的门徒,代替二圣统治西牛贺洲,将二圣称之为佛。

但是他们却没有做到二圣所说的众生平等,而是代替大妖们成为了第一等人;原来的大妖后裔和人族中出现的修士成了第二等人。

又三百年后,佛国稳固,白衣僧人中选出僧王,并广派僧人向东胜神洲传法。

彼时东胜神洲仍处于人妖混战之时,大量人族逃向西域这种不毛之地建立家园,黑暗困苦。

佛宗传法而来,宣扬今世彼世,正好迎合了人族中需要,便在西域扎根,即灵隐寺一脉。

继续向东传播时却是生出变化,那时人族中正处于诸圣争鸣的时代,千百年间,不断有圣人出现。

这佛宗的教义亦被改变,并在东方形成心禅宗、真如宗、菩提宗三脉。

并且随着发展,这三宗都有不世出的人物出现,不论是教义还是思想都脱离了最初从西牛贺洲传来的模样,自成一脉,不听西牛贺洲大雷音寺白衣僧王的号令。

大雷音寺虽然不甘,但是两洲太远,而且东胜神洲不比西牛贺洲。

西牛贺洲人口虽然还在东胜神洲之上,但是修炼上的素质却是远不如东胜神洲从战火中诞生,又有诸圣教导。

妖族王朝统治时,大妖们都是严格控制修炼法诀,只是将最下等的人奴役为他们及子孙开采灵石矿及其他修炼所需之物,最后还将他们视作裹腹之物。

只有一些天生聪慧之人在这漫长的严酷统治下,偶然得到第二等人的传授,慢慢步上修炼之途,更从中逐渐发展出自身的体系。

但就算如此,他们不论是修炼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修炼所需要得到的供给都受到妖族当时严密的控制。

所以在妖族统治时,西牛贺洲的修士修炼进展是非常迟滞的,只是仗着远超东胜神洲的人口基数,所以在第三等人中仍然出现了不少真人境的修士。

到得佛宗出世时才改变这一切,因为佛宗的修炼不完全依靠灵石等身外之物,而是依靠众生信仰便能加快自身的修炼,而自身的心志坚定亦是境界突破的关键之一。

西牛贺洲的白衣僧人们代替了妖族统治大地,更可以从众生的信仰中汲取庞大的念力转化为自己修炼的源泉。

但其却在事实上违背了二圣所说的众生平等,并没有去改变妖族统治时的本质,在心志坚定上却反而不如东胜神洲传下的佛宗,可以说是各擅胜场。

从此东西佛宗势成水火,互相指责对方失了真义,自身才是正宗。

西域灵隐寺一脉从前一直是听从大雷音寺,遥尊白衣僧王为现世佛。

佛宗在诸圣末年一直控制着西域,但其后人族势盛,迫得妖族遁往四极之地后,便有妖族迁来西域,又有道门开始影响,其中更有苍穹派将山门建立在凌近西域之地,佛宗便受到抑制。

直至魔佛陀出世,更是差点毁了灵隐寺。

彼时西牛贺洲为了更好的经营西域,希望有朝一日能借这个跳板将东胜神洲也化为佛国的一部份,因此一直都十分支持灵隐寺与东方佛宗三脉对抗。

有不少的白衣僧中的大德之士从西牛贺洲洲遣来灵隐寺,向西域诸国中的传法传道。

所以西牛贺洲的修士修炼之复杂是其他各地都没有的。

那些白衣大德们在灵隐寺的帮助下,从西域各国中选取有资质的少年从小培养,授以西牛贺洲佛法教义和传授修炼之法,待其长大后便可以护卫灵隐寺,并且向西域诸国再传授佛宗教义。

谁知道其中却是出了一个怪胎,这少年天资过人,不过四十年便突破真人境。

于是灵隐寺遣其去参加与东方佛宗的辩难法会,更是在会上一鸣惊人。

但法会之后此人却突然消失,整整六十年不见踪迹。

当众人都将其遗忘时,此人却突然现身西域,称自己为魔佛陀,要执掌灵隐寺。

灵隐寺僧人与驻扎的白衣僧与其斗法,才发现此人六十年不见竟然突破至天人境修为,一时竟然拿之不下。

幸好道门和东方佛宗三脉都遣人并来相助,此人抵敌不住,消失在西域。

这才知道这魔佛陀自从当初在法会上辩难后,心中却生了疑惑,将身投入一些异派中修炼。

当时诸圣寂灭后,玄门分裂,其中一股经历斗法后得势称为道门,将其他支流视为魔道。

而魔佛陀却正是投身于那些魔道之中,隐姓埋名修炼。

此人天资惊人,原本就得有西牛贺洲佛宗的修炼之法,再得玄门的修炼法诀,佛道合流后便亦成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经此一役后,灵隐寺开始势衰,道门与东方佛宗三支亦渗入西域,灵隐寺夹在大雷音寺与他们中间左右为难。

又过百年后,西牛贺洲忽现黑衣僧人传道,宣称末世将临,唯有信黑衣僧王者能避此灾劫。

大雷音寺斥之为邪教,派人征讨,都有去无回。

再过百年,西牛贺洲黑衣僧人建小雷音寺,黑衣僧王现身,众人才惊觉此人正是当初的魔佛陀。

从此西牛贺洲陷入两寺之争,从信者和控制的地方,以及修士来看,魔佛陀所创下的末世之教以及总坛小雷音寺都完全没办法和大雷音寺相比。

但是大雷音寺却硬是没办法剿灭这异端邪教,在之后长达千年之中,这黑衣僧王成了白衣僧们的心头之患,令得大雷音寺再无瑕顾及西域和灵隐寺,因此灵隐寺便逐渐也不再依附于大雷音寺。

而那小雷音寺亦被称为邪道九宗之首的宗门。

第11节 上路(上)第57节 江州(下)第204节 劫杀(下)第218节 劝说(上)第258节 斗法(二十四)第218节 劝说(上)第122节 火中取栗(上)第194节 逃匿(上)第198节 压力(下)第104节 起程(上)第200节 毁器(上)第204节 劫杀(上)第38节 僬人(下)第191节 人妖之战(一)第210节 拔屌无情(下)第219节 神识共振(下)第164节 局(下)第86节 天外来客(上)第244节 劫杀(中)第11节 上路(上)第7节 交锋(下)第153节 法会(中)第71节 天问(上)第142节 道门行走(下)第27节 交易(上)第191节 人妖之战(三)第226节 百邪盟(上)第111节 龟蛇之相(上)第238节 会京师(中)第123节 血阳气相(上)第254节 蜀山会(一)第62节 突入(下)第198节 压力(上)第230节 互噬(六)第180节 脱身(上)第117节 调教(中)第120节 指路(下)第32节 晋升内门(上)第231节 太古隐秘(上)第18节 死里逃生(上)第86节 天外来客(上)第259节 第四魔奴第138节 渡劫(下)第60节 退敌(下)第74节 募然相见(下)第256节 帮手(四)第86节 天外来客(上)第197节 潜入(下)第258节 斗法(三)第124节 元阳之死(一)第191节 人妖之战(十)第239节 京师乱(下)第260节 乱乾坤(七)第173节 各有打算(上)第81节 投名状(下)第76节 延寿丹和御空符(上)第158节 乱战(上)第245节 先天五太(中)第257节 劫(中)第248节 降临(八)第73节 初至云京(上)第138节 渡劫(上)第170节 故人(上)第205节 求助(下)第110节 雷芒峡之战(四)第50节 分歧第37节 破空(二)第252节 寿诞(二)第254节 蜀山会(三)第258节 斗法(十四)第242节 选择(上)第260节 乱乾坤(十)第27节 交易(下)第175节 救人(下)第87节 外道内魔(下)第34节 师傅(下)第26节 修炼(下)第192节 天魂(中)第117节 调教(上)第131节 争祭(二)第210节 拔屌无情(下)第184节 百仙大会(下)第135节 敕封(下)第83节 修炼感悟第19节 对话第191节 人妖之战(六)第258节 斗法(十八)第230节 互噬(五)第184节 百仙大会(下)第114节 妖魔斗(下)第168节 谈判第97节 乱质之道(下)第81节 投名状(上)第222节 八方争位(下)第239节 京师乱(中)第73节 初至云京(上)第161节 天若有志(上)第228节 地肺之行(中)第261节 时光长河,万古长魔(三)第233节 拜谒(下)
第11节 上路(上)第57节 江州(下)第204节 劫杀(下)第218节 劝说(上)第258节 斗法(二十四)第218节 劝说(上)第122节 火中取栗(上)第194节 逃匿(上)第198节 压力(下)第104节 起程(上)第200节 毁器(上)第204节 劫杀(上)第38节 僬人(下)第191节 人妖之战(一)第210节 拔屌无情(下)第219节 神识共振(下)第164节 局(下)第86节 天外来客(上)第244节 劫杀(中)第11节 上路(上)第7节 交锋(下)第153节 法会(中)第71节 天问(上)第142节 道门行走(下)第27节 交易(上)第191节 人妖之战(三)第226节 百邪盟(上)第111节 龟蛇之相(上)第238节 会京师(中)第123节 血阳气相(上)第254节 蜀山会(一)第62节 突入(下)第198节 压力(上)第230节 互噬(六)第180节 脱身(上)第117节 调教(中)第120节 指路(下)第32节 晋升内门(上)第231节 太古隐秘(上)第18节 死里逃生(上)第86节 天外来客(上)第259节 第四魔奴第138节 渡劫(下)第60节 退敌(下)第74节 募然相见(下)第256节 帮手(四)第86节 天外来客(上)第197节 潜入(下)第258节 斗法(三)第124节 元阳之死(一)第191节 人妖之战(十)第239节 京师乱(下)第260节 乱乾坤(七)第173节 各有打算(上)第81节 投名状(下)第76节 延寿丹和御空符(上)第158节 乱战(上)第245节 先天五太(中)第257节 劫(中)第248节 降临(八)第73节 初至云京(上)第138节 渡劫(上)第170节 故人(上)第205节 求助(下)第110节 雷芒峡之战(四)第50节 分歧第37节 破空(二)第252节 寿诞(二)第254节 蜀山会(三)第258节 斗法(十四)第242节 选择(上)第260节 乱乾坤(十)第27节 交易(下)第175节 救人(下)第87节 外道内魔(下)第34节 师傅(下)第26节 修炼(下)第192节 天魂(中)第117节 调教(上)第131节 争祭(二)第210节 拔屌无情(下)第184节 百仙大会(下)第135节 敕封(下)第83节 修炼感悟第19节 对话第191节 人妖之战(六)第258节 斗法(十八)第230节 互噬(五)第184节 百仙大会(下)第114节 妖魔斗(下)第168节 谈判第97节 乱质之道(下)第81节 投名状(上)第222节 八方争位(下)第239节 京师乱(中)第73节 初至云京(上)第161节 天若有志(上)第228节 地肺之行(中)第261节 时光长河,万古长魔(三)第233节 拜谒(下)